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318节

  “怨军早已在宫墙之外集结,就等殿下了。”刘三说道,“不过房遗爱他们听闻殿下要出征,也想跟着去。”

  “跟去干嘛?”李承乾不悦道,“告诉他们,如今河间郡王既然愿意在少年军传授他们兵法,那就给本王好好的学,认真的学。

  现在,还不是他们少年军上战场的时候,让他们给本王安分些,未来有他们打仗的机会,可要是没啥本事,那未来就只能成为别人的功勋。”

  “嘿嘿。”刘三笑道,“他们现在还小,就一门心思的想着往战场上跑,这其实也是好事儿。”

  李承乾点了点头,对此,他倒是没说什么。

  为将的,本就应该闻战而喜,这才是一个将军该有的反应,怯战,畏战的也不配当什么将军。

  “可以了,出发吧。”李承乾说道,“对了,长乐呢?通知她没,昨儿她让我通知她来着。”

  “殿下早就起来了,这会儿都在宫墙外候着了。”刘三说道。

  李承乾点了点头,以前长乐其实没正儿八经的送过他出征,哪怕是上次他去打慕容顺的时候。

  想到了慕容顺,李承乾突然说道:“本王倒是忘了,之前我跟慕容顺说过,他要是三日内不能给本王一个足以信服的理由,本王要拿他人头祭旗的。

  这一天天忙得,这么重要的事儿都忘了,弄了吩咐一声吴安,让他给本王盯着点儿。

  这个慕容顺,应该还有些秘密是我们不知道的。”

  “好的,我马上就去安排。”刘三说道。

  对于这事儿,他其实不怎么在意,一个慕容顺罢了,有什么了不起的?

  昔日他手下精兵数万的时候,咱都没在意过。

  再检查了一番,确认该带的东西都没落下后,李承乾便径直朝着宫墙走去。

  一路上,不管是谁看到一身戎装的李承乾,都是止步不前,躬身施礼。

  他们知道,自己的王又要为了大明王廷出征了。

  出了瓮城,伊原峰当即高呼道:“参见殿下。”

  “参见殿下。”

  一时间,数千人齐声高呼。

  李承乾摆了摆手,正准备说两句什么的时候,就见长乐抱着一个小盒子走了过来:“这里面是我为大哥准备的一些礼物。”

  “那大哥可就不客气了。”李承乾顺手就接了过来,跟自家妹子确实没啥好客气的。

  小家伙很高兴地说道:“大哥,我都给你准备礼物了,回来记得给我带礼物啊。”

  按理说,她这会儿应该表现得正式一些,但是她偏不。

  她不希望弄得很伤感,到时候影响大哥的心情,她就是要让大哥出发的时候开开心心的,回来的时候也是开开心心的。

  很幼稚的想法,却很温暖。

  “行行行,大哥给你准备一个大惊喜,怎么样。”李承乾笑道。

  长乐一脸得意地说道:“这还差不多。”

  “祝殿下旗开得胜。”苏氏几人见状,也是急忙行礼道。

  这是正式场合,哪怕是侯氏也不敢疯疯癫癫的。

  李承乾点了点头,倒也没多言。

  又看了看大军,李承乾道:“出发!”

  一身令下,数千人同时上马,很快,大军便从长街上穿街而过。

  “瞧见没,这就是我大明王廷的铁骑,当初就是他们在那城头上,以两千之数,硬抗上万来犯之敌,最终歼敌三千多,生擒小两千,只有楼宁带着余下之人逃掉了。”

  说这话的人,脸上那叫一个与有荣焉。

  有人好奇地问道:“这是又要打仗了?”

  “这多正常?”有人理所当然道,“大明王廷从日月山开始,就是一路杀过来的,你以为今日的大明王廷是用嘴打下来的?

  怕啥,我大明王廷的铁骑,不说天下第一,但也绝对是一支强军。

  之前听说吐蕃的贼子北上寇边,估摸着这次殿下是想一举全歼那些不知死活的吐蕃人。”

  “对,我也听说了。”有人道,“听说来了上万敌军。”

  “上万敌军你们殿下就带这么几千人?”一听说这话的,就不是大明王廷的人。

  当即有大明王廷的人笑道:“你刚刚耳朵被耳屎给堵住了?当初怨军两千来人,就能抗住上万敌军,更何况现在怨军何止两千?我觉得,殿下这次是想全歼那些吐蕃贼子。”

  看到这一幕的众人,有人好奇,有人骄傲,总之是反应不一。

  人群中,禄东赞听到这样的对话,很是满意。

  杀吧,多杀点儿,杀得越多越好,反正最终受益的还是他们吐蕃。

  等李承乾带着大军走远后,禄东赞也是一脸满意的回到了使馆,他也要准备准备回吐蕃了。

  而就在他离开后,刚刚还在人群中吹牛逼的几人则是来到了长明酒楼的一个包间里。

  “都办好了?没认错人?”包间里不是别人,正是大明礼部侍郎,王玄策。

  那几人当即笑道:“王侍郎放心便是,东赞都来两次了,小的们怎么可能认错。”

  “那行,你们先去忙别的。”王玄策点了点头。

  李承乾率军出征后,日月山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一切都是按照李承乾离开之前的安排在继续运转。

  普西偌盯着大局,李勤俭则盯着和浇河郡的贸易往来。

  契何力的大军镇守日月山。

  陈升、巢正等人也各自忙碌着自己的事儿。

  真要说有什么变化的,估计就是长乐了。

  自从李承乾走了后,小家伙虽然每天还是没心没肺的乐呵,但只要一个人待着的时候,小家伙总是眉头紧皱,一脸的闷闷不乐。

  知晓她这个习惯的小便尽可能的每天都陪在长乐的身边,现在多了一个武媚,几人倒也能玩到一起去。

  ……

  另一边,李承乾率领大军正在赶路。

  这一路上,李承乾没有坐马车,而是全程骑马。

  “殿下,这南边三座边城,一直边城边城的叫着也不是个事儿吧?还有王朝十五城,如今有名字的不过三座城池。”一旁,万俟璞说道。

  李承乾闻言看了他一眼,道:“咋的,你想给这些城池取名不成?”

  “末将哪儿有那能力。”万俟璞说道,“之前大唐的那个宋国公取的啥,德阳城,以德为名,朝阳而生。

  这才叫名字嘛,再听听那个邱博闻取的啥?北邱!

  啥意思,北边的邱氏?还是白养了邱氏?”

  “他娘的,那是一个北么?”伊原峰在一旁没好气地说道。

  万俟璞却是一脸的不在意,道:“管他是不是一个北,他娘的,邱是一个邱啊!”

  听他这么一说,李承乾就懂了,这些家伙动心思了,不过这无所谓。动心是好事儿,说明他们还有所求。

  “行了,懂你们的意思。”李承乾笑道,“未来,你们的姓氏将会随着大明王廷一起,载入史册,放心吧。”

  这些家伙其实是看到邱博闻把邱氏的邱用这种方式给留了下来,所以他们也想这般做。

  尤其是万俟璞,他万俟部都快死绝了,这要是时间长了,都他妈绝后了,未来谁还记得他万俟部啊,所以他对此最为上心。

  当然,他的担心都是多余的。

  万俟部又不是只有他们这一支,在吐谷浑还有好些万俟部。

  不过他们的这种想法,李承乾是不会拒绝的。

  一来这事儿于他而言惠而不费,不过是一个名字罢了,根本就不算一个事儿。

  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为了未来打下吐谷浑做准备。

  很简单的道理,未来,吐谷浑真要是被他打了下来,那么北邱城一定会受到其他郡府邱氏部落的青睐。

  同理,要是以万俟氏命名一城,也会有同样的好处。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李承乾见邱博闻取名北邱城,明知道他有私心但还是二话不说就答应了的原因。

  “殿下,那边好像有人?”就在这时,刘三拿着个望远镜说道,“就在我们左边不远处的草坡上,好像有个人一直跟着我们。”

  “末将这就去将其擒来。”万俟璞一听,立马就打算冲过去。

  而他话刚说完,刘三又道:“不用了,他好像冲我们来了。”

  他话音刚落,尉迟宝林、万俟璞、普禄勃齐、赵岩等人便一副严阵以待的将李承乾护在了中间。

  心说,真他妈邪性,我们几千人的大军,你一个人也敢冲?

  当然,不惧归不惧,护主归护主,这两个并不冲突。

  李承乾也有些好奇,这是谁的部下?这么勇猛?

  “看清楚来人没?”李承乾问道。

  刘三正拿着望远镜小心地打量,正准备说距离太远没看清来着,结果突然看到了一张熟悉的面孔,一脸不敢置信地说道:“我操,是她!”

  “说就说清楚,谁?”李承乾恨不得一脚给他踹下去,说话说半截的人,真的招人恨。

  “那个,好像是慕容婉秋,跟当初我们第一次遇到她的时候一样,也是一袭大红衣,不过这一次,倒是劲装打扮,好家伙,还背着弓,腰间那是甚?刀么?看着也不太像啊。”

  刘三拿着望远镜,好似在那里现场直播。

  不过他这话让李承乾也有些傻眼,啥情况?

  而伊原峰和普禄勃齐还有万俟璞等人却是惊讶得不行,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然后又看看李承乾,最后一副恍然大悟的模样。

  “你们这是什么表情?”李承乾无语道。

  万俟璞咧嘴一笑道:“殿下,艳福来了。”

  “什么严复不严复?”李承乾有些不知所以,“不是,严复是谁?”

  伊原峰也笑道:“殿下,按照我们鲜卑人的规矩,只有送自己郎君出征的时候,才会着一身红装,而且,她背的弓和腰间的刀都是有名头的,这都代表了她是在送自己郎君出征?”

  “你们谁糟蹋人家姑娘了?”听伊原锡这么一说,李承乾立马问道,这他妈还得了,要是让慕容孝隽得知了,自己之前的计划可都白瞎了。

  众人无言,心说,初哥就是初哥,这人家摆明了是来送你出征的,跟我们有啥关系?

  李承乾左右看了看,发现大家都在憋笑,唯独尉迟宝林没啥反应,便看向了他。

  尉迟宝林当即说道:“殿下,别看末将,阿耶说了,这种长得太丑的,我敢娶回家他会打断我的腿……”

  他这话可是把众人给惊住了。

  估计整个大明王廷也就尉迟宝林觉得慕容婉秋长得丑。

  一旁刘三好奇地问道:“不是,我没别的意思啊,我就是好奇,在你眼中,长得好看的该是咋样的?”

  “像我娘亲一样的。”尉迟宝林说得理所当然。

  可他这么一说,众人反而不好说什么了。

  你敢说他说的不对?

首节上一节318/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