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187节

  队伍井然有序,哪怕是老人孩子都老老实实的排队。

  再就是做工。

  不管是在做什么的人,都是十分的卖力,没看到一个偷奸耍滑的。

  最后,便是自信。

  这种自信是最让魏征无法理解的。

  你说,一群都被别人堵上门差点儿屠城了的家伙,咋就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自信?

  就算好些缺胳膊少腿的家伙,那也是一脸的骄傲。

  一开始魏征担心触及到别人的伤疤,都不敢轻易的提及胳膊腿儿的事儿,谁知人家却是大大咧咧的拿着自己的缺胳膊断腿打趣。

  一副浑然不在意的态度,让魏征疑惑不已。

  最终,他将目标盯向了勇山,因为这些人只要提及勇山,都是一脸的神往。

  当然,哪怕魏征上了勇山也找不到答案。

  他不能理解的东西其实在李承乾看来很简单,两个字就能解释一切,希望。

  只有大家对生活充满了希望,才会如此。

  而这份希望,正是大家一次又一次冲破难关争取回来的。

  魏征没有参与过,怎会了解?

  从勇山下来的时候,魏征问道:“你们几个小子,不打算回去了?”

  “回去?”房遗爱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说道,“干嘛要回去,魏公,你看到我这勋章没?”说着,房遗爱还拍了拍自己的胸脯。

  魏征看过去,说道:“老夫倒是见大家都有这东西,上面都是各自的名字,还以为是身份名牌,怎么?有何讲究?”

  “这可不是什么身份名牌!”房遗爱当即说道,“这叫同济勋章,是我们同舟共济的见证,以后都不会再有了,这是绝版!佩戴这勋章,我们见了殿下都不用行礼!”

  魏征一愣,这他倒是不知道:“取下来给老夫看看。”

  “这可不行!”一听这话,房遗爱当即用手捂在了自己胸口上,若是长得再清秀些,活脱脱一副被人侵犯了的黄大姑娘的模样,“命能给,这个都不能给,这是我们的荣耀,这是我们同舟共济的见证!”

  他这话倒是把魏征听呆住了,有这么重要么?再看看其他人,其他人瞬间也是这个反应,生怕魏征动手抢一样。

  看到这一幕,魏征好像懂了,李承乾在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至于说这种思想是什么,他一时间想不明白,但这种思想却是让大家紧紧的抱成了团。

  当下,他又试探性地问道:“真不回去?老夫可告诉你们,此番陛下赏赐可是很丰厚的,就连李安仁都因此加官进爵了,你们回去后,陛下的赏赐可想而知。”

  “左右不过是特进出身。”房遗爱说道,“那算什么,魏公,小子如今也是百夫长了,这可是小子一刀一枪杀出来的,都是凭本事挣来的,不比那香多了?

  殿下有句话没说错,惦记着家里的那点儿东西算啥好汉?真正的好汉都是自己去拼,自己去挣!不久的将来,小子何不能因功封爵?”

  魏征又看向了其他人,李景仁当即说道:“魏公莫要看我,我也不回去,房老二都能当个百夫长,我能比他差哪里去?”

  “你小子欠揍是不!房老二是你喊的?得喊我官职,明不明白。”房遗爱立马还击道。

  李景仁那个憋屈啊,当下拱手道:“百夫长教训得是。”

  没办法,入了军,行军法!

  哪怕是少年军也是如此。

  魏征看着这一幕,感慨万千,昔日里在长安的那些纨绔子弟,到了这里,好像都成才了。

  想到这里,他有些后悔没让自家的那小子也来了。

  他家情况比较特殊,长子还小,今年十岁不到,次子还没影儿,也就没跟着掺和。

  再说了,就他的为人,掺和不掺和李二也怀疑不到他的头上。

  “弄了我把我家那小子也送来,你们几个当兄长的,得照顾着点儿。”魏征留下这么一句话,也就离开了。

  别的不说,这地方绝对是一个成才的地方。

  虽然条件差了些,但别人能坚持下来,他相信自家那小子也行。

  有些时候啊,亲身体会一番未必就比不上书本上的知识。

  房遗爱等人一脸蒙圈,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什么情况啊这是?

  魏叔玉那可是老魏家的嫡长子,也送来?

  几人面面相觑,便也不再多言,急忙跟了上去。

  魏征则在前面打量着入目的一切。

  日月山很穷,相比长安而言,这都不能用穷来形容了。

  但日月山又很富有,他们的自信和骄傲都是洋溢在脸上的,这种精气神儿,满大唐都找不到几个。

  这种强烈的反差,让魏征流连忘返。

  他喜欢这里,毫不掩饰的喜欢。

  就这种氛围,这种状态,比待在富饶无比的长安城都舒服!

  可一旦想到长安城,魏征就头疼。

  此番回去,他还不知道要在朝堂上和多少人交锋,说是舌战群儒也不为过。

  毕竟,知晓了李承乾的用意,他是真想促成和亲一事儿。

  可没有亲身来过这里的人,怎能明白李承乾和亲的深意?

第210章 卷二 薛仁贵闪亮登场!

  魏征终究还是走了,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他以为此行要耽搁一些时间,但谁知道,不过是寥寥几天,便要匆匆赶回长安。

  旁人其实很难理解他究竟是怎么想的。

  其实原因也简单。

  作为玄武门事变的亲历者,他希望皇权能顺利的交替。

  没有多少人比他更清楚皇权交替的残酷。

  哪怕是房玄龄等人也不行!

  为什么?因为他是李建成的人,仅此而已。

  当然,这只是其一,其二便是那颗为国为民的心,又躁动了起来。

  走之前,他循例问过长乐的意见,想将小家伙带回去,李承乾也没说什么,一切交由长乐自己决定。

  让人意外的是,长乐拍着自己的小胸脯说什么也不走。

  魏征倒也没坚持,他自己都想把孩子送来,这充分说明了他对大明王廷的一种认可。

  等魏征走后,李承乾也没闲着。

  大明王廷内部暂且安定了,那接下来要处理的便是外部事宜。

  这里面的关键,便是达延芒结波。

  正当李承乾准备将日月山的头头脑脑都召集起来商议的时候,一个让李承乾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王青回来了!

  王青是谁呢?就是当初和方平一同暗中潜伏起来的那个家伙。

  当初李承乾让这两个家伙潜伏起来,就是希望自己万一真出了什么事儿,还有人能将消息传出去,起码有人能为自己报仇,当时,他甚至都将这两人当做了自己的杀手锏。

  事后李承乾才发现自己的做法是有多幼稚。

  随着方平带着万俟璞等人回来,他也让马业等人留意过王青的消息,可谁知道,王青藏得是真深,就连马业等人都找不到。

  当然,这也是李承乾当初的交代,他是叮嘱过王青和方平两人不允许暴露自己的行踪。

  很长一段时间,李承乾都以为这家伙已经出事了,结果谁能想到,他居然从浇河郡跑了回来。

  “把人带来吧。”李承乾说道,“这段时间也是苦了他了。”

  刘三闻言,连忙跑了出去。

  都是老兄弟,之前这家伙了无音讯的时候,大家可没少为其担心。

  不多时,王青被领了进来。

  看到王青消瘦地模样,李承乾也是感慨万千,起身拍了拍他肩膀,道:“苦了你了。”

  “为殿下效忠,本就是属下的职责。”哪怕王青已经很是憔悴,但腰板依然挺得笔直。

  李承乾点了点头,这是别人的好意,不能拒绝。

  “你什么时候去的浇河郡?”李承乾好奇地问道。

  浇河郡是高昌王慕容孝隽的地盘,地处赤水源以北。

  提到这个,王青立马说道:“殿下,慕容孝隽正在暗中集结兵马,正准备挥师南下,听闻慕容伏允极有可能也在浇河郡。”

  这才是他急忙赶回来的原因。

  在浇河郡,他能收到的信息也不多,尤其是关于日月山的。

  可一听说慕容孝隽正在暗中集结兵马,他当即就想到了李承乾,只不过一回来,傻眼了,这才多久啊,李承乾身边都已经如此兵强马壮了?

  不过李承乾听他这么一说,倒也明白了。

  慕容孝隽也只敢暗中集结兵马,毕竟牛进达如今就陈兵边境,震慑着他。

  当然,对此李承乾也没太过在意,很正常,随即说道:“不说慕容孝隽了,说说你,怎么去浇河郡了?”

  邀买人心这一套,李承乾如今已经玩得得心应手,再说了,慕容孝隽也好,慕容伏允也罢,他们什么目的,李承乾难道不知道?

  既然知道,这会儿当然是关心一下自己的手下咯。

  王青闻言,颇为感动,当即就将自己的遭遇给说了一遍。

  只能说,这小子是真的倒霉。

  当初在草原上的时候,无意间被楼宁的人给发现了,然后就是无休止的追杀,最终重伤垂危之际,他都以为自己要交代在草原上的时候,却是被一行河东的行商给救了。

  要不怎么说这家伙命不该绝呢?

  那行商本不打算救他,可听他操着一口河东的官话,这才施以援手。

  直接将这家伙带回了绛州,在绛州养好伤后,他便带着同乡的几个后生又朝着吐谷浑赶。

  不过这一次,他没进赤水源,而是直接藏匿到了浇河郡,这才得知了慕容孝隽的动作。

  “辛苦了。”听他说完,李承乾叹了口气,拍了拍其肩膀。

  说得轻描淡写,但其中之不易不是亲历者,谁人能懂?

  王青不好意思地说道:“那个,殿下,当时我从绛州回来的时候,因为腿脚不便,这才雇佣了几个人,我答应过他们,要给他们工钱的……”

  “无妨。”李承乾笑道,“走,人在哪里?本王得好好感谢感谢这些将本王的勇士送回来的好汉!”

  邀买人心嘛,那就邀买个彻底。

  当即王青感激涕零,这段时间受的罪,一瞬间就觉得值得了。

首节上一节187/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