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417节

  至少屁股大好生养,而且大兄打不过嫂子……

  贾琮这两天真是吃瓜吃到饱,王子胜那边还没掏干净,北镇抚司从黛玉那接手,据说已经顺藤摸瓜查到了好几名五品以上的官员。

  贺老倌让人给黛玉送了一大箱子古籍孤本,两家的关系更加亲近了。

  王子腾入宫一趟,不但请了两个月的长假,更是与皇帝老爷密谈了一个下午,至于两人说了什么,没有第三个人知道。

  《漱玉诗集》已经在京城的各大书铺开始发售,发售的第一日就引发了热潮。

  皇贵妃娘娘亲自作序,朝中有多名大佬也公开点评,一致认为书中的诗词皆为佳作。

  其中几篇更是超越了京城最近几年流传的诗作,压过了一应京城才子。

  一时间,京城无数男女都冲向了书铺,纷纷掏出银子只为求能抢到一本《漱玉诗集》。

  林老爷的脸上这两日都快笑出褶子来了,《漱玉诗词》中公认最好的几首事,黛玉占了一半。

  特别是其中一首写给魏文正公的诗,与贾琮那首《石灰吟》被人共称为元朝咏怀第一诗。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此诗与《石灰吟》相得益彰,写尽了魏文正公一生之功绩,以及他老人家高洁的品性,被前去魏府门外怀古的国子监的学子们齐齐吟诵,成为仕林佳话。

  黛玉的才华被人推到了巅峰,林老爷每日都会被同僚恭喜称赞,这让林老爷的干劲更足了。

  皇帝陛下的私库又遭了殃,干劲十足的林老爷等不及到年底了,各部寺凡是来要银子,只要是合理的银子,林老爷都会快速拨发。

  他还指示手底下的人,提前拨付今年的治河银两,短短数日,一千六百多万两库银被搬了出去。

  随后就是整理好官服,将折子递到勤政殿去。

  这可苦了皇帝老爷,盐课与市舶司的税银刚刚送抵京城,他还没把银子焐热,就被躺在勤政殿卖惨的林如海薅走了一半。

  这还不算,林如海跟贾琮这翁婿二人配合默契,银子不等送入国库,户部就收到了工部的申请。

  蒸汽机与锻钢技术都有了巨大的改进,工部需要八百万两白银,开始铺设京城到通州的铁路。

  八百万两啊,皇帝老爷看着案头的奏折,两只手都在颤抖。

  只听皇帝老爷咬牙切齿的骂道:“这翁婿俩,是不是打算把老子的银子都掏干净了才罢休!夏守忠,去给朕传林如海与贾琮进宫,朕要问问他们,这铁路是吃银子吗?那么一点路,就要八百万两银子!”

  月票推荐票

  我可不会写诗,只能“借”于谦大人的《咏煤炭》一用,于公万古!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第453章 “武林盟主夫人”贾迎春

  修建铁路还真是吃银子的!

  林如海作为大夏的财神爷,拨弄起算盘珠子,比他弹琴顺溜多了。

  不一会就将修建从京城至通州码头的铁路费,摆在了皇帝老爷的面前。

  自认为如今腰包鼓鼓的皇帝老爷看着那一串数字,整个人都麻了。

  “这么费银子?那要是把铁路修遍国朝,朝廷的岁入都赶不上铁路一项所耗。”

  一旁啃瓜不停的贾琮抹了一把嘴边的汁水,嘀咕道:“铁路铁路,那玩意是钢铁,肯定费银子啊!”

  皇帝老爷只是瞥了这货一眼:“要你说?朕当然知道。”

  他的手指习惯性的在桌案上咚咚咚的敲击,神色变得凝重起来。

  作为帝王,当今皇帝并未接受过正统的帝王教育,但反过来说,“离经叛道”的倔老四反而是最为有冲劲有魄力的。

  至少动不动就要耗费上千万两白银的铁路,放别的帝王,说不定就直接将这个项目给砍了。

  要知道元六年时,大夏岁入不过四千七百万两,这还是折合计算了粮、布等实物税。

  若不是开海、劫掠……咳咳,海外开拓带来了足够的银子,说实话对于铁路这个吞金兽,倔老四都得掂量掂量要不要继续倔了。

  “陛下,铁路不只是运输,它可以带来一系列技术爆发性的发展。光是它所能带动的政治、经济、工艺、民生等各个方面的巨大飞跃,就足以让国朝勒紧裤腰带了。”

  贾琮将大半个寒瓜吞进了肚子,这才心满意足的来到龙案前,给皇帝老爷算了一笔账。

  “随着大夏疆土的扩大,光靠骑马是不能做到对疆土牢牢的掌控的。人会瘫马会累,但火车只要有足够的煤炭,它就不会停歇。”

  皇帝听的很认真,因为贾琮所讲的正是他现在越来越头疼的。

  三皇五帝到如今,历代王朝都在不断往外开疆拓土。强如先汉,明明把西域都给占了,把匈奴打的丢盔弃甲,可最后都是无法做到长期稳定的统治。

  抛开中原内乱的原因,事实上更大的原因就是距离中原太远,后勤线太长。

  “陛下您想想,若西域、北疆发生战事,京营开拔抵达前线需要多久?有了铁路,哪怕做不到朝发夕至,半月,最多二十天,京营大军就能神兵天降……”

  幸亏方才吃了半个寒瓜,贾琮这会嘴皮子挺溜,一口气从政治、军事、经济等好几个方面阐述了一下铁路所能带来的好处。

  皇帝越听越觉得每年投入上千万两白银来修建铁路是一桩值得的买卖,正要拿出帝王的霸气拍案而定,却听一旁的林如海幽幽说了一句。

  “想要将铁路修到西域去,没万万两白银根本不可能,户部每年能拿出的银钱有限。所以,陛下,您看看是不是从内库再拨些银子出来?”

  “臣要的不多,陛下再拨给臣五百万,今后每年内库出一千五百万两就好!”

  嘶!

  万万两!

  皇帝老爷此时很想将林如海贬去南海钓鱼去,一千五百万两,还每年,你怎么不去抢!

  “姑父,铁路不是一日就能修成的,咱们可以先修京城到关中,然后再修关中到河西,最后打通河西走廊一直延伸到西域。”

  这么一算就没那么恐怖了,皇帝老爷有些不禁想要吐槽他的财神爷,林如海什么都好,就是老盯着他的私库,比文同轩那老货还要可怕!

  “林卿,你让朕把银子焐一焐热,好歹让朕当几天有钱人,可好?”

  噗~

  贾琮实在没忍住,皇帝老爷这会就像是受了欺负的小媳妇,无奈又可怜的瞅着户部尚书。

  林如海也有些不好意思起来,轻咳掩饰自己的愧疚。

  “那就先定一千万两吧,臣回去再查查账,看哪里能省出来银子……唉,这几年臣越发觉得银子不够用,要是能多挖几个金矿、银矿出来就好了。”

  做臣子的能遇到当今皇帝这样的贤明君主,林如海觉得自己很幸运,该懂得珍惜。不能将羊逼得太紧,得让羊毛多长几天再继续薅……

  君臣三人在殿中详细讨论了一下关于铁路的修建问题,最终定下了《大夏铁路修建一五规划》。

  按照皇帝的战略部署,先修建京城至通州的线路,打通运河至京城的运输线。

  这也算是积攒经验,培养合格的铁路工匠,从明年起同时修建京城至太原、京城至山海关的铁路,强化朝廷对辽东、九边的控制。

  等这两条线路建好后,再修建山海关至辽东、太原经长安直至兰州的铁路……

  一五规划主要还是放在了军事方面,实际上贾琮更想修建一条京城至金陵的铁路。

  这样一来,南北的经济交流将更加顺畅,有助于国朝的经济发展。

  但皇帝老爷与姑父大人都认为目前海运、运河都已经足够应对南北交流,先紧着九边与西域为要。

  ……

  工部的锻钢技术在蒸汽机的成熟应用下得到了飞跃的发展,为了满足工部的需要,贾琮让人在京畿各州县都设立了务工处,大量招募人手。

  煤、铁、木材、石材等铁路所需的资源开采成为贾琮当下最紧要的工作,他甚至为此将礼部的公务全部扔给了聂朝仪,一门心思都放在了铁路这件事情上。

  距离六月十八只剩两天,宁荣两府的人都在忙迎春的出嫁,只有贾琮还在埋首于案牍。

  “真是扯淡,谁提的用服役代替招募,亏他想的出来!”

  贾琮真是被手中的折子气笑了,要不是上面有御笔亲批,他都想将其拿去甩到这个人的脸上。

  “户部主事范逞,没听说过。姑父也不管管他手底下的人,这都是什么馊主意!”

  他将折子一合就丢到了一边,抬头看向站在案前的工部员外郎陈化。

  “老陈啊,不要心疼银子,只有把工钱给足了,老百姓才会忠心的给咱们卖力气干活。服役是个什么样,这个工部老人不会不清楚,采矿是个危险的活,偷奸耍滑会惹出大麻烦的……”

  用服役代替招募的确可以省出大量的银子,可白嫖老百姓来给朝廷干活,这与当今皇帝以及他贾琮的政治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君不见,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更别提隋时大业年间,大隋王朝就在大运河与征高丽的浩大中败亡了。

  珍惜民力,才能更加有效的发展!

  贾琮在许多官员的不理解中,强行推进了招募人力的方法,并定下了许多底层官吏都羡慕的工钱。

  甚至工部都有许多官吏都不能理解贾琮的做法,颇有怨言,认为贾琮这是有钱没处……

  不过也有人能跟上贾琮的思维,一直跟着他办事的工部员外郎陈化就能理解,坚定的实施着贾琮的每一项命令。

  “大人不必理会他们,陛下能把这份折子送到大人的案头,就证明陛下是支持大人的……”

  贾琮无所谓的摆摆手道:“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陛下是什么人?岂会被眼前的小利给蒙蔽了双眼。不说这个了,老陈,我让你弄的那个保险制度怎么样了?可有商人愿意跟咱们合作?”

  说到这个,陈化的神情就苦涩起来。

  大人什么都好,就是脑瓜子太聪明,让他这个属下很为难。

  “大人,下官按照您的指示草拟了《工伤保险制度》,与京城商会的几位员外接触后,他们都有些……弄不明白!”

  哈?

  贾琮从陈化的手中接过草拟好的《工伤保险制度》,只翻了两页就撇嘴道:“你这个别说那些员外,就是我都看不大明白……算了,这件事先放一放,待我过几日修改一下。以后,工部的公文不要引经据典,越简练越好。孔圣人可没见过铁路是什么玩意!”

  陈化被训了一顿,却甘之如饴。

  不怕永丰伯训斥,就怕永丰伯不愿搭理。

  上一个被永丰伯训斥的人是礼部的聂朝仪,他在跟着永丰伯处理礼部的公务期间,被永丰伯耳提面命的教导,手把手将其培养成了礼部最有希望登上部堂高位的人才。

  他陈化在工部这个冷衙门呆了十余年了,如今能有幸跟着永丰伯,这个机会一定要把握住。

  果然,在训斥了一句后,贾琮絮絮叨叨的详细给陈化说了下保险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其中的商机。

  在陈化彻底理解了其中的奥秘后,贾琮起身扔给他一封大红色的帖子。

  “行了,你继续跟京城商会的人接触,给他们说,这是一桩稳赚不赔的买卖,要不是我家要避嫌,哪里还能轮得到他们。对了,后日是我二姐姐的大喜之日,老陈一定要来喝一杯,到时候我带你去拜见太子殿下!”

  陈化闻言大喜过望,连忙接过帖子,恭敬的说道:“多谢大人栽培,下官愿为大人效死!”

  ……

  迎春已记在了邢夫人名下,如今乃是荣国公贾赦正儿八经的嫡长女。

  荣国府嫡出大小姐出嫁,京城有头有脸的人几乎都捧着贺礼前来讨杯喜酒好。

  皇帝老爷没来,但太子刘弘带着小公主淳儿亲临荣国府贺喜,算是给足了贾家面子。

  柳湘莲的伴郎团也很强大,忠顺王世子刘崇、吴王世子刘启、镇国府一等伯世子牛,还有冯紫英、卫若兰等一众王公子弟。

  迎亲的队伍中不但有王公子弟,最惹眼的是一众腰佩刀剑的游侠好汉,浩浩荡荡从柳家往宁荣街赶来。

  柳家不敌贺家,场面自然是赶不上贺崇迎娶宝钗的十里红妆,可柳湘莲也是下了心思的。

  他遍撒英雄帖,将往日里结交的江湖好汉邀请到京,这些人都是柳湘莲精挑细选心怀正义的江湖侠客,人品绝对靠得住。

首节上一节417/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