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88节

  皇帝老爷迟疑了。

  贺耀敏一看这可不行,当即就幽幽说道:“陛下,西洋诸国欲与我朝建交,互开通商口岸,制定关税条约。就像永丰伯曾经说过的,海权时代已经来临,外交乃重中之重。海贸赚来的银子,可一点都不比工部的‘奇巧淫技’少,而且还在逐年倍增……”

  嘶!

  贾琮深吸一口凉气,贺老倌,你这是要跟段老倌干一架啊!

  之前见到工部最新的火器威力后,贺耀敏明明两眼放光。跟工部“借”银子的时候,你礼部一口一个神乎其技。

  合着现在又变成“奇巧淫技”了!

  海贸所带来的银子的确不比工部赚来的银子少,甚至要超出一些。

  而且这一次的西夷使臣带来了他们国中大量的商人,明年的贸易税额,眼见就要翻上好几倍。

  贺耀敏这会说话的底气那叫一个足,半步不退的跟段打起了嘴仗。

  论打嘴仗,大宗伯明显要厉害那么亿点点。

  皇帝老爷的偏向又一次落在了礼部这边,段急了……

  “贺耀敏,彼其娘之!”

  被说的哑口无言的段一急之下,文雅的骂了一声娘,拉开了元十年第一场的“御前演武”。

  两个文官老头干仗,真没有多大的杀伤力。

  殿中众臣不但没有人上前劝架,反而饶有兴趣围观在地上撕扯纠缠的两人……

  又来了!又来了!

  这就是朕的部堂大臣!

  他娘的……

  “行了,别演了!”

  皇帝老爷嘴角抽了抽,重重的拍了下龙案,案上的奏折堆都跳动了几下。

  “贾琮……”

  “臣在。”

  贾琮躬身上前,立于殿中。

  原本还在撕扯的贺耀敏与段利落的从地上爬起来,整理衣冠,默契的冲对方微微一笑。

  皇帝老爷懒得再去看这两人,跟贾琮说道:“与西洋诸国的建交事宜不容有失,朕就命你领礼部侍郎衔,辅佐太子,全权处理此事。”

  “那臣在工部的事……”

  “工部的事你也不能松懈,所谓外交,是建立在国力之上。真理,只在剑锋之上!”

  贺耀敏与段闻言,相互拱拱手。一个挖走了半个墙角,一个守住了底线,两人都算是达成了目的。

  唯有贾琮,身上挂着的官衔越来越多,要忙的事是越来越多,但他的俸禄……不提了,好像已经被罚到元十六年去了。

  ……

  勤政殿的小朝会结束后,贾琮原本想去趟东宫。

  不过在众人退出大殿时,赦大老爷却被皇帝留了下来,贾琮也就磨磨蹭蹭想要留下,最后也被默许站在一旁。

  “恩侯,你一心要辞了前军都督一职?”

  说到此事,皇帝也满是唏嘘。当初他借着贾赦的手,逐步瓦解了开国武勋对京营的影响力,彻底掌控了整个京营十二卫。

  贾赦上本辞官的事,说实在的,皇帝也是既喜又忧。

  喜的是荣国府识时务,知分寸。忧的是担心这件事会闹得让君臣的情分有了嫌隙。

  父子二人分掌前后两军,差不多占据了大夏总兵力的四成,他不疑心,但朝中已经有不少人上奏,谏言防止武勋坐大的事了。

  贾赦拱手回道:“臣的性子陛下也清楚,若说让臣领兵打仗,臣无二话,这是荣国子孙的责任与义务。但让臣去五军都督府处理那些军务公文,说实话,这是在难为臣。陛下行行好,还是饶了臣吧。”

  虽说贾赦说的情真意切,脸上的神情也表现得极其苦恼,似乎五军都督府的事务令他烦不胜烦。

  但皇帝心里跟明镜似的,这老小子就是为了避嫌。

  “你……朕明白!”

  皇帝想要挽留一二,不过最后还是略带苦涩的应了下来。

  信任归信任,他也不能开了这个不好的头。

  四成军力集中在一家的手中,的确是大忌。

  “这样,既然你不喜欢案牍之事,就替朕去看着京营吧。英国公前些日子跟朕说,他想要辞去京营节度使一职……”

  ……

  京营节度使地位崇高,名义上乃是京营大帅,总掌京营大权。

  不过在非战时,京营节度使更多的是监督各卫都指挥使,以及巡查京营操演、军纪,招募训练新军。

  皇帝下旨,准英国公之所请,由荣国公贾赦接任京营节度使。

  这件事的影响还是很大的,这代表着大夏军方第一人从英国公张岳变成了荣国公贾赦,贾家重新回到了武勋第一的位置。

  不过张岳并未全退,他还是中军都督,总掌御前三卫,估计要等皇帝寻到合适的人选后才会退居二线,或是直接辞官返乡荣养。

  贾琮赶到东宫时,太子殿下正站在正殿门口揉着眉心,他感觉脑瓜子里好像住了一窝鸭子,不停的嘎嘎嘎。

  “四哥好像很头疼的样子?”

  刘弘指了指东宫正殿中坐的满满当当的各种毛……西洋诸国的使臣,苦笑道:“你自己听听,是个人都会头疼的厉害。”

  可不嘛,主客清吏司郎中聂朝仪这会已经被吵晕乎了,远远瞧见殿外熟悉的身影,虚弱的伸出了手想要求救。

  “快跑,有人要拖我下水!”

  两人快步离开了正殿,在小园中找了个阳光充足之地,摆上桌椅,煮茶相谈。

  暖阳下的片刻悠闲,总算让刘弘感受到了一丝清净。

  “你总算回来了,打年前这些夷人过来,我连一刻的清闲都没有。你是不知道,他们刚来那会,身上的味道,比鞑子还要……”

  刘弘想了想,草原上的人现在也是大夏的百姓,这么形容总归不太好,便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那天他们第一次来东宫拜见之后,我让宫人烧光了东宫的熏香。”

  噗~

  贾琮实在没有忍住,这个时候,西洋还真没有多么好的卫生习惯。

  传说中的浪漫之都巴黎城,估计连个下水道都没有。

  “我不得不让礼部的人重新制定了规矩,至少让他们学会了焚香沐浴。不说这些了,还是说正事吧。”

  吐槽完夷人的卫生习惯,刘弘提起了建交的事宜。

  果如贾琮所料,对于外交以及通商、关税的政策,朝廷至今还都是一头雾水,压根不知道该从哪里着手。

  从刘弘口中得知,中枢秉持的是开放政策,但朝中亦是有不少人对西洋夷人的态度更偏向于戒备与怀疑。

  当然,刘弘心里也没底,他有些担心西洋舶来品会将大夏的银子赚走。

  贾琮听完了太子爷的担心,摇头笑了笑:“四哥,夷人赚不走咱们的银子。相反,只要咱们跟西洋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互通商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能将夷人从各处掠夺的金银统统拉回大夏来。”

  哦?

  刘弘诧异的问道:“琮哥儿何来如此大的信心?这些日子随行而来的夷商,借着年节差不多把他们带来的货物都卖光了。龙禁卫那边传来了消息,短短一月,夷人至少赚了上百万两白银。”

  贾琮扬起衣袖,锦缎上的金丝银线,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光是这样的一匹丝绸锦缎,就能让西洋的贵族掏空了存银。瓷器、茶叶,哪一个不是被夷人争破脑袋的去抢?那些反对开海的人虽然迂腐了些,但他们有一句话说的的确没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夷人的东西,也就图个乐,看个稀奇。”

  他又指了指桌上的贡瓷、贡茶,露出洁白的牙齿呲牙笑个不停:“新鲜劲过去,也就那么一回事。但咱们的东西不一样啊,衣食住行,咱们现在都是遥遥领先,那些贵族会为了显示他们的高贵,拼了命的银子抢购咱们的货物的。”

  开玩笑,天朝在那些夷人的眼里,是高贵的化身,是天堂之所在。

  那可是东方天堂才有的瓷器、丝绸、茶叶啊!

  那些西洋贵族,恨不得用全部身家去换一身东方贵族才能穿的丝绸,用精美的瓷器盛饭,品一口东方的树叶……

  哪怕前世“我大清”被坚船利炮打开了国门,签订了不平等条约,都没能让大英帝国改变贸易逆差的形势。

  还是靠着一次又一次的侵略战争,用了数十年才终于将海量的银子从中国抢走。

  “所以,四哥真的不必担忧此事。建交、通商,对于咱们来说,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贾琮虽然鄙夷西洋诸国的落后,但也只是在他们的制度和生活水平上。

  夷人的科技水平,很多地方已经超过了天朝。至少西洋前些年刚刚经历了文艺复兴,在科学技术上可以说是天翻地覆的发展变化。

  他一直推崇于开眼看世界,与西洋建交通商,最主要的原因就在这。

  大夏必须抓住这个机会,将夷人的科学技术学到手,并结合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推陈出新,建立完善的科学体系,强大自身的力量,最终站在世界之巅,让四方来贺。

  两人在东宫的小园聊了许久,直到夕阳落下,刘弘才亲自送了贾琮出宫。

  ……

  夷人急切的想要跟大夏建立外交关系并通商贸易,但贾琮借口生病,始终拖着谈判的进程,多日未曾去礼部露面。

  他不着急,这个时候谁急谁就会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谈判,自然是要以天朝制定的规矩为准。像是关税,先等我看看西洋诸国的经济实力,再根据他们的人口、经济情况进行具体划分。”

  贾琮让人请来了负责招待夷人使臣的聂朝仪,与之商议谈判的事。

  他将一份拟好的条约递给聂朝仪,笑说道:“谈判嘛,还要要以大夏的利益为准,卖国的事咱们绝对不能干!你先瞧瞧这个,看行不行?”

  月票推荐票

  今天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第427章 十有五年而笄

  贾琮的这份草拟条约,可以说明面上绝对公平、公正,任谁都挑不出半点毛病来,绝对能把那群红毛、黄毛、蓝毛夷人忽悠瘸了。

  但有一点正如他跟太子刘弘所说的那样,大夏的鸡滴屁体量、人口、货物种类以及质量在这摆着,西夷只看到了庞大的市场,却没考虑过他们的东西能不能卖出去。

  或许刚一开始的确能赚点钱,但新鲜感一过,再加上现在又没有什么专利保护,估计没多久大夏本土的工匠就能给他一比一复制成功,而且还能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关税方面,让户部与市舶司仔细核算,粮食等百姓所需之物,可降低关税甚至全免。其余奢侈品,先取五税一,最低不得低于十税一,想来这样也足够让夷人趋之若鹜了。”

  贾琮停顿了一下,摇了摇头推翻了自己的想法。

  他将草拟的条约要了回来,在关税那一段后边添了几笔,重新递给聂朝仪。

  “关税还是让户部与市舶司,以及这次下西洋的几位大人好好商议一下,尽量按照百姓之必需品低税,奢侈之物加高关税这一原则制定合理的税率。”

  聂朝仪领命退下,贾琮看向窗外树梢叽叽喳喳的一对雀儿,忍不住笑着自语道:“洋鬼子四处掠夺金银,到头来还不是要把银子一船一船的送到天朝来?就先给你们尝点甜头吧。”

  ……

  大夏天朝,万国来贺。

  京城的百姓对各种颜色的毛夷已经见怪不怪了。

  年节刚过,京城内外的庙会陆续开始。

  这些聚集各方商客的庙会,成了夷商卖货扫货的主要场合。

首节上一节388/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