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8节

  太平兴国后期,后宫倾轧,还是小皇子的刘济便是在这位乳母的护佑下活到了太宗皇帝驾崩,并登上帝位。

  后来权相把持朝政,又是甄老太太数次为刘济挡风遮雨,这才让刘济在危机中夺回权柄,亲政视事,最终成为一代圣君。

  刘济曾在甄老太太出宫回南时说过,此为吾家老人!

  昭武年间圣驾六次南巡,皆是驻跸甄家,可见奉圣夫人在太上皇心中的地位。

  贾琮出发时贾赦就曾叮嘱过他,可以在任何时候犯浑,但绝不可对甄老太太无礼。因为就是贾代善,也曾受过甄老太太的恩惠。

  甄家其他人与贾家无关,但甄老太太是贾家所有人的长辈。

  金陵甄家,地处金陵北城富贵之地,朱红色的大门缓缓打开。甄应嘉带着一名与贾宝玉极为相似的少年亲自出府迎接,甄家其余男子尽数跟在身后。

  “拜见世叔,扬州一别,世叔倒是清减了许多,深秋露寒,世叔当多加注意身体!”

  这一次贾琮倒是没有在扬州时的胡闹样子,礼仪之全,任谁都挑不出毛病。

  旁边的薛蟠也跟着行礼问安,甄应嘉惊讶的看了一眼薛蟠后,随后颔首说道:“好孩子快请起……宝玉,还不上前见礼,琮哥儿才八岁就得了圣恩,赐下官爵,你再看看你……”

  又是一个国贼禄蠹!

  甄家的宝玉原本见贾琮长得好看,在听到他父亲的话后,观感瞬间降了三成,甚至瞥见贾琮身上的飞鱼服后,只觉得刺眼之极。

  贾琮可不会给别人说嘴的理由,往前一步就拱手行礼:“小弟见过甄大哥……咦?甄大哥竟然与我家宝二哥如此之像,甚至连名字都是一样的……”

  话音越来越低,最后只有甄应嘉听清了贾琮最后的一句嘟囔:“宝二哥该不会与甄家大哥是亲兄弟吧?啊,那到底是世叔的亲儿子还是二叔的亲儿子?”

  甄应嘉差点没稳住心神,贾赦这厮生的儿子跟他一样混蛋。当年的贾恩侯就这么浑的一个人,没想到他这小儿子也是如此!

  好在甄宝玉还算守礼,半是敷衍的回了一礼后小声提醒陷入回忆中的父亲,迎了贾琮等人进门。

  既然是奉旨办事,自然是以圣差为要。

  奉圣夫人年已八十,在当下已是人瑞。又是圣人的乳母,贾琮手持圣谕,带着御赐之物直入甄府内堂,前往老太太的居室宣旨。

  甄府的布局与荣国府大致上差不多,老太太居住在甄家最舒适奢华的院子。

  正堂上挂着圣人御笔亲书的匾额:奉恩堂,贾琮走进正堂后依礼跪下磕了一个响头,咚的一声显出他的诚意。

  “武德将军、骁骑尉、龙禁卫千户贾琮拜见奉圣夫人!”

  未等老太太回应,他又咚的一声磕头道:“荣国府贾琮给老太太请安,恭祝老太太顺心如意、平安康泰,!”

  “啊,是代善的孙子来了,快起来快起来,往近前来,让老婆子看看……”

  奉圣夫人已是满头白发,可气色看起来还好。富态慈祥,丝毫没有甄太妃给人的恶意之感。

  贾琮闻言起身,从容走到老太太跟前,任由她捏捏小胖脸,摸摸脑袋瓜。

  突然他的手中一重,低头一看竟然多了一块美玉雕刻的弥勒佛。

  只见老太太摸摸他的头,笑眯眯说道:“早前便听闻你要来了,我就让人准备好了见面礼,这可是我从鸡鸣寺求来的开光佛像。”

  贾琮可不会像一般人那样推来让去,咧嘴一笑拜下谢礼:“那晚辈是占了大便宜,有老太太这样的老寿星赐下的佛像庇佑,晚辈今后一定是百鬼难侵,福禄双全了!”

  “这孩子真是讨人喜欢,你祖父当年就是这样,尽挑我爱听的说……”

  乖巧讨喜的贾琮让奉圣夫人开怀大笑,招呼着丫鬟婆子去张罗盛宴。

  待贾琮将太上皇的圣谕宣完,将御笔亲书的密信交给老太太时,甄家的主要人物均已候在正堂等待陪老太太与贾琮用膳了。

  甄家这些年没少接待圣使宣旨赐物,对于贾琮这次的到来基本上也就是例行公事般的招待。

  可老太太却觉得这一次的圣谕有些不同寻常,不过今日她高兴,并不打算多问,反而在用完宴席之后,一定要贾琮住在甄府,说是要介绍甄家晚辈与他认识。

  再三推拒后贾琮还是经不住老太太的热情,送了薛蟠出府后住在了甄家客院。

  夜幕降临时,贾琮回忆着今日在甄家的所见所闻,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等到午夜时分,他终于等来了一个人。

  “十一叔,甄家这边的事我爹是怎么说的?”

  贾十一一身黑衣,坐在贾琮床边小声应道:“将主说,奉圣夫人还活着,甄家就倒不了。将主让小三爷痛痛快快的在金陵玩耍,择日他便会亲来金陵,处理未完之事。”

  “那姑父的仇不报了?”

  虽说奉圣夫人对他很好,可贾琮还做不到一点小小的恩惠就放过仇人。

  只听贾十一冷笑一声:“甄家倒不了是倒不了,可给甄应嘉添麻烦还是可以的。崔玄烨把刘忭的罪统统推到了甄应嘉的头上,柳大人也让龙禁卫搜集了大量证据,目前已经送去了京城。想来圣人也会恼怒甄家,‘裹挟’皇子夺嫡造反吧!”

  月票推荐票

第75章 赐婚

  紫禁城的风从来没有停过,隐忍了数年的刘恒例行公事般的结束了朝会,刚刚回到勤政殿就收到了江南送来的密匣。

  龙禁卫都指挥使曹久功将密匣呈上,满脸疑惑的说道:“陛下,说来也奇怪,这密匣是羽林郎秘密送到京城的,直接送到了臣的家中……”

  “嗯?”

  刘恒也惊讶的看向桌上的密匣,金漆封印的密匣不会有人仿制,这明明是贾赦出京前自己亲自交给他的。

  三千羽林郎,乃太上皇最强也是最信任的心腹亲军,至今上皇诸子无人敢向其伸手。

  羽林郎对太上皇的忠心毋庸置疑,是什么原因让羽林郎避开了龙首宫,连皇宫都不敢进,直接跑到曹久功的府上送去了密匣?

  封漆完好,刘恒打开后里面放着三封密信和一叠厚厚的奏章。

  三封密信字迹落款各有不同,放在最上面的便是荣国府袭一等神威将军贾赦,底下是扬州巡盐御史林如海和小胖子贾琮。

  “奇怪……”

  刘恒先打开了贾赦的密信,刚刚看了几行便脸色大变,原本还算平静的脸上尽是惊惧与愤怒。

  “好胆!老十四这畜生合该碎尸万段!”

  “皇爷……”

  “陛下……”

  宫中无秘密,哪怕勤政殿是皇帝刘恒的底盘。

  可隔墙有耳,谁也不敢保证勤政殿的四周没有别人的眼线。

  刘恒没有理会夏守忠和曹久功的劝阻,快速的看完了贾赦的密信,随后交给了曹久功和夏守忠,一边拆开林如海的信,一边说道:“你们看看,老十四这畜生都干了些什么事?怪不得羽林郎不敢往父皇那里送信,敢送吗?”

  嘶!

  刘忭这是打算气死他老子好继承龙首宫皇极殿吗?

  得亏此次南下的羽林郎千户还算有脑子,但凡这消息就这么传到龙首宫去,京城乃至整个天下就又将是一场腥风血雨。

  曹久功脑子转的极快,匆匆看完了密信后躬身谏言“臣以为此事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圣人那边陛下还是早做准备为好。”

  正在看林如海密奏的刘恒,抬眼瞥了一眼曹久功,幽幽问道:“曹卿可有主意?朕是真不想给老十四收拾这烂摊子,这跟活吞一只苍蝇有什么区别?”

  “正如贾赦所言,既然甄家在背后支持忠信王,那不妨将这些事统统推到甄家身上。圣人慧眼如炬,怎么可能瞧不出甄太妃、忠信王、甄家这三者的关系。甄家造反,与忠信王造反并无区别,总不能甄应嘉自己想当皇帝吧!”

  曹久功侃侃而谈,最后补充说道:“甄家反,与忠信王反在圣人的心中唯一的差别就是,裹挟与主动。义忠老亲王当年的事是圣人心中的一根刺,谁触谁死,奉圣夫人已是八旬老人,甄家的保命符也快没了!”

  刘恒放下手中的密奏,微眯双目。

  曹久功说的对,刘忭是生是死并不重要,不如借此机会,逐渐瓦解站在刘忭背后的那些势力。

  比如金陵甄家,借此机会先在父皇那提上一嘴,先把江南的权力收回来再说。

  等到奉圣夫人一死,甄家还不任由自己拿捏?

  而且林如海这一次竟然向自己请旨赐婚,将林家独女嫁给贾琮。

  满京城的人都知道贾琮这个小胖子是自己的人,林如海这么做不就是向自己表忠心吗?

  江南盐课最重要的扬州巡盐御史府,自此就成了帝党中坚,每年送到京城的两三百万两的盐税,刘恒想想都觉得开心。

  “大伴,你去趟慈宁宫,请母后为贾琮与林如海之女赐婚……”

  “啊?”

  刘恒突如其来的一句吩咐将还陷在刘忭造反之事的夏守忠和曹久功都惊呆了。

  这赐婚又是怎么一回事?

  刘恒微微一笑:“既然老十四已经开始招兵买马了,那朕也不能落后不是?那就先从京营十二卫开始吧,掌控荣国府就是第一步!”

  说罢,他将匣子里贾赦与林如海准备好的甄家罪证一拿,跟曹久功说道:“曹卿,随朕去龙首宫一趟,父皇也应该看看甄家都是些什么玩意了!”

  ……

  自打贾赦带了黛玉南下,宝玉萎靡了好几天后又恢复了原样,天天围着一院子俏丫鬟玩耍。

  这日他正带着十几名丫鬟在院子里玩躲猫猫的游戏,脂粉味儿香溢满园,娇笑声与宝玉姐姐妹妹的呼喊随着秋风都飘到了王熙凤这儿。

  一想到自家爷们这会在江南还不知道有没有寻问柳,本就处于烦躁期的王熙凤猛地一拍桌子,娇喝道:“平儿,死哪去了?你去前面问问,看有没有江南来的信!”

  平儿掀起帘子走了进来,柔声安慰道:“奶奶,奴婢已经寻人问过了,按时间算,这信这几天也就来了。二爷跟着老爷,不敢胡来的,您放心便是。”

  “他还有什么不敢的?”

  王熙凤凤目微张,烦躁的想要骂人,想起丈夫离京前的柔情蜜意,又萎靡起来,长叹道:“听听你听听,咱们家爷们去了千里之外为家里打拼,他们倒好,依旧高乐不知世事艰难。公爹与二爷他们去了江南这么多天,连问候一句都没有……”

  哐啷!

  丫鬟小红突然慌里慌张的闯了进来,平儿看到自家奶奶的眉头紧皱,正要呵斥便见小红上气不接下气的禀报说:“二奶奶,出大事了!我爹让奴婢来报,宫中来了旨意,要给三爷和林姑娘赐婚!”

  的确是出大事了,这对于荣国府来说与天塌下来不遑多让!

  王熙凤连气恼都来不及,连忙招呼平儿给她穿戴。

  “完了完了,老太太那和宝玉那还不得闹翻了天?家里的爷们都不在,这让我怎么办才好?”

  平儿熟练地给王熙凤穿戴着,柔声应道:“奶奶还记得三爷得了圣恩后老爷在荣禧堂说的话吗?这赐婚的旨意说不定就是老爷向宫中求来的。既然老爷敢求这道旨意,奶奶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万事都有老爷顶在前面呢?您只是孙媳妇,这不是还有太太与二太太在吗?”

  王熙凤眼前一亮:“对呀,太太才是嫡母,宫里给琮哥儿赐婚,该管事的不就是太太吗?”

  月票推荐票

  感谢这是一个平平无奇的书友的打赏。

第76章 这也是惊喜过甚?

  元春去了慈宁宫后,曹太后在召见贾母时,祖孙二人在宫中见了一次面。

  回到家后的贾母大病一场,之后便不再提什么甄娘娘假娘娘的事了,反而亲自督促王夫人筹集银子,甚至从自己的私库里去了五千两银子先期送进了宫。

  这日王夫人又跑来荣禧堂给贾母哭穷,婆媳二人正商讨该从何处淘换银子的时候,门外响起了敲门声。

  只听守门的鸳鸯脆声禀报:“老祖宗,宫里来了圣旨,请老祖宗和太太去前院接旨!”

  荣国府中门大开,贾赦、贾琏不在,贾政去了衙门,阖府上下竟然连迎接圣使的事都办不妥当。

  好在王熙凤招呼家仆搬来香案,去荣禧堂请老太太出来。

  这是太后娘娘的懿旨,领旨的贾琮与黛玉不在,便需贾琮嫡母邢夫人与黛玉的外祖母老太太代接旨意。

  早前就已经得了信的邢夫人还是战战兢兢,这还是她第一次站在王氏的前头,成为荣国府最令人瞩目的人。

  倒是贾母一头雾水,压根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自出来后,看到前来宣旨的夏守忠,心中突然咯噔一下:该不会又是老大闹出什么幺蛾子吧!

  不过她脸上依旧挂着微笑:“原来是夏都监,老婆子有礼了!”

首节上一节38/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