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66节

  “圣躬安!”

  林柏高举圣旨宣道:“诏曰……贾琮,给朕放开了杀,把山西的蛀虫硕鼠杀干净,还百姓一个朗朗青天!”

  啊?

  贾琮懵了,蓝景文懵了,四周的官吏军士以及围观的百姓都懵了。

  “这是陛下的原话,一个字未改。”

  哪怕林柏早就知道圣旨上的内容,心中依旧感慨万分。如此直白又杀气腾腾的圣旨,他还是第一次见。

  贾琮在短暂的诧异后,满脸的郑重之色。他躬身再拜:“臣领旨,万岁万岁万万岁!”

  待他双手接过圣旨,随即将其高高举起,冲着周围的百姓高呼道:“大家伙都听到了吧,陛下让本伯放开了杀,要将那些欺压百姓、贪赃王法的国贼禄蠹、硕鼠贼子杀干净,为大家伙做主伸冤。”

  “圣天子没有忘记我们,陛下万岁!”

  突然的一声高呼将还在愣神的百姓喊醒,人群瞬间沸腾开来,百姓们纷纷朝着贾琮手中的明黄圣旨拜首高呼万岁。

  贾琮朝着最先开始高呼万岁的人群看了一眼,贾十一正冲他眨眼。

  果然还是自己人最懂他……

  圣旨的出现让平阳府的百姓对朝廷重新拾起了一丝信心,至少在前来府衙看热闹的百姓离开之后,蓝景文更加忙碌了。

  城中的茶馆酒肆,都在传扬皇帝老爷那份直白而又杀气腾腾的圣旨。

  圣天子的圣旨就放在平阳府的府衙大堂,前去告状伸冤的人一波接一波,冤情得以伸张,蓝景文的官声越来越好,百姓们对府衙的信任大大增强了。

  贾琮也没有闲着,京城还没有派来接手的官员,他就带着林柏在平阳府治下各州县四处巡视。

  毕竟皇帝老爷传来了旨意,虽说平阳府的硕鼠已经被贾琮一开始杀的差不多了,但还是得出来露露脸,给百姓吃一颗定心丸。

  御猫贾琮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至少这些日子平阳府的治安都好了不少。

  ……

  五月初五,端阳节。

  贾琮连颗粽子都顾不上吃,就急着收拾东西准备启程回京。

  京城终于派人来人,朝中在了解了山西的具体情况后,满朝哗然。

  整个山西的官员被贾琮一朝砍了个七七八八,吏部差点把京城掏空才勉勉强强凑够了人,与三司的官员一起出京。

  历经数日疾驰,总算在贾琮快忍不住时赶到了太原。

  他回到太原后没有去见三司的人,只是跟冀王刘淮以及张正矩打了个招呼,就与林柏重新上路,往京城而去。

  “张正矩不愧是江南最富盛名的才子,他看得很透彻,陛下是要在山西大行新法,这个时候谁留在山西,谁就要准备好与朝中的保守派斗法了。”

  林柏掀开马车的车帘子看着官道两旁快要成熟的麦田,意有所指的问道:“琮哥儿,你准备好与人打擂台了吗?”

  贾琮笑了笑:“我时刻准备着,三年前我就准备好了。”

  “哈……那会你才九岁,就想了这么多?”

  林柏好笑的看着贾琮,有些惊讶。

  三年前贾琮也就九岁大点,那会估计刚刚入了皇帝的眼,不想就有这等豪情。

  只见贾琮的脸上满是坚定,郑重说道:“林三哥恐怕不知,那会我在铁网山得了陛下的圣恩,陛下曾问我有什么愿望,我当时的回答是当官,当大官!”

  “哦?”

  贾琮点了点头继续说道:“不过那会我还没有想过什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陛下问我为什么想当大官,三哥你猜我怎么说的?”

  “学成文武艺,货于帝王家?”

  “,我跟陛下说,给我个大官做,最好官爵比我爹高,这样我爹就不能打我了……”

  想起当年的事,这些日子以来积攒在贾琮心中的抑郁之气去了大半,脸上也有了笑容。

  不过随即就重新换上了凝重与鉴定,他双拳紧握,诚恳的跟林柏说道:“实际上让我真正明白我的内心的人有两个,一是陛下,另一位是魏老爷子。”

  林柏愣了愣:“魏文正公?”

  “对!我答应过魏老爷子,要让人人有饭吃有衣穿,老有所依,幼有所养。千秋伟业,如今才走了第一步,却已经招致如此大的阻力……”

  贾琮摸了摸腰间冰凉的金令,感叹莫名:“好在有陛下坚定不移的支持我,否则我都没胆子继续往下走。”

  ……

  曹久功气喘吁吁的走进勤政殿,他将一封密信双手呈送皇帝,焦急的禀道:“陛下,南直隶出事了,金陵聚集了数万百姓,向南直隶布政使司衙门情愿,要求朝廷召回徐晋,废除新定的商税,恢复祖制。五月初一,正在扬州巡视的徐晋遇刺,生死不知。夏阁老已经从山东南下……”

  皇帝连忙拆开密信,果然是夏令行的亲笔。

  嘭!

  他看完信重重往桌案上一拍,怒骂道:“好一个抗法抗税,这江南的水还真是深不可测,朕杀了一茬又一茬,如今竟然来朕派去的钦差都敢下黑手了!”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第406章 朕不想你变成大夏的商君

  国朝最精华的江南发生了抗法抗税的乱子,最受影响的就是户部的商税收缴。

  如今大夏的赋税组成商税所占的比例要高于田税,而商税最主要的来源一是市舶司的海贸,第二就是商业最为繁盛的江南。

  自年初时,南直隶与浙江就发生了零星的抗税之事,当时因地方官衙处置不力,直接导致江南抗法抗税之事如燎原之火,愈演愈烈。

  最后竟席卷了南直隶、浙江、福建、湖广的数省,几乎占据了大夏的半壁江山。

  五月初,江南的商税银子第一次误期未曾送抵京城,同时漕运的停罢让淮河以南的各大市舶司积压了大量的税银无法北送,甚至连户部购置的军粮等物资都停放在淮安府,无法及时送往宣府、辽东要地。

  林如海愁的头发大把大把的掉,银子还好说,这几年偷偷攒下的小金库足够应付一场举国的大战。

  可粮食是个大问题,再不将军粮送去宣府跟辽东,麻烦就大了。

  催促军需的公文越积越多,数日没能睡个安稳觉的林如海终于没能维持住温润君子的形象,在户部值房破口大骂起来。

  “裴维生这个漕运总督是干什么吃的?怎么能让漕帮把持了整个运河漕运,小小漕帮竟然把朝廷给难住了?”

  户部右侍郎沈椎倒是替裴维生说了几句维护之语:“部堂,裴维生能有什么办法?这漕运打开国那会就被南北两大漕帮把持,北边的还好说,南边的那几家说白了就是江南那帮人的狗腿子。”

  林如海也知道沈椎说的是事实,他自己在江南任上整整十年,漕运上的事比谁都清楚,这会不过是无奈抱怨几句散散郁结罢了。

  “这样,质浦你去一趟兵部,找简公问问,看能不能让登州水师南下运粮。不能再拖了,再拖下去要出大问题。”

  “部堂是说海运?倒不是不可以,只不过……”

  沈椎最善心算,转瞬间就将海运所需时日以及水师海船的运输能力计算了个大概。

  他摇了摇头:“仅靠登州水师恐怕不够,部堂莫忘了京城还有百万张嘴等着吃饭呢。而且都督府那边已经定下了计划,登州水师择日就要北上,从海上进攻高丽腹地。”

  “唉,我知道,但当下唯一的办法就是依靠水师海运,总不能就这么干看着吧。质浦先去问问,能空出多少船是多少……”

  太宗皇帝迁都燕京,运河就成了维系京城百万饭碗的生命线。

  林如海叹了一声,有些颓唐的坐在椅子上苦笑。

  这时却听门外传来熟悉的声音:“既然水师的船不够,那就征调商船南下,大不了多付银子就是了。姑父大人不必为此事发愁,这事交给我,明日午后一定能办妥。”

  “琮哥儿?你回来了!”

  林如海看到门口出现的人影,惊喜的站起身来。

  贾琮的神色有些晦暗,略带忧色,进屋后跟沈椎拱了拱手算是打了个招呼,随即朝林如海拜道:“侄儿刚刚回京,就听说江南出了事。陛下正跟内阁、都督府开着小朝会,我便先来姑父这看看。”

  “你老师的事不必太过担心,忠顺王今日一早刚刚从金陵送来急奏,青藤遇刺受伤却未伤到要害,又有王府神医救治,如今已在江南大营养伤。”

  林如海的话果然让贾琮的愁容去了三分,贾琮点了点头:“侄儿明白,老师当初南下时就说过,此去江南不成功便成仁。无论是清丈田亩还是改革税制,肯定要掀起巨大的风浪,得罪的人海了去了,不经历几场刺杀才是怪事。”

  当初一个盐课就让林家差点家破人亡,何况土地与赋税的改革,江南的那些士绅豪商还不恨死了徐晋。

  如此大的利益之争可比官场上的斗争血腥的多,徐晋当初就差抬棺南下了。

  “永丰伯方才所说的商船,是指之前京城商会定制的那些海船吗?”

  沈椎的突然询问打破了翁婿二人的感叹,贾琮也收起了愁色,打起精神与两人解释了一下他的计策。

  事实上海运比漕运更加便捷,而且更为节省途中的损耗。

  当初林如海主持市舶司,试行开海策,不但引得东南沿海的商人云从,就是北地的商人也嗅到了商机,纷纷组成商队打算参与海贸之事。

  那会贾琮可是让工部接了不少大单子,在莱州、登州以及威海卫建立了三家造船厂,开足了马力建造大海船。

  光是京城商会就订购了多达六十艘海船,按照去年年底山东送来的消息,三家造船厂已经完工的海船已有二十一艘,再凑一凑,最起码有三十艘海船可供户部使用。

  漕帮?运河上的天?去他娘的!

  等贾琮一会觐见皇帝时就请命,休息两天他就带人去运河上走上一遭。

  ……

  贾琮在户部没有多呆,跟林如海、沈椎说了下商船的事就被皇帝派人喊去了勤政殿。

  徐晋的伤势不是很重,如今又有镇守江南的忠顺王刘恪保护,安全无虞。

  不过这个消息除了朝中的部堂级以上大员知晓外,暂时瞒着其他人。

  刺杀钦差,不把江南的地犁上一遍都对不起徐晋流的血。

  《大夏日报》都已经拟好明日的头版头条了,号角就从民间舆论开始吹响吧。

  “朕之前让老十三南下就是提防此事,这人啊为了银子还真是什么事都做的出来。当初林卿就着了道,你瞧瞧,换了一拨人还是这一手。”

  殿中除了夏守忠之外,就只有皇帝与贾琮君臣二人。

  皇帝老爷估计也是为了缓解一下心中的郁闷,与贾琮吐槽抱怨。

  “朕虽说将商税从原来的三十税一提高到了二十税一,可却也取消了各地关卡及苛捐杂税,这些人竟然还不满意,还纠集了数万人在金陵闹事……”

  大夏开国之初,太祖定下了三十税一的商税税率,算是行休养生息之策。

  可这个税率并不包括各种苛捐杂税,加上关卡、入城费等等吃拿卡要的费用,消耗绝对超过了十税一。

  自前年年初户部改革税制,将商税提高到二十税一,看似商税负担重了,但同时因为朝廷取消了各地的关卡,严厉打击吃拿卡要,实际上减轻了商人的负担。

  商业的繁荣从户部的税银变化就能看得出来,二十税一正是最适合大夏实际情况的。

  去年年中,皇帝颁布圣旨,除特免赋税外,摊丁入亩,并行官绅一体纳粮,宗亲贵戚、文武官员及身有功名者,除免徭役外,均需按制缴纳赋税。

  缴税?缴什么税?

  天子脚下都有人为此骂骂咧咧,更不用提江南那帮子贪便宜贪了近百年的士绅豪族了。

  什么新法害民,朝廷与民争利,要求恢复祖制,其实就是想逼迫朝廷废除新法,好让他们继续趴在朝廷身上吸血。

  就算是恢复祖制,那也只是规定考了功名可免除徭役,家庭困难可申请免除丁田田赋,太祖爷从来没说过官绅士人免税的话。

  君臣二人在殿中同仇敌忾,问候了江南那帮子贪心不足的家伙祖宗十八代,直到腹中感到饥饿才停下了吐槽,传来膳食一边用膳,一边说起了山西的事情。

  “朝中有不少人上奏要朕惩治你,说你杀的人太多了……”

  贾琮呼啦呼啦的喝着热粥,头都没抬:“臣都没有放开了杀,若真按太祖当初定下的规矩,山西七品以上官员能活着的,不足一成。若不是陛下诏臣回京,臣还想去各县走一走,多砍几个欺压百姓的国贼禄蠹。”

  贪墨白银二十两以上者,斩立决!

  按这个律法规定,估计整个国朝都得停罢,因为官员几乎都得被杀光了。

  皇帝对贾琮的话甚为赞同,便是大夏文臣楷模、人臣表率天板魏庆贺,都会遵从官场上的规矩收下冰敬炭敬,更别提其他人了。

首节上一节366/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