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61节

  瓮城已经成了太原最令人不敢靠近的血腥之地,半个月内,被拉出砍了脑袋的罪人就已经超过了一百。

  这还不算够不上斩立决的罪犯,太原府的监牢中已经关满了人。

  贾琮提笔在判决书上勾选了几下,扔给了张思维:“凡有品级者,事涉刘侃一案的,统统斩了。从犯流放北疆去修长城,遇赦不赦。那些犯官家眷,送去交趾开荒……”

  “伯爷,罪不及妻儿,这样做是不是太不近人情了?”

  张思维的话让贾琮嗤之以鼻,他呵呵冷笑:“罪不及妻儿?以前我还觉得株连什么的有些过分,但现在看来,诛十族都不一定让畜生畏惧天道律法。张大人,你以为那些犯官家眷真的不知道她们的丈夫、父亲所作所为吗?既然他们了带血的银子,那就要有承担罪责的准备。”

  张思维愣神许久,最终还是收好了判决,躬身应诺。

  “张布政,罪恶才揭开了一角,刘侃也好,那些官员豪族也罢,不过是有些人抛出来的诱饵。”

  贾琮咚咚的敲了敲桌案,斩钉截铁的说道:“本伯不管谁在背后主导这一切,他想钓鱼,那我就主动咬钩,把他拉下水来。你既然想要弃暗投明,就要乖乖听话,不要想着两头讨好的事。明白吗?”

  张思维的脸上露出了一丝苦笑,随即在贾琮的一声冷哼后敬畏的回道:“下官明白了,请伯爷放心。”

  贾琮微微点头,见贾十一来了门口,摆摆手让其退下。

  待布政使司衙门的正堂只剩贾琮一人,贾十一才进屋禀报:“小三爷,京里来了消息,陛下派了冀王爷领一万禁军出京,正快马往太原赶来。”

  贾琮思索了片刻,点头说道:“嗯,让冀王叔祖来查代王妃之事,是意料之中的事。不过这一万禁军,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龙禁卫传回的消息说,是英国公他老人家谏言陛下,说咱们这边现在缺人手。”

  贾十一停顿了一下,想了想还是开口继续说道:“还有一个消息,林姑娘回京后在奉天殿大朝舌战群儒,直接将太仆寺少卿乔怀生给气死了,并且惹怒了数位名儒,如今与林姑娘在京城吵得不可开交。宝二爷与几位友人,加上林姑娘在报纸上与诸多大儒辩经……据说是林姑娘在大朝会后与礼部的大人探讨了一句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惹恼了几位大儒。”

  这倒是个稀奇事,不过也不稀奇。

  理教盛行的当下,像黛玉、宝玉的那些理念,恐怕要碍了不少人的眼,哪怕那些理学大儒很多是正直之人。

  但教统派别的争端没有正邪之分,纯粹是理念之争罢了。

  “打嘴仗的事我不担心,让林姐姐与宝二哥自己去应对就好。不过这乔怀生的死……”

  贾十一也有些纳闷,林姑娘柔柔弱弱的,竟然能把人骂死?

  “根据龙禁卫的消息,林姑娘当殿驳斥乔怀生的弹劾,点出了他的诸多过失罪责,气的这位太仆寺少卿当殿晕了过去。后来陛下大怒,将其打入诏狱,不等北镇抚司审问,当夜就死在了诏狱之中。”

  贾琮用手撑着下巴,脑中大致描绘了一幅林黛玉舌战群儒骂死王朗……怼晕乔怀生的场景,不由笑出了声。

  见其如此,贾十一嘴角不禁抽了抽。

  “小三爷,此事有蹊跷。不管这乔怀生到底是不是林姑娘骂死的,这事对林姑娘的名声可不利啊,你怎么还笑了?”

  贾琮无所谓的笑道:“我哪里不知道这乔怀生的死有蹊跷,不过这件事倒也让京里的那些人明白了一件事,林姐姐不好惹。”

  当然不好惹,人家有两个爹护着,就算是把天捅个窟窿,也会有大手子给补上。

  怼人都能把人怼死,估计那些与黛玉有仇怨的人,都在瑟瑟发抖吧。

  贾琮偷笑了一阵,揭过此事暂且不提,询问起了审案抄家的事。

  “朱江明那边的审问还算顺利,但人手不足,审问的速度始终提不起来。好在张先生已经从保定府出发,大概五日后能赶来太原,到时候就容易多了。”

  贾十一从一旁的桌案上翻找了一番,取出一份公文递给贾琮:“对了,这是今早朱江明送来的,按照他目前查出来的线索,确实如小三爷之前猜测的一样,似乎是卢家主导了这一切,但没有半点证据直接指向卢家。”

  月票推荐票

  调整了一下作息,先更一章,我缓缓再码字。

第401章 东窗事发前的疯狂

  仅从目前审出来的结果和证据来看,主导掳掠女童少女案的是刘侃等一众二代,帮凶则是太原府乃至整个山西的诸多士绅豪商家族。

  但从一开始时,贾琮就隐隐觉得有一双黑手在背后操纵着一切,或许就是平阳卢氏。

  不过贾琮的心中还是有一丝疑惑,平阳卢氏能有这么大的能量?又是图什么?

  代王正妃就是出自平阳卢氏,世子刘侃是卢氏的亲外甥,卢家只要把握住代王府,在山西哪家还能比得过卢氏?

  没道理啊,卢氏为何要算计代王府?

  贾琮实在有些想不通,卢氏这么做的意图是什么,故而在听到贾十一的汇报后没有第一时间给出回应,而是细细思量。

  “十一叔,如果你的亲外甥是板上钉钉的未来亲王,你会不会毁了他?”

  贾十一毫不犹豫的摇头,正常人应该都不会这么干吧。

  “大半个山西都快翻过来了,还没查到有关卢氏的证据,所以说这水深的很呐!”

  贾琮的手指一下下敲击着桌案,咚咚的响声似乎是在提醒他自己必须谨慎,不要轻易下结论。

  他看了看摊开在桌上的公文,突然灵光一闪。

  证据……

  这个东西三司需要,龙禁卫也需要,但他贾琮不需要啊。

  荣国府的人要办了谁,什么时候需要证据了?

  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反正他已经在太原大开杀戒了,多杀几个人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

  有时候用一用结果导向的策略,貌似挺不错的。

  ……

  卢寰最近这段日子就没有睡过一个好觉,因为他发现自己被坑了,而且还是自己主动爬进去的坑。

  特别是昨日收到京城的密信后,一夜过去,卢寰的嘴角长满了水泡。

  “震儿,代王府还没有消息传回来吗?”

  屏风后的人影转到近前,摇了摇头回道:“父亲,代王府被禁军围了起来,咱们的人根本就进不去。儿子打听到京城派了冀王刘淮前来,恐怕……”

  “唉,就是派了刘淮这老东西前来,我才觉得大事不妙啊。”

  刘淮是什么人?上皇亲弟,当今天子的亲叔叔。

  若是只为了将刘悯等人押回京城,随便宗正寺的官员就可以了。冀王刘淮这等身份,哪里会轻易派出京来。

  “你说皇帝会不会知道了什么?当初的那件事……”

  卢寰的话只说了一半就被卢震厉喝打断了:“父亲,那件事都过去三十多年了,您还提它做什么?”

  “可……是啊,三十多年过去了,知道的人都已经死了。”

  或许是卢震的厉喝让卢寰有所冷静,原本有些涣散的眼神慢慢变得清澈却也冷淡起来。

  他用手支撑着坐直了身子,冲坐在床边的儿子说道:“你说的对,那件事不会有人知道的。不管京城是谁来,咱们的计划都会万无一失。震儿,你现在就去联络他们,戏台子都已经搭好了,该唱开始唱戏了!”

  ……

  山西的大小官员有一大半被龙禁卫抓去了大牢,无论是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还是州府县衙,都出现了大量的人手短缺的问题。

  好在张正矩来的还算及时,这老小子还真是把能算计的都算计到了,来之前就从京城要了不少人手。

  龙禁卫还在四处抄家抓人,太原府依旧是风声鹤唳。贾琮将山西的政务扔给了张正矩,一边整顿太原府的府卫,一边静等对手的出招。

  刘淮是带着大军前来,日行三十里就可以算是神速了。贾琮在等这支大军到来,等到了那时,无论他想要做什么都会方便许多。

  可有人不愿意等啊,三月刚到,山西就乱了起来。

  先是流言四起,说是朝廷派来了酷吏贪官,山西一应官员、士绅贤良被其残害,家产被夺。

  随即整个山西的粮价一日三涨,短短两日就涨到了原来的十倍以上。紧接着盐、茶等物价翻了两翻,坊市商铺纷纷关门,大大小小的城池出现了战乱才有的萧条。

  原本这些也在贾琮的预料,他要洗牌山西的势力,对方肯定会出招应对,控制物价也算是意料之中的事。

  但令贾琮没有想到的是,粮食价格的上涨并未引起百姓的恐慌,反而是一则流言让整个山西乱成了一锅粥。

  “听说了吗?徐青藤要来咱们山西了!”

  “啊?不可能吧,他不是在南直隶吗?”

  “你傻啊,贾琮在山西杀了这么多人,还不是为了给她的老师打前站?说什么为民伸冤,还不是为了夺走咱们手里的地?”

  “嘶!那可怎么办?总不能白白将好不容易攒下来的田产交出去吧。”

  “还能怎么办?要地还是要脑袋,只能选一个。”

  类似的对话在山西各州府上演,整个山西的士绅豪商动了起来。

  与之前不同,当整个山西的士绅豪商感受到他们的根本利益受到威胁时,面对贾琮手中的刀都不再畏惧。

  光是太原府中,就聚集了上千身具功名的士绅。他们涌向布政使司衙门,不顾禁军的阻拦冲击衙门,非要贾琮出来做一个澄清保证。

  澄清什么?徐晋到底会不会来山西?

  至于保证,则是贾琮能否保证朝廷不会在山西施行清丈田亩的事,不会剥夺仕子免税的的福利。

  澄清还好说,但保证贾琮哪里会做。清丈田亩乃是新政最重要的政策之一,为的就是限制土地兼并。

  他的老师徐青藤在南直隶推进的那么艰难都不放弃,作为弟子,贾琮岂能给他的老师添麻烦。

  贾琮面沉如水,没想到对方的出招会这么刁钻。

  张正矩悠悠然煮着茶水,呵呵笑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鼓动如此多的人,将整个山西闹了个天翻地覆,看来咱们还是小瞧了平阳卢氏。”

  贾琮有些烦躁,依靠着门框听着外面的聒噪之声,冷哼一声:“没想到对方的棋会落到清丈田亩的事上,难道平阳卢氏搞这么多事,甚至卖了他们的亲外甥,就是为了守住他们的田产?张先生,你信吗?”

  “当然不信,但从目前掌握的线索来看,他们的目标还真是保住田产。”

  张正矩摇了摇头,抬手示意贾琮坐下品茶。

  贾琮顺势坐下,气闷道:“说实在的,我有些忍耐不住了。要么还是用我那一招,先抓了再说,省的卢氏继续搅风搅雨。”

  张正矩给贾琮倒了一杯茶:“不着急,不着急。这山西又不是士绅的私产,终于还是普通老百姓居多。永丰伯的土豆与玉米广布山西,米粮这种东西就是再缺,也饿不着百姓。府外的那些人也一样,他们就是闹得再凶,也动摇不了朝廷的根基。”

  “这我知道,就是觉得烦。”

  “呵呵~但卢寰不知道啊。”

  张正矩不屑的笑了笑:“卢寰自以为聪明,想要借阻挠新法重铸范阳卢氏的世家威名,想要天下重回五姓七望的世家治世世代。可他却忘了,变法新政,不一定都会失败,百姓也不会永远被他们愚弄操纵。”

  百年王朝千年世家,平阳卢氏想得太美了。

  大夏不是隋唐,平阳卢氏也不是范阳卢氏。

  山西的百姓因种植土豆玉米这等高产之物填饱了肚子,对于朝廷、皇帝的信任到达了一种不可思议的高度。

  哪怕平阳卢氏在山西的威望很高,也无法利用舆论去左右百姓的想法。

  米铺的大米价格翻了十倍?哦,那我不吃米了,啃土豆玉米暂时熬一熬,反正又饿不着。

  只要能吃饱肚子,吃啥不行?要我跟着你去冲击官衙?疯了吧!

  至于说清丈田亩、重定税制,取消官员士绅的免税制度,那跟我一个平头老百姓有什么关系。

  所以,这一回卢寰失算了。

  山西是乱成了一锅粥,那也只是上层的乱,跟千万山西百姓没有多大的关系。

  张正矩啪的一声打开了手中的纸扇,眯起眼睛笑说:“在下现在唯一好奇的,是想不通平阳卢氏哪里来的勇气,敢对抗朝廷。就凭他是范阳卢氏的嫡支传承?那也太自大了。”

  五姓七望早就成了过去,科举的兴盛基本上挖空了世家的根基,国朝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

  卢寰也是北地大儒,他难道就看不清这个?张正矩不信。

  贾琮也不信卢寰不懂时过境迁,但他更好奇一点。

  “张先生难道不好奇卢寰为何会卖了亲闺女、亲外孙?难道真就是为了搅乱了山西,好为重夺世家的荣耀铺路?”

首节上一节36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