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46节

  贾琮一想起这些先进的火器被搁置在工坊的角落生灰,恨不得揪住牛耿的牛脖子敲他脑壳。

  虽说牛耿的刻画膛线方式与火器的打造更加消耗时间精力,但后膛枪、炮以及膛线刻画的思路太先进了,完全可以让工部借此加快研究。

  还有炼铁、炼钢以及火药配比,这厮就是个妥妥的“炸弹人”啊!

  我工部要了!

  “这是学生研制的脱粒机,专门用来给玉米脱粒……”

  “这是学生研制的鼓风机,比一般的鼓风机更加省力实用……”

  “这个是孔明灯,呃……孔明球,学生觉得应该可以带人飞上天的,但内人不许,学生还未试过……”

  “人力排烟机,用来抽走厨房做饭时产生的油烟……”

  “旋转鸳鸯铲,滚烫的热油再也不会溅到手上了……”

  “夫妻和谐床,伯爷您看,只要有人在外面转动这个,床的中间就会有木托上下起亻……呃,这个……这个就是个普普通通的床,伯爷不必过多关注。”

  “牛逼!”

  “牛逼是何物?”

  “就是感叹你很厉害!”

  “原来如此……”

  贾琮不得不感叹牛耿脑瓜子灵光,虽说工坊中有很多奇葩的发明,但光是那些火器以及给玉米脱粒的神器,就足以让皇帝敕封官爵了。

  那个因为炼丹炉爆炸丢了半截胳膊的仆人被抢救回来了,牛耿的担心去了三分,剩下的七分都来自他的妻子田氏。

  他又一次把家给炸了,脾气再好、再贤惠的人也得暴躁起来。

  好在田氏知道这会自己的丈夫在招待天子心腹永丰伯贾琮,压下了怒火,安排人收拾着烂摊子,准备酒宴打算留贾琮在牛府用午膳。

  贾琮也想尽快敲定牛耿入京去工部给自己当“牛马”的事,便留了下来,还让人去昌平州学接黛玉过来。

  公主驾到,田氏心中原本的怒火又去了三分,等前厅传来消息说永丰伯邀请牛耿入京,并打算向皇帝举荐贤才时,所有的怒火统统消失了。

  等夫妻二人送贾琮、黛玉离开牛府后,牛耿惴惴不安的偷看夫人的脸色,见其没有发火的意思,小心翼翼的说道:“夫人,永丰伯说要我去工部任职……”

  田氏挑了挑眉:“夫君不打算继续科举了?”

  牛耿挠着后脑勺,有些茫然:“呃,这个……主要是我还不清楚五品的官能不能参加科考。”

  “五品?”

  田氏捂嘴惊呼,她公公才是个四品武官,夫君这际遇也太逆天了吧。

  ……

  贾琮手中拿着一把精巧的手铳翻来覆去的把玩着,这是牛耿送予他的礼物。

  精钢打造,木质手柄,转轮装弹,可连发五次。根据在牛家的试验,射程在五十步以上,二十步以内又快又准。

  贾琮当时一眼就爱上了这把手铳……不对,应该叫它左轮手枪。

  果然,这才是男人的玩具!

  黛玉好奇的询问了下牛耿的事,当听闻这位秀才公竟是个“大发明家”时,震惊的同时也为贾琮高兴。

  “这牛耿真是个天才,脑子转的极快,光是他在火器上的研究,就领先了工部五十年。这人,我要定了,他爹来了都抢不走!”

  贾琮对牛耿的推崇令黛玉有些惊讶:“这么厉害?”

  “工部对火器的研究陷入瓶颈快一年了,除去工艺上的限制,主要是那些工匠没有创新的能力,总是琢磨着在故纸堆里找答案。”

  前朝草原民族对中原的数十年统治,对中原文化的伤害太深了。很多传承就此断绝,只能从书籍中找到只言片语的记载。

  要不是贾琮用他那有限的记忆画出潦草的草图,大夏的火器很快就会被西洋人抛在身后,死死压制上百年。

  “还有他制的那个蒸汽锅炉,这玩意要是弄好了,大夏将会实现质的飞跃……”

  在贾琮陪伴黛玉巡视京畿州府时,牛耿夫妇已经收拾好昌平的东西去了京城。

  牛耿这一脉与镇国公府还未出五服,入京后自然是要去镇国公府拜见。

  镇国公府的人在得知牛耿得了贾琮的赏识,被其举荐给了皇帝并许下工部员外郎的官职时,一个个惊讶的询问其中的缘故。

  牛耿也没有隐瞒,详细的讲述了整件事的经过。

  镇国公府的当家人一等伯牛继宗怒了,倒不是因为贾琮,而是牛耿之父牛昌,老牛家好不容易出了个天才,明明把功劳都摆在家里了,竟然不闻不问,被人家贾琮截了胡。

  火器在军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只要老牛家把牛耿打造的火器献上去,不说封侯,最起码能给老牛家多弄出个子爵、男爵出来。

  这下好了吧,牛耿的确会被皇帝重用不假,可在皇帝的眼中,这事最大的功劳还是最落到贾琮那小子的头上去。

  估计在皇帝的眼中,慧眼识才的贾琮可比牛耿强太多了。

  此时的凤藻宫中,皇帝刘恒圣驾到来,今日他要陪贤妃一同用晚膳。

  “贾琮这小子还真是朕的福星,瞧瞧,这又给朕找来一个天才少年郎!”

  “那也是四郎慧眼识珠,要不然琮哥儿哪有机会为国举贤啊!”

  刘恒美滋滋的给元春炫耀着他寻来的千里马给他寻千里马,元春当然要将这功劳尽数归在皇帝的身上。

  瞧瞧元春这话说的,一下子就挠到皇帝老爷的痒处了。这种双重的快乐令皇帝老爷心情大好,赏赐不要钱的往荣国府送。

  元春将儿子哄睡了交给嬷嬷,替皇帝宽衣。

  雍容华贵的贤妃现在是皇帝的心头好,一把将其拉过去拥入怀中。

  元春顺势就将脑袋靠在皇帝坚实的胸膛,羞涩的把自己的脸埋进半边。

  这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娇羞放在姿容绝艳的元春身上,不但没有半点违和感,反倒是让向来不怎么喜好女色的刘恒晃了晃神。

  等到一番云雨过后,贤者状态下的皇帝拥着元春扯着闲话家常。

  正好又说起了贾赦之事,刘恒将龙首宫圣人老爷子对他的训斥也讲了出来。

  “妾身觉得圣人说的有道理,倒不是妾身为大伯说话……妾身本身就是武勋家的闺女,很清楚武将们过着什么样的日子。妾身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每当祖父大人出征归来时,西街的族人们都会紧张的看着宁荣街的街口……”

  “最惨的一次,西街家家挂着白幡,每一户都在哭泣……”

  “战死的将士们不是兵部文书中的数字,而是一个个老妇的儿子,一个个女子的丈夫,一个个孩子的父亲……”

  “贾家都是如此,更何况那些普通人家?”

  “南疆刚刚归附,战火都还没消尽呢,周阁老就这么弄,今后还有谁敢给陛下卖命呢?武将们的忠心不会变,但他们的勇气会随着文臣的打压一点点被消耗干净的。”

  “好在四郎圣明,及时作出了处置,要不然……”

  元春的话虽然没有说完,但皇帝却已经听出了她话中的意思。

  武将能不能打与敢不敢打、想不想打完全是两码事,若这一次他没有及时压制朝中打压武将的歪风,那些文官继而会一点点的试探底线,逐渐压制武将的权力。

  到时候内阁压过了五军都督府,文武失衡之下,武将的能战敢战想战的心气就会慢慢的被文臣磨干净,大夏最后就会变成前宋……

  前两日他还没有发现这个问题,只是站在皇帝的角度旁观似的看待文武之争。

  今日被元春这个出自武勋家族的闺女一提醒,终于想明白了一件事。

  尚武之风不是嘴上说说就可以的,武人的骄傲需要人去看护。这个有能力有责任去看护武人骄傲的人,不就是他这个大夏皇帝吗?

  “元儿,你果然是看得最通透的!”

  刘恒哈哈大笑,轻轻抚摸着元春光滑的后背,往其脸上猛亲一口说道:“明日朕就让礼部准备一场大典,用来迎接战死在南疆的英魂回家!”

  ……

  “伯爷,陛下诏您尽快回京!”

  龙禁卫将皇帝的手书快马送到了贾琮的手中,贾琮打开看完后诧异的问道:“陛下怎么突然想起办公祭大典了?”

  “末将也不清楚,听说是陛下梦到了战死在沙场的英魂想要回家……”

  这话贾琮半点不信,皇帝是个实用主义者,一场盛大的典礼要耗费的银子几十万上百万,有这钱,皇帝绝对会用在刀刃上。

  比如说直接发给英烈家属的手上,这可比什么公祭大典实在多了。

  奇怪归奇怪,贾琮还是与黛玉快马回京。

  等回京后,两人这才从老太太的口中得知了事情的原委。

  原来此事是因为赦大老爷被文官弹劾引发,朝中文武之间的斗争很快就进入了白热化。

  武勋这边不断表达着自己的不满,二圣下场处置了数名文官后才暂时压制了这股歪风。

  最后还是元春忍不住在皇帝那儿吹了枕头风,让皇帝起了召开公祭大典的心思。

  而皇帝的心思贾琮也猜到了,元春的那些话里里外外就一个意思,武人能不能战、敢不敢战、想不想战都要看他们的心气还在不在。

  而朝中文官打压武人,是最消耗武人心气的。

  贾琮有些担忧的感慨道:“大姐姐真是……有些冒失了,这恐怕会得罪朝中不少人啊!”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晚安!

第387章 大家都来弹一弹

  不管现实中如何,大夏自开国以来的规矩就是后宫不得干政。

  昭武年间,甄氏最狂的时候都没胆子在文武之间做出明显的选择,没想到贤妃贾氏会光明正大的替武人说话,这还真让朝中的文臣武将差点没反应过来。

  武将这边自然是纷纷叫好,文臣这就疯了。

  竟然敢有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给皇帝吹枕头风,弹她,必须弹她!

  贤妃不贤,胆敢迷惑君王、祸乱朝纲,弹一弹。

  贤妃干政,胆敢违背祖制、妄议朝政,弹一弹。

  贤妃……他娘的,我要说的都被别人说了。那就不管了,随便找个理由吧。

  那就贤妃长得太漂亮了,容易导致皇帝沉迷后宫,为防微杜渐,弹一弹!

  堆积在通政司的弹劾奏章一开始还是有理有据,内阁的几位大学士也觉得后宫干政这个口子不能开,挑了不少送去了宫中。

  可慢慢的那些弹劾的理由就离谱起来了,就算是周炯不满贤妃吹枕头风,也不得不皱着眉拦住了那些奏章,用内阁首辅的蓝批批示完扔回了奏章的原主人。

  这一操作原本是没什么的,内阁的确有这个权力,拦下一些没谱的奏章给皇帝减轻压力。

  但偏僻这事在程序上只是约定成俗,太祖皇帝那有个祖制,中枢不得阻拦官员上奏言事,不得阻塞言路。

  周炯这么做,本是为了保护那些以离谱的理由弹劾贤妃的官员。可他疏忽了一件事,人人都在弹劾贤妃,在当下就是政治正确。

  不管人家现在用的是什么理由,你拦着人家的政治正确,还骂人家妄言妄议,这是干什么?想要把人家排除在惶惶大势之外?阻拦人家上进?

  内阁首辅?那又怎样?我等圣人门徒连皇帝都敢骂,首辅算什么?

  于是乎,原本弹劾干政宫妃的大业很快就分出了一部分人,矛头直指内阁首辅周炯。

  先不说别的,一个阻塞言路的大帽子扣上去,直接把老头给干懵了。

  才一日,弹劾的风向就开始逆转。

  京城的街头巷尾都在传贤妃给皇帝吹的枕头风,从一开始的后宫干政逐渐变成了武人家的闺女为武人抱不平,为大夏流血牺牲的勇士抱不平。

  有些事不能摆在明面上来,比如文臣打压武将的事。

首节上一节346/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