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341节

  想到此处,聂朝仪警觉的看向贾琮:“伯爷,咱们先说好,这一次肥前、肥后两藩的人过来,您就安心呆在家里别出来,一切都交给下官来处理。”

  哈?

  “你要干嘛?”

  聂朝仪神秘的笑了笑,在贾琮耳边小声说道:“一单生意赚五百万两太少了,下官打算在肥前、肥后两藩的身上赚这个数……”

  贾琮看着聂朝仪伸出来两根手指,整个人都惊呆了。

  “两百……不对,两千万?”

  好家伙,这厮是想把肥前、肥后两藩一次性榨干吗?

  礼部的官员向来给人一种恪守礼仪、温润君子的形象,但实际上礼部的人要是切开了看,一个个都是黑的。

  特别是主持外交的礼部官员,就没几个善茬。

  太宗时,时任礼部员外郎夏之策奉旨出仕高昌,不料正值高昌内乱,叛臣邬关明废掉高昌幼王,在铁木耳汗国的支持下自立为王,宣布奉铁木耳为宗主国,背叛天朝,并且扣押大夏使团。

  夏之策在龙禁卫密探的拼死营救下,逃出高昌。

  按说这个时候他应该想办法回国请求朝廷出兵平叛,可夏之策那会才二十五六,正是年轻气盛时。

  想到那些为了解救自己死在高昌的大夏勇士,一气之下持节往西域走了一圈。

  以一人借西域十二国大军,组成八万联军直扑高昌。只十日就攻破了高昌王城,斩杀悖逆叛臣邬关明,恢复了高昌鞠氏的王位。

  并且在高昌王城会盟西域诸国,重新制定了中原王朝与西域的宗藩体系。至此才有了大夏军队入西域驻防的先例,初步完成了大夏对西域的控制。

  夏之策回到京城后,被太宗皇帝一路提拔,历任礼部员外郎、礼部侍郎、礼部尚书、内阁辅臣,逝后谥号文成,入太庙奉祀。

  对了,这位猛人的后人也猛的一批,其孙名曰夏令行,曾亦是担任过礼部尚书,如今更是大夏内阁次辅、建极殿大学士。

  当初就因为鞑靼汗对太上皇不敬,在太上皇会盟万国时,单骑闯过鞑靼汗帐砍过鞑靼的重臣。

  回城的一路上,聂朝仪与有荣焉一脸崇拜的给贾琮科普着历代礼部官员的光荣事迹,胸脯拍的啪啪响,给贾琮做着保证。

  “伯爷就是心太软了,竟然给千田抹去了八十四两银子的零头。这一回您尽管放心,肥前、肥后两藩的人,回去时身上绝对不会有一文钱!”

  嘶!

  贾琮闻言深吸一口凉气,大夏礼部的这群人,真是比资本家还要资本家!

  被聂朝仪喋喋不休的抱怨了一路,贾琮终究还是败下阵来,苦笑着拱手道:“行了行了,我服了你了,都交给你,都交给你。正好最近纺织那边的事比较多,火器这边我就不管了,你放手去做。”

  夜间用膳时,贾琮将此事说给林如海听,这位接了文老貔貅的大夏财神爷眼睛都笑眯了。

  “聂朝仪这个人操守、能力都是顶尖的,陛下曾与我说过此人,将来定有大用。”

  这一点贾琮也赞同,当初自己就是在聂朝仪的帮助下把倭国来朝的十一藩耍了个团团转,吓得倭国各藩纷纷求着大夏卖给他们火器。

  “户部虽说暂时不缺银子,但陛下有意推进四年义务教育,到时候要用银子的地方很多,从倭人的口袋多赚些银子也是好事,让聂朝仪去试试吧。”

  林如海心中粗略计算了一下,若四年义务教育在全国铺开,每年要投入的银子绝对是数百万两以上。

  大夏的家底还是不够厚实,多赚些银子是对的。至于说倭人因战争而贫,关大夏什么事。

  ……

  七月初二,上吉。忌开光、盖屋,宜嫁娶、祈福。

  宁国府上轻车都尉、昭勇将军、右武卫指挥佥事贾蔷,迎娶德清长公主之女庆城郡主涂思琪。

  同日,贾蓉之妻秦氏因身体不适请来御医诊脉,不想竟是有了身孕。

  圣人闻之大悦,以曹太后的名义赐下大量赏赐,并遣数名宫中老嬷嬷照看秦可卿。

  贾敬在仔细叮嘱了贾琮之后,第二天就回了一趟城外玄真观,将“出家为道”的贾珍吊在树上狠狠抽了一顿。

  整整一个夏天,贾琮将心思几乎都用在了羊毛产业的事情上。中秋节前,第一批从安北送来的羊毛终于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羊毛织物,出现在京城的各家商铺中。

  柔软暖和的羊毛衫立刻成了京城百姓的心头好,价格亲民,便是普通人家也能给家里人置办一件。

  当然,富贵人家也不会失了自己的身份,机器产的普通羊绒衫不够华丽,那还有皇家纺织所产的精品手工羊毛衫,上面金丝银线的纹身,绝对够彰显贵族身份。

  仅这一批的羊毛产业生意,就给户部送去了高达一百多万两银子的商税,而且让安北那些牧民第一次有了足够的银钱来储备粮食盐巴舒舒服服的过冬。

  根据龙禁卫送回来的消息,安北各部的牧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给二圣立了长生牌,就供在长生天神位的两旁。

  皇庄收纳的那些穷苦妇人也因在皇家纺织做工,赚了不少银钱,算是能真正靠着自己的本事养家糊口了。

  八月十四,皇帝召集群臣,于奉天殿召开大朝。

  天刚蒙蒙亮,大夏门前就已经聚集了不少马车。大夏逢一、五、十召开大朝会,昨日突然宣布今日要召开大朝会,定然是有什么大事要说。

  故而今日一早,在京七品以上文武都是早早起来,沐浴熏香,穿戴整齐前往皇城。

  “咦?你看那边……”

  原本正在围成一团扯闲篇的官员们纷纷看向不远处出现马车,好奇的打量着。

  大朝会嘛,宁荣两府只要身上有品级的自然也要前来。

  不过林如海、贾政、贾琏、贾琮、贾蓉、贾蔷以及宝玉都是骑着马来的,他们的中间还护着一辆马车。

  等车中之人下来时,宫前文武更疑惑了。

  只见黛玉今日身着大礼服,戴珠翠九翟冠,身穿红大衫、鸾凤纹霞帔、金坠子,持玉圭,在贾琮的搀扶下走下了马车。

  “文安公主怎么来了?”

  “许是财相顺道护送过来给娘娘请安吧。”

  “不像,这会才什么时辰,请安也不可能来这么早。”

  “你说,会不会是也来参加大朝会?”

  “嗯?嗯?嗯?”

  “不可能,绝对不可能!”

  大夏可还从未有过女子参加大朝会的先例!

  黛玉在林如海的带领下走到几位内阁大佬跟前,福身问安。

  “诸位阁老晨安!”

  周炯笑呵呵虚扶一把,和蔼的说道:“殿下晨安,第一次来参加大朝,会不会紧张?”

  天呐!我听到了什么?文安公主真的是来参加大朝会的?

  四周的文武官员纷纷侧目,一个个惊讶的看向黛玉这边,由窃窃私语逐步变为哄哄闹闹的大讨论。

  黛玉环顾四周看了看,万众瞩目之下,她的确有些紧张了。

  “大相公说的是,晚辈这会手心都出汗了。不过能有幸为国朝出力,为生民百姓做些实事,晚辈还是很激动的。”

  周炯冲着黛玉眨了眨眼,小声安抚道:“说实话,当初老夫第一次参加大朝时也紧张的很,差点闹出大笑话来。还有永丰伯,殿下可能不知道,永丰伯第一次参加大朝会时,他一个武勋子弟竟然跑到文官队列中去了,让人笑了很久。”

  一旁的贾琮捂脸:“老爷子,这事就别提了哈,那不是当初我还小嘛,不懂这些。”

  “那行,不说这个。还有一事永丰伯肯定没跟殿下说过,元五年铁网山围猎,陛下赐了永丰伯龙禁卫千户一职,他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去皇帐前替陛下站岗……”

  嘶!老倌,这事你也要说?

  果然,见黛玉来了兴趣,周炯不顾贾琮的求饶,悠悠说道:“那会陛下因一事大怒,摔了手中的茶盏。永丰伯闻声冲进皇帐大喝一声有刺客护驾……然后前脚绊右脚,自己把自己绊倒了,平地趴在了地上,硬生生把自己摔哭了!”

  啊啊啊啊啊……

  贾琮无法去堵国朝宰执的嘴巴,只能“无能狂怒”的想要去捂黛玉的耳朵,却被贾琏哈哈大笑揪住了脖颈。

  黛玉还真是第一次听到贾琮的糗事,亮晶晶的眼睛变成了月牙儿,冲着贾琮捂嘴笑出了声。

  帮着贾琮回忆完过往,满足了恶趣味的周老爷子这才抚着长须跟黛玉说:“大朝会也就是那么一回事,殿下未来要做的事肯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麻烦甚至是挫折。不要怕,此事利在当代、功在千秋,殿下将来必会名垂青史的!”

  咚、咚、咚……

  恰此时景阳钟响,宫门缓缓打开。

  已经不那么紧张的黛玉再次给周炯福身一礼,声音清脆悦耳:“多谢大相公的指点,晚辈谨记于心。”

  ……

  因从无女子入宫参加大朝的先例,殿御史也懵逼的厉害,思来想去只好将黛玉的位置放在了宗室队列的前排。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卿免礼,平身!”

  皇帝驾临奉天殿,一番高呼万岁之后,他威严的说道:“诸位爱卿应该很疑惑,为何今日朕会将你们喊来宫中,又为何会将文安招来奉天殿,与诸卿一同参加大朝会……”

  说道此处,刘恒的目光往黛玉的方向看了看,微微点头。

  只听他继续说道:“那是因为国朝要做一件利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百年大计,元朝的今日将因此载入史册名传青史。”

  “朕决定,自今日起,大夏正式开始推行义务教育,凡我大夏子民,无论男女,年过七岁即可免费入官学读书……”

  “一切所需费用,皇家内库出六成,户部出四成。”

  “礼部设义务教育司,由太子主管,文安为礼部义务教育司郎中,辅佐太子管理义务教育司一应事务。”

  “各部寺衙门必须全力配合义务教育司,尽快将义务教育推行全国。”

  “圣人云有教无类,诸卿皆为圣人门徒,如此盛事,岂可言后呼?”

  月票推荐票

  吟诗葬的林黛玉要进化啦,大女主搞事业的林妹妹各位读者老爷爱不爱?

  今晚就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

第382章 尔翁婿欺朕

  皇帝诏令黛玉入朝为官,辅佐太子刘弘推行义务教育之事,并未招来过多的反对。

  除了几位略显迂腐的老大人有些异议之外,朝中官员更多的是保持沉默。这一点估计皇帝与内阁的几位大佬早就预料,故而才会突然提出此议。

  其实原因很简单,孔圣人当初都没做到的事若是在他们这一代人手中做成了,那真的可以名传千古啊。

  义务教育这项政策从设想到制定,几乎完全是黛玉一人完成的,就连贾琮这个首位提出设想的人,都只是从旁协助。

  女子就女子吧,只要真能将有教无类、全民教育推动开来,满朝公卿都将会因为此项千古盛事在史书中落下笔墨。

  黄帝纪元四千二百三十一年、夏元八年八月十四,帝命皇太子弘、文安公主林氏,主持推行义务教育百年大计,诸臣景从盛事……

  此策曾于某月,太子弘得某某侍郎(郎中、员外郎)之助……

  这等流芳千古的大事,肯定不是一部一司所能完成的。到时候在某个时刻某件小事上帮上一把,他们就能在史官笔下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嘿,女子怎么了?那是文安公主,能是一般的女子吗?

  一时间殿中万岁之声不绝于耳,不少人甚至已经跑去黛玉那儿拱手祝贺,顺便拍着胸脯表示千古盛事,若是需要帮助,他身为圣人门徒义不容辞。

  奉天殿因为一道圣旨变得哄闹,殿御史原本还想整顿秩序,却被皇帝老爷抬手制止了。

  八月十四日的特殊大朝就是为了这一桩事,事儿都说完了,皇帝无声离开了大殿。

  今日的奉天殿是太子刘弘与文安公主林氏黛玉的主场,二人与诸文武一一寒暄,直到巳时末,整整一个多时辰,大殿中的文武才散的差不多了。

  夏守忠送来黛玉的官袍,礼部义务教育司郎中乃国朝正儿八经的正五品文官,着青袍、绣白鹇。

  “皇爷说公主虽为女儿身却有凌云志,并不弱于天下任何男子,故而官服亦应该与他人一样。”

首节上一节341/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