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99节

  黛玉莫氏见过很多回了,宝钗还是第一次见。左瞅右瞅就是瞅不够,怎么贾家的人以及跟贾家有关系的人都长得这么俊?

  她将宝钗招到近前,拉着手上下打量,突然跟元春抱怨道:“不行,你把表妹让给我一个怎么样?我拿欣儿跟你换!”

  刘欣是莫氏的女儿,与其母性格相反是个喜静不喜动的性子。

  对于围猎一点兴趣都没有,此时估计正跟淑妃冯氏呆在宫中的藏书楼,在书海中畅游呢。

  同样学识渊博的元春是刘欣的老师之一,平日里没少去凤藻宫求教。

  这也是莫氏抱怨的原因之一,生的闺女不像自己的,反倒是像贤妃与淑妃的亲闺女,她找谁说理去?

  元春看着莫氏对宝钗稀罕的不得了,莞尔一笑:“姐姐若是稀罕宝丫头,不妨给她相看个好的。我听说姐姐有个侄儿能文能武,正准备参加明年的会试……”

  “哎啊,你不说我都忘了!”

  莫氏眼睛一亮,看向宝钗的目光更加炽热了。

  她出身兰州军武世家,父兄皆是武人,几个侄儿大部分也是舞枪弄棒的糙汉子。

  唯有二兄的遗腹子莫适之随了其母,自幼喜好读书,今年更是以国子监监生的身份参加了顺天府的乡试,更是夺得乡试第二名亚元。

  莫适之与贾琮被仕子们并称京城双杰,皇帝曾经还跟元春说过,莫适之与贾琮二人算是为武人争了一口气,至少今后谁再说武将粗鄙,就要先让自家子侄赢了这两人再说。

  宝钗被突如其来的说亲打了个措手不及,羞红了脸。

  莫氏却是个大剌剌的性子,握紧了宝钗的手,眉开眼笑:“薛姑娘,我那侄儿今年十七,与你年岁正好。长相嘛,不说貌似潘安,但也是温文尔雅,一等一的俊后生……”

  ……

  这一回围猎,宁荣两府依旧是邢夫人带着家里的几个丫头,由贾琮与宝玉护送前来。

  贾琮去了御前候旨,得知二圣暂时无事正打算回去歇一歇,不想刚到营地就被宝玉拉到了营帐西侧的小河边。

  冯紫英跟其父去了山西,柳湘莲在御前听用,此处相熟的只有卫若兰一人,至于河边其余几人,贾琮并不认识。

  不过这几日都认识贾琮,世袭罔替的永丰伯、御猫、今科顺天府乡试解元,荣国府琮三爷谁不认识?

  “学生沐从英(赵德林、莫适之、高健)拜见永丰伯!”

  “诸位不必多礼……”

  卫若兰给贾琮介绍道:“琮哥儿,这四位都是我在国子监的同窗,沐兄与莫兄还是你的同年呢。”

  嗯?同年?那就是在这一科中了举。

  贾琮看向其中身型最为健硕,身高八尺、浑身腱子肉的大汉,咋舌不已。

  这是读书人?用拳头跟人讲“抡语”的那种?

  “卫大哥,这位也是你的同窗?我还以为是哪位猛将兄……”

  只见大汉冲贾琮作揖,瓮声瓮气的自我介绍:“学生的确与卫兄是同窗,倒也会些拳脚,不过还称不上猛将。”

  卫若兰在一旁解释道:“沐兄出身云南沐王府,其祖父正是沐老公爷。”

  懂了,这身腱子肉肯定是家传的!

  开国之初第一代沐王沐英为何会被太祖爷收为义子,身高九尺舞着一柄长戟纵横敌营无人敌就是原因之一。

  沐从英、沐英,家传没跑了,估计沐家也想让此子继承其祖之威吧。

  不过怎么混到读书人当中去了,还中了举?

  贾琮踮起脚想要拍拍其肩膀,没够着。

  最后在其胸膛捶了捶,老气横秋的说道:“不错不错,好好学学《论语》,今后有机会咱们一起去跟鞑子讲道理。”

  沐从英没有听懂贾琮的一语双关,挠了挠后脑勺疑惑的看向了宝玉。

  宝玉摊手摇头,琮哥儿经常说些他听不懂的话,早就习惯了。

  卫若兰又给贾琮介绍其余三人,其中莫适之是这次乡试的亚元,同时也是陕西都指挥使莫廷威之孙。

  其父莫之遥早年战死在九边任上,莫适之因其父的恩荫,才从兰州老家来到国子监读书。

  赵德林也是军武之后,其父是登州水师总兵赵世勇。长兄从武他从文,今年考中秀才已经算是给赵家转换门庭了。

  唯有高健的家世较为普通,祖父是开酒楼的,其父读书不成却中了武举,如今在兵马司任千户一职。

  能跟卫若兰等人玩到一起,主要是高健会一手好厨艺,这群饕餮经常在宿舍偷偷做吃的……

  几人的身份千差万别,不过归根到底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武将之后,天然的亲近。

  国子监中的派系不比朝堂简单,文官之后与武将之后不说势同水火,却也泾渭分明。

  再加上那些用钱买了名额的附生、贵戚家去镀金的纨绔子,可以说动不动都要干架,一打就会乱成一锅粥。

  卫若兰等武人之后本就被那群自认圣人正统门徒的文官之后排斥,自然而然的就抱团对抗,不过败多胜少。

  直到这会莫适之一举拿下乡试亚元,再加上贾琮这个妖孽解元,算是狠狠抽了那群自视清高之人的脸。

  说我们武人之后粗鄙?

  来来来,跟我一起念:

  第一名贾琮,大兴县学生,《春秋》。

  第二名莫适之,国子监生,《易》。

  自乡试后,国子监中的武人之后终于扬眉吐气了。

  他们抄录了不少顺天府乡试的榜单,在国子监四处张贴,羞得那些文官之后掩面而去。

  想要反驳却找不到借口,最后竟然拿贾琮的老师徐晋说事。贾琮能考中解元,不是因为他出身荣国府,而是因为他的老师乃我仕林文魁青藤先生……

  卫若兰等人给贾琮讲述了国子监中发生的这些奇葩事,惹得贾琮目瞪口呆。

  贴大字报打脸?好家伙,还能这样玩?

  宝玉将他从营地拽来此处当然不只是说这些八卦,而是乡试之后有国子监中的文官后人不服气,约定在围猎时再比一次。

  而且还说请了礼部尚书贺耀敏为裁判,约定比试两场,诗词文章比一场,骑射一场。

  科场上卫若兰等人有莫适之这个乡试亚元自然不怕,可论诗词,他们还真不是人家的对手。

  思来想去,卫若兰就想到了贾琮与宝玉。反正这一回对方也没说非要是国子监的监生,请了两人来也不算违规。

  比作诗?恐怕贾琮一出,对方就得缴械投降了。

  比骑射?不用贾琮出手,我方穆从英请求出战!

  卫若兰很想仰天长啸:还有谁?

  虽说这场比试在贾琮看来颇为幼稚,不过他想起了前段时间圣人老爷训斥自己的话。

  他也是时候在仕林圈子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了,这是一次机会。国子监中的派系实际上就是仕林派系的缩影,就先拿这次的比试试试水吧。

  围猎还未正式开始,这一次的比试还有两日。

  卫若兰等人见贾琮答应了此事,整个人都放松了不少。

  时间还早,几人又都是骑射俱佳,不多时就猎到了不少野味,又有高健这个大厨,直接在河边弄起了烧烤。

  贾琮与宝玉都还惦记着自家姐妹,烤好了几只鹿肉、野鸡、野兔子后,让人送去了马球场给迎春等人。

  莫适之想到了自己的姑姑正在马球场打球,于是乎亲自带着烤好的野味去了马球场。

  ……

  贾琮等人围着烧烤聊得正欢,马球场的高台上莫氏正拉着宝钗不断地推销自己的侄子。

  恰巧这时,莫氏身边的女官捧着一个盘子走了过来。

  “娘娘,适之公子送来了炙肉,说是他方才与友人一起猎来的,刚刚烤炙好,请娘娘尝一尝。”

  盘中摆着切好的烤肉,色香味俱全。

  莫氏一下子就炫起了侄子:“哎呦喂,这人还真经不起念叨,你们瞧瞧,刚说起他他就给我说来了炙肉。薛姑娘,你看吧,我说我那侄儿是个孝顺的……贤妃妹妹,你说我说的对不对……三公主……”

  元春与刘淑乐几人是差不多的表情:又开始了,又开始了!

  自打莫适之中了顺天府的乡试亚元,良妃张口闭口都是我那侄儿如何如何……

  宫里的人哪一个不是听得耳朵快起茧子了,要不然元春也不会想到莫氏还有一个文武双全的侄子。

  “贤妃妹妹要不要尝尝?我那侄子孝敬我不就是孝敬你嘛。三公主、八公主,要不要也来尝尝?”

  这时抱琴带着一串宫女走了过来,每个宫女的手中都托着一个盘子,上面是烤炙的肉。

  “娘娘,伯爷跟宝公子命人送来了刚刚烤炙的野味,说是与友人猎来的,请娘娘与姑娘们尝尝鲜。”

  元春眉头挑了挑,嘴角扬起:“哎呦,姐姐的好意妹妹心领了。我家琮哥儿与宝玉也送来了烤炙的野味,不如姐姐尝尝我这边的……”

  月票推荐票

  今天就先更到这里,明日继续。

  晚安!

第344章 战争贩子元帝

  京城繁华却也多规矩,那群精力旺盛的公子哥在京城憋久了,一来到铁网山就如同脱缰的野马,四处撒欢。

  贾琮年纪虽小,可位高爵显,除了亲近之人,少年们与其相处总会畏手畏脚。

  反倒是宝玉性格柔和,跟谁都能处的来。

  午后时光,贾琮去了御前听命,宝玉跟着卫若兰等友人策马扬鞭,去林中狩猎。

  至于黛玉等人则受邀与德清、安阳两位公主等人同游皇家猎场,顺便打算说一说开秀坊的事。

  德清长公主刘淑乐与安阳长公主刘淑仪,在诸多皇室宗亲中可以说是品性俱佳之人,夫家的名声也都不错。

  按照曹太后的指点,黛玉便将两家纳入了第一批合作的名单中。

  红树青山日欲斜,长郊草色绿无涯。

  贵女换上胡服,去了往昔的矜持,薄妆浅黛持马鞭,在草场上跃动身姿,欢畅游乐。

  便是年纪幼小的惜春与淳儿也由迎春与湘云抱着,享受着难得的自由。

  “呃啊嗯啊~”

  黛玉刚想上马,还未来得及踩上马镫,就听到了大宝的叫声,随即袖子就被拽啊拽……

  长长的驴脸凑到她的眼前,咧着嘴巴再次叫了起来。

  “大宝你怎么来了?”

  “呃啊呃啊~”

  呃……

  黛玉将大宝的脑瓜子拨开,四处看了看没发现贾琮的身影。

  大宝侧过脑瓜,黛玉顺着其嘴巴的方向看去,鞍子旁系着一卷纸。

  她解下来打开一看,果然是熟悉的字迹:大宝非要去撒欢,可我要在御前听命,没时间遛驴子,就劳烦林姐姐了。

  “呃啊呃啊~”

  黛玉哭笑不得的推开凑过来的大脸,拍了拍其扎着小辫的脑瓜子笑说:“那就托着我去跑一跑,看看能不能比得过那些马儿。”

首节上一节29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