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80节

  据说连他在国子监的几位师长都惊呆了,根本就没想到平日里温文尔雅的读书郎,还有如此高的剑术。

  一时间,京城的百姓直接将张启光与贾琮放在了一块,说是皆为文武双全,乃大夏双杰也。

  八月十四,中秋前的朝会上,帝诏倭国萨摩藩使臣,言天朝仁德,倭人虽输了比试,但依旧赐下恩赏,允许萨摩藩学子入国子监就读。

  至于说火器的售卖,皇帝命永丰伯、检校工部侍郎贾琮全权处置。

  贾琮面带核平的微笑,冲着萨摩藩使臣颔首说道:“本官希望萨摩藩的人是懂技术的……”

  萨摩藩的人“懂不懂技术”,这一点贾琮不关心,工部的大匠那是真的懂技术。

  贾琮一下朝就去了工部,与几位大匠聊了一会,就有一位大匠画出了阉割版神武大将军炮的草图。

  礼部那边也已经与倭国其他藩镇的人秘密联系上了,等过些日子贾琮就打算将诸藩的使臣请到一起,看看他们到底懂不懂技术。

  倭国,越乱越好啊。

  这样,天朝的才能更快的将仁慈与文明种子播撒在倭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贾琮在工部与几位大匠一同用了顿午膳,饭还没吃完就有书吏来报,荣国府有人来找。

  疑惑中出了皇城,却见家臣二狗子匆匆迎了上来,欣喜的说道:“三爷,大喜啊!”

  ……

  不仅是贾琮被叫回了家,就连林如海与贾政也被老太太从衙门喊了回来。

  因为荣国府又收到皇帝的敕封圣旨了,只不过这一回是敕封的黛玉。

  “宫里已经在准备典礼了,明日中秋宴,陛下会当着宗亲贵戚与文武百官的面,收玉儿为义女,并赐公主金册,入皇家玉蝶。”

  宣旨的内侍都离开好久了,老太太依旧没有回过神来。

  她在听到黛玉诗词立功后就知道皇帝肯定会有赏赐赐下,可不想会赐下如此重的赏。

  但堂中坐着的敬大老爷与林如海却明白皇帝如此做的原因,就连同样震惊的贾琮也猜到了三分。

  皇家不缺一个公主的封敕,用一个公主的名头拉拢林如海与贾家,而且还能借此宣扬皇帝重视人才的好名声,赚大了。

  当然,这其中肯定还有别的原因,皇帝没有跟贾、林两家说过。

  那就是圣人老爷觉得大夏文气,应在了贾琮这个天生宿慧的小胖子以及天赐文才的林家丫头身上了。

  大夏的武运在昭武年间展现的淋漓尽致,如今缺少的就是如前唐那般的盛世诗才。

  没有诗词传唱的盛世,还能叫盛世吗?既然林家丫头诗词做的这么好,那就当我皇家的女儿吧。

  顺带还有有一个会写诗的皇家女婿,多美的事。

  圣人老爷算盘打得哗啦哗啦的响,已经打算一年办上十来场盛大的诗会,让好孙女、孙女婿给他写上几十首传扬昭武盛世的好诗词。

  黛玉换上了公主冠幅,由老太太、林如海陪同,贾琮充当护卫入宫谢恩。

  宫门前遇到了同样前来谢恩的岛津久美,不过相比喜气洋洋的贾、林两家众人,岛津久美以及陪同的萨摩藩倭人就勉强多了。

  与敕封黛玉为文安公主的圣旨一同送去四方馆的,是册封岛津久美为宫妃。

  不过与岛津家族原先设想不同,岛津久美即将去的不是皇帝刘恒的后宫,而是册封其为丽太妃,入龙首宫伺候年近古稀的太上皇刘济。

  贾琮见岛津久美看向黛玉的眼神满含嫉妒与怨愤,嗤笑一声后缓缓走了过去。

  “臣拜见丽……太……妃娘娘,想来圣恩天降,萨摩藩作为丽太妃娘娘的娘家定然感念皇恩。不知萨摩藩会拿什么给丽太妃娘娘当嫁妆,可不能太寒酸了,要不然别人会以为萨摩藩对天朝的恩赐不满,会影响大夏水师将士的心情。”

  贾琮接下来的话让岛津久美瞳孔一缩,连连后退。

  只见贾琮东望远方,幽幽说道:“靖海卫的都指挥使汪成海最是崇敬圣人,若他知道萨摩藩对圣人不满,那他就很不高兴。他若是不高兴了,就喜欢打打炮什么的。所以呢,丽太妃最好问一问岛津将军,嫁妆是什么。”

  月票推荐票

  今晚就先写到这里,明天继续。

  晚安!

第327章 你果然是懂技术的!

  多了个当皇帝的爹,黛玉虽说有些受宠若惊,但还是很快就调整好了心态。

  聪慧如她,自然明白这份特殊的荣耀中,饱含着各种各样的利益纠葛。

  同时也知道不管这份荣耀会不会给她带来麻烦,她必须得尽快适应新的身份,好迎接新生的挑战。

  “臣妇贾氏(臣林如海、贾琮)拜见陛下,陛下万安!”

  “太夫人快快请起,贾琮,扶你祖母起来。大伴,赐座!”

  皇帝心情很好,走下御座亲切的与老太太寒暄了几句家常,最后才将目光放在了亭亭玉立的闺女身上。

  黛玉款款上前,大礼参拜:“女儿黛玉拜见父皇,愿父皇万年,大夏万年!”

  都认闺女了,皇帝老爷也就没有避嫌,亲自将其扶了起来,和蔼的说道:“朕子嗣不昌,大闺女已经嫁了人,宫中只剩淳儿一人。倒是认了你这个才华横溢的女儿,朕心甚悦。”

  说着,他还冲林如海挤了挤眼睛,哈哈大笑:“林卿,你可别怪朕跟你抢闺女,前几日在稀音楼,玉儿这丫头不知道惹了多少人眼红,恨不得将其抢回家去给自己当闺女。朕当时就想啊,这丫头要是朕的闺女多好,如今倒是如了愿……”

  不管皇帝老爷这话有多少真实性,但看其神情明显高兴有黛玉这个闺女。

  殿中气氛融洽,颇有一家子亲近的感觉。皇帝今日豪了一把,又一次下旨赏了黛玉不少贡绸锦缎,金银玉器。

  说话间皇帝老爷又高兴起来,非要赐一公主府邸。吓得黛玉连连婉拒,说是林、贾两家不缺她住的地方,何必靡费国库之银,不如换成钱粮保境安民,让皇帝老爷更加欣赏这个小丫头。

  等慈宁宫来人相诏,皇帝才放了黛玉离开,让老太太陪同其前往后宫觐见太后,留下林如海与贾琮继续说话。

  不过今日的话题更多是户部的事情,贾琮只是个陪客。约有半个时辰左右,贾琮无聊的坐在椅子上昏昏欲睡,突然有内侍匆匆送来急奏,他才清醒了一些。

  急奏是西边送来的,皇帝拆开看了看,嘴角扬起:“弘儿到了西安府后,先是以祭祀轩辕黄帝的名义领着陕西官员前往黄陵,回城途中快刀斩乱麻,拿下了与齐文华暗中勾结的左布政使谭楚楠等一应官员。随后进驻西安,迅速掌握了整个陕西的军政大权。”

  林如海起身整理衣冠,郑重拜下:“臣为陛下贺、为大夏贺,储君举棋若定、贤明英毅,乃大夏之福,乃万民之福。”

  贾琮附其言道:“呃,俺也一样……”

  哈哈哈哈……

  皇帝闻之畅快的笑了起来,扶起林如海后,将急奏递给了他:“林卿也看看,弘儿说关中今秋已有大旱之象,为以防万一,他想让朝廷多送些粮食过去。爱卿最近就忙一些,筹集粮草早日送去吧。冬日的时候,就该动手了。”

  “臣遵旨!”

  林如海看完了急奏,应诺之后突然灵光一闪:“陛下,臣请旨,既然今秋陕西有大旱之象,那不如带一部分土豆过去。若明春旱情稍解,可在陕西推广种植土豆,以安民心,也可解陕西粮食不足之症。”

  皇帝一听此议妙极,不过在做决定之前还是将目光放在了贾琮身上。

  “你觉得此议如何?朕记得你之前说过,土豆颇为耐寒耐旱,可否在陕西先行推广种植?”

  啊?

  贾琮琢磨片刻,点了点头:“土豆的确耐寒耐旱,若在陕西种植,虽不及京畿精耕细作产量高,最少也能有一二十石的产量。臣以为,此计可行。”

  “那就这么定了,林卿尽快安排,让户部多派些熟手过去,最好能在明年春天多育些种苗,扩大土豆的种植规模。”

  皇帝说话间看了好几次贾琮,最终还是忍住了派其前往陕西负责土豆的推广种植之事。

  不过还是跟贾琮要走了荣国府十几个种田的好手,以保障此事马到功成。

  虽说皇帝未提别的,但林如海在出宫后还是将贾琮叫到了一旁。

  “今冬就算了,明年开春前你就请旨去趟陕西吧。你因土豆封伯,就要尽善其事。反正明年的乡试在八月,足够你将陕西的事情安排妥当了。”

  ……

  今年的中秋宫宴极为与众不同,皇帝老爷的义女、文安公主敕封大典就安排在奉天殿前。

  皇帝亲自为其赐金册,由宗正少卿录名黄家玉蝶。在京的皇亲国戚纷纷送上贺礼,给了黛玉极尽的荣耀。

  便是宫宴时,黛玉的位置也仅在几位长公主,以及皇贵妃杨氏所生的皇帝亲女之后,甚至排在小公主淳儿前面。

  奉天殿宫宴酒酣之时,太上皇还当场出题,命内侍送去慈宁宫。

  等内侍捧着黛玉的诗稿回到殿中,老爷子直接开启了炫娃模式。

  “琼楼玉宇。

  分明不受人间暑。

  寻常岂是无三五。

  准有今宵,皓彩皆同普。

  素我阅尽今和古。

  何妨小驻听吾语。

  当年弄婆娑舞。

  妙曲虽传,毕竟人何许。”

  哈哈哈哈……

  “魏老头,我孙女这首中秋词如何?你家那小子可写的出来?”

  魏老爷子赞叹黛玉才华横溢的同时,对太上皇的炫娃之举很无语。

  “啊对对对,圣人说的对,老臣的孙儿不及文安公主远矣!”

  哈哈哈哈……

  首辅大人直接认输,但圣人的炫娃举动不但没有结束,反而变本加厉了。

  “贾琮,朕的孙女都写诗了,你还不赶紧来一首!”

  啊?哦!

  贾琮苦笑着放下手中的筷子,琢磨了一下,抬脚跨步。

  一步、两步……七步成诗。

  “玉颗册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常娥郑与人。”

  哐当!

  见过贾琮去年中秋节在宫门前醉酒吟诗的人还好,受邀赴宴的萨摩藩使臣却已惊呆了。

  七步成诗,七步成诗啊!

  大夏的永丰伯是曹子建转世吗?

  哈哈哈哈哈……

  圣人老爷又开始了哈哈大笑,挨个喊着老臣的名字。

  “魏老头,你看朕的孙女婿这词怎么样?入不入得了你的眼?”

  “齐爱卿,你认为这两首词好不好?”

  “哎呦,老牛别光喝酒啊。来品鉴品鉴,朕的孙女与孙女婿写的词。什么,你说你是大老粗不懂?没事,朕懂啊,朕给你讲评讲评。”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哈哈哈哈……

  整座奉天殿四处都传荡着圣人老爷的大笑,便是金殿屋顶的飞鸟都跟着叽叽喳喳应和起来。

首节上一节280/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