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63节

  对与不对,黛玉已经无法简单的作出判别。

  放眼望去,在贾琮的眼前并未有书中记载的鸡犬相闻,人都填不饱肚子,何来的鸡犬?

  老村长恭恭敬敬的陪着贵人在村中逛着,小心翼翼的陪着说话。

  老村长的小儿子识得几个字,在镇子上给药铺当了近十五年学徒,如今已经能坐馆诊脉了,也算是有了出息。

  那些饿的面黄肌瘦的娃娃们,都是要喊他太爷、爷爷的……

  他将贾琮的书信放在一旁,先看起了用簪小楷写成了书信。

  “原来是御猫大人,老朽有眼无珠,怠慢了大人,还请大人恕罪!”

  “臣女有闻,圣君临朝则万民安。然天子驻跸禁宫,所见所闻皆臣子上奏,盛世与否不在朝臣辞藻所饰,当在万民衣食。臣女斗胆启奏,朝臣口中之盛世,只在京城之繁华。京畿之地,天子脚下,亦有百姓衣单粮缺,婴孩无佑,老弱无依,饥馑度日,苦熬天寒。”

  临别时,黛玉让人取来一锭银子,强塞到刘姥姥的手中。

  一切看起来都是井然有序,朝廷不缺钱,刘恒觉得今年的冬天肯定不会有什么大问题了。

  若只是查那些小杂鱼,他只需要带着人去逮人就够了。

  她想起了那些跑来王狗儿家门口,给自己磕头的娃娃。

  贾琮心中早有准备,还算是能够掩饰住内心中的触动,但黛玉就差上许多。

  两人自有分工,黛玉在歇息的同时,跟刘姥姥、刘氏打听着村中的情况。特别是王熙凤之前有过嘱托,让黛玉试试,看能不能从刘姥姥母女口中打听一些其父亲兵王庆堂的情况。

  “老丈可有听过荣国府?家父贾恩侯,敕封荣国侯……”

  大雪一下就是三天,王平口的积雪已经让马车难以前行,贾琮一行不得不暂时停在镇子上。

  在那天高皇帝远的地方,指不定整个庄子整个镇子的饿死冻死。

  这场大雪近乎覆盖了整个顺天府,京城一夜披上了银装。

  他家的粮食虽然不多,但也只够他一家过活。这村子里十有八九都是自己的亲族,想帮,却帮不了。这让这位老人心里跟压了块石头一样,平日里连门都不愿意出。

  贾琮的问题看似零零散散,但实际上涵盖了村中的耕种、衣食、生老病死。

  “连一个小丫头都知道这盛世不过是京城繁华地的盛世,是他们这些勋贵士大夫的盛世,可朕的朝臣们还会一次次的厚着脸皮吹嘘他们的功劳。”

  “真的?”

  文同轩有了银子,豪气的大笔一挥就拨发了足够多的钱粮,运往京畿各州县预备雪灾赈济。

  黛玉的信中上奏的事几乎都是她在王家庄亲闻亲历,包括自己见庄中娃儿挨饿受冻分了几日所用的粮食,从刘姥姥口中听到的事情,几乎都写进了信中。

  他没有扯谎,包括那些用仅有的薄田从里长家借粮的人家,再有几日怕也要耗尽存粮了。

  直到回了之前那间客栈,黛玉的脑海中都还在回想刘姥姥讲述的那些事。

  “皇爷,房山县的密奏。”

  刘恒将黛玉的信收好,拿起了贾琮的信拆开看了起来。

  可惜,朝廷有钱了,盯着这些钱的人就多了起来。

  嗯?

  黛玉用斗篷裹紧了自己,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紫禁城的琉璃瓦都变成了白色,刘恒很早就起来去了勤政殿,召见内阁值衙的阁臣与六部五寺主官开了个小朝会。

  老村长眼看就要欣喜的跪下磕头,贾琮一把将其扶住。

  “臣女所闻一事,令人凄凄。西山脚下有一户,其妇产女,因家中无粮竟无奈舍弃婴孩,丢弃于西山之中。……臣女不知婴孩是否曾冷恶交加哭喊,其父母是否曾梦中悔恨。此类惨事桩桩件件不知凡几,西山脚下数镇百姓七成缺粮,恐挨不过几日。唯求陛下早施天恩,赐粮赈济,以安民心。”

  老村长有些不敢置信,因为很快这两个字,他从里长那听到过好几次了。从秋末一直到如今,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赈灾的粮食一粒都没见到。

  “弘儿应该已经到了,朕来看看,吾儿办差办的怎样。”

  走走停停,贾琮很快就将王家庄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了。

  “我梦到了那个被父母丢弃的孩子,她若是生在我家,那该多好。”

  “孔融让犁,小丫头让点心。刘姥姥,你有一个孝顺的孙女。”

  相比近邻的田家村,王家庄不但村小人少,更没有出过一个有功名的族人。

  可她知道这不是她该做、能做的,赈灾的事,归根到底是朝廷的事。

  “贵人,朝廷的粮食,什么时候才能发下来啊?再过几日,怕是真的要饿死人了。”

  雪雁将红色的狐毛斗篷披在黛玉的身上,边系边说:“姑娘昨日给了不少粮食,总能挨过这几日。到时候太子殿下放粮赈灾,这个冬日终究是能熬过去的。”

  王家庄上一个官老爷,还是王狗儿的祖父,曾在京中任过小官。后来王狗儿的祖父与王熙凤的祖父连上了宗,认作王老伯爷的侄子。

  至少这京畿的州县,再惨也有朝廷赈灾的粥蓬,怎么也能求得一条生路来。

  “大伴,你去趟户部,让文老貔貅查一查这些年顺天府的田赋变化。若真按这小子的主意,摊丁入亩,说不定还真是缓解土地兼并的不错手段。”

  古稀之年,见君不跪。

  贾琮看着枯黄萧条的村子,四处的炊烟也没能将萧瑟驱散,他半是安慰半是肯定的说道:“很快,很快就发下来了。陛下已经命皇太子来了房山,粮食很快就会发下来了。”

  贾琮哪里会让古稀老人给他跪下,而且这老丈的品性极为不错,有些事他到时候还得拜托其助自己一把。

  贾琮连忙将滑雪板以及雪橇的制作办法绘制成图,让亲兵速速送往县城。

  说到底,都是一个穷字惹下的祸。

  与京城的繁华相比,西山脚下的小村庄清苦的厉害。

  最后随便对付了几口,让人将饭菜送去外间,给了刘姥姥一家。

  “老丈若是给我跪下,那不是折我的寿?”

  黛玉一听到王庆堂这个人的名字就觉得恶心,她忍住了粗口,鄙夷的说道:“是啊,这王庆堂的手段太狠了,王家庄的人算起来还是王家的族亲,他竟然连族亲的田产都不放过。三五斗米酒换走了一亩地,真是让人触目惊心。”

  刘恒看的真切,同时也知道这些事绝对是真实的事情。而且这还不算惨,只是林家丫头生来富贵,初见此事有些难以接受罢了。

  咦?

  刘恒看着匣子里的两封信,字迹不同。

  黛玉被贾琮强势喂了一碗饭,又喝了一小碗的参汤,这才用被子将其裹住,柔声细语的说起了他与太子刘弘的谋划。

  这一来一回,竟然又耽搁了三日,等到薛蟠持刘弘手书,带着人马赶来王平口时,赈灾的粮食才堪堪从县中发出,往四处受灾的地区送去。

  月票推荐票

  今晚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

  晚安!

第312章 可憎的真面目,蜕变的林黛玉

  薛蟠带来的不仅仅是太子刘弘的手书,还有一车车的粮食。

  王平口已经在逐渐聚集周边活不下去的流民,贾琮与黛玉站在酒楼二层的窗前,看着楼下不远处的粥棚以及排着长队等待领粥的流民。

  “那位就是咱们的里长大人,长得人模狗样,可就是不干人事啊。”

  薛蟠按照贾琮的安排,将运来的粮食交给了里长王庆堂,由里长负责施粥赈济。

  随后带人继续上路,往其他地方送粮。

  施粥的第一天还是正常的,锅中立筷不倒。可等薛蟠离开之后,锅里的粥就变得清汤寡水起来。

  原本依着贾琮的想法,当百姓们开始掀锅砸碗的时候,他就会命薛蟠带兵杀回,缉拿负责施粥的王庆堂。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哪怕碗中的稀粥稀的能够当镜子使,这群浑浑噩噩的流民,竟然连抱怨的声音都没有。

  “琮哥儿,他们怎么这样的……”

  “逆来顺受?”

  贾琮的手指在窗沿上咚咚咚的敲击着,眼中的寒意比窗外飘荡的积雪还要冰冷。

  王庆堂这个名字,对于被其欺压十余年的百姓来说,远远要高于国朝的律法与朝廷的威严。

  逆来顺受至少还能喝上一碗稀粥,若反抗了,别说稀粥,恐怕来命都保不住。

  黛玉听完了亲兵打听来的消息,震惊的捂住了嘴巴。

  不听话的,这会已经躺在雪地中不能动弹了。

  黛玉望向人群中那些个瘦瘦小小冻得瑟瑟发抖的小孩子,怜惜的说道:“现在怎么办?要不直接将王庆堂拿下吧,如此稀的粥,哪里能顶得住饿。”

  贾琮先是摇了摇头,沉默许久后还是长叹了一声:“就照林姐姐说的办吧。我原以为可以改变他们的麻木,可……唉,被压弯了的骨头,终究是难以直起来了。”

  ……

  要不是昨日有皇太子的亲军卫在,王庆堂恨不得将那些赈灾的粮食存进自己家的粮仓。

  这场大雪好啊,再熬上两天稀粥,他就将粥棚一撤,回家后搂着小妾喝着小酒美滋滋的等待收地。

  喝吧喝吧,你们这群贱民再喝上两天,估计这场大雪过后,就不剩多少了。

  朝廷发放的赈灾粮自己留下一半,剩下的一半按照规矩,换成银子送去京城,开春的时候就该去县衙户房换地契了。

  “老爷,锅里的粥不够了,还有一百来人,是不是要再去取米过来煮一些?”

  王庆堂瞪了仆人一眼,小声的咬牙切齿:“这么大声做什么?取什么米,添水进去。米不要钱啊,那都是老爷我的!”

  仆人瞅了瞅锅底那几颗米,再看看不远处排队等待的流民,心中有些不落忍。

  可胳膊拗不过大腿,他只是一个失去了土地不得不卖身求活的贱民,唉……

  哒哒哒哒!

  锅中的清水震荡出一圈圈的波纹,地面都开始了颤动,那些眼神已经麻木的流民们动都没动一下,依旧盯着前方冒着热气的锅。

  唯有坐在火盆前的王庆堂王老爷,眼神中露出了不可思议的目光,随后猛的站了起来。

  “快快,赶紧去取米过来,煮粥,煮粥……”

  薛蟠骑着高头大马直上粥棚而来,根本就没有给王庆堂诡辩的机会。

  往锅里一看就甩出了鞭子,啪!

  王庆堂惨叫一声捂住了脸,含怒甩出的鞭子将王庆堂抽的满脸血污。

  只听薛蟠怒斥:“好大的狗胆,连太子殿下拨下来的赈灾粮食都敢贪。左右,给本将将其拿下!”

  “薛将军,薛将军,我是你的堂舅啊~”

  不说这个还好,一提这个就跟戳了薛蟠的肺管子一样。

  他再次一鞭子抽了过去,怒气冲冲的骂道:“狗一样的东西,也敢自称本将的舅舅。来人啊,王庆堂贪墨赈灾粮食,先打一百军棍!”

  “一百军棍下去,这人就被你自己打死了。先办正事,薛大哥先去查抄王家,煮粥赈灾的事,我跟林姐姐先管着吧。”

  薛蟠询问看去,来人正是贾琮与黛玉二人。

  他自认没有贾琮脑瓜子灵活,又有刘弘的叮嘱,自然唯贾琮马首是瞻。

  王庆堂被五大绑吊在了不远处的树上,眼睁睁的看着薛蟠领着大队人马冲向王家方向。

  呜呜呜……

  啪!

首节上一节263/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