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46节

  赦大老爷撒着银子玩了一手里应外合,只用了半个多时辰就破开了升龙府的北城门。

  一万松江水师的精锐如潮水般涌入城内,与赦大老爷的两千京营精锐汇合,直扑城中央的南越王宫。

  惊天的巨响早就吓瘫了北城的南越守军,那一炸之下,如同雷霆灭世,直接淹没了北城城墙上的两千余守军。

  甲胄齐全,兵锋锐利的大夏将士无情的收割着阻挡在面前的一切。

  不管是不是南越的军将,只要拿刀子的一律砍杀,这是赦大老爷还未登陆时就下的死命令。

  一条血路直通南越王宫,死在大夏将士刀下的南越人,粗略统计已经过万。

  “呸,呸……还说什么有两三万的能战之兵,老子还没杀过瘾,人就跑不见了!”

  赦大老爷看着面前不伦不类的王宫,鄙夷了一番跑路的南越猴子。

  王宫中的人根本就来不及逃跑,从破城到他们杀到王宫外,前前后后不过半个多时辰。估计王宫里的人还以为他们的“勇士”能挡住天朝的怒火哩。

  贾赦见王宫内的人死活不愿开门,大喝道:“二柱子,你他娘的大将军炮呢?给老子轰他娘的!”

  ……

  进入五月后,京城的雨多了起来。

  南疆三国与天朝的谈判陷入了僵局,为了拖延时间,负责谈判的礼部员外郎聂朝仪,这些日子带着这群猴子不断出入京城的烟之地。

  说实在的,这群蛮夷哪里经得住京城繁华的诱惑,南越使臣站在三层高的楼阁上,贪婪的眺望繁华的大夏京城。

  他们嘀嘀咕咕好一阵后,正使阮旭仁终于露出了獠牙。

  “聂大人,咱们也谈了有些日子了。我国的要求一降再降,这已经是最后的底线。贵国必须择一公主嫁予我王,而且你我两国至此不再是父子之邦,当以兄弟之国的身份来往。同时贵国要赔偿我国白银一百万两,以弥补我国的损失。”

  阮旭仁狞笑着一指南方:“还有我国将士收服的思明、镇安两府,将重归我国版图!”

  “阮正使,本官之前就已经说过了,割地、赔款万万不可能。我朝能同意和亲已经是违背了大夏子民的意志,阮正使这些天也应该听到不少京城百姓的议论,难道南越真的想激起我朝亿万百姓的怒火吗?”

  聂朝仪始终把握着一个度,那就是内阁首辅大人魏庆和亲自指示他的:吊着,死死吊着这群贪得无厌的人。

  朝廷为此甚至真的册封了一名宗室女为公主,哪怕京城为此爆发了一场反对和亲的“游行”。

  阮旭仁想起前日数万百姓围堵使团的情形,不由打了个寒颤。

  那群人都是红着眼,手持棍棒,要不是有禁军阻拦,说不定他们正要被愤怒的百姓踩死脚下了。

  不过阮旭仁依旧强撑着说道:“既然贵国展示了诚意,我国也不能咄咄逼人。这样吧,我国可以继续以藩国的身份朝贡,依然一年一朝,天朝以赏赐的名义每年赐下白银十万两,丝万缎……”

  议和的事在聂朝仪与京城百姓的“配合”下继续拖着,中枢望眼欲穿的看着南方,所有人都在等待荣国府贾赦的消息。

  若成,攻守至此逆转,一切的屈辱将不复存在。

  若败,大夏将开始卧薪尝胆,等待一雪前耻的机会。

  月票推荐票

  感谢胖、书友4501的打赏。

  今晚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晚安!

第296章 贾三爷封爵了

  皇帝“一病不起”长达近两月,储君监国似乎变得理所当然起来。

  大夏朝廷这个庞大的机器稳定的维持着有效的运转,而且比以往更加有效。

  毕竟年轻气盛的皇太子对官场上摸鱼的文武官员,更多的时候是半点情面都不留。

  而且有资格比较老的老臣曾去龙首宫吐槽,却只得到了一句话。

  太子年轻稚嫩,诸卿多担待些。

  他还只是个孩子啊!

  这个十七八的孩子在前朝指挥若定,龙首宫的摸鱼至尊父子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滋润。

  直到山东被徐晋杀了个人头滚滚,两人这才想起来他们爷俩才是帝国的真正掌舵人。

  徐晋与刘恪一同返京,光是从永定门往刑部大牢这一路上,成千上万的百姓围观了被抓的各类人犯。

  特别是前衍圣公府的涉案人员,让京城的百姓大呼过瘾。

  原来,圣人后裔也不都是品性高洁啊!

  钦差回京自然是先去宫中复旨,不过负责护卫职责的柳湘莲去了都督府复命后,随即急匆匆的回家洗去风尘,换上合身的新衣就去了忠顺王府。

  他就去了趟山东,不想惦记了许久的媳妇就这么到手了。

  老天爷知道,他在山东收到崔王妃的信后,欣喜若狂之下,差点抱着禁军兄弟亲上一口。

  吓得那位兄弟还以为自己的喜好有什么问题,至今见到自己就躲得远远的……

  ……

  马蹄踩踏着青石板,传来清脆的声响。

  昏昏欲睡的二狗子突然惊醒起来,往前瞅了一眼,立马换上笑脸,迎上前去。

  “哟,二姑爷!”

  柳湘莲被这声二姑爷叫的当即就红了脸,身后的老仆褶子都笑的颤颤,小声提醒道:“二爷记得先去荣禧堂拜见荣国太夫人,然后再说见二姑娘的事。”

  “戚伯说的是,我记下了。”

  戚伯是柳家老仆,柳父留给柳湘莲的忠仆管家。原以为这桩亲事还有的熬呢,不想少主去了趟山东,这亲事就突然定下了。

  老仆从马车上取下一箱箱礼物,招呼下人往荣国府中搬着,还细心的嘱咐柳湘莲哪些是送给老太太的,哪些是送给未来少夫人的。

  听到消息的贾琮、贾宝玉来到门前迎接,在见到柳湘莲时心中暗赞,不愧丰姿俊秀柳二郎,光这张脸,足以配他的二姐姐。

  “柳二哥……”

  “二姑夫……”

  嗯?

  一颗小脑瓜从贾琮身后伸了出来,柳湘莲又是羞涩又是欣喜,看来荣国府众人对自己还是很欣赏的。

  就连家里的小娃娃都认可了自己。

  塞给贾兰一颗小金锞子后,柳湘莲在贾琮与贾宝玉的引领下,一路来了荣禧堂。

  老太太的身体这几天总算是彻底好了起来,可能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今日正同一屋子的儿孙说说笑笑。

  忽闻未来的二孙女婿一回京就前来拜访,忙让人准备宴席,非要给柳湘莲在家接风洗尘。

  “晚辈给太夫人请安,前些日子身负皇差不得前来探望,还望太夫人恕罪。”

  咚、咚、咚……

  柳湘莲一进荣禧堂就跪下咚咚咚连磕三个响头,做足了孙女婿的姿态,让老太太跟陪坐一旁的邢夫人甚为满意。

  “这孩子,太实诚了,额头都红了。”

  老太太忙让柳湘莲起来,却见柳湘莲又冲邢夫人磕头请安,礼数那是真没得挑。

  一番寒暄,老太太询问了几句山东的事儿,柳湘莲的紧张感去了几分,放开了不少。

  当他将预备的礼物送上,老太太连说好孩子,却也责怪道:“你说你这孩子,这些钱干什么?这又是人参又是鹿茸的,要不少银子?还有给你岳母的这些苏绣锦缎,怕也不便宜。你方有了前程,银子的地方多着呢……”

  如今的荣国府虽然紧张了些,但真不缺银子。

  老太太私库中什么好东西没有,这孩子有孝心是个好的,但在老太太心里,还是担心柳湘莲早早就没了父母,短了管家的教导。

  故而一说起这些,不免有教导之意。

  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忠顺王妃亲自从府中挑的,靠柳湘莲那直男心思,估计能从缴获所得的财物中选了最亮晶晶的物什拿来当礼物。

  老太太的谆谆教导柳湘莲听得仔细,心中感激的同时也听得发懵。

  他对管家的事比宝玉强不了多少,好在鸳鸯适时过来,带了柳湘莲去了园子中见迎春。

  “这是个好孩子,就是父母去的早,有些事半懂不懂的。老大媳妇,二丫头那边你上上心,要把这些事都揉开了掰碎了,细细说一说。”

  “媳妇省的……”

  老太太交待了不少,迎春过年就要记在邢夫人名下,有了“亲闺女”的邢夫人自然是极其的上心,将老太太的嘱咐一一牢记在心里。

  “还有琮哥儿,你那老师回京了,我让鸳鸯收拾些东西,你明日记得带上。”

  贾琮小鸡啄米般点头:“原本孙儿要去城外迎接老师的,不过老师派人说他这两天怕是要忙的不可开交,让我后日再过去。”

  老太太一想起方才柳湘莲所说的山东之事,琢磨了下徐晋怕真没时间搭理徒弟了。

  ……

  山东的官场被徐晋犁地般翻了一遍,光是请出王命旗牌当场斩了的七品以上官员就有十几个。

  还有参与白莲教之乱的乱匪头领,多达三百余颗脑袋,被挂在了诸州府的城门楼子上。

  乱匪祸害最严重的的青州、兖州两府,均立下万人京观,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人。

  也正是徐晋杀的太狠,手段太辣,导致弹劾他的奏折堆满了勤政殿。

  不过这些在迂腐之人眼中的错处,在二圣眼中根本就是政治正确,每一座京观,每一颗脑袋都是赤果果的功劳。

  孔林一案还在继续发酵,山东白莲教乱匪却已被彻底平定,对于此次平乱的封赏很快就下来了。

  “晋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徐晋,资治尹、嘉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使,加封其为太子宾客,值御前。”

  此次山东平乱,徐晋功勋卓绝,连升两级倒也说的过去。唯有加封为太子宾客的额外封赏,令不少人咋舌。

  《诗小雅吉日》有载:“发彼小,殪此大兕,以御宾客,且以酌醴。”

  太子宾客为正三品,掌侍从规谏,赞相礼仪,宴会则上齿。

  如此明显的封赏,所有人都知道,二圣这是拿徐晋当未来的宰辅来对待了。

  若说首功给了总掌山东事的徐晋,那么第二功不用说,那绝对是以身为诱饵,钓得大鱼的荣国府贾琮。

  原本贾琮都以为皇帝老爷不会再次封赏自己,不想徐晋回京复旨后的第二日,一大早就有内监前来,说是午前会有封赏的圣旨下来,让荣国府备好香案等接旨的物什。

  当柳湘莲骑马过来时,贾琮正捧着新鲜出炉的封赏圣旨发呆。

  “晋资治少尹、轻车都尉、昭勇将军贾琮为上轻车都尉、资治尹,升授昭毅将军。”

  这些都是惯例,加封一级升至正三品散阶。

  不过封赏不仅仅如此简单,皇帝老爷竟然给贾琮封爵了!

  “滋阳县子?”

  啊?

  贾琮听到耳边有人说话,这才从震惊中回神。

  “柳二哥……”

  柳湘莲看着贾琮手中的玉轴敕命,不免羡慕小舅子的圣眷。

  国朝封爵艰难,特别是这种武功封爵,多少年都见不到一份。

  “一等子啊,估计宫中把琮哥儿在曲阜的功劳也算进去了。”

  贾琮点了点头,来传旨的人是御前大太监夏守忠,的确说过这样的话。

首节上一节246/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