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29节

  四周行人纷纷避到一旁,相熟之人走近问候一二,领头的晏承霖神情哀伤,行人唏嘘不已。

  那边下人也看到了不远处的贾琮,与其主禀报后,晏承霖将灵位交给身后的少年,随后快步走到了贾琮面前。

  只见晏承霖作揖深拜,极其郑重的说道:“晏家晏承霖,代晏家上下,多谢大人为晏家惨死的族人报仇雪恨!”

  “唉,晏举人不必如此,百姓遭难,本官奉旨南下戡乱剿匪,守土保民本就是应有之义,哪里当得谢字。倒是百姓蒙难,乃官府失职,晏举人莫要怪罪本官戡乱不利才是。”

  贾琮扶起了躬身下拜的晏承霖,见其双目遍布红血丝,想起其父晏夫子的病情,便问道:“晏夫子可还好?”

  “回大人,家父得闻山东乱匪被朝廷大军剿灭,精神好了些。此次出城处理族亲丧事,学生为防家父触景生情、见之陨泪,便未让家父出城。改日等家父身子再好些,必往府衙拜谢诸位大人。”

  说到此处,晏承霖左右看了看,小声说道:“兖州被乱匪围困,大人忙着戡乱守城,可能还不知道,济南有人走访串联,传言钦差大人构陷衍圣公府与白莲乱匪勾结,意欲查抄衍圣公府……”

  贾琮双眼一缩,神色清冷起来。

  他盯着晏承霖的眼睛,冷声问道:“晏举人从何得来的消息?”

  只听晏承霖苦笑回道:“晏家在山东仕林还有些名望,兖州之围方解,就有人来府中找过家父,想要家父联名上书。此事非比寻常,大人当小心提防。”

  贾琮再问:“晏举人为何会将此事告知本官?”

  晏承霖脸上的悲伤去了几分,似有嘲讽之意:“家父拒了来人的联名之请,并向学生说了其中的原因。我朝白莲乱匪起于江南,却盛于山东,他孔家若是没有与之勾结,学生是半点不信。衍圣公刚刚离开曲阜,白莲乱匪就攻克了重兵防守的曲阜城。大人,一千余乱匪,怎么可能从外面攻克数千精兵驻守的儒门圣地?”

  曲阜县的县令,向来都是孔家人担任。县中不止有两千朝廷大军驻防,更有数千孔府私兵,一千余乱匪轻而易举的攻破了数千人防守的城池,拿人当傻子耍?

  若无孔家勾结放任,山东岂会天灾又人祸,害的数万百姓无辜惨死?

  他那小侄女……

  孔家人,该死!

  晏承霖脸上的愤恨溢于言表,作揖再拜:“大人,学生所说都是肺腑之言。书生造反十年不成,但孔家在山东势大,仕林物议非非,对朝廷、对大人都不是好事,大人还是早做打算为好。等学生回家处置完家事,再往府衙拜会钦差大人。”

  贾琮点了点头,目送晏承霖离开。

  他并不怀疑晏承霖所言,纠集书生闹事是孔家惯用的手段。白莲教在山东能闹了一场又一场,孔家的地是越来越多,如今都快占了济南府、兖州府、青州府的三成良田了。

  正如晏承霖所言,要说没勾结,谁会信?

  “回府衙!”

  贾琮远远目送晏承霖消失在街口,转身便往府衙走去。

  一回府衙,贾琮就写了一封书信让人送往夏江处。

  这厮去了曲阜至今半月有余,却无一纸消息传来,也不清楚他在曲阜到底干了什么天怒人怨的事,惹得济南府都闹出书生串联联名上书的事了。

  书信才送出去半日,傍晚间刘恪就将贾琮叫到别院中,表情甚是奇特,似笑非笑,哭笑不得。

  “夏江被堵在了衍圣公府,城中的书生要将其架在柴火堆上,烧死在孔庙前!”

  噗……

  贾琮没忍住将口中的茶水喷了出来,惊讶的问道:“这厮到底干了什么?竟然让那些书生不顾皇家威严,打算将他烧死?”

  “他把孔林翻了个遍……”

  “怎么个翻法?”

  “拿锄头翻啊,翻地那种。说是要找孔家所藏匿之与白莲乱匪勾结的证据。”

  嘶!这夏江疯了不成?那可是孔林啊,圣人所葬之处,太祖爷都要下轿步行拜祭之所在。

  《史记》有载,孔子葬鲁城北泗上,藏入地,不及泉,而封为偃斧之形,高四尺,树松柏为志焉,弟子们各持其方树来种之。

  至今千百年,后世帝王为褒扬圣道,强化统治,自先汉汉至今,历朝历代均对孔林进行修缮扩建。

  贾琮之前想着让夏江去孔家闹上一闹,搅一搅局,可没让他去发疯啊。

  这厮是不是觉得他自己得了圣恩当上了内府司的首座,便能为所欲为了?

  刘恪倒还有心情逗趣,幽幽补充了一句:“他说是此事是受贾琮之命……”

  “彼其娘之!这狗贼……”

  看着快要跳脚的贾琮,刘恪有些幸灾乐祸。

  他摆了摆手,让屋子里的人下去,这才说道:“这事儿闹得挺大,你最好去曲阜一趟。你将来要走科举之路,与仕林不能闹得太僵。若事不可为,就将夏江烧死在孔庙前吧,到时我自会与四哥分说。”

  贾琮感激的向刘恪拱手拜道:“多谢十三爷为我谋划,不过此事还没到那个份上。夏江此人还得保下来,若真将其烧死了,那就打了陛下的脸。”

  刘恪微微点头,这倒是实话。

  孔家人借仕林人的手打皇帝的脸,皇帝也不好打回来,真是让人头大。

  “你自己琢磨吧,徐晋去了城外剿匪还未回来,本王已经派人去寻他了,等他回来你们师徒好好商量商量,后日你便出发去曲阜处理此事。”

  贾琮摇了摇头:“算了,这事还是我自己去处理,真拉了老师下水,得不偿失。也不用等后日了,我现在就出发,万一去晚一步真让人烧死了夏江反而被动。”

  刘恪送贾琮出门,临走时突然又将其拉住,在其耳边叮嘱道:“你也不必畏手畏脚,孔家孔家,孔圣人是孔圣人。衍圣公又不是不能换,对吧。”

  ……

  三品内监听起来位高权重,但说到底不过皇家一奴婢尔,刘恪根本不会将其放在心上。

  但贾琮不能不慎重,夏江此人阴着呢,哪里会胡闹般的将孔林翻地一样的翻一遍,定然是发现了什么了不得的事。

  一夜急行,天亮不久一行人就赶到了曲阜县城的南门。

  守城的是山东卫指挥使司麾下兵马,倒也甲胄齐整,看似精良。

  “钦差督查山东军政事副使、怀远将军贾琮贾大人到,速速开门。”

  晨钟暮鼓,天都大亮了,但曲阜县城却城门紧闭。贾琮冷眼打量四周,除却少许百姓唉声叹气的守在官道两旁外,连个来往的客商都没有。

  贾十一高举贾琮的官印,城头的守军将领俯视城下,好半天后才下令打开了城门。

  贾琮并未直接进城,而是吩咐亲兵注意警戒。看来曲阜的问题跟他老师说的一样,这里怕是快要不姓刘了。

  “三爷,要不还是先回兖州,等青藤先生调重兵过来,咱们再进城。”

  贾琮拒绝了贾十一的建议,见守将从城门出来,拍马往前。

  “末将山东卫指挥使司千户李春堂……”

  啪!

  李春堂抱拳微微躬身,话说一半脸上就挨了一鞭子,骤然吃痛之下,惨叫一声捂脸往后退去。

  不等他问,贾琮又是一鞭子抽了上去,正好抽在捂脸的手上。

  “晨钟暮鼓,辰时已过曲阜县却城门紧闭,太祖爷定下的规矩你也敢不遵守?”

  “本官乃钦差副使,奉天巡视督查山东军政事,你却将本官挡在城外,是想做什么?造反吗?”

  “来人,将李春堂拿下,杖五十,押入大牢听候处置!”

  一连串的问责,将李春堂以及他身后的百户校尉打了个懵,直到神武营的禁军将其绑起来,这才反应过来,顿时吵嚷起来,叫嚣贾琮跋扈,让他放人等等。

  啪、啪、啪!

  贾琮手中的鞭子毫不犹豫的连连甩出,抽在叫嚣的最厉害的三人脸上。

  “放肆!禁军何在?”

  “末将在!”

  唰唰唰……

  五百禁军齐齐拔刀,兵锋所指,如寒冰侵袭,面前叫嚣的众人无不胆寒。

  神武营的禁军方历大战不久,身上的杀气浓密的快要溢出来了,哪里是他人能够抵挡。

  贾琮冷哼一声,厉声喝道:“留下三百人接手城防,谁敢闹事,军法从事!进城!”

  衍圣公府与曲阜县衙相隔不过一条街,距县城南门不远。

  贾琮一行入城后远远就看到前方不远处有人群涌来,堵住了前进之路。

  这群人都是身着儒衫,人数大致看去,最起码有数百人之多,领头之人白发苍苍,面带怒色。

  贾琮刚勒马停下,便听这白发老者怒气冲冲的指着他骂道:“贾琮小儿,你还敢来儒门圣地?”

  “粗鄙武夫,竟然马踏圣地,该当何罪?”

  “打出去,打出去,岂能让此等恶徒污了圣地尊严!”

  “放肆!尔等何人,竟敢冲撞朝廷钦差,想死不成?”

  贾十一一声厉喝,其后两百禁军齐齐高呼:“威!威!威!”

  杀气重重的厉喝打断了这群儒生的咒骂,贾琮这才缓缓拍马往前几步,冷眼扫视一圈:“本官奉天巡视,尔等挡住本官的去路咒骂,是要做什么?若是想造反,兖州城外被斩的三万白莲乱匪,就是尔等的下场!”

  “你……”

  “粗鄙!”

  “狂妄!”

  这群人不过是被人挑动罢了,无脑无知更是令贾琮无语。

  这下子咒骂也不敢了,只是气的脸红脖子粗,在贾琮拍马前行时,不自觉的后退,最后不情不愿的让开了一条路。

  贾琮骑马带人通过,鄙夷的说了四个字:“不过尔尔!”

  当下的衍圣公府实际上是前朝所建,前朝异族统治中原,为求安仕林之心,对曲阜孔家极尽优容,自然建造的威严赫赫。

  贾琮抬眼看了看大门上挂着得金匾,心中冷笑还真是奢华,方才他在城外见到的百姓面黄肌瘦,也不知孔圣人知道他的后辈如此欺压百姓,会不会显圣掐死这群不知羞耻的货色。

  下马步行,贾琮从朝圣门进入衍圣公府,入眼不是儒门圣地孔庙,而是垒的高高的柴火堆,上面还绑着一人,紫袍的内监袍破烂不堪,不是内府司首座夏江还能是谁。

  月票推荐票

  今日就先更到这儿,明日继续。

第281章 前因后果

  贾琮刚入衍圣公府的大门,便见一名身着祭祀时才穿的礼袍之人,长须白发,颇具威仪看向仪门外的自己一行。

  他刚想往前一步,却见人群中有一华服之人往前一步厉喝:“粗鄙武夫,还不退出去,这孔庙仪门也是尔等武夫可走的?”

  《孟子万章下》有载,“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

  孔庙前设有礼门、义路,是对孔子的尊崇和儒学正统地位的认可。

  按照前宋以来的规矩,只有符合儒家道德规范的君子才能从这条大路行走,由这扇门出入。不符合条件的人,是不能走这条路的。

  这条规矩在开国时,太祖皇帝捏着鼻子认了,贾琮自然不会傻乎乎的硬怼过去。

  他摆手制止了身旁握紧刀柄的亲兵,解下腰间的雁翎刀和御剑,交给了贾十一。

  随后正了正衣冠,微微一笑,自仪门入,往孔庙前行。

  直至来到柴火堆前,贾琮以儒生礼作揖拜道:“儒门学子贾琮,见过诸位长者。”

  “粗鄙武夫”不可入仪门,那他这个正统的儒门学子可以进吧。

  是了,贾家小儿是六元文魁徐晋徐青藤唯一的弟子,虽无功名在身,但人家还真能自称一声儒门学子。

  儒门学子来孔庙,他们还真没理由阻拦。

  而且贾琮礼数言辞皆是无可挑剔,原本见其不顾阻拦穿过仪门的众人被噎得无话可说,只能冷脸相对。

首节上一节22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