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204节

  其中有一人觉得处罚过重,想要谏言反驳,却被同僚悄悄拉住。

  “杜兄切莫冲动,这八成不是殿下自己的意思,想想那本《论语》……”

  “董兄之意,这是大相公的意思?难道大相公要对孔家出手?倒也说得过去,毕竟孔家害死了大相公得族孙。”

  “不不不,往高了想!”

  “在下也有这样的感觉,殿下手中的权力之大,几与陛下等同。二圣可还在呢,殿下就敢直接对孔家出手,未经圣裁便剥了孔家嫡支的官衣功名,若说没有二圣之意,谁会信?”

  嘶!

  左近几人无不深吸一口凉气,惊骇的看向正与孔祥廉亲切交谈的刘弘。

  他们几人讨论的声音不大,但八卦的贾琮还是听了个大概。

  贾琮心中暗笑:四哥简直就是史上最稳太子爷了,二圣巴不得四哥早早参与朝政。

  不过是剥了小小孔家子的官衣功名罢了,信不信四哥今日发飙扬言踏平衍圣公府,二圣也会想尽办法给他抹平了衍圣公府存在的痕迹。

  经过先太子的教训,圣人老爷子把全部的心血都灌注到了刘弘这个孙子的身上。

  更别提皇帝老爷了,他自己吃过了没有接受正统帝王之学教育的苦,恨不得天天把刘弘绑在腰带上教育。

  培养一位合格的皇朝继承人有多么的不容易,二圣心里跟明镜似的。只要刘弘没有赶出弑父杀弟的事情来,犯点男人都会犯的错根本不值一提。

  “圣人驾到!”

  “陛下驾到!”

  “万岁、万岁、万万岁!”

  或许是为了印证几人所猜,二圣联袂而至。

  众人躬身下摆齐呼万岁,皇帝刘恒搀扶着太上皇,戴权搀扶着首辅大人魏庆和,皇朝最强、权势最大的三位大佬与众人颔首致意。

  “都平身吧。”

  太上皇抬了抬手,笑呵呵说道:“魏老头今日大寿,朕作为老友是来贺寿的。这儿不是紫禁城,都别拘束,该吃吃该呵呵,该乐呵就乐呵。泓儿,你老师过寿,你的寿礼呢?还不赶紧拿出来。”

  刘弘往前一步,向魏庆和作揖长拜:“学生恭祝老师福如东海、寿比南山。为贺老师寿辰,学生特意寻来了一尊南极仙翁玉像……”

  嗯?

  朕为何有种不好的预感?

  刘弘冲夏守忠点了点头,夏守忠偷偷瞅了一眼太上皇,咬牙走了出去。

  片刻后他带着一名大汉将军走了进来,其怀中抱着一个大大的锦盒。

  锦盒打开的瞬间,太上皇脸都快绿了。

  这鳖孙,拿你爷爷的宝贝孝顺你老师是吧?败家子啊败家子,崽卖爷田心不疼……

  魏庆和嘴角扬了起来,他是龙首宫的常客,自然知道这尊玉像是太上皇的心头肉,冲太上皇挑了挑眉:“四殿下的礼物老臣觉得甚为眼熟,好像是圣人的爱物,老臣愧不敢受啊。”

  “拿都拿来了,你收下就是。朕什么好东西没有,难道还差一尊玉像不成?”

  心疼啊心疼,憨憨孙子太气人,魏老匹夫明显是故意激朕!

  “拿走拿走,朕眼不见心不烦!”

  一不小心把真心话说了出来,魏庆和心中舒爽了不少。

  刚才太上皇卷走了墙上挂着的好几副字画,若是不找补回来,他的念头不通达。

  “此人是谁?为何要躺在地上?这些血又是怎么一回事?”

  太上皇略有尴尬,正好拿半躺在地上的孔仁镜岔开了话题。

  刘弘大致说了一下方才的事,太上皇不耐烦的摆手:“又是这等烦人的事,泓儿,你看着处置吧。那个谁……孔祥廉是吧,回去好好教导孔家子孙,别给孔圣丢脸。魏老头,赶紧派人洗地,歌舞呢?美酒呢?难道要让朕饿着肚子不成?”

  ……

  魏庆和不但是太子太师,更是当今皇帝的启蒙老师,地位极其特殊。

  太上皇坐在首位,魏庆和居于其左,皇帝刘恒居于右侧。其后便是四皇子刘弘以及刘弘的小伙伴贾琮。

  顺着魏庆和坐在旁边的依次是朝中宿老,在野贤达,圆桌共计坐着十人。

  歌舞不过点缀,今日的重头戏其实已经被魏庆和摆在明面上了,那就是林如海的那本《论语》新著。

  若说方才拿出此书时的震撼已经够众人议论纷纷,那魏庆和在酒过三巡之后说出的话足以让朝野仕林炸锅了。

  “此句读之法乃荣恩伯之子贾琮所创,钦差巡视江南诸州府道盐政使林如海,以及其女完善此法,并由林如海亲自以《论语》试行句读注释,老夫只是校准。”

  丝竹之声补绝,但众人已经失去了对于歌舞得兴趣。

  堂中哗然一片,有人甚至呆呆的举着酒杯,张大了嘴巴不知该说什么才好。

  魏庆和向刘恒拱手:“陛下,此法于文教有大功。无论是首创此法的贾琮,还是负责完善的林如海以及林家丫头,均应重重嘉赏。”

  “大相公说的不错,朕也有此意。不过大相公漏了一位功臣啊,若无大相公校准,就贾琮肚子里的那点墨水,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错漏之处。”

  刘恒刻意太高了魏庆和的功劳,魏庆和谦辞一二,最后还是太上皇拿了主意,当场便宣布了圣赐嘉赏。

  “敕封特进光禄大夫、左柱国、太子太傅、中极殿大学士魏庆和,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临江侯,特赐世袭三代始降。”

  “晋嘉议大夫、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钦差巡视江南诸州府道盐政使林如海为中奉大夫、正治卿、右都御史。”

  “晋太子左卫率、羽林郎将贾琮为资治少尹、轻车都尉并授昭勇将军。”

  “敕封林如海之女为文安县主,赐县主仪卫,吾仗二,立瓜二。红罗绣宝相伞一,青罗绣宝相扇二。前引二人,随朝侍女三人、亲兵卫五十。享郡主俸,追封其母贾氏为二品夫人,令苏州府建牌立碑,礼部致祭。”

  “令礼部、翰林院以新式句读之法重修四书五经,各省诸藩,今后奏疏、公文往来、科举应试皆以新式句读之法为准……”

  虽说正式的封赏圣旨还没下来,但京城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沸腾起来。

  其中议论最多的不是创下新式句读之法的贾琮,而是文臣封侯的内阁首辅魏庆和,以及敕封文安县主的林黛玉。

  至于贾琮与林如海的封赏不过晋了一级罢了,而且多是没啥卵用的虚职。

  魏庆和就不一样了,文臣封侯,除了开国时的几位从龙之臣,魏老爷子今日是开了先河。

  有不少人在猜测二圣此为的深层含义,其中最为可信的说法便是二圣要推魏庆和出来与曲阜孔家打擂台。

  林氏女算是沾了母舅家的光,而且林如海明显站队皇帝与魏庆和,算是二圣给魏庆和推出来的帮手。

  贾琮一回到家就被皇帝提溜到了园子里,劈头盖脸一通骂。

  “胆子是越来越大了,你以为你是谁?敢明火执仗跟曲阜孔家对上。真以为拳头硬就能为所欲为?要不是泓儿挡在前面,信不信过不了几天那些文人的唾沫星子就能把你淹了!”

  皇帝越想越气,啪啪啪就往贾琮的脑瓜上连拍数下。

  这小兔崽子关系着他对朝堂未来的布局关键,万万不能被文人排除在圈子外了。

  贾琮顺势躲在了太上皇的身后,露出半拉脑瓜委屈道:“那孔家人太嚣张了,竟敢骂我还说四哥偏帮偏信,我能不气嘛。再说了,我还没动手呢,四哥就把我拦住了……”

  “还敢犟嘴?”

  刘恒又要发火,却被太上皇瞪了一眼:“行了,便是真的锤人了又如何?”

  “父皇,那不是一般的文臣,那是曲阜孔家!”

  “孔家又如何?”

  太上皇搓了搓贾琮的脑瓜,轻轻拍了拍说道:“回去吧,去好好读书。孔家的事你别理会,新式句读之法的事你也别管。过几日围猎的时候朕会亲自考你,到时候考核不过,小心朕将你吊在辕门上用鞭子抽!”

  贾琮连忙拜道:“圣人老爷放心,我一定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绝对不会让您失望。”

  说罢他就要往外退,却见皇帝老爷正怒目而视……

  呃~

  贾琮溜到墙壁,顺着墙壁慢慢往外挪,一出门就风一般跑了个无影无踪。

  “老四,你过于谨慎了。”

  太上皇坐在火炉边,小酒……果酿喝着,微微笑道:“如今不是开国时,太祖当年为何要强忍着恶心敕封曲阜孔家,还不是因为他们掌握着仕林文坛?现在呢?朝廷才是天下读书人得圣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读书科举为的是什么?是当官!”

  刘恒渐渐恢复了平静,他恭敬的请教:“父皇是说,曲阜孔家已经无力掌控读书人了?”

  “七七八八吧,时移世易,千年的世家也经不住连续三代纨绔蠢货的造作啊。孔家已经渐渐失去了天下读书人的敬仰,他们忘记了孔家是因为什么才能得到读书人的支持。当名声毁了,想要挽救除非刮骨疗毒,可孔家有那个魄力吗?”

  太上皇鄙夷的笑了笑:“泓儿今日的表现让我刮目相看,特别是挑起了孔家的分裂,这一步棋是我没有想到的。”

  想到刘弘今日在魏府的神来之笔,太上皇与皇帝都笑了起来。

  儿孙有了出息,后继有人的喜悦无论贫富贵贱都是一样的。

  皇帝接过了这个话题:“泓儿此举儿子也觉得应当有用,曲阜孔家太过于重视嫡庶之分,如今嫡支愚蠢不堪用,反倒是庶支才华横溢者众多。像是今日的那个孔祥廉就是其中之一,若是真能让孔祥廉与孔仁轩打擂,儿子有把握兵不血刃拿下曲阜。”

  “不止孔祥廉,魏老头也是一柄利刃。”

  太上皇拍了拍身旁桌案上的崭新《论语》,笑呵呵说道:“要不是为给你和泓儿留些余地,今日朕定会将魏老头推到公爵之位上去。活着的文宗对上死去的圣人,天下读书人该站在哪一边还用想吗?”

  “如此一来,魏师岂不是要直面孔家?”

  到底是自己的启蒙老师,这么坑师皇帝的心中不免有些愧疚。

  却见太上皇哈哈大笑起来,好半天才解释道:“老四,你还是不懂啊,魏老匹夫这辈子最想干的事不是为官做宰,而是打破曲阜孔家对天下文人的禁锢!”

  月票推荐票

  感谢书友尾号5422的打赏!

  今天没能补更,抱歉,写了一部分触线了,重新改了一下剧情,明天再补。

第259章 圣驾北上草原变

  《孟子万章上》有载,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

  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这么做是有点坑人的味道,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太上皇与魏老爷子君臣相得了一辈子,两人早就心有灵犀。

  简单一个动作、一个眼神就能理解对方的打算,在太上皇下旨敕封后,魏庆和当即就笑呵呵的躬身谢恩,回头便去书房让儿子给八方弟子去信。

  摇人,必须摇人。

  曲阜孔家人多,可老爷子也不是孤身一人。

  要跟曲阜孔氏这个千年世家打擂台,老爷子不召集个百八十人还真没什么信心。

  休沐第二日,礼部拟定敕封封赏的圣旨,由宫中盖上玉玺大印,内阁附名,很快就送到了魏府及荣国府处,一队禁军护送前往江南传旨的礼部员外郎,以最快的速度南下。

  魏庆和大力支持贾琮首创新式句读之法,受封奉天翊运推诚守正文臣临江侯,瞬间成为当世文宗,在读书人的眼中,活着的文宗可比死去千年的圣人威望高太多了。

  京城孔府哀嚎一片,孔祥廉在回府的第一时间就将得罪了未来太子爷与荣国府的孔仁镜禁足家中,同时给山东去信。

  当然,孔祥廉可不是单单给衍圣公孔仁轩写了信,他总共写了十几封,多是族中关系亲密的长老以及孔家庶支的话事人。

  “孔家已经到了最危急的关头了,若不做改变,将有倾覆之危!”

  如何变?未来的太子爷说了,也该我孔祥廉走上前台,坐一坐孔家话事人的位子了。

  二圣在魏府露面之后,皇帝龙体康健,原本群臣以为在第二天的朝会上就能见到圣颜了,可没想到的事第二天大朝会上,奉天殿主持朝会的依旧是皇四子刘弘。

首节上一节204/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