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169节

  正说着,元春已经从前殿中走了出来,屈膝拜下。

  杨氏正要过去将其扶起,却见冯氏一个健步小跑过去,屈膝就是一礼,口中还不断的哀嚎:“贤妃妹妹啊,那真不是我做的,真的,你要相信我啊……”

  说实话,冯氏相貌是一等一的好,嗓门也是一等一的大。

  能被皇帝册封为四妃之一,肯定是占有一项优势的。贾琮从冯氏的一言一行中大概能分辨出真假,这事儿八成不是冯氏所为。

  不过这嗓门也太大了些,他都能看到杨氏被吵的快维持不住温柔了。

  “德妃姐姐快起来,妹妹从未怀疑过姐姐……”

  冯氏嘴巴不停,元春都被吵的心烦意乱起来。

  她突然捂着肚子:“哎呦,疼……”

  这一下,冯氏立马停下了哀嚎,一把扶住元春就尖叫道:“快、快、请御医!”

  “好了,扶了她回屋,你也别吵了,只要你不吵她便不会有事。”

  元春感激的看了一眼说话的杨氏,苦笑说:“我没事的,可能是方才出来的急……”

  贾琮还是未能离开,杨氏不知是怎么想的,竟然将他留了下来。

  经过这番折腾,宫中精通验尸之法的内侍已经初步检查完了。

  “启禀娘娘,却为婴孩尸身,约有月余大小。奴婢觉得,这个婴孩很可能是来自暹罗的阿赞古曼童。”

  杨氏三人不知道这阿赞古曼童是什么,贾琮却有些了解。

  阿赞古曼童,暹罗国民间巫师多用婴孩尸体,制成婴灵,供奉它的人觉得它可以给主人带来好运、财运等等。

  当然,这等近乎禁忌的方式也有诅咒之意,有没有用不重要,但宫中出现巫蛊之术,怕是要闹翻天了。

  原本已经被安抚好的德妃冯氏当下就吓白了脸,哆哆嗦嗦连大嗓门都用不出来了。

  但凡宫中出现巫蛊,就没有不流血的!

  “不是我,真的不是我……”

  “陛下驾到!”

  众人正要起身出去迎驾,却见皇帝已经大步流星的走了进来。

  “妾身(臣)拜见阝……”

  “行了,别拜来拜去了,都坐吧。”

  刘恒心情不怎么好,他原本正在勤政殿批阅奏折,突然后宫来禀,凤藻宫又出事了。

  担忧元春腹中之子,他扔下政事火急火燎的赶了过来,却听到内侍说是巫蛊之术。

  “陛下,真的不是妾身干的,妾身从未有过害人之心,还请陛下明察啊……”

  见到皇帝后冯氏似乎找到了主心骨,又扯着嗓子就开始嚎,皇帝本就心烦意乱,这下子脸更黑了。

  他额头青筋砰砰跳,刚要开口呵斥,却见杨氏冲他微微摇头。

  算了,冯氏小门小户出身,胆子又小,万一吓坏了到时候还得自己哄。

  “好了,朕知道不是你。”

  刘恒制止了冯氏的哀嚎,随后给贾琮使了个眼色:“贾琮,你现在就跟大伴去大报恩寺查一查,看看这佛像到底是怎么回事。”

  贾琮早就想要离开了,吃瓜是挺香的,但吃后宫的瓜就有风险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惹上一身骚。

  他连忙向皇帝拜了拜,跟着夏守忠匆匆离开了凤藻宫。

  马车悠悠南行,顺着正阳大街出了永定门。贾琮跟夏守忠闲扯道:“夏公,宫中这么不安全吗?大姐姐会不会遇到危险?”

  “小滑头,套咱家的话!”

  夏守忠敲了一下贾琮的脑壳,呵呵说道:“放心吧,贤妃娘娘安全着呢,太后娘娘与皇贵妃娘娘都盯着凤藻宫,光是得力的人手都派去了近十人。再说了,想在咱家眼皮子底下谋害贤妃娘娘,呵呵……”

  有了周氏的前车之鉴,后宫又被清理了一次。

  这次元春有了身孕,太后与皇贵妃亲自派遣自己的心腹进驻凤藻宫,皇帝更是让夏守忠盯紧了后宫的一举一动,力保元春顺利保胎产子。

  这会的凤藻宫,可以说是宫中最安全的地方之一了。

  “那还不是让人做下了巫蛊之术……”

  夏守忠翻了个白眼,这厮好欠揍,打人不打脸啊!

  “这倒是给咱家提了个醒,看来还是得加强防范。”

  说话间,在一队龙禁卫的护送下,马车停在了大报恩寺外。

  一身常服的夏守忠,领着御猫服的贾琮走进寺中,一路直行来到了主持大和尚的精舍中。

  德妃送去凤藻宫的佛像的确是大报恩寺制作开光的,够大够漂亮也够便宜,京中多有人家请回家去供奉。

  这种陶制的佛像,多为普通信仰佛教的百姓供奉。至于德妃娘娘嘛,貔貅一般的性子,能好几两银子,费心巴脑的让人请回宫中,已经是很不错了。

  贾琮看着偏殿供奉的一尊尊陶制佛像,开口问道:“空言大师,这些佛像是何人制作?”

  “这些都是寺南梅林外的小郭庄烧制,小郭庄中有不少人家精通烧制陶器。至于这些佛像,小郭庄有一能人,善泥塑、制陶,曾为工部大匠……”

  小郭庄距离大报恩寺不过两刻钟的路程,空言大和尚派了座下弟子见性和尚陪同二人一同前往。

  见性是大报恩寺处理这些俗事的管事,与那制作佛像的原工部大匠郭晓思相熟。

  众人来到小郭庄时,这个百十来户的庄子到处是各式各样的土炉,整座庄子都被淹没在烟尘中。

  贾琮连连咳嗽,抱怨了一句:“咳咳,没想到我这辈子竟然还能吸到雾霾!”

  “雾霾?什么是雾霾?”

  夏守忠也咳嗽了好几声,正要询问这个新奇词,却听到身边的龙禁卫校尉突然大喝:“什么人鬼鬼祟祟,还不出来?”

  原来是前往不远处的土炉后门趴着一个人,校尉大喝之后,那人却动也没动。

  反倒是贾琮眼力好些,察觉有些不对:“土炉还烧着火,哪有人能扛得住烫趴在炉子上。赶紧去看看,是活人还是死人!”

  月票推荐票

  感谢来自田甜的打赏。

  今晚更个大章,明日继续码字。

  睡了,晚安!

第229章 魔幻的案中案中案

  小郭庄的人,大半都是郭姓,同属一个老祖。

  庄子内土炉林立,周边的田产近八成属于大报恩寺所有。好在庄子里的人不是靠单薄的田产过活,绝大部分都在烧制瓷器。

  什么碗碟茶具,甚至是玩偶神像,就没有小郭庄的人不会烧制的。

  虽至正午时分,天气晴朗,小郭庄中却因烟尘弥漫,眼力不好的人还真难以看清二十步开外的人影。

  “大人,人已经死了!”

  土炉里烧着可是烧着火,炉外的温度一点都不低,谁能趴在上面一动不动?肯定死了啊!

  贾琮等人走上前去,果然是一个中年男子,身着儒衫,面容满是惊惧之色,单手支撑趴在土炉上,贴近炉子的手掌早就被烤焦了。

  见性和尚应该甚少见死人,躲在一名龙禁卫的身后,偷偷看了一眼:“啊,是小郭庄的一尘先生,这怎么可能?”

  “一尘先生?”

  空气中的焦臭味儿刺激着鼻腔,贾琮示意龙禁卫仔细检查尸体,走到见性和尚的跟前,询问起了这位一尘先生的事情。

  只见见性和尚不住的扭头去偷看尸体,脸色煞白。

  他打了个佛号,似乎是在给自己壮胆:“一尘先生是小郭庄唯一的秀才公,郭晓思就是他的女婿。早年间他家很穷,是贫僧的师父见他有向学之心,便允了他替寺中抄写佛经,这才有了银钱赴试。”

  读书科举是个极其耗费银子的事,这一点毋庸置疑。

  若是能写一手好字,替寺庙抄写佛经倒不失为一个来钱的好办法,既能练字又能赚钱……

  “大概四年前,郭晓思托人向一尘先生求亲,娶走了十里八乡最漂亮的姑娘。”

  贾琮皱了皱眉,开口问道:“这个一尘先生不是郭家的人?”

  见性和尚忙解释道:“是贫僧没说清楚,一尘先生姓潘,原是辽东人,二十余年前随父逃难来此。小郭庄烧制陶瓷的技艺,还是一尘先生的父亲教授大家的,这也是潘家能在小郭庄立足的原因之一。”

  贾琮点了点头,让其继续说。

  “潘家老爷去的早,一尘先生自幼学文,立志在科场扬名。可惜自三十四岁才考中秀才,秋闱失利后一蹶不振,好在有官府的米粮,又得了郭家族长的委托,成了学堂的先生,日子也过的轻松自在。”

  见性和尚常来小郭庄,对庄子里的情况很是了解,给贾琮大致讲了这位一尘先生的过往。

  在龙禁卫查验尸体的时候,小郭庄的人终于慢慢发现了此处的异常,想要靠近,却因龙禁卫身上的官服利刃,吓得不敢近前,只躲在远处窃窃私语。

  贾琮向人群招了招手,人群瞬时安静下来,大部分人开始畏畏缩缩想要逃跑,还有一部分人警惕的看着面前的官府之人,却无一人上前拜见。

  直到一位老者在几名青壮的簇拥下,与左右之人小声说了几句话,最后才咬牙走了过来。

  一到跟前,老者跪下拜道:“小人郭兴,拜见大人!”

  随着郭兴的跪拜,身后的青壮无不跪倒,便是远处的人群也不自觉的跪了下来。

  郭兴的年纪并不是很大,从身上的衣着来看家资颇丰,至少他身上的这身丝制锦衣,价格不菲。不过皮肤粗糙黝黑,早年应该是吃过苦的人。

  跟在他身后的青壮相貌相似,应该是兄弟亲人,弄不好都是这位郭家族长的儿子。

  “郭老丈不必多礼,起来说话。”

  这位郭老丈在小郭庄这一亩三分地,威望可真高啊。

  那些百姓,竟然会不自觉的跟着他跪拜而跪拜,要知道这群百姓来的不算晚,可没见哪个主动跪拜过。

  紫袍官衣,便是傻子也知道代表着什么,贾琮来庄子里这么久了,有好奇的,有畏惧的,唯独没有主动拜下行礼的。

  贾琮的眼睛缩了缩,面上却满是温和,上前一步亲手将其扶起。

  旁边的夏守忠始终没有说话,却跟身旁的龙禁卫校尉小声交代了几句……

  郭兴起身后依旧是恭敬的弓着腰:“多谢大人,不知大人来小郭庄是有何要事?可有小老人效力的地方?”

  贾琮也未嗦,一指潘一尘尸体,沉声道:“本官原本是来找郭晓思的,却不料在那座炉子旁发现了一具尸体……”

  “怎么会是潘相公?”

  郭兴只看了一眼,便惊声道:“竟然是潘相公!老大,快去报官……”

  “本官就是官!”

  贾琮皱眉打断了郭兴的惊呼:“本官荣国府贾琮,龙禁卫镇抚司千户,这案子本官说了算,何须另找他人!”

  龙禁卫这三个字对普通百姓来说,简直可以夜止啼哭,当即就让郭兴偃旗息鼓。

  这时负责查验尸体的龙禁卫将士走了过来,附耳说道:“大人,左胸近乎贯穿,一刀毙命,凶器大概率是短刀之类,死了大概不到一个时辰。”

  贾琮点了点头,将目光转向郭兴。

  “郭老丈,潘一尘的女婿郭晓思可在?还请将其找来。”

  郭兴忙躬身道:“大人之令,小老人莫敢不从,这就让犬子去寻……”

  贾琮向左右令道:“马校尉,你带两个人一同前去。”

首节上一节169/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