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御猫 第105节

  此时的文同轩哪里还有方才的委屈模样,傲娇的起身,冲夏守忠比划了一个要钱的手势,一下子将皇帝都气笑了。

  “文同轩,你……”

  “启禀陛下,户部的欠银该催缴了!”

  论堵嘴,文同轩怕过谁?

  他立马从袖子里掏出一封奏疏,不等皇帝允许就摊开开始念了起来:“开皇二年,西宁郡王府借银八万两、北静郡王府借银八万两……”

  “文同轩,闭嘴!”

  这就是朕的臣子,太祖开皇初年的帐都翻出来了!

  “户部没钱了,臣今日就要讨债!”

  “臣贾琮有奏!”

  嗯?

  都察院的不少立马激动了起来,他们已经将手中的芴板握紧了!

  只见贾琮迈着小短腿挪到殿中,躬身道:“臣代宁荣两府,今日奏请陛下,宁荣两府先还户部欠银各十万两白银,剩余欠银,三年分期偿还!”

  啊?

  嗯?

  就这?我等喷人的话都涌到嗓子眼了,你他喵得就说这个?

  参与第一届扫黑除恶运动大会的御史们都有些懵,欠银的事跟我等关系不大,咱们还是先喷人啊!

  御史们不关心这事,可武勋贵戚们都炸锅了。

  开国这么多年了,哪家不是欠了大几十万两。不是都约好了当老赖吗?贾家这是干什么?想自绝于开国一脉?

  “臣有奏,镇国府奏请归还户部欠银……”

  “臣有奏,承恩公府奏请还银……”

  “奉恩伯府奏请还银……”

  “卫家奏请归还户部欠银!”

  ……

  随着贾琮的奏请,不少官员走出队列,躬身奏请归还户部欠银。

  虽然绝大部分都是奏请先还一部分,但依旧让文同轩笑的嘴巴都合不拢了。

  他抢过起居舍人的笔,哗哗往纸上记录了起来,嘴里还不停的念叨着:“十万、十万、十万、又是十万……有钱了有钱了,哈哈哈哈……”

  “咦……”

  文同轩把心中的算盘拨拉的哗哗响,突然疑惑的抬头:“东平郡王、西宁郡王、北静郡王,三位王爷怎么不说话?”

  原本因为还银之事吵吵嚷嚷的大殿瞬间安静下来,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向了武勋最前列的三位蟒袍人。

  水溶依旧是风光霁月的样子,维持着他的“贤王”模样,冲文同轩微笑应道:“本王也不清楚家中钱财之事,原本打算回去先问问母妃,再去户部跟财相商议还银之事的。”

  文同轩颔首道:“倒也是,北静郡王是出了名的贤王、谦谦君子,肯定不会做欠钱不还的事的,是老夫糊涂了!”

  “财相谬赞了!”

  别看水溶面上风轻云淡,实际上心中的怒火快压不住了。他将眼底的愤怒隐藏起来,向文同轩拱了拱手,退回了队列之中。

  宁荣贾家愿意还钱,可他水家还养着那么多私兵呢,还了钱,拿什么养兵?

  月票推荐票

  今晚三更万字,还有两章,不写完不睡觉!

第157章 弹劾君王,千古第一人!

  开国至今近百年,各家在户部借的银子多则数十万,少则千八百两。

  其中以四王八公十二侯这等开国武勋为最,贾琮上表还银,势必让不愿掏银子的人恨的牙痒痒。

  可惜当着文武百官的面,他们却只能向皇帝表着忠心,向群臣展示自己的高风亮节,纷纷跟在贾琮等人的身后,咬牙应下还银之事。

  不一会,文同轩就记录了整整一大本,满足的将账本收好站回了文臣队列之中。

  一时间,大朝似乎进入了尾声,水溶等三王已经打算立刻回家商议银钱之事,夏守忠将手中浮尘一甩,高呼道:“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殿中文武皆是躬身,恭送陛下四个字眼看就要说出口了,武将队列中又一次传出了稚嫩的高呼声。

  “臣贾琮有奏!”

  小短腿又一次迈动,紫色官袍上纹饰的胖橘猫似乎都灵活了起来,眯着眼睛揣着爪爪,一晃一晃的出现在了大殿之中。

  都察院的队列中,大半纹饰獬豸的御史们又一次亢奋了起来,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臣钦差巡察北直隶军政事贾琮,弹劾忠信王刘忭、义忠亲王刘烨、东平郡王钱康时、西宁郡王齐文华、北静郡王水溶、理国府一等子柳彪、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子腾……聚拢流民,意图不轨……弹劾荣国府袭荣恩伯贾赦、宁国府威烈将军贾蓉治家不严……”

  贾琮手持芴板躬身将弹劾的二十余人罪名读完,苦涩的说道:“臣贾琮奉旨巡察京畿,现已查明,仅宛平县一地,可耕之地七成流入京中文武贵戚之家,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一场大雪,流民遍地,昭元盛世,如笑话一般!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陛下,也许再过几年,百姓将无地可种,朝廷无税可收,一粒火星,将燃起熊熊烈火……”

  “住口!”

  “危言耸听!”

  “胡说八道!”

  “我等何时聚拢流民了?”

  一次弹劾二十余名文武贵戚,殿中立马响起了各种呵斥之声。

  刘忭甚至当场跳了出来,指着贾琮大骂道:“小小稚童,也学御史言官沽名钓誉?本王何时聚拢流民意图不轨了?”

  “忠信王,你什么意思?”

  真拿我等言官不当喷子?

  作为御史们的领头羊,左都御史吕阳立马走了出来,直接呵斥道:“刘忭,我等御史怎么沽名钓誉了?今日你若不说清楚,本官跟你没完!”

  刘忭也意识到自己被贾琮气糊涂了,连忙赔罪道:“吕大人,本王不是那个意思……”

  “臣殿御史方静言,弹劾忠信王刘忭,指使家奴强取豪夺,威逼百姓投献赖以生存的土地。汇聚流民,收拢青壮,仅宛平县境内就聚拢青壮近千,京畿之地,怕已有万名青壮被收入麾下……”

  方静言面向刘忭,冷声问道:“忠信王殿下,请问王府收拢这么多的青壮,是打算做什么?耕地用得了这么多人?”

  “臣附议!”

  “臣弹劾东平郡王钱康时、西宁郡王齐文华……”

  “臣弹劾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子腾、理国府一等子柳彪……”

  “臣弹劾荣国府袭荣恩伯贾赦、宁国府威烈将军贾蓉……”

  随着一名名御史从队列中走出,奉天殿上立马杀意浓浓,每一个被弹劾之人都被挂上了各式各样的罪名。

  刑部与大理寺的人都已经在心中默默计算起来,先不说真假,但凡落实几个罪名,奉天殿上就可以人头滚滚了。

  “臣监察御史付友仁,弹劾太妃甄氏……”

  突然出现的宫妃之名,让大殿中的争吵突然停顿了一下。

  只见一名年轻的御史面对殿中君臣的注视,毫不畏惧,侃侃而谈。

  “太妃甄氏,纵容家奴强抢良家妇女,强取豪夺,杀人灭口……陛下,臣有实证,甄太妃的奴仆,在京畿的庄子中私藏匪徒,借大灾之机,屠戮百姓,将年轻女子掳走……”

  “臣附议!”

  “臣弹劾贵人周氏,唆使其母家强买强卖,为建省亲宫室侵占百姓房屋土地,致使十三户百姓无家可归……”

  “臣弹劾贤妃贾氏,唆使其母家宁荣两府……呃……”

  听到有人竟然弹劾元春,贾琮转头看去,却见这名御史挠了挠头,好半天才一拍脑袋:“臣弹劾贤妃贾氏,身为宫妃却不知照看好陛下龙体,这才几日不见,陛下都瘦了!”

  噗!

  贾琮差点被憋出内伤来,刘恒也震惊的瞪大了眼睛。殿中文武纷纷憋红了脸,想笑却又不敢,毕竟此时的御史都杀疯了,万一自己笑出声被惦记上怎么办?

  “陈兄,他娘的还真是个人才!”

  “怪我喽?你们嘴太快,都没给我留个机会,一时嘴快就把贤妃娘娘提出来了……幸亏我脑子快!”

  “陈兄睿智!”

  “彼此彼此!”

  大殿上一时间陷入了诡异的安静,刘恒冷眼旁观,似乎这些都与自己这个皇帝没有关系。内阁的几位大佬都闭上了眼睛,揣手闭目养神。

  唯有贾琮并都察院的人,与被弹劾的二十余名宗亲勋贵对峙起来。

  “臣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徐晋,弹劾大夏太上皇……”

  轰!

  刘恒惊讶站起身来,看向了大殿上突然摘下官帽跪在地上的人,内阁的几位阁臣纷纷睁开了眼。

  甚至连对峙的两方官员都停下了斗鸡眼,一个个屏气凝神,连大气都不敢喘。

  只见徐晋将官帽放在地上,恭恭敬敬的磕了一个头,朗声道:“臣徐晋,弹劾大夏太上皇,治家不严,宗室子弟横行不法,有司宽纵、阿谀奉承,致使大夏律形同虚设。上皇亲子忠信王刘忭、亲孙义忠亲王刘烨……宫妃甄氏,皆有家奴逞凶京畿。刑部、大理寺、顺天府及京畿各州府衙门,无一敢言!陛下,治国先正己,正己先律亲。大夏律乃国之根本,臣请圣裁,正本清源,以彰正义!”

  随着徐晋的弹劾结束,刘忭立刻大声呵斥:“徐晋,尔大胆!你是想造反吗?”

  只见徐晋根本没有理会暴跳如雷的刘忭,而是拜伏在地,恭敬的叩首:“臣弹劾都察院右佥都御史徐晋,以臣劾君,大逆不道,其罪难恕,请圣裁!”

  大殿上的气氛瞬间由寂静变成了肃穆,无论是文臣还是武将,有不少人被徐晋的行为给震惊了。

  直接弹劾君王,千古第一人!

  而且人家还不是卖直求名,而是言之有物,劾之有名。

  “徐晋虽有大逆不道之嫌,但其言切切,皆为江山社稷着想,臣都察院左都御史吕阳,恭请陛下宽恕徐晋之罪!”

  “臣附议!”

  “臣附议!”……

  “徐晋大逆不道,言辱父皇,当以极刑处置,以彰皇家威严!臣弟请奏,陛下若不严惩,即为不孝!”

  刘忭咬牙切齿的说完,立马就有不少文武跟上。

  “臣等附议忠信王殿下,徐晋这就是卖直求名,当严惩不贷!”

  呵呵……

  站在丹陛上的皇帝俯视殿中躬身的群臣,在跪地拜伏的徐晋身上打量了许久。

  今日的大朝还真是热闹的!

  贾琮联合都察院二十余御史弹劾刘忭等人,这事儿昨夜他就看到了通政司送来的奏疏。可没想到弹劾已经扩大到了宫闱之中,甚至冒出了徐晋弹劾太上皇的事,真是让人大开眼界啊!

  “徐晋,押入诏狱!”

  “尔等弹劾忠信王刘忭、东平郡王钱康时……等人之事,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司会审!”

  “退朝!”

  ……

  “老师,您这是做什么?”

首节上一节105/42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