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38节

对于接下来的后果,沐英识趣的没有说,毕竟这玩意儿他们也刚配备没有多久,如今也只能说理论是完全可行的。

不过,朱元璋光听着沐英的讲述,脑海中便联想到了真实的战场。

如果一切按照沐英的讲述,敌方的骑兵正在朝他们冲锋,一旦在这个时候在对方的骑兵阵营中出现了爆炸,可想而知骑兵们的马匹会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前面一乱,后面正在全力冲锋的骑兵就会出现相撞。

整个场面将会彻底的一片混乱。

这样一来,骑兵的冲锋将被化解。

而代价却只是这么几个看起来黑漆漆的铁球。

意识到这一点的朱元璋,终于想明白了。

不过,他还是有些疑惑的问道:“敌方的马匹会受惊,那我们的呢?”

尽管己方的马匹受不受惊无关紧要,但这个情况也确实是会出现。

沐英起身将自己的马匹牵过来,然后在朱元璋的注视下,从马匹的耳朵中掏出了一团棉花。

这时齐衡便接过沐英的话,说道:“马的耳朵是很灵敏的,这些棉花只是为了尽可能的降低它们受惊的几率。并且,火药球在我们的投掷下肯定离我们是有些距离,相比于敌人,我们马的受惊几率要小很多,而且,我们的马伴随着经常的练习,会对这种爆炸的声音逐渐熟悉,就像人一样,第一次听到爆炸会害怕,但次数多了后就会免疫。”

听着齐衡的讲述,朱元璋渐渐搞明白了。

他弯下腰亲手摆弄了两下,高兴的说道:“倒还真是个好玩意儿。”

就在这时,沐英已经再次取出了一支比较长的箭矢,然后放在了朱元璋的面前,说道:“这是火药箭,将普通的箭矢增加长度后,在上面绑好一些少量火药的炸药,虽然杀伤力没有太大,但重要的是引发混乱。除此外,我们还弄了点烟花箭,如果是在夜晚作战,想要侦查远处敌情,便能通过这种烟花爆炸的方式,使远处出现光亮。”

当然,武器不仅仅只是这些,还有很多变着花样的东西,用来应付各种各样的局面。

而听着这些的朱元璋,算是开了眼见。

以往在正面作战时,他脑袋里的战术就只有冲锋,弓箭手射击。

顶多也就是靠着火炮的爆炸给敌方阵营引发一些混乱,为己方的步兵争取一点冲锋靠近的时间。

却从未想过还能依靠一些工具玩出这么多的花样。

其实还不仅仅只是这些。

如今这些东西都是靠着火药变着花样搞出来的,而专门的火器,如今的黄岗城中还没有锻造的能力。

不过,随着上一次余光道和韩钦带回来了很多的工匠,火器的研发也已经列上了日程。

尤其是在齐衡这个拥有后世很多领先科技原理的支持下,他们研发的进度还是很不错的。

像明朝中后期出现的虎蹲炮,算是迫击炮的老祖先了,这玩意儿的原理一点也不难,甚至在这个时代就有。

只不过元朝对这东西并不是那么的看重,所以并没有得到普及。

就好像这个时代的棉花一样。

不过,就仅仅只是这些东西,就足以让朱元璋开了眼见。

朱元璋深谙战场厮杀,完全能够想象到这些东西一旦真的被用到战场上后能够取得多大的效果,又能少死多少的人。

很快,朱元璋的小心思便开始扩散。

“恩公,你搞出来的这些玩意儿,能有多少啊?能在军中全部配置吗?”

听到这话,齐衡眼珠都瞪大了。

这朱元璋比自己的口气还大,直接要全军配备了。

“上位,你瞧瞧这神兵营一共才多少人,要是能有这么大的产量,我不知道全军配备啊。”

看着齐衡满脸的无奈,朱元璋也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起来。

“不过这东西如今产量不高的原因是没有原料,毕竟咱们目前的地方还是太小,原料哪里有咱们也不知道,要是什么时候能搞来一座元朝的火药坊,指不定能试一试。”

朱元璋听这事情并不是完全不靠谱,刚刚熄灭的小心思又重新燃烧起来。

“恩公,要不咱想办法探查探查元军的火药坊在哪?”

第九十二章:恩公,你手下缺人吗?【求打赏,求月票】

齐衡不置可否的说道:“行自然是行,不过就算能找到,运回来也不是那么容易。”

朱元璋若有所思的点点头,自己也确实将这个问题想简单了。

一路走一路看,齐衡和朱元璋离开军营后便直奔冶铁区而去。

这一次,齐衡并没有过多介绍,相反还故意想要隐藏一些东西。

正如他之前所设想的,做事是做事,但不能太过冒尖。

可愿望是好的,却也挡不住朱元璋那双眼睛。

他第一时间便顺着震动的声音来到了制作水泥的简易版碾粉机处。

看着眼前这个大家伙,还有不断拉升下降的巨大铁石,朱元璋里里外外仔仔细细的翻找了一遍,瞪着一双眼珠子对齐衡问道:“恩公,这玩意儿是怎么动起来的?”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齐衡也不能骗他,只好将这碾粉机的原理给他讲了一遍。

不过朱元璋似乎并没有听懂,表情有些复杂,但齐衡所说的可以自动碾粉这句话,他还是敏锐的察觉了。

“恩公,你是说,这大家伙可以自己动嘛?”

说着,还不置信的指着那大铁石:“这么重的东西,可以自己拉升?”

当他再次看到齐衡确定的目光时,似乎整个人的世界观都崩塌了。

就好像当初刚刚听到这些的沈万三一般。

在经过最初的震撼后,又看着那些碾压出来的石灰石粉末,问道:“黄岗城的城墙,就是靠着这东西建造出来的?”

齐衡点点头:“对,这叫水泥粉,配合上其它的材料,风干后的硬度还是很不错的,而且可塑性强,大大减少了建造所需要的时间,不然我也不可能在大半年的时间里就将黄岗城的城墙给建造好了。”

看着此时朱元璋紧锁的眉头,齐衡知道他压根就没听懂。

便索性说道:“这些都是工匠的活儿,大哥你不懂也是正常,要不我们回去吧。”

朱元璋眼瞅着这些大家伙,还有些意犹未尽。

似乎想起什么,说道:“对了,恩公,咱可是听你嫂子说起,你得了件宝贝,说是能亩产五千多斤?”

齐衡点点头,道:“确实有,叫土豆,其实不光是土豆,还有玉米、红薯,这些都是产量极高的农作物,要比寻常的水稻、小麦产量高很多倍。”

说到这里,朱元璋立马提议道:“既然如此,要不我们直接在治下的城池大范围的种植?”

齐衡摇了摇头:“大范围种植行倒是行,但这办法只能用在一时应急,咱们治下城池的粮食种类还是多一点比较好,毕竟百姓们说到底还是喜欢吃大米和面。”

朱元璋想想也是,土豆他其实在回来后就吃过,第一次吃的口感虽然也不错,但这东西没有味道,习惯了吃米和面的他,也有些吃不惯。

更何况是长时间的吃。

想着这些,朱元璋也有些烦了。

说实话,治政这东西他还真不在行,也不像打仗和当皇帝那么有天赋。

“算了算了,这些东西还真是听的脑袋疼,看来还得是什么人做什么事,如今真是多亏了有恩公在,不然咱这脑袋都要炸了。”

听着朱元璋烦躁的话,齐衡忍不住的笑了起来。

这还是他第一次在朱元璋身上看到这种情绪。

“对了,恩公,你这手下还缺人吗?”

齐衡没想到朱元璋会这么问,但想了想后便清楚了他这话的意思。

“大哥是想跟我说李善长的事情吧?”

朱元璋一笑,道:“这不是恩公你教我的嘛,这世上没有什么人是不能用的,关键看你如何使用。”

“这李善长虽然之前有过背主之举,但说到底他也是个有学问的人,在治政方面还是有些才能的。我想着,要不让他到恩公的手下做些事情?”

齐衡对于朱元璋的提议也没有拒绝,直接说道:“大哥说行自然就行,不过齐衡对手下一直有个要求,想要当官,就必须在城中从一名普通的官吏做起,不管是什么身份,只有做够一年,才能挑拨起来主政一方。”

听着齐衡的话,朱元璋有些发愁,道:“恩公,职位低点倒是没什么关系,只是你说从普通官吏做起.....”

不过,这一次齐衡却没有如了朱元璋的愿:“当然,如果大哥非要他李善长直接去主政一方,我也没话说。”

朱元璋瞧着齐衡这次丝毫不认输的神态,像是拗不过他似的,说道:“得得得,就按你说的办,谁让治政这事咱也不懂,就全听恩公的吧。”

闻言,齐衡咧嘴一笑。

就当他们准备继续朝城外走,去看看城外的粮食种植情况时,齐衡的身边突然跑来一人,在齐衡的耳边小声嘀咕了两句。

这人齐衡是认识的,是暗卫中专门为他传递情报消息的人,也是郑光祖异常信任的一个人,毕竟重要情报传送到齐衡这里,在整个暗卫的情报系统中是极为重要的一环。

随着齐衡听完这人传递来的情报时,脸色一瞬间难看起来。

甚至都来不及去照顾朱元璋此时的心情。

而一旁的朱元璋正注视着齐衡脸上的变化,在看到齐衡脸色变的异常难看时,不由的眉头紧锁。

对齐衡,他也算非常熟悉了,如今这还是第一次在齐衡的脸上看到如此表情。

正当他准备开口询问时,齐衡已经率先说了出来。

“大哥,元军打过来了.....”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也是脸色一正。

刚刚的嬉皮笑脸瞬间消失。

因为他们都很清楚,无论如今他们义军发展到了什么程度,黄岗城内又有多大的进步,相比于整个天下而言,他们都还是微不足道的小角色。

而如今的中华大地,依旧是元朝的放牧场,元军,依旧是整个天下最强大的存在。

如今元军攻来,必然不会是小打小闹,而有了上次濠州城攻城失败的教训后,他们这次又来,也一定是做足了准备。

接下来,他们面临的,将是元军疯狂的进攻。

第四十三章:朱标,起来给劳资跑步!

此时的邓友德年纪还不到二十,若非他父亲和兄长突遭厄难,也轮不到他来做这统帅。

如今听到朱元璋的话,心中也是慷慨激昂,说道:“多谢大帅收留!”

一夜之间。

这破落的黄岗增加了一万多名精兵。

朱元璋麾下的兵力也从五千之数瞬间增长到了近两万。

此时的朱元璋满脸喜气。

帅府大厅里。

朱元璋在安排他们各自先休息后,便带着兄弟回到了这里。

原本心情还十分失落的兄弟们,一个个面带喜色。

那汤和更是忍不住的说道:“大哥,这次邓兄弟来投,不仅带了精兵一万,就连粮草也带了不少,短时间内咱们只怕不用再担心粮草的问题了。”

徐达也是大笑道:“本来咱还觉得被赶出濠州有些不痛快,如今这么多兄弟来投,咱的兵力可不见得比那郭天叙少了。”

就在众人一个个高兴的说话时,朱元璋却突然看向了身边的齐衡,然后故作高深的说道:“你们一个个憨勇知道什么,你以为这些兄弟都是平白无奇的来投靠咱吗?”

首节上一节38/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