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31节

不过,齐衡虽然被朱元璋批评了,但他却丝毫不在意,道:“大帅大半年的时间未归,如今回来自然是要准备点好的,平日里我们是舍不得如此奢靡的。”

“而且,齐衡既然敢为大帅如此准备,自然是有自己的理由的。”

说着,齐衡便伸手先请朱元璋坐在了主位上,说道:“大哥先坐,容我卖个关子先。”

听着齐衡如此说,朱元璋也只好带着众人先行坐下。

没一会儿的功夫,这大堂外便来了三四个人。

看到他们,齐衡立马说道:“快进来。”

来人正是施才英他们,而齐衡也立马说道:“这位是咱们义军的朱大帅,赶快见礼。”

施才英等人一听,立马恭敬的对朱元璋行礼道:“属下,拜见大帅。”

朱元璋也是第一次见这些人,也没摆什么架子,尤其是在看到沈万三和施才英这两个文人模样的属下时,更是高兴的说道:“不要客气,都是一家人,来,坐下说。”

随着众人坐落,齐衡又开始介绍道:“这位是施才应,大帅不在黄岗,齐衡为了让黄岗管理有序,便斗胆僭越,先给封了官,还望上位莫怪。如今施大人为黄岗县令,同时皆管濠州城县务。”

《镇妖博物馆》

听到齐衡的话,朱元璋大手一挥,道:“当初咱将黄岗城交给恩公统辖,便说了一切事务由恩公斟酌,如今提这些作甚。”

齐衡谢过后,又继续说道:“这位是沈万三,沈大人,大帅走后齐衡为了发展城中军备,便立了军备司,由沈大人负责,统管城内军备以及生产诸事。”

说完,沈万三起身见礼。

之后,便是陈广。

“这位大帅应该是认识的,陈将军不忍郭天叙祸害黄岗百姓,弃暗投明,在濠州城时帮助我们的人活捉了郭天叙,并且还亲率六千兵马投靠,当为濠州之事的首功。”

齐衡说完,陈广立马投来感激目光。

要知道,当时他可是被胁迫全家性命才迫不得已投靠的。

而如今齐衡这么说,显然是为了给他在朱元璋面前留下一个好印象。

看到眼前这位熟人,朱元璋立马笑道:“本就是一家弟兄,如今聚在一起正该如何。”

而最后一个,便是郑光祖。

随着齐衡将郑光祖的事迹说出时,在满桌众人皆是震惊。

哪怕是那施才英、陈广、沈万三,也有很多郑光祖的事迹不知道。

可当他们知道,濠州城的诸多事宜都是郑光祖一力操办时,这才恍然大悟。

毕竟,曾经的郑光祖不过就是一个大头兵。

这短短的时间里,竟然凭借一人之力,将整个濠州城给瓦解!

当然,这还是齐衡保留了火烧粮仓的事情。

毕竟如今人多,这事若堂而皇之的说出,朱元璋不好下台。

果然。

当齐衡说完后,朱元璋立马对郑光祖刮目相看。

口中的夸赞之词,更是让郑光祖都不好意思了。

就在众人欢笑碰酒之际,韩钦带着余光道走了进来。

齐衡也随之介绍道:“韩钦是大帅任命,我就不多说了,这位余光道余先生,也是位读书人,今日带大帅看到的弩炮,就是由他的父辈钻研出来的,并且还冒着身死的危险与韩将军一同前往祖地将那弩炮的部件运回。”

“中间几次都是九死一生,并且,还在路上劫回了元朝的御用工匠,这些工匠也是看在这位余先生父辈的关系才愿意前来。并且那弩炮后期的修复和再造能这么快,也是因为这些工匠的技艺,否则还不知要耗费多长时间。”

了解完这些,听着这些人身上的这些事迹,朱元璋等人感觉比自己在滁州攻城还要精彩。

很快,众人便在朱元璋的主持下推杯换盏。

“对了,恩公,你刚刚不是还说要给我们卖个关子嘛?现在能解惑了嘛?”

听到朱元璋的话,齐衡这才想起,立马放下筷子对施才英说道:“施大人,城中详情的文案可有带来?”

施才英急忙转身,将案卷拿出,说道:“想着大帅刚回,定是要看的,便随身带着。”

齐衡点点头,道:“那就麻烦你,给大帅说一说城中目前的情况吧。”

施才英点头,抱着案卷起身,开始汇报。

第八十四章:我怕了!!(求首订,求月票)

“今黄岗、濠州二城,屯兵两万,武器铠甲精良。百姓八万余,黄岗聚四万,濠州四万。”

“库中军械装备,可再行装备三万兵力,弓箭箭矢可供一年使用。如今装备铸造,每月可供三千兵力装备。”

“粮食储备,四万石。且一季可产粮五万石以上!”

“此为军队军粮,如今两城百姓皆有配田,已基本满足自身食用,按照计算,明年秋收后,两城百姓产粮量可以翻倍,且以水稻为主。”

“届时,两城百姓之赋税便可养兵五万!”

“同时,按照齐大人要求,在民间推行蔬菜种植,畜牧养殖,按照官府登记,鸡鸭鱼猪等肉类,以及各类蔬菜产量已可满足一万人日日而食。”

“此外,按齐大人要求,大力发现商业,城内各类商铺、矿产、粮商,其赋税足以支付官府各类开支需求……”

听着施才英的汇报,一桌人一个个大眼瞪小眼。

尽管他们有些人不太懂这些,但话还是能听懂的。

如今官府各类开支,仅依靠商业赋税便能满足。

百姓种粮,已满足自身需求,甚至可以拿出来卖。

军队储量,更是达到四万石!

并且一季就可收获五万石以上的收成!

这是什么概念,仅如今这四万石的粮食,便可满足黄岗、濠州、滁州三地七万多士兵一年的口粮!

还有鸡鸭鱼肉……

这些,他们在这之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徐达是个大老粗,他也不懂这些,却只关心的说道:“施大人,你这话的意思是,从今天起,咱就能随便吃这些鸡鸭鱼肉了?”

徐达指着桌上的酒菜,满脸期待的看着施才英。

施才英不知该如何回答,只笑着说道:“若大帅同意,自然可以。”

得到施才英的确定,徐达这给激动的。

转身看着齐衡说道:“齐兄弟,厉害啊!咱这辈子都没敢奢望的事情,你竟然给咱实现了!”

一旁一直都没说话的邓友德,原本想着两人年纪相差不大,自认为以自己的能力可以在军中与齐衡争个不相上下,也潜意识的将周围弟兄们口中的齐兄弟,齐先生当做了自己的竞争对象。

可如今,当他在城楼上看到那些翻天覆地的变化,以及齐衡在这大半年里做出来的功绩,这才方知,齐衡所行所做,已经是高出他一个阶层的东西。

就在他想着如何带兵打个大胜仗立功时,齐衡仅靠着当初就给他的两千士兵以及一座破旧的黄岗城,便发现到了如今这般规模。

谁还不知道,这年月粮就是钱,有钱便有兵,有兵便有实力,有实力便能做任何想做的事情。

如今黄岗、濠州两地的粮食产量以及储备,完全能将兵力再翻个倍!

并且,这些士兵一入营,便能配备标准的武器铠甲!

想想他们刚刚回来时,每一位士兵身上的衣服,再想想城中士兵们的装备,顿时有种穷亲戚进城的感觉。

这一刻,原本还觉得自己年纪轻轻便做到一方参将,拥兵五千,冠绝整个淮西的他,心里突然升起一股挫败感。

倒是常遇春,一如往常,配合的坐在一旁,也不说话,就静静的听着,好像痴汉一般,反正也听不懂,就什么也进不到他脑子里。

听着施才英将这些数据汇报出来,朱元璋自然很清楚这些数据都代表着什么。

如果是以往,他一定会对有功之人大加封赏,并且毫不吝惜赞美之词。

可此刻,从他入城开始,他所看到的一切已经超出他的预期,甚至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

说到底,如今的他也不过就是一个刚刚摆脱了饥饿,跟着明教反元的大浪,从郭子兴手下走出的一名泥腿子将军。

让他带兵打仗行,攻城破寨也可。

甚至在元廷原有的城内构架下使其正常运转也不是什么难事。

可如今他看到的是什么。

说是一个发生在元末的一个治政奇迹也不为过。

当初他们进入黄岗城时那副近乎人吃人的场景,他可还没忘。

这才大半年,按照往常的耕种经验,就算有人力去种植,可能连第一季的收成都还没有成熟。

如今呢………

不知道的情况下,他朱元璋还以为进了江南六省的中枢要镇,金陵了。

想当初濠州城在灾祸发生之前,也不过如此吧?

他朱元璋是一个务实的人。

他不会被眼前的天大利益所迷惑了双眼,甚至,他还有些恐惧。

他是义军大帅,如今齐衡的顶头上司,将来,他该如何使用这个人,又该如何让这样一个人在自己的麾下。

手下有这么一位可以时时带来惊喜的属下,对于任何一位上位者而言都是天大的好事。

可一旦这位属下的能力超过了上位者的预期,甚至像如今超过了朱元璋的认知范围,那这就不是好事了。

相反,是折磨。

当你的手下有一位各方面能力都超过自己,甚至一些手段自己都不懂时,兴奋的情绪只会转变为恐慌。

此时朱元璋的内心就是如此。

他所遵行的忠义原则在告诉自己,这是咱恩公,是咱的好兄弟,不管他多厉害,都是咱义军的福分。

可内心的恐慌却又是实实在在的。

他害怕,他真的害怕了。

怕的不是这位几次救他性命的恩公好兄弟会杀他,会忤逆他。

他朱元璋还不至于如此气量小。

他怕的是,自己的窘态会暴露,怕的是自己的才疏学浅被在场的属下看出。

尽管他平时私下里一直在努力的学习各种知识,读各种书卷。

可努力不代表着拥有……

此时场中的众人,全部目光都聚焦在朱元璋身上。

他们都清楚,作为主帅的朱元璋此时应该说话了。

可看着沉默的朱元璋和他怪异的表情,所有人都呆住了。

疑惑着朱元璋在想什么。

此时的众人中,只有施才英和沈万三看出了一丝端倪,却还不能确定。

而坐在朱元璋身边的齐衡,却对朱元璋的心思一清二楚。

首节上一节31/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