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3节

说白了,就是当初朱元璋在参加义军时,加入了那濠州城中郭子兴的麾下。

可是,那濠州城内并不是只有郭子兴说了算,其中还有另外几位头目,还产生了不少的分歧。

而朱元璋在郭子兴麾下时,立了不少的功劳,职位也得到了晋升。

但伴随着朱元璋的晋升,郭子兴的儿子开始对朱元璋的存在有了顾虑,便暗中和郭子兴说朱元璋的野心。

也不知道是郭子兴真的被说动了,还是想要考验一下朱元璋,竟然将一只年老体衰的队伍给他带,还让他去外面攻打地盘。

而朱元璋却只要了24名手下,便打下了如今这定远县城。

还在周围收拢了不少的手下,麾下兵将转眼间便有了几千精兵。

可是,那濠州城中当初被赶走的孙德崖部,却又卷土重来,还将那郭子兴给围困住了。

如果仅仅只是孙德崖,以郭子兴的力量也完全能够一战。

可是,不知那元廷是从哪里得到了消息,竟然在这个时候出兵,挥师濠州城,将整个濠州城围的是水泄不通。

危在旦夕时,听闻朱元璋在外面发展的不错,便传信下令朱元璋赶回去帮他们击溃孙德崖,同时破解围城之难。

如今的他们便是在讨论这件事情该如何处理。

到底是要回去救那郭子兴,还是不救。

如果救了,那么他们这些兵马一回去可就不姓朱了,毕竟如今的朱元璋还是郭子兴的部下,名义上这些兵马也都归那郭子兴统辖。

如果不救,兵马和县城都能保住。

但名声却丢了。

同时见死不救也不是朱元璋的性格。

就在朱元璋仔细的讲述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时,齐衡一边听着朱元璋的讲述,一边也在思考着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

留下来帮朱元璋,那是万万不行的。

知晓历史进程的他,实在是不想去辅佐这么一个人。

等他朱元璋当了皇帝,这天下都是他的,自己还不是任人宰割?

那存活率,实在让他想想都头疼,跟玩绝地求生似的,那么多人,争夺那唯一的一个存活名额,还是在舍弃一切利禄回归一个寻常百姓的基础上。

几十年的浴血拼杀,最后却为了活下去当了平头百姓,功劳利禄荡然无存。

可以说是几十年幸苦一朝散尽,想想都不值。

与其辅佐他,还不如回到自己的茶铺中,做个富家翁,等身体长熟了,娶几人夫人,生几个娃娃,那日子多滋润。

不过,也不能惹毛了那朱元璋。

不能硬碰硬的说什么自己不跟他干,这人大气的时候很大气,从几十人发展到几千人,刚刚打下定远县城,缴获了不少军粮,原本能依靠着这些军粮招兵买马扩张势力,却因为李善长的一句话,直接将一半的军粮分给了城中的百姓。

这份胸襟眼见,不是寻常人能够有的。

但小气的时候也很小气,虽然历史上记载的并不是那么清楚,但大多数人都认为刘伯温的死跟朱元璋绝对脱不了干系。

虽说刘伯温是被胡惟庸害死的。

但刘伯温是什么人,就算没有民间传说中的那么离谱,卦能通神,但本事绝对不赖。

怎么可能是胡惟庸让他喝毒酒,他就会喝的。

这其中绝对有朱元璋的作用在。

而对于朱元璋为什么要杀刘伯温,结论众说纷纭,但有一种很多人认可的说法,那就是刘伯温从心眼里其实是看不起朱元璋的。,

毕竟在初期时,刘伯温是极负盛名的,而他朱元璋却不过是一个和尚出身。

虽说后来身份有了大的转变,那时的刘伯温可能已经认可了朱元璋,但朱元璋却一直对刘伯温早期不愿辅佐自己的事情耿耿于怀,只不过当初确实需要刘伯温的帮助。

而等打下了天下,刘伯温的作用没有那么大时,便直接暗中借那胡惟庸的手将刘伯温给害死了。

想着这些,齐衡的心中渐渐有了计划。

不能表现出看不起朱元璋或者不想辅佐他的意思,但暗中也不能真的就全心全意的辅佐,最好的办法就是表现的平庸一点,让所有人都认为自己只不过是一个草包,

这样一来,让那朱元璋自己不愿意要他,到时候他便能顺理成章的离开朱元璋的身边,去过自己的好日子。

想到这里,齐衡的眼眸中立马焕发出神采。

第五章:咱明白了!

而一旁伴随着朱元璋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楚后,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了齐衡的身上,似乎想要看看这齐衡到底有没有朱元璋说的那么神。

一直都将自己当作朱元璋麾下第一文臣谋士的李善长,也有心想要看看这第二个来到这里的谋士的真实水平。

可是伴随着众人的等待,之前答应过要给朱元璋一点建议的齐衡却久久不语。

初时众人还没啥感觉,可是伴随着沉默的时间越来越长,众人的心中都开始浮现出质疑的心思。

心思简单的人认为,这么简单的选择题,还需要选吗?

自然是要保存自己的部队。

难不成还要将自己亲手打下来的江山转头送给旁人?

而心思复杂的却在思考,这齐衡想了这么久,到底是在思虑什么事情。

伴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碍于朱元璋的面子,那些急性子的武将们都没有催促齐衡。

直到一名下人来到了大厅,看着沉默的众人,小心犹豫的小声说道:“大帅,该用膳了。”

身为众人关注的中心,齐衡自己的内心那是尬的一批。

一直都等着什么人开口说点什么,他好借坡下驴,却发现没有一个人开口。

直到此时听到这名下人的话后,齐衡急忙自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道:“大帅,时候不早了,将军们都还饿着肚子呢,不如先去用了膳,回头再议?”

等了半天就等到齐衡这话的众人,一个个摇了摇头。

这场中的人虽说大多没念过几年的书,但混江湖的经验还是有的,从齐衡刚刚的表现来看,这完全就是一个草包罢了。

想了半天都想不出个所以然,如今借口吃饭,也不过是为了给自己找个台阶下罢了。

就连一旁那从未开口过的李善长,也在此刻放松了心中的警惕。

看来,他李善长在朱元璋麾下第一谋士的位置,那是动摇不了了。

而朱元璋本人的心中也是有些失望的。

毕竟,当初齐衡给自己带来的震撼可是非常大的。

从没有见过什么大世面的朱元璋,见齐衡一人的计谋便胜过了元军万人的军队,可想而知给那个时候的朱元璋带来了多大的影响。

那简直就是颠覆世界观的程度。

可是,从今天的表现来看,这齐衡.....实在是有些......

就算是一个寻常人,在听了这话后不管对错也能说点什么。

哪怕说不出什么让人眼前一亮的见解,但也该有自己的想法才是。

这让朱元璋不得不在心中质疑自己的眼光。

难不成,真的是因为当初他给自己的影响太大,让自己先入为主的认为他是一个神人了?

想着这些,朱元璋也不能让场面太过于尴尬,便急忙开口道:“对对对,大伙都还没有吃饭呢,恩公也是舟车劳顿,是该先休息休息,吃过饭后,我们再议。”

在意兴阑珊间,众人渐渐散去。

齐衡也被府中的下人安排到了一间别院内。

从屋子中的情况来看,应该是早就被人提前打扫出来的房间。

可见,正如自己所料,那朱元璋早就存了将自己弄过来的心思。

不过,好在自己灵机一动,故意显得无能一点,慢慢的,朱元璋的心思总会淡掉。

到时候再请辞,想来就简单的多了。

不过,这显然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还需要慢慢的等待。

想到这里,齐衡也就不再多想,在吃过下人送来的晚饭后,便直接躺在了床上休息。

不过,齐衡能不多想,却有人不能不多想。

那朱元璋在离开了议事厅后,整个人就一直在思考着关于齐衡的事情。

当初自己初见他时,就好像心中祈求的神仙下凡了一般,不仅用半辈子都没吃过几回的白面馍馍救了他一命,还在接下来的危局中临危不乱,镇定自若的以监下囚的身份,帮助他们几百号被绑着无法行动的人逃脱了元军的魔爪。

在之后的遭遇中,更是如同古之韩信一般,尽管自身武力不强,却能指挥他们那些一辈子生活在田地里的人在元军的重重包围中顺利逃跑。

还反杀了不少人。

这样的人,真的是一个废物吗?

真的是一个无能之辈吗?

他朱元璋虽说没读过什么书,但见过的人,见过的事却不少。

所以养成了他识人的本事。

别的方面他不敢夸口,但是在识人识才方面却有独到的眼光。

不然也成就不了他如今大帅的位置。

可是在齐衡的身上,难不成他真的看错了?

朱元璋连晚饭都没有吃,就连他最喜欢吃的大饼如今看了也是毫无食欲。

整个人都陷入了怀疑,和自我怀疑之中。

就当朱元璋一个人坐在庭院中吹着冷风思考问题时,他的夫人马秀英,也就是日后的马皇后突然走了出来。

她看着陷入深思的朱元璋,劝说道:“重八,你怎么了,在想什么呢,怎么不吃饭呢?”

朱元璋扭头瞧了瞧马秀英,有些低沉的说道:“妹子,咱现在没胃口。”

“为了什么事?还是为了濠州城中的事情吗?”

朱元璋摇了摇头。

马秀英见朱元璋不想说,也就没有再多问,直接来到他的身边一把将他拉起,说道:“无论如何,也要先吃了饭,只有吃饱了饭,才有精力去想其他的事情。”

马秀英的话,朱元璋又怎么会不知道这么简单的道理,可是,他哪里有这个心情啊。

就当朱元璋扭回头来继续看着院子中的湖面时,他突然之间似乎想到什么。

眼中一道精光闪过。

回顾他从皇觉寺当和尚开始,一路走来,虽说也有运气的成分存在,但哪一次不是靠着和兄弟们浴血奋战才活到了最后。

自己从那些军士里挑选的,哪个不是以一挡百的猛将。

还有当初与齐衡初次见面时的遭遇,那些可都是他亲身经历的。

即便是换作现在,将他设身处地的放在当时齐衡的环境之中,他也绝对做不到和齐衡一样的成果。

第六章:妹子,咱都明白了!

首节上一节3/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