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28节

齐衡不是圣母,尽管眼见这场景也有些不是滋味,但这样的景象也不是第一次见了。

如今这年月,哪里又是世外桃源。

只是,身边这个女娃实在让他心疼。

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对于小孩子,尤其是长相乖巧的,齐衡都无法忍受他们受到伤害。

都说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但纵使这世上所有人都有错,错在没有选个好主子,没有抵抗元军的入侵。

可小孩子是无辜的啊。

他们又有什么错。

但现实是,他也只能尽量的帮助到眼前的,至于这天下,实在太大了.......

当晚,在齐衡来到大军驻扎的大营后,便与朱元璋商议了施粥的事宜。

虽然这次大军出城也没有多少粮食,如果没有收益可能自己都要饿着,但朱元璋还是答应了齐衡的提议,将随军押运来的一部分粮食拿出来施粥。

黄岗这座城里的百姓不是很多,具体的人数早已没有了记载的文书。

之前的县衙也和外面的破屋一样。

趁着这个机会,正好也将城中百姓的信息记录在案。

既然来了,就不能像之前的孙德崖他们似的,任由这里再落魄下去。

而且,这里接下来将是他们大军的根据地,不管未来如何,最起码短时间内将会在这里生活下去。

一支军队,不管是义军还是元军,都是无法摆脱百姓的。

只有兵力武器,无论多少,都只是无根之草,只有跟脚下的这片土地,以及土地上生活的百姓牢牢绑定在一起,才能成为一方势力。

夜晚。

一众兄弟再次聚在了一起,这是他们离开濠州城后第一次聚在一起吃饭,但一个个这心情都不咋样。

经历了濠州城这么一遭,处境竟然还不如当初在定远县城时。

最起码那里的大多数百姓还能勉强的糊口,吃不饱,但也不至于饿死。

比这里是要强的太多了。

进城时,所有人都看到了城中那一副景象,很难想象,未来他们要跟这些人一同生活在一起不知道多久。

当然,大伙儿也不是看不起他们,大家都是农民出身,相比于其他人,更能理解这些百姓的处境。

只是这里对于他们而言,实在不是一个什么好的栖息之地。

也不利于他们大军的发展。

看着大伙儿的模样,朱元璋对大家心里的想法都心知肚明,但作为主帅,他还是一如往常,说道:“兄弟们不要一个个这般模样,想想当初我们第一次从濠州城中出来时,风餐露宿,连个歇脚的地方都没有,可不是照样打出来了吗?”

“这黄岗虽然确实破旧,但这头顶总算还有一片遮雨的瓦片。”

“放心,咱朱元璋跟大家承诺,不出半年,咱依旧是这淮西的一方豪强!”

这时,汤和开口说道:“大哥,其实对于以后我们也不是太担心,咱都是刀山火海过来的人,大不了就重头再来一次,而且如今我们还有五千兵马。”

“只是,这次我们随军带来的粮食不多,手下还有这么多弟兄要吃饭,如果一时半会找不到出路,可能就吃不上饭了。我想,那濠州城里的郭大帅肯定是不会好心的给我们送粮食了。”

其实对于汤和的忧虑,朱元璋也不是不知道。

在提到这个问题后,朱元璋的脸上也有些焦虑。

尤其是在给外面的百姓施粥后,粮食的压力更大了。

毕竟,施粥这事不是一顿两顿的事情。

在给百姓找到饭辙前,你得天天施。

一天不施他们就得饿一天。

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孙德崖等人在来到这里后并没有管的原因。

你没办法管。

而这次朱元璋之所以同意,也是因为齐衡开口了。

汤和的话虽然没有指责齐衡的意思,但显然对于施粥的事情还是有些不满意的。

这时,徐达也许是看大家的心情都不是太好,直接粗着嗓门说道:“这算什么大事了?不就是粮食嘛,急什么,咱先吃,不够了,咱大不了就去抢元军的。再不济,咱直接打回濠州去!”

原本只是为了缓和气氛的徐达,却突然被朱元璋给瞪了一眼。

显然,朱元璋是无论如何也不会主动对濠州动手的。

这时,一直都没有说话的齐衡突然对汤和问道:“汤大哥,咱们现在还有多少粮食?”

汤和想了想,说道:“如果明天就停止施粥的话,还够咱们大军吃二十多天,省一点,一个月吧。”

“如果还继续施粥的话,就算按照每天一顿的量,顶多也就半个月。不光是这些,如今已快入秋了,马上到了冬天这粮食更是一个问题。”

听到汤和的话,齐衡点了点头,心中也开始盘算起来。

原本齐衡是不想开口的,少立点功,少表现一点,以后识点数,或许日后还能留条命。

可是,这次施粥是他的主意,让大军少了一些粮食,也确实有点过意不去。

第四十二章:邓愈!

仔细在心里盘算了一下后,齐衡看着众人说道:“我倒是有个办法能在三个月内得到不少的食物,数量的话,应该不至于让我们这几千人饿肚子。”

“不过,我需要大帅给我调五百人用,也不用多久,几天的功夫。”

“就是这三个月内,还需众位兄弟想想办法。另外,城中饥民的粥棚如果粮食紧张,可以改成两天一施,总之饿不死就是了,短时间内以他们的身体也帮不到我们什么忙。”

听到齐衡的话,众人都有些疑惑。

三个月内搞到一批足以几千人过冬的食物,还只要五百人几天的时间......

实在是有些匪夷所思,不过,既然是齐衡说出来的,众人对他还是有些信任的。

朱元璋看着齐衡说道:“恩公,你真当有办法?”

齐衡点头:“应该没什么问题。”

得到齐衡的确认,朱元璋突然松了口气。

笑道:“既然恩公都说了要给咱们解决过冬的食物,兄弟们,咱们也不能闲着,别的不敢说,咱三个月的时间还不给恩公争取到吗?”

“汤和徐达,你们明天就派人到四周的城池打听查探消息,既然已经从濠州城出来了,咱们就不能闲着,他元军吃肉,咱们也不能饿着肚。”

听到朱元璋的话,徐达汤和立刻领命。

与此同时。

黄岗低矮的城墙外,突然有人对着里面喊道:“有没有人,开门!”

正在城内值守的士兵,急忙跑到城墙上,看着外面的士兵,紧张的询问道:“你们是什么人?”

只听外面士兵为首的将领说道:“我乃李昌平,濠州城孙部千总,今率手下两千兄弟投靠朱大帅,还望禀报!”

城墙上的士兵听到这话,心中一怔,不过这城门开关不是他能决定,便喊道:“你们稍等,待我回禀之后再来放行。”

说完,便朝着城内的帅府当中而去。

府中正在与众兄弟商议之后策略的朱元璋,面前突然跑来一名士兵,说道:“大帅,城外有人自称濠州孙部的旧将,率领两千士兵想要前来投靠大帅。”

听到士兵的话,朱元璋先是一愣,转念便已明白,平静的说道:“放他们进来。”

说完,又觉得不妥:“算了,我跟你们去一趟。”

城门楼上。

朱元璋借着火把的光照,立马看到了来人为首的李昌平。

顿时朗声大笑道:“原来是昌平兄弟!”

“来人,快开门!”

随着朱元璋的一声令下,黄岗城门打开,李昌平引两千弟兄进入了城内。

朱元璋与李昌平一阵含蓄后,便安排人将他们带到了自家大军驻扎的地方,让他们暂且先委屈一晚。

不过,看着准备离开的朱元璋,李昌平却神神秘秘的说道:“大帅,你先别急着回去,你到城门那等一会儿。”

朱元璋一愣。

“等什么?”

李昌平笑道:“我刚走没多久,濠州城里便有人与我的想法相同,都想来投靠朱大帅,我与他们先后没多久,此时大帅过去估计正好。”

听到这话,朱元璋一阵意外:“好,那你们先休息,我去看看。”

来到城门口,正如那李昌平所言,又有一队人马缓缓而来。

也是那濠州城孙部的千总,手下士兵近千人。

“刘阚兄弟!”

朱元璋一脸高兴的看着门外的千总。

那刘阚也是急忙来到朱元璋的面前,拱手道:“大帅,刘阚率兵而来,大帅不会不收留吧。”

朱元璋大笑道:“怎么会,快,进来。”

一边走,那刘阚一边说道:“本以为我是第一个来投靠大帅的,没曾想被那李昌平给抢了先,实在可恨。”

朱元璋哪里在乎这些,说道:“来了就是兄弟。”

“不过咱也是刚来这黄岗,自己也没个住所,就先委屈大家暂居军营,等天亮后再想办法。”

刘阚道:“大帅说的哪里话。对了,大帅,我刚刚来时恰好碰见一大批人马朝这里来,可是你的兵马?”

正方朱元璋疑惑的想说什么时,那城门外再次响起一道喊声。

“朱元璋!朱重八!!”

听到这声音,朱元璋顿时一愣。

疑惑间便返身而去,只见这小小的黄岗外,此时已经聚满了人。

军队前后连绵数百米,乌压压的一片。

光是瞧这一瞧,朱元璋便估算出这些人几乎有近万。

看着为首那身披战甲的年轻将领,朱元璋疑惑道:“你是?”

可对面这人却不答反问:“阁下可是朱元璋,濠州城义军副帅?”

朱元璋点点头,正要说什么,只见对面这将领突然单膝跪地,拱手对着朱元璋说道:“在下邓友德,虹县龙须里人士,出生后便与家父举义抗元,前些日子突遭元廷大军袭击,家父邓顺兴,家兄邓友龙皆死在了元军手中。”

“如今城池被元军攻陷,无处可去,听闻大帅乃红巾军安徽副帅,为人忠义,还以疑兵之计退去元军十万,友德敬佩,故来此投靠,还望大帅收纳!”

听着邓友德的话,一旁的众人都没有什么表情,只是角落中的齐衡却在回忆着什么。

邓友德......

姓邓.....

首节上一节28/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