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228节

如今,在经历了这些事的教训后,也就看淡了。

就好像兄弟之间不能做生意,成婚以后不能跟父母住。

从情感上而言,这些都不是事。可现实却会告诉你,有些事情就是不能做。

你如果非要有这样的执念,就要准备接受教训的准备。

此时的汤和,便是经历了打击,接受了教训,他面色平静的对身边的徐达说道:“三弟呀,我这次出征如果能够战死那是最好,如果能够取胜回来,我一定要解甲还乡。”

听到这话,徐达一脸的不解。

他虽然对汤和所经历的事情都看在眼中,可唯独他不是汤和,不能完完全全的以汤和的心境心思去面对这些事。

被教训的不是他,自然不能体会汤和的感受。

而面对徐达的询问,汤和却道:“因为以后的日子,只怕会更难过了。”

汤和犹如大彻大悟后说出的话,落入徐达的耳中却压根没有丝毫的感觉。

只当是汤和随口的一句话,入耳便过。

此时的徐达,还在一门心思的思考着:“你听出来没,上位好像对刘伯温有气,可今天这事,跟他又有什么关系呢?”

汤和道:“我也听出来了,现在我倒是有点理解刘伯温了,在朱皇上跟前他活的也不容易呀。”

御书房中。

自徐达和汤和走后,朱元璋便一个人直挺挺的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他的脑子里,一直都在回想着刚刚发生的事情。

在内心当中做着激烈的争斗。

他也不想用这样的手段折腾这两位兄弟,可他也同时明白,做皇帝,就必须要这么折腾。

不折腾,不足以彰显皇威。

不折腾,不足以给群臣树立表率。

不折腾,接下来就会有更多像今日这样的事情出现。

每个人都会依仗着自己的功勋做一些违法乱纪的事情。

想到这大明建立中的艰辛。

想到自己在书中学到的东西。

朱元璋的心思,渐渐的坚定下来。

正如他的那句话一般。

将帅可废,江山不可亡!

大将军府。

被徐达派来的下人,正站在齐衡的书房外焦急的等待着。

他从汤和府中出来时,徐达的脸色可不太好看,可见这事态紧急。

而如今,齐衡却始终都不肯露脸。

与此同时,屋内。

陈都站在齐衡的身边,瞧着齐衡始终都不动神色的看着手中的书,不由的提醒道:“大人,魏国公派来求救的人还在外面等着呢,听他的话似乎十万火急,大人难道不出手相救吗?”

正在看书的齐衡,听着陈都的话,头也不抬的说道:“不救。”

“也救不了。”

闻言,陈都不由的皱起了眉头:“大人,您不是与汤帅的关系不错嘛?”

听着陈都的询问,齐衡缓缓放下了手中的书,说道:“放心,汤和不会有事,有事的只是他那几个手下。”

“他那几个部下自己找死,能怪的了别人吗?汤和手下那么多部将,若都是如此,岂是我能救的过来的。”

说完,想到让那人一直等着也不是一回事,便说道:“去,打发那人回去吧。”

陈都虽然不明白齐衡为什么这么笃定汤和不会出事,但还是按照他的命令去打发门外的人离去。

随着徐达的那名属下离开后,很快一名暗卫便来到了齐衡的屋中。

看着此人,齐衡直接问道:“情况怎么样?”

来人当即回道:“禀大王,汤帅已经和徐帅一同返回了府邸,汤帅手下的刘大林和吴参将自刎谢罪。”

听到这话,齐衡点了点头,挥手命他退下。

一旁的陈都听到这事果然如齐衡所料这般,不由的惊讶道:“大人,您是怎么知道会这样的?”

面对陈都的询问,其实却只是摇了摇头,指着手中的书籍道:“书上没写。”

听到这话的陈都,整个人都懵了。

这事书上怎么会写?

只以为齐衡是跟他开玩笑,意思让他平日多读书。

可他哪能明白,齐衡还真就是在史书上没有看到汤和被赐死的事情。

按照史书记载,汤和可是善终了。

并且,有关于汤和为何没有被封爵也有一些记载。

表面上看汤和是因为跟李善长走的太近而被朱元璋不喜。

虽然这也确实是一个原因,让汤和走进了朱元璋的眼里,成为了这次杀鸡给猴看的鸡。

可同时,也正是因为汤和的地位高,所以专门给他安排一个侯爵。

为何?

一侯镇百侯!

对于授封这种事情本就没有什么公断,打仗前也不可能跟玩游戏做任务似的先谈好奖励再动手。

所以这些功劳的高低厚薄归根结底还是朱元璋说了算。

可爵位就那么点,总不可能所有人都封公爵。

那些根该封公爵的人就不干了。

所以,最终还是会有一个厚薄高低之分。

对此,怎么办呢?

那些封伯的人也就算了,基本上都是辈分小,功劳没有那么显赫的。

他们无论怎么闹,朱元璋随随便便就能镇压了。

就好像今夜的刘大林和吴参将,朱元璋让他们死,他们就得死。

相反。

真正会让朱元璋忌讳的,则是那些侯爵和公爵。

因为此刻的他们,基本上都是军中掌握了实权,拥有兵力的头领。

如果他们都不开心了,觉得不公平了,这事就算办错了。

而其中侯爵又占了大多数。

想要封住他们的嘴,怎么办?

拿汤和开刀!

这位本该封公爵的人如今还只是一个侯爵,你们这些封了侯爵的人,还敢说什么吗?

难道你们觉得自己功劳辈分比汤和大,比汤和高吗?

如果没有,那就一个个老老实实的闭嘴。

并且,当这些侯爵看到自己跟汤和一个爵位了,这心里自然是会得到满足。

如此一来,这公允的问题自然而然的就解决了。

而这个办法唯一受损,不会高兴的,便是汤和。

但相比于汤和一个人不高兴,总比所有人都不高兴要强。

况且,当初朱元璋也不是真的就非拿汤和开刀不可。

那些公爵中,任何一个人拿出来都能当做开刀的对象。

可没办法,他汤和自己作死,在这个时候与李善长走的太近,还命军中兵勇帮他李善长修建宅墙。

这不是拿公家的钱,给自己赚人情吗?

汤和身为军中仅有的几位元帅,上梁不正下梁歪,此风一开可还得了。

面对这样的局面,朱元璋是不拿他汤和开刀也不行了。

所以就有了如今这些事。

对于朱元璋的心思,齐衡联系着史书上的记载,那是分析的八九不离十。

自然也就能猜测出可能会出现的局面。

最重要的是,如果按照历史的进程,汤和如果真的可以全身而退,得以善终,在齐衡看来这并不是什么坏事。

毕竟就算他跟徐达一样,简直留在朝堂上,随着大明的不断稳定,战事的不断减少,武将存在的意义便会极大的削弱。

他即便是留在朝堂上,又能做什么呢。

以如今大明的武脉,稳定大明疆土根本没任何问题。

他汤和的率军能力又不是那么的突出。

相比之下,如果真的可以放下,回到老家安详后半辈子,算是非常好了。

也少了在朝堂上的这些勾心斗角。

第一百九十八章:全新的局面【求月票,求打赏】

不过,这一切都要看汤和如何想了。

如果他内心真的放不下这些,就算回到了家乡,没有了曾经人上人的威风,估计也会度日如年。

相反,如果能够想开,这日子可不比神仙差。

毕竟,以汤和的身份和功勋,回到家乡在物质方面不敢说要什么有什么,但也绝对不会真缺什么。

夜晚。

刘伯温的府邸上。

因为刘伯温在朝中的人脉并不是很多,所以这消息收到的也迟了些。

可刘伯温毕竟是朝中大臣,迟是迟了点,却还是到了。

当刘伯温从自己儿子的口中听到刘大林和吴参将在宫门前自刎的消息时,脸上顿时露出了惊骇的神色。

这件事虽然闹的不小,朱元璋这么做也无可厚非。

首节上一节228/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