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217节

李文忠和朱文正一样,都是朱元璋家的亲戚。

朱文正是朱元璋兄长的儿子,而李文忠则是朱元璋他姐姐的儿子。

自从参军以后,李文忠便一直在军中充当了朱元璋的心腹。

如果说朱元璋麾下的大军都是徐达汤和等兄弟们掌握的话,那李文忠,就是除这些人外,在军中代表了朱元璋的铁杆保朱派。

算是朱元璋军中势力的中流砥柱。

是他这位皇帝一派军中的代表人物。

加上李文忠这个人为人忠直,识大体,在齐衡失势后,是朱元璋在军中最信赖依仗的人。

想着这些,马秀英犹豫的说道:“这个我就不说了,别叫你挑我理,你自己说吧。”

听到这话后,朱元璋在面前的三块布的前两块上左右徘徊。

最后笃定的说道:“公爵!”

虽然对李文忠这个年轻人做公爵有些感觉不妥,但马秀英也明白,这孩子是朱元璋姐姐的亲儿子。

这个姐姐早年是帮助过朱元璋的,朱元璋很感激。

加上其身份的特殊性,代表了朱元璋直接掌握的派系,尽管是年轻,但封个公爵也不是不行。

便起身将他的名字挂在了公爵一栏当中。

随着一个个的名单悬挂在三块布上。

很快朱元璋便拿起了刘伯温的名字。

见到刘伯温的名字,马秀英对刘伯温的感官还是不错的。

想当初她亲自去请刘伯温的时候,对方可是一句话都没说,直接跟她回来了。

而且,刘伯温尽管跟随朱元璋比较晚,但还是出了不少主意的。

加上他原本的名声就很高。

在文臣中也属于像李善长这个程度的泰山北斗,马秀英便直接说道:“公爵!”

可她刚转身,朱元璋便坚定的说道:“不!伯!”

马秀英看看手中刘伯温的名字,犹豫了一下,还是按照朱元璋的意思,挂在了伯上。

毕竟,他们有言在先,朱元璋一锤定音。

想着一会儿再劝劝。

接着朱元璋便拿出了胡惟庸的名字,说道:“胡惟庸。”

可马秀英刚一接过纸条,朱元璋便又抢了回去,说道:“算了,他呀,不封爵位了。”

对于胡惟庸,马秀英自然不管他,但还是借着机会说道:“重八,这胡惟庸就依了你,可是这刘伯温,他人再怎么傲,也不能封个伯爵呀,他的功劳不敢说胜过李善长,但也不差的啊,再怎么也该封个侯啊。”

朱元璋想了想,说道:“那就依你?”

听到这话,马秀英顿时笑了。

马秀英刚刚将刘伯温的名字换了个地方,这时朱元璋便念到了一个名字:“施才英。”

施才英,是齐衡主政安丰路的最大帮手。

而马秀英跟齐衡的关系,这等于是在给自家人封爵位。

面对朱元璋的询问,马秀英也很聪明,直接点破,说道:“这个你自己来吧,别说我这个皇后谋私给娘家人升官。”

听着马秀英的话,朱元璋顿时一笑,说道:“侯爵!”

作为齐衡麾下官职最大的人,施才英当得起这个侯爵,马秀英也没犹豫,直接拿起粘在了侯爵上。

此后。

无论是韩钦、陈广,还是周念、郑光祖、沈万三。

凡是齐衡身边有头有脸的人,虽说他们如今的官职因为安丰路本身就很小,官职也不高。

但爵位却都没有丝毫的吝啬。

基本上都封了个侯爵。

最次也是个伯爵。

对于朱元璋能够这么顺利的册封这些人,马秀英还挺意外的。

第一百九十章:封王!【求月票,求打赏】

虽然平日里他们夫妻之间从未讨论过这样的事情。

首先朱元璋的态度就是后宫不得干政,压根也不会跟她提起。

而她自己,也很懂得分寸。

朱元璋对自己好,自己却不能因为这份好而得寸进尺。

所以很多时候她的做法都十分聪明。

不过,人到底是一个会思考的动物。

聪明和懂分寸只是选择。

而为自己娘家人,也就是齐衡考虑,那是本性。

在这之前她甚至都想好了如果朱元璋实在做的过分,自己就要开口的准备。

可无论她如何的猜测,却没想到朱元璋这一次竟然这么的‘大方’。

几乎齐衡手下所有的得力干将都封了爵位。

这一点,无论是汤和、徐达还是其它什么派系的头头们,都没有的待遇。

那李善长虽然被封了公爵,可他唯一的弟子胡惟庸,竟然连个爵位都没有。

而一旁的朱元璋,躺在床上瞧着马秀英脸上若有若无的笑意,不由的为今天没有吵架而高兴。

不过,对于齐衡麾下干将们的授封朱元璋没有丝毫的犹豫。

但对于之前答应马秀英的刘伯温。

朱元璋却瞧着十分的碍眼。

这位当初主动在自己面前表明态度的人,如今却几次若即若离。

对于他表露出来的提拔和重用,都十分的抗拒。

尤其是他提出让对方与李善长打擂台时,他竟然选择了拒绝。

而且态度十分的坚定。

一个人有用自然是好的,可如果他的本事不能为我所用,不听话,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哪怕他给自己想出了一个解决齐衡的绝妙办法。

但这依旧无法改变他不听话的现实。

可为了不跟马秀英吵架,朱元璋还是暂且的压下了这口气。

相比之下,李善长就要好一些了。

不管他有哪些毛病。

不管他是否与汤和私下交往过甚。

但自己所说的话,对方都是言听计从。

很快。

那一盒子的人名便全部分配完毕。

朱元璋和马秀英也开始休息。

深夜。

当马秀英躺在床上已经睡着的时候,朱元璋却辗转反侧无法入睡。

好几次,他都忍着没有起身,可最后还是从床上走了下来。

来到那布条上,将刘伯温的名字悬挂在了伯爵上。

这才心里头舒服了。

重新回到床上,靠在马秀英的后背上,享受的瞧着眼前自己的作品。

而被朱元璋靠着的马秀英,也缓缓醒了过来。

“你怎么把我当靠垫啊,起开。”

听着马秀英的话,朱元璋缓缓起身。

而马秀英也一个转身,瞧了过来。

在看到那布条上的人名时,却突然惊坐起来。

“这,这刘伯温怎么又降下来了?”

听着马秀英的话,朱元璋解释道:“妹子,你不知道,刘伯温这个人呐,表面上看去平静心细,其实里头啊,心高气傲的。赴义这么些年了,跟我们这些兄弟呀,总是不贴心,就像油珠子飘在水面上,永远融不到一块去。”

可马秀英却解释道:“人家就是那性格,你就不能宽容点儿。”

朱元璋道:“说了你可能不信,就算刘伯温跪在咱面前,他内心深处也未必瞧得上咱。他心目当中的圣君,一直是李世民呐,赵匡胤等人物,最多再加上一个孔夫子,他敬畏咱是真,却不亲近咱。”

马秀英却立马说道:“胡思乱想,有根据吗。”

朱元璋一摇头,却笃定的说道:“没有,但这是咱的直觉,直觉,错不了。”

马秀英面对这样的朱元璋,又开始说道:“你呀,每次你自比刘邦的时候,都把刘伯温比作张良,人家替你运筹帷幄,立了那么多功劳,你就把人家搁在三等爵位上。冤不冤枉人家啊。”

听着马秀英的絮絮叨叨,朱元璋直接说道:“妹子你放心好了,刘伯温哪,肯定能咽下这口气,你不信,他还会乐呵呵的把这口气咽下。之后呢,他会在暗地里偷偷的自查自省。”

见劝不过朱元璋,马秀英也就不再管了。

反正这刘伯温也就是当初有那么一点人情在,还不至于要她非如何如何。

然而,当马秀英再次瞧了眼那布条上的人名时,却突然惊叫道:“汤和呢?!”

朱元璋一愣,正想说什么的时候,马秀英便直接起身走了下来,朝着布条走去。

而瞧着马秀英突然发了脾气,朱元璋说话时的口齿都有些说不清了,指着那些布条,说道:“红,,,,红布上。”

瞧着侯爵人名中的汤和,马秀英不由的回头对朱元璋说道:“重八,你糊涂了你,这汤和举义的时间比你还早,他当千总的时候,你还是行僧呢。他不光应该是公爵,还应该是七公之首。”

“现在可倒好,你把人家放在了子侄堆儿里。”

可朱元璋也有话了,有些发愁的说道:“近年来啊,这汤和居功自傲,有好几件违法乱纪之事。特别是最近跟李善长过往太密。”

“他们一个自认为是武将之首,一个自认为是相国首辅,这一文一武的帖在一起,妹子,你说咱能不防着点吗?”

“行了,这事咱决心已定,啊,甭劝。”

说完,还自顾自的说道:“咱非压他一头不可,咱哪,也该抖抖天威了,震慑一下百官。”

听着朱元璋的说辞,马秀英也不好再说什么。

首节上一节217/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