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204节

“可如今大王却册封你为上将军,这是何等的厚待?这份恩典可是连徐常汤三帅都没有的。”

“大王此举是为何意?”

“而且上将军可曾想过,如果一旦让小明王在前往金陵城的路上出现了意外,以他的身份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反响?”

“届时金陵城内外必将大震,无数人都会询问大帅小明王的身死,小明王又是如何死掉的。”

“到那个时候上将军要大王如何自处?”

“再想,大王册封上将军为忠义侯,是为何意?要知道封侯之事,可是连咱们那位大将军都未曾有过的厚待呀。”

听着胡惟庸的话,大虎渐渐明白了他的意思,也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

适才还满脸欣喜的他此刻却一脸的暗淡,想着接下来朱元璋要他做的事情,满脸的阴沉。

“当然,这话只是胡惟庸自己所说,到底要如何办,还要上将军自己斟酌。”

大虎死死盯着面前的胡惟庸:“胡大人,你这是要我死呀?!”

可胡惟庸却面色如常的说道:“惟庸没有这个意思,但这件事到底要如何处置,还得上将军自己斟酌。”

说完,胡惟庸便缓缓起身朝着背后的大道而去。

而凉亭当中的大虎,则在做着最后的抉择。

眼看着那胡惟庸便要走远。

大虎突然起身,对着胡惟庸大声喝道:“胡惟庸!”

“你这个王八蛋!”

此时此刻的大虎已然想明白了所有的事情。

他很清楚,今日胡惟庸前来这里相送,就是要他去死的。

不过在臭骂了胡惟庸一顿后,大虎便朗声冲着那胡怀庸喊道:“胡惟庸!回去告诉大王,大虎不是怂包!大虎绝不会让人诋毁大王!”

远处的胡惟庸听着大虎的声音,明白大事已成。

他缓缓拱手对着大虎躬身行礼后,便转身朝着金陵城的方向返回而去。

而凉亭当中的大虎,又狠狠的喝了一口碗中的烈酒,将那酒碗一摔来到自己的马匹旁,翻身一跃,冲着身后的队伍一挥手,朝着滁州而去。

王府后院,内廷司的屋子里。

马秀英正在处理着各处发来的事务。

就在这时,马秀英的丫鬟玉儿缓缓走了进来,对着书桌后的马秀英恭敬地说道:“夫人,吕大人求见,人就在外头呆着呢。”

马秀英思虑片刻后说道:“叫他进来吧。”

闻言,丫鬟玉儿立马说道:“是。”

转身朝着屋外走去。

片刻后,吕昶便捧着一个用黄布裹着的小本儿走了进来。

当他来到马秀英的面前时,顿时笑着说道:“臣。拜见夫人。”

马秀英闻言,立马问道:“什么事啊?”

吕昶笑着说道:“昨日是臣贱诞之日,收到夫人两套衣服,臣特来叩谢夫人恩典。”

听着吕昶的话,瞧着他胳膊下夹着的东西。马秀英明白他此行肯定不光要说此事,但还是问道:“衣服还合身嘛?”

吕昶立马回道:“合身,还暖和。”

“那就好。不过我猜,谢恩只是个由头吧?你来找我八成又要告谁的状了。”马秀英笑着说道。

闻言,吕昶知道自己的心思被马秀英猜中,但也不慌,缓缓说道:“臣不敢。”

“坐下说吧。”

吕昶缓缓坐下,一旁的丫鬟玉儿也给吕昶端来了一杯热茶。

坐定后,吕昶这才说道:“大王有令,命臣给新朝撰写一本皇历,臣率领太史院的学士、书士、阴阳家,测算了大半年,终于把皇历给测算出来了。”

“可大王却忙的根本顾不上看啊。”

听到这话,马秀英立马笑道:“哦,你是要告大王的状啊?”

吕昶忙摆手道:“臣万万不敢。”

“臣斗胆,把皇历送到夫人这儿来,是想请夫人瞅个空,把它呈给大王,请大王审阅修订,颁旨刻印。”

说完,便将皇历缓缓送到了马秀英的面前。

马秀英瞧着面前的皇历,不由的说道:“这么厚啊。”

见此,马秀英不由的为朱元璋开脱道:“大王忙啊,再说,这事不急吧,没有皇历也不至于过错了日子。”

可吕昶立马说道:“禀夫人,皇历不光是过日子用的,更是朝廷展示皇天之道,昭告全国子民的日月时辰之律令,这部皇历,详尽表明了新朝元年的四季始末,日月循环。”

“及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刻,还表明,全年中所有重要的农时、潮信、吉凶。”

听着吕昶的话,马秀英道:“吕先生,大王说过,内廷不得干政,所以这事,我怕是管不了啊。”

不过,就在吕昶为难之时,马秀英道:“皇历我且留下,你先回去吧。”

见此,吕昶也就明白了,缓缓起身退了下去。

马秀英此举既避免了自己内廷干政之嫌疑,又将这事儿给妥善的处理了。

王府,朱元璋的书房门口。

在吕昶离开后,马秀英知道这皇历的重要性,第一时间便命玉儿端着那本皇历朝着朱元璋书房这里走来。

在来到书房门口时,二虎见到马秀英,立马上前一步,拱手道:“夫人。”

马秀英笑着点点头,问道:“在里边吧?”

二虎道:“在。”

“容属下禀报一声。”

可马秀英却面色如常的说道:“不用了。”

见此,二虎也不敢阻拦,退到了一边。

不过在玉儿经过他身边时,二虎还是小声的问道:“不会吵起来吧?”

可玉儿却只是乖巧的说道:“不知道。”

书房内。

朱元璋在知道了马秀英的来意后,便坐在椅子上翻看起了这本皇历。

而一旁的马秀英则责怪道:“自个儿交代的事,怎么自个儿倒忘了。”

可朱元璋却说道:“谁忘了,咱记着呢,你没看到咱这儿日理万机的,哪儿有闲工夫的,再说这事儿也不急嘛。”

但马秀英却直接说道:“这事儿万急!”

“重八,这皇历可不光是过日子用的,它更是朝廷展示皇天之道,昭告全国子民的日月时辰之律令,你仔细看看,这里头有新朝建元以后的四季始末,日月循环。”

“以及二十四节气的准确时刻,还有全年中所有重要的农时、潮信、吉凶和忌讳。”

听着马秀英的话,朱元璋渐渐明白了,不过还是疑惑的问道:“你怎么知道这么多呀?”

马秀英却道:“这有什么奇怪的,你放牛那会儿,我读诗书。你当和尚那会儿,我读史书。我积攒的知识,多了。”

听着马秀英的话,站在马秀英身后的玉儿不由的憋着笑。

而朱元璋听马秀英挖苦自己,顿时将手中的皇历往桌面上一拍,身为男人的好胜心又开始作祟。

但明白自己说不过马秀英,便将怨气埋怨到了吕昶的身上,说道:“吕昶这个老夫子,他干嘛把皇历送到你那儿去啊?”

“应该,应该直接给他递来呀。”

听到这话后,马秀英立马说道:“这就是我要跟你说的第二件事,这么重要的事情,人家干嘛要送到我这儿来呀?”

“这不是明摆着嘛,害怕你,信任我呗。”

“你日理万机,忙不过来,我嘛,事虽然多,可一眼就能断出轻重缓急来。”

听到这话的朱元璋,又开始想多了,故作随意的试探问道:“那妹子,你是跟他怎么说的呀?”

马秀英道:“我告诉他,第一,内廷不得干政,这么大的事,非大王亲断不可。第二,大王虽然日理万机,但绝不会误事,有时他是故意将事情搁一搁,心里可是时时刻刻惦记着,为何啊?时候不到啊。”

听着马秀英的话,朱元璋顿时笑的跟个孩子似的,说道:“妹子,这话妥!”

而马秀英也见着朱元璋高兴,说道:“重八,我有个念头,王府拨笔银子,立刻印行皇历,颁发各省州府县。一直发到各乡里百姓手里,你猜,老百姓看了皇历会怎么说?”

朱元璋顿时好奇的问道:“会咋想?”

马秀英笑着道:“我猜,乡里的百姓在看到这皇历后,肯定会说:哎哟,这朱元璋可了不得了。还没开国呢,皇历先下来了,这天下肯定是他朱元璋的。”

“他虽然还没当皇帝,可他先惦着农时呢。”

听到马秀英的话,朱元璋立马开始琢磨。

这越琢磨,就越是觉得有理。

这人心是什么?

人心不是几句话,几句登基诏书能笼络的。

这人心,可就在这些小事,这些关系百姓利益的事情上。

曾经自己就是农民的朱元璋,对于这些是更加清楚。

意识到其中重要的朱元璋,立马对着马秀英身后的玉儿说道:“玉儿,马上把吕昶给我请过来。”

“二虎!”

“在。”

“把李善长、刘伯温立刻请到这儿来,快!”

“是!”

马秀英见事情办妥,知道是该自己离开的时候了,起身对着朱元璋说道:“得。你们君臣议事,我就不干政了。”

朱元璋听到这话,还有些不好意思的问道:“妹子,妹子,你这是去哪儿啊?”

马秀英对朱元璋心思了如指掌,满含深意的说道:“我到我的菜园子转转去。”

说完便离开了。

只留下一脸尴尬,又心里十分痛快的朱元璋,乐呵的站在屋里。

瞧着自家妹子如此得体,心里高兴的同时,却想到了帮助自己打下天下的小舅子齐衡。

虽然这姐弟俩都十分的懂事。

万事都为他这个皇帝考虑,可马秀英是自己的老婆,枕边人,是妇道人家。

而齐衡,却是男人,大将军,自己之下的第一人。

对待他,就绝不可能像马秀英一样。

而且齐衡的功勋是摆在明面上的,不像马秀英。

想想唐时的李世民。

首节上一节204/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