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92节

瞧着朱元璋看过来的目光,常遇春立马说道:“乖得很呀,这也不突围,也不反攻了,就每天黑夜开着几条破船,下湖捕鱼摸蟹,你们说,这陈友谅是不是想干回老本行,做他的渔夫呀?”

“哈哈哈哈哈!!”

随着众人的再次欢笑,朱元璋却在笑过之后嘱咐道:“不可大意啊,事情总是这样,越是没有动静,越可能会出现大的动静。”

听着朱元璋的话,众人纷纷点了点头。

而朱元璋则继续嘱咐道:“五日之内,各部要做好所有的进攻准备。徐达,你负责步兵,汤和,你负责水师。”

“遵命!”

“遵命!”

“行,没啥事,大伙儿就先散了吧。”

“是!”

随着众人的离开,朱元璋突然将刘伯温给留了下来。

瞧着脸色不太好的刘伯温,朱元璋突然说道:“伯温呐,咱瞧着刚刚在说脱脱的时候,你脸色不太好,不大开心呐。”

刘伯温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是啊大帅。在整个元廷,我最佩服的就是脱脱,却没想到会落得如此的下场,所以心中实在为他伤感呐。”

朱元璋闻言,说道:“那只怪他生错了时候,如果他生在成吉思汗那个年代,他肯定是个大英雄!”

听着这话竟然从朱元璋的口中说出来,刘伯温一时还有些惊讶。

最近这些时日,朱元璋似乎真的像变了个人似的。

随后忙说道:“大帅说的好,真好。”

而朱元璋则拍了拍刘伯温的肩膀,知道当初脱脱对他有救命之恩,也没说什么,直接让他离开了。

洪都城外。

一如往日,不理世事的齐衡,坐在江边钓着鱼。

与此同时,一旁还架着烧烤炉子。

不同于朱元璋,齐衡倒是对这钓鱼兴趣十足。

每钓上一条,便叫陈都在那烧烤炉子上烤。

同时还撒上系统奖励的一些调味料,香气十足。

不过,就在齐衡准备收起鱼竿去品尝烤鱼时,一名暗卫突然来到了他们的身边,将一封密报交到了陈都的手中。

随后又由陈都转交给了齐衡。

将鱼竿暂且放下后,齐衡瞧着密报当中的内容,对着那名暗卫一招手,道:“人安排好了嘛?”

“回禀大人,已然安排妥当。”

齐衡点点头,嘱咐道:“记住,一定要在他绝望的时候再出手。”

暗卫郑重的点点头,道:“是!”

瞧着离开的暗卫,齐衡只是稍微一思量,便又变了副面孔,笑看着面前的烤鱼,闻了闻,说道:“嗯....香啊!”

看着齐衡这一脸享受的样子,一旁的陈都一边摆弄着面前的烤鱼,一边忍不住的说道:“大人,如今也就您有这个心思还在这里钓鱼了。”

“大帅都多少天没有找您了,您也不急。”

“大帅也是的,想当初还是大人您拼死将他给救出来的,如今倒好,事情解决了,将大人您丢一边了。”

听着陈都的话,齐衡并不在意,仿佛所有心思都放在了面前的烤鱼上,随口说道:“这个时候不找你,可不见得是坏事。”

“快快快,翻面,糊了!”

第一百七十二章:决一死战,杀出重围!【求月票,求打赏】

鄱阳湖边,军营外。

朱元璋与李善长走在湖边,一边走着,一边商议着什么。

李善长缓缓说道:“湖心州方向这几日总有浮尸顺风飘来,徐达叫人抛开浮尸的肚子,发现肠胃中没有一粒米,只有几条没有化尽的芦根,这说明汉军断粮最少半个月了。”

听着这话的朱元璋缓缓点头:“看来是到了要动手的时候了。”

而一旁的李善长则进言道:“上位,在下有个建议,能否不动刀兵,给湖心岛送去一纸招降书,说服陈友谅俯首归降?”

闻言,朱元璋缓缓站定,双手往袖袍中一伸,说到:“咱太了解他了,他不会归降的。”

“即使陈友谅不会归降,但官兵们听到后也会动摇军心的。”

听着李善长的话,朱元璋也没多大意见,直接说道:“也好,那就劳烦先生写一封吧。”

显然,朱元璋对于这个办法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

可李善长却忙说道:“别别别,这等书信刘伯温最为擅长,他既能写的温情脉脉,同时又刁钻刻毒。”

朱元璋对于这等小事,根本不会真的在意什么,便直接说道:“好,那咱请他。”

军营的另外一侧。

此刻的刘伯温正在跟自己的下人六子在木桩上坐着下棋。

恰好路过的朱元璋,想到之前李善长所说的事情,便顺带着走了过来。

在走进时,发现此刻的刘伯温正闭目养神,甚至都没太去注意面前的棋盘。

不由的走近说道:“怎么,先生这是又寂寞了?”

听到这话的刘伯温,忙抬头起身,对着朱元璋拱手见礼,说道:“在下只是看上去像寂寞,这下棋嘛,就得有平常心。”

说完,便对着面前的朱元璋恭敬的一伸手,主要邀请对方坐下。

而当他们二人同时落座后,朱元璋便开门见山的说道:“善长呢,建议招降陈友谅,你呢,写封招降书吧。”

听到这话的刘伯温不由一愣:“大帅,陈友谅断然不会降。”

朱元璋则说道:“咱也是这么想的,不过善长说的也对,即使他陈友谅不降,如果他的部下知道了,也定能大乱军心。”

见此,刘伯温也不再对这件事本身说什么意见,而是建议道:“大帅,如果定要招降陈友谅的话,那么,后天是个好日子。”

朱元璋有些疑惑:“怎么说?”

刘伯温说道:“后天是陈友谅的五十生辰,这可是人生整寿,大帅可以送他一份大礼。”

朱元璋听到这话,不由的惊讶道:“我说你这个刘伯温啊,你是怎么知道陈友谅的生辰呐?”

听着朱元璋的询问,刘伯温想了想后,说道:“这还要感谢大帅夫人。”

“夫人?关夫人什么事?”

刘伯温道:“有一天,在下看见帅夫人冒雨出去,在下便问她去做什么,帅夫人告诉我,今天是大帅义子陈强老母亲的生辰,陈强在守城呢,我得给她去贺寿。”

“在下听了夫人的话后,十分感动。原来,大帅所有的结义兄弟,包括义子义侄,将帅们的生辰,还有那些老母亲的生辰,夫人全都记在心里了。”

听着刘伯温的话,朱元璋自己都不知道,诧异的说道:“真的?”

刘伯温轻轻点头,道:“这些琐事大帅自然是顾不上的,夫人都在默默的做着,只要到了日子她便提着寿礼去看望。”

“有时手头窘迫,仅仅是一件衣裳,半袋粮食,她也送,虽然东西少了点,却激起了那些父母老人的感激之心呐。”

朱元璋:“真有此事?”

刘伯温道:“大帅,您的这些义子义侄将帅们之所以忠心耿耿的跟随着您,并不全是因为您的威望和权势,他们觉着您仁义,您慈祥,这份仁义慈祥是谁带来的,是夫人。在下以为,有这样一位夫人,足抵三十万大军呐!”

听着刘伯温信誓旦旦的话,朱元璋也信了他的话。

不由的有些悔恨,道:“咱这位妹子啊,咱咋就不知道这些事呢。咱真是昏呐,真是迂呀。”

瞧着朱元璋这幅表情,刘伯温道:“所以在下说啊,在下知道陈友谅的生辰,是跟帅夫人学的。”

说着这些,朱元璋像是想起什么,突然说道:“伯温哪,有件事咱一直怕伤了妹子的心,你给咱斟酌斟酌,你看看这事是咱对还是她对。”

刘伯温道:“大帅示下。”

朱元璋道:“她让咱下个手谕,说什么让那些将帅们的遗孀们可以自由改嫁,咱给驳了,你说.....”

刘伯温听着这话思考了片刻后,说道:“夫人对。”

听着刘伯温也认为马秀英的主意对,朱元璋便开始了沉思。

思虑片刻后,说道:“咱虽然心里头还是老大不愿意,但是你说对,咱回去就下旨,让那些遗孀们自由改嫁!”

刘伯温见此,忙道:“谢大帅。”

两天后。

按照刘伯温的意见,朱元璋派遣的使者,带着刘伯温写好的劝降书来到了鄱阳湖的湖心州内。

而此刻的陈友谅,依旧在那龙帐内吹着笛子。

这时,太子陈善来到了帐篷中,对着上位的陈友谅说道:“父皇,各部断粮已久,几近崩溃,上层的将军千总尚可靠鱼虾为食,但吃的直作呕,把总以下,终日只有草径芦根,聊以充饥。”

“父皇,将士们求您降恩,把最后的存粮拿出来,叫兵勇们吃上一顿。”

可陈友谅却淡淡的说道:“我说过,再坚持十天,现在还剩下几天啊?”

陈善道:“还有三天!”

但陈友谅又怎么会不知道还有几天呢。

在听到陈善的话后,便直接说道:“那么,就再坚持三天吧。”

见陈友谅态度坚定,陈善只好拱手说道:“遵旨。”

就当她准备返身离开之时,门外突然冲进一名将士,对着龙椅上的陈友谅喊道:“禀皇上,湖面上驶来一条船。”

听到这话,陈友谅眉头一皱,道:“走,与我去看看。”

说这,一众人便朝着湖边走去。

也就在陈友谅抵达的时候,那湖面上的小船也来到了湖边上。

在那小船上,几名士兵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而中间那名使者在上到岛上的第一时间,便朝着面前身穿龙袍的陈友谅喊道:“江南中书省左丞相,吴王朱元璋致函陛下,并附赠一船酒肉。”

陈友谅瞧了瞧眼前的阵势,对着身边的陈善瞅了一眼。

陈善立马上前将那信件接了过来,并将那使者暂行拘押。

随着那使者离开后,陈友谅这才说道:“念。”

陈善拆开信封,仔细的阅读道:“当今天下,兵戈如海,烽火连天,草木不敌三秋,苍生转瞬既亡,友谅兄能净活五十可谓高寿,足堪自豪,弟元璋盼兄福寿延年,延年福寿,但是,兄值此奄奄一息时,福从何来,寿又从何来呢?”

“弟以为,只有一条路,请兄举目北望,就是面前的水路,兄可率所有饥肠辘辘的汉军弟兄倾城来归,愚弟这里,米面、粮饷、熟牛、肥羊都为列位准备妥当,来之可食,食之可安。”

“如兄执迷不悟,有撞网跳墙之志,则再请兄举目北望,愚弟这里,刀枪、剑戟、铜锤、铁棒,也为列位准备妥当。”

听着这信中的内容从陈善的口中说出,陈友谅恨的咬牙切齿:“朱元璋!他多么得意呀!这等侮辱,千年未有!”

一旁的陈善察言观色,见此,立马拔刀,愤慨的喊道:“带使者来!”

随着那名前来送信的使者来到面前,顿时将他手中的长刀架在了对方的脖子上。

然后转头看向陈友谅,似乎只要他一个眼色,这使者的人头就要落地。

可在此时,那陈友谅的脸色却伴随着使者的到来笑了起来。

首节上一节192/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