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31节

知道自己失态的朱元璋,强忍着心中的悲痛,说道:“先生找咱何事?”

说着,有些尴尬的说道:“如今我这副丑样子,全让您给看见了。”

而跪在地上的刘伯温,却坚定的说道:“不,我没有看见什么丑样子,不仅如此,今天我还看见了金陵城上的王者之气,看见了朱元璋大元帅您暗藏的那颗帝王之心!”

听着刘伯温如此赤裸裸的话,朱元璋在心惊之余,刚刚心中的那些悲痛也渐渐恢复过来。

不顾脸上还残存的泪痕,将那刘伯温给扶了起来,说道:“先生快起。”

“先生为何如此说呀?”

刘伯温直言道:“若大帅没有那颗帝王之心,大帅就不会这么做,即使是这么做了,也不会这么的痛苦。”

刘伯温的话很简单,却直指朱元璋的内心。

朱元璋在此刻已然是恢复到了往日心境,说道:“先生这是一眼便将咱给看穿了啊。”

刘伯温道:“大帅所为,伯温佩服万分呐,成大事者无不如此,成大事者也必须如此。”

自从朱元璋决定这么做以来,虽然很多人都没有对他提过反对的意见,但却没有人认同过他这样做。

如今听到刘伯温的话,不知有几分真,几分假,却是惊喜的顿时说道:“先生真是咱的知音呐。”

刘伯温闻言,再次说道:“不过,在下有一句话还要敬告大帅。”

“先生请讲。”

刘伯温道:“如果大帅想要成为真正的帝王,那么像这样的苦难才刚刚开始,大苦大难还在后头呢。”

刘伯温的话,让此刻的朱元璋突然沉默了。

因为这句话彻底的说进了朱元璋的内心深处。

他清楚,他不是不清楚,像今日这样的惩戒,只是一个开始。

日后,想要成为帝王,想要成为那一统山河的一国之君,这样的事情,不可能就此结束。

这也是他朱元璋一直在担心的事情。

毕竟,他是人,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他不可能没有七情六欲。

而那些帝王们,之所以可以做出那么绝情绝性的事来,是像今天的他自己一样,将一切苦难都隐藏在了心里,隐藏在了人后。

一旦真的想要踏上这么一条通天的道路。

那他就彻底没有了回头路。

只能朝前走。

至于前面是什么,没有人知道。

可能是要亲手杀掉自己至亲至信之人,可能是再也无法在自己最亲近的马秀英面前表现真情。

可能是要像很多君主一样,甚至对自己的儿子也要防备。

人的感情,不仅是要接受的。

也是要释放,要付出的。

可是,他该跟谁释放,该跟谁付出。

当身边没有一个是自己可以完全信任,不设防备时,也就没有了释放的出口。

而这些感情留在身体里,带来的只会是痛苦。

最重要的是,此刻他所承受的苦难,只是一个开始,大苦大难,还在后头,无穷无尽........

刘伯温的话算是将这些全部归纳在了一句话里。

就在朱元璋对于刘伯温这话沉思之际,刘伯温却突然再次躬身对着朱元璋说道:“大帅,实不相瞒,这次在下之所以来这里,是想要正式投靠大帅。”

还在沉思当中的朱元璋,听到刘伯温这话时心中一动。

不由的问道:“先生,上回咱命善长亲自到府上去请先生时,先生为何不来,即便咱将先生硬生生的绑来,先生也不愿入慕,而如今,为何就突然想开了?”

刘伯温似乎早就想到了朱元璋要这么问,当即说道:“上一次当大帅命善长兄拿着那封满是错字的聘书前来相邀时,伯温其实已经心动了。”

“只不过那时是心动而身未动,之后被大帅绑来这金陵城后,伯温对于大帅的蛮横还是有些埋怨的,可后来在与大帅去了一趟安丰路后,这些怨气也就没有了。”

“而如今,当伯温今日看到那金陵城上的王者之气时,伯温便明白,大帅乃是天命注定的帝王之人,当今这天下,也早晚是大帅您的。”

听着刘伯温将自己给夸了一通,朱元璋虽然脸上带笑,可心中却没有丝毫的波澜。

反而是故作疑惑的说道:“当初在安丰路时,我看先生对咱那小舅子军涛十分敬重,咱还想着军涛能替咱收拢到先生之心呢。”

朱元璋的话,天衣无缝。

却将自己想要问的话全部说了出来。

刘伯温是何等人,那心思也是极为敏捷的。

在听到朱元璋这话的一瞬间,便知道朱元璋到底想问的是什么。

不过,这话对方的身份不能说,但他可以。

刘伯温没有丝毫隐瞒,坦诚的说道:“大帅,实不相瞒,当伯温第一次见到齐大将军时,便发现大将军浑身上下贵气冲天,其未来贵不可言。纵是将其与历朝太子相比,也丝毫不逊色。”

“当初伯温就在想,大帅麾下有如此之人,大业岂有不成之理。”

“名臣择主而投,若无今日大帅在金陵城这一番,伯温确实觉得大将军才是天命之人。”

“安丰路这一行,相信大帅也见到了大将军之才,仅以一路之地,便足以与天下群雄争锋,称之为旷世奇才,前无古人,也不足为奇。”

“但历朝历代,奇才鬼才却也不少,但真正能够登上这九五至尊之位的,却只有那么几个,为何?在下愚昧,但以在下的拙见,便是今日在那金陵城上的王者之气!”

“大帅内心痛苦,却依旧能够坚持将那大刀砍下去,为了整个义军的大业,不惜断臂求生。这等心智毅力,才是王者之根本!”

“而反观大将军,贵则贵已,却未达九五之极,在安丰路时观大将军所行所言,皆无大帅今日之决断。更何况,大将军原是大帅夫人之胞弟,以大帅之王者之气,辅以大将军之才,这天下诸事,岂有不平之理?”

“所以,伯温忏愧,明主在前却愚昧不知,今日特来投靠,还望大帅能不计前嫌,原谅伯温愚昧。”

此刻站在刘伯温面前的朱元璋,听着刘伯温口中这真挚的话,心中沉默。

瞧着跪在地上的刘伯温,心中思定,说道:“先生快快请起,怎么又跪下了,快快起来,今日咱没了一位英勇的义子,却多了先生这么一位旷世奇才,也算是老天对咱不薄了。”

不管刘伯温如何说,朱元璋却对他口中所说的齐衡之言避而不谈。

仿佛他压根没有听到有关于齐衡的话一般。

但其实内心当中对于刘伯温看待齐衡的看法,却十分的认同。

对于眼前这刘伯温的眼力,也是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

毕竟,自己对齐衡了解清楚,那是因为他们长久的相处。

可这刘伯温,却仅仅只是跟在他们身边去了一趟安丰路,竟然对齐衡的心性便有如此深的了解,可见其眼力之非凡。

不过,却还是开口试探道:“既然先生如今愿意到咱朱元璋的麾下,以先生之才主政一方都是屈才,咱一时也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好的官职,这样,先生你来说,你想到什么地方任职。”

听着朱元璋竟然主动让自己选择职位,刘伯温虽然心中早有谋划,却也没有想到这一出。

思虑朱元璋你这话意思的同时,缓缓开口道:“若大帅愿意,伯温,想到大将军的麾下学习。”

刘伯温的话,也着实让朱元璋没有想到。

到齐衡的麾下。

刚刚他还直言说在齐衡和自己之间选择了他朱元璋。

如今却说要到齐衡的麾下.......

虽然他所说的学习也是一个理由,但绝不是根本。

聪明人之间交谈,很多时候都不会说的那么明白。

而随着朱元璋仔细的思索,也就渐渐的明白了刘伯温的心思。

想到这里,朱元璋分析利弊后,顿时露出一副笑脸,说道:“军涛确实才能不凡,尤其是在治政上面更是让咱倾佩至极,若先生想要在他麾下暂且任职,倒也是不错的选择,那便按照先生的意思去做吧。”

朱元璋的话中,没有提及自己安排的事情,显然也是在向刘伯温表明,你的意思我听懂了。

这两个世间绝顶聪明的人,就在这只言片语中,便谋划出了一个惊天之策。

而在得到朱元璋的同意后,刘伯温也清楚自己继续呆在这里不合适,便拱手朝着朱元璋一拜,没有再多说什么,一切尽在不言中,缓缓朝外退去。

瞧着刘伯温退走的身影,朱元璋脸上的笑意渐渐消失。

若有所思的盯着刘伯温离去的背影,捉摸着这位刘先生。

刘伯温绝顶聪明,看破了一切,看透了所有人,却不知道自己也在悄然无声之中被别人看透。

而这人,还是在他口中有着帝王之气的朱元璋!

一位拥有着帝王之气的人,又如何是他能真的看透的。

..............

当晚夜里。

刘伯温孤身一人来到了迎宾楼、礼贤馆的主院内。

刚来到门前,便被院门口的陈都所拦住。

“在下,刘伯温,求见大将军,烦请阁下通报一声。”

看着面前彬彬有礼的刘伯温,陈都面无表情的说道:“稍等。”

说罢,便留下另外一名护卫后转身朝着院内走去。

主屋中。

陈都看着正在看书的齐衡以及身边时刻为他斟茶的女人,缓缓来到了齐衡的面前,说道:“大人,刘伯温求见。”

正在看书的齐衡,头也没抬的说道:“让他进来吧。”

“是。”

很快,刘伯温便在陈都的带领下,走进了屋子。

看着此刻依旧坐在椅子上看书的齐衡,刘伯温恭敬的对着齐衡拜道:“刘伯温见过大将军。”

齐衡端起身边斟满茶水的水杯,轻抿一口后说道:“起来吧。”

“是。”

“找我何事,说吧。”齐衡漫不经心道。

刘伯温对于齐衡的怠慢之举,却没有丝毫的在意,缓缓拿出手中的一卷宣纸,恭敬的说道:“今日求见大将军,实是有事相求,但伯温身边实在没有什么大将军能看的上的东西,思来想去,便斗胆亲笔画了一副大将军的画像,还请大将军鉴赏。”

听到这话的齐衡,倒是来了兴趣。

他缓缓将手中的书籍放在桌面上反扣,看了眼身边的丫鬟,丫鬟显的有些笨,但很快便又反应过来,急忙来到了刘伯温的身边,与他一同将其手中的画卷展了开。

随着画卷的打开,一名由黑色墨水勾画出的年轻男人缓缓出现在了眼前。

画中的男人身穿锦衣,身形修长,眉间的英气与威严之神韵淋漓尽致的勾画了出来,在其身后,是一幅水墨山水画,看似高山峻岭,却在画中没有这男像来的高。

利用远近的距离把控,合理的将其话中蕴意表现了出来。

画卷中的男人,负手而立,如山川河流在其身后俯首。

看着这画卷中的男人,齐衡微微一笑:“你说这画中的人是我?”

首节上一节131/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