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23节

徐达和朱元璋的脑海当中,满脑子都是这短短的两个时辰,便能从濠州城直达蒙城。

这对于善于军事作战的他们而言,我能发挥出的作用,截肢不敢想象,一旦这样的船只数量增加一些,所运载的兵力变得增加不少。

试想,当前线正在作战时,突然有几千甚至上万的兵力,在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内,便突然出现在了敌方的腹地。

对于整个战局而言,绝对是颠覆性的。

当敌军以为蒙城当中只有五千值守士兵而攻城时,突然有一万兵力在一个时辰左右的时间内抵达了蒙城。

估计对方的将领想死的心都有了。

不仅如此,还有情报的传送。

在如今这个时代,突袭战术之所以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正是因为情报传送的时间太过于漫长。

往往一个王朝的边境发生战事,详细的情报文书却需要好几天的时间才可以送到帝都内。

而当帝都内的皇帝召集大臣商议并且讨论,然后再进行部署、兵力调遣,黄花菜都已经凉了。

前线的战况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可如今却不同了,这艘船的速度可以弥补绝大多数的损失。

当对方的情报刚刚传送回中枢时,自己这边的军队已经快要抵达前线。

两相对比之下,优势尽显。

当然,这些只是速度提升后显而易见的两个优势。

其他的优势还有很多。

而对于刘伯温李善长这样的文臣而言,好处就更多了。

政令的传送速度,各城之间百姓的交融,商业行为的增加,等等……

甚至蒙城今天刚摘下来的蔬菜,只需要一个多小时就可以送到濠州城内。

这绝对是难以想象的。

而放在往日,这些蔬菜根本不可能运送到濠州城内,因为等它到的时候,都已经坏掉了。

这可不来往的船只多了嘛。

毕竟能够运输的物资多了,商品多了,这种交互行为自然多了。

这还是蒙城,距离濠州城最远的城池,若是在其它近一些的城池,只怕他妈给他做的饭,送到另外一个城池都还热乎着呢。

第一百四十八章:百万雄师!【求打赏,求月票】

今天齐衡带给他们的震惊实在太多了。

别说是像刘伯温这样,一个刚刚来到义军的人。

就是朱元璋,李善长以及徐达也对如今安丰路境内所发生的一切感到太过不可思议。

这才短短的三年,整个安丰路境内竟然有了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回想三年前他们在离开时整个安丰路不敢说一贫如洗,但也绝好不到哪里去。

那个时候的安丰路,可是刚刚经历过脱脱15万大军攻伐的。

可如今呢,在齐衡的治理下,整个安丰路不仅摆脱了饥荒,还将整个境内的百姓人口从最初的40万左右发展到了如今的89万之多。

而境内的百姓也都摆脱了最初的穷苦,达到了温饱的程度。

甚至整个境内的经济体系也在不断的复苏而繁华,按照这样的速度发展下去,他们很清楚,整个安丰路境内的百姓将不仅仅只是摆脱贫困那么简单。

沉默的刘伯温站在角落,回忆着自己在书卷上所看到的所谓的盛唐之况,与如今的安丰路相比,应该也不过如此吧。

此后的一整天时间内,齐衡便带着朱元璋等一行人,在整个安丰路的境内查看了一遍。

西北蒙城的棉花产区,西南寿春的玉米、红薯等杂粮产区,东南方向的养殖业…

每到一个规划产业的地方,在场的众人就忍不住的要惊叹一番。

尤其是当刘伯温,李善长等人得知了玉米红薯等产业区那恐怖的产量时。

他们在看待齐衡时的目光,一变再变。

当然除了这些可以改善安丰路境内所有百姓民生问题的产业区外,自然是少不了工业的发展。

在整个安丰路的中部地带,齐衡给沈万三画下了一个地域十分宽广的土地。

曾经坐落于黄岗城内部的军备司,也已经不断的壮大,并且伴随着矿山的不断发现,产量也在飞速的提升。

来往于整个安丰路境内的蒸汽动力船只,则全部出自于沈万山麾下的军备司。

如今仅仅隶属于军备司下的造船厂已然多达4个。

同时像研发基础科技的科研司,专攻火炮的火炮营造司,专攻火器步枪研发的火器营造司,甚至还有专门研发境内陆地蒸汽动力火车的蒸汽火车营造司…

像这样的分支机构,已经有了十几个。

总的来说,如今整个安丰路在齐衡大将军府的主政之下。

已经彻底的解决了境内百姓粮食的问题。

并且伴随着境内百姓粮食问题的解决,经济在不断的发展。

而经济不断的上升,则带动了官府衙门以及大将军府越来越有钱。

在很多时候,因为政策的不同,可能会导致国强,不一定民富。

民富,不一定国强。

可在齐衡所设计的经济体系下,已然形成了一个经济的闭环。

百姓就是官府的基点。

只要百姓有了钱,有了粮,他们的大将军府就会随之有钱有粮。

互相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齐衡之所以可以如此大手笔的一下子在军备私下开设十几个分支部门,同时研究不同的科研方向。

并且在境内大力的推行职业教育以及基础教育的建设。

这一切的源动力就是百姓变的有钱,他的大将军府也变的有钱。

当他们一行人在安丰路境内看了一圈,直到第二天夜晚来到寿春城,并且入住了寿春城最大的四层楼客栈后,每一个人都变的沉默了。

因为他们已经无法用言语去形容自己心中的震撼。

如今的安丰路虽然地域不算太过辽阔,但俨然已经有了一个小型王国的雏形。

如今的安丰路就犹如一台不间断运行的发动机一般。

无时无刻不在给义军带来强大的后勤补给。

想想如今生活在安丰路境内的百姓,他们的生活可谓富足。

吃穿住行样样都有齐衡规划的产业在支撑。

感受着这寿春客栈沙发带来的柔软。

棉被带来的舒适。

他们似乎已经可以联想到,在不久的将来,这些东西都可以进入到每一个安丰路百姓的家中。

这么好的生活条件,曾几何时,不正是他们日夜期盼的吗?

他们从一个微末身份开始造反起义,为了不正是想要将来有一个富足舒适的生活环境吗?

而如今这一切都已经在安丰路实现。

在他们的眼中,这安丰路境内百姓的生活便有如天堂一般。

想想那些还在啃着树皮瘦的皮包骨头的灾民们。

这安丰路简直就是如今元朝境内的一个世外桃源。

就在晚上所有人都聚集在餐厅准备吃饭时。

那徐达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关切的问道:“齐兄弟,这一圈看下来,怎么都是你们治政方面的事情,军队发展的怎么样了?让咱也跟你学学,日后好在咱麾下照着做。”

这一圈看下来,李善长,朱元璋刘伯温是学到了不少的东西,可对于他徐达这个武将而言,热闹是看了不少,可这真正能够用到军队当中的却少之又少。

所以别想着让齐衡带他到军队当中去转一转,也好让他长点见识,回去后在自己的部下中实施。

随着徐达这话说出口,朱元璋也立马被勾起了好奇心。

三年前在封齐衡为安丰路虎威大将军时,那可是说过让齐衡军政一体节制的。

没道理在理政方面有了如此恐怖的进展,而军队方面却没有丝毫的变动。

然而在面对徐达的这个问题时,齐衡却表现出了罕见的慎重态度。

“徐大哥,我也是人啊!你是想累死我吗?才三年的时候,我都光顾着忙百姓的事了,反正军队有大哥跟你们在,我担心那么多干嘛?”

齐衡脸上那夸张的表情,让众人不由一笑。

不过想想也是,这才短短的三年时间,齐衡能够将整个安丰路建设成如今这般模样,已经是惊为天人了,如若在军队方面还有很大的建树,那就实在太过恐怖了。

在听到齐衡的话后,朱元璋、李善长和徐达也都没有多想,笑笑过后也就算了。

而唯独那刘伯温在瞧着齐衡,脸上露出若有所失的神色。

之前他们从金陵城到安丰路而来时,在渡口时的遭遇,他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能够成为朱元璋的护卫,那些随行的士兵们不敢说以一敌百,但最起码也是军中的精锐之士。

可就是这些军中的精锐之士,却在面对齐衡手下不过区区20多人的寻常守卫时,表现是那么的不堪。

当时他刘伯温也在现场,虽然对方手中握有连发弩,武器要比朱元璋那些护卫们先进一些,威力大一些。

可说到底,这些人的人数也不过只有区区二十多。

而自己这一方却有近百人。

之所以在渡口时双方的遭遇会出现如此大的反差,除了朱元璋本人并不想自己人和自己人打外,对方的气势也是非常关键的因素。

以寡击众却丝毫没有半点恐惧之意,每个人的脸上都带着肃杀之色。

并且训练有素,从哨子响起到出现在朱元璋他们身边仅仅不到二十几息的时间。

对方的每一位士兵都各司其职,硬生生用20多人吓住了他们近百人的护卫队。

如若这些士兵也如朱元璋的护卫队一样,都是从军中的精锐中挑选而出,那还说的过去,可这些人却不过是一些普通的渡口守卫而已。

以点窥面,可见如今安丰路境内的军队,绝非齐衡口中所说的没有任何作为。

回想刚刚齐衡的回答,他又为何要在朱元璋徐达的面前隐藏自己在军队当中的建树呢?

这一点可就非常值得推敲了。

本就不是普通人的刘伯温,只是稍稍一想便也就明白了齐衡这么做的原因。

如今的他年少成名,不过区区18岁的年纪也已经成为了整个安丰路义军的虎威大将军。

手下更是统领着安丰路军政一体。

仅以在安丰路内的影响力控制力而言,即便是如今的义军虎威大元帅朱元璋,也绝对无法跟齐衡相比拟。

更何况如今的安丰路在齐衡的治理下蒸蒸日上,其内百姓俨然已经过上了富足的日子,相比于往日的情景而言,可想而知境内的百姓对于齐衡是多么的爱戴。

首节上一节123/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