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完了,我被朱元璋盯上了 第109节

到时候没有他们在身边,实在有些不称手。

不过按照朱元璋的话说,他的承诺不会忘记,如今在金陵城中的韩钦陈广等人,会在他们抵达金陵后给他派过来。

用着这些人,齐衡应该也很趁手。

对此,齐衡并没有什么意见。

他很清楚,如今的安丰路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战事。

哪怕是将韩钦等人调过来,也就是帮助他们修建水库水渠,外加平时的训练。

这跟如今城中的两万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所以,齐衡便想着金陵城事关重大,要朱元璋还是别派人过来了,都留在金陵城中帮他。

可朱元璋却一口咬定,安丰路如今是他们的老巢,还是要有兵力镇守。

仅靠各城城防那些人,完全不够。

仅此,齐衡也就不再拒绝。

在送别了朱元璋等人后,齐衡也没有多留。

如今黄岗城内的事情暂时还不会出什么乱子,有周念邢道明在,短时间内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就算出问题,无非也就是个进度的问题。

带着留在城中的沐英神兵营、以及郑光祖、余光道,一同朝着寿春城而去。

寿春城距离黄岗城路途遥远,一路奔行而来,也花费了两天的时间。

一路上齐衡等人风餐露宿,只为能早点抵达。

寿春城这个地名对于齐衡而言并不陌生,可却还是第一次前来。

当晚。

齐衡便率领着沐英等人赶到了寿春城内。

而在齐衡进城的第一时间,施才英便已经来到了这里。

“大人!”

瞧着匆匆赶来的施才英,齐衡意外的问道:“你是如何知道我此刻抵达的?”

施才英闻言,笑了笑说道:“大人望了,属下也是从黄岗城而来,对于这路上所需的时间也清楚,想着以大人的性格,应该不是拖拉之人,便料定今晚能到。”

齐衡翻身下马,将马交给身后的士兵牵住,最后与施才英一同朝着守春城总管府而去。

走在路上,齐衡瞧着身边的施才英说道:“你既然能猜到我会在这个时辰赶来,那我问问你,你可知道我此行所为何事?”

施才英笑着道:“属下斗胆猜测,应该与办学有关。”

齐衡眼前一亮。

“嘿!几日不见,你还能掐会算了。”

齐衡调侃的话,让施才英顿时一笑,道:“大人见谅,其实属下能猜到大人此行来的目的,原因也很简单。之前大人在与周念谈论起有关办学之事时,周念便心有感触,还与我书信聊过此事。”

“这次听说大人要亲自前来,属下就曾想过此行而来所为何事,可左想右想,觉得应该没有什么事非要大人亲自前来。”

“相反,如今的大事应该都在黄岗濠州两地。”

“后来突然想到周念之前提到过的办学之事,属下便猜到可能跟寿春城中的云麓书院有关。”

齐衡闻言,笑了笑,说道:“算你猜的准。”

随后脸色一正,道:“此次前来,正是因为办学之事。”

“你也知道,如今整个安丰路境内各城,都急缺官员,当初派往各地的官员还都是临时抽调出来的。”

“所以,想让各地尽快的步入正轨,这办学是当务之急。”

“虽说解决不了目前急需的问题,但只有办学,才是长久之道。”

“我这次亲自过来,就是想跟你商议一下这些事情。”

“走,我们进去谈。”

随着二人走进总管府内,不顾此时长途跋涉而来的幸累,便开始商议起了这事。

整整一夜的时间,就在两人的商议中度过。

期间齐衡也就命人做了点便饭,匆匆吃过。

而他们商议的重点,只有两个,第一个就是以云麓书院的名气,在整个安丰路,甚至境外招募学子。

并且为他们免费提供吃住,以及学业完成后的就业问题。

这一点,类似于齐衡前世的专科学校。

同时,云麓书院也在保留原本教导内容的同时,扩大教学范围。

工匠、官员、农耕等等。

正如当初齐衡与周念以及朱元璋讨论时的想法一样。

不仅如此,还有学子的年龄,小到6、7岁,大到三四十,皆可入学。

并且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以及爱好,为他们挑选合适的专业。

而教学的内容,则全部来自于齐衡系统空间内奖励的各种教科书。

当然,齐衡自然是不会将这些系统奖励的教给他人教习,这些书籍中有关专业的,以及基础教学的,齐衡都已经自己重新编写成了适合如今这个时代之人能够看懂的内容。

这些齐衡早在当初萌发改革教育时便已经开始做了。

无事时就会编写一些。

而除了有关于教学培养人才的事情外,还有另外一个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招贤纳才。

让施才英以安丰路总管的名义,在各地各城招募有才学的有志之士,招募他们加入到义军的官员行列之中。

不仅是读书人,还有精通各个技艺的工匠、哪怕是善于耕田也算。

这些人在被考核通过后,可以成为云麓书院的先生,也可以选择直接入仕。

并且,为了让他们的条件更加吸引人,齐衡甚至开出了终生赡养的条件!

虽然这话说出来的时候被施才英果断反对。

因为这终生赡养实在是损耗太大了。

而且人数一旦多起来,太耽误各地的财政。

甚至很多王朝灭亡的原因,都多多少少跟这些有关。

不过,齐衡却对此不以为然。

别人没有办法,但不代表他没有。

“我刚刚所说,可不是说没有要求的。想要日后官府赡养,必须在官府承认的位置上做够十五年,十五年之后,才可以获得赡养的资格。”

“并且,赡养也是有标准的,每个月是一两补贴,还是一钱补贴,是有严格标准的,逐步的分级补助。”

听着这话,施才英虽然没有想到这一点,可在思考后,依旧坚决的摇摇头,道:“大人,属下能明白大人的好心,若此策令真的实施,对于属下也是有好处的,也利于我们招募贤才以及聚拢人心。”

“可是,大人你有没有想过,这策令一旦真的实施了,日后可是要兑现的。”

“尽管如今我们义军只有安丰路一地的占地,可属下看的出来,不管是大帅还是大人,都乃是人中龙凤,日后前途绝不是现在可比。”

“若有朝一日,二位真的登上了那泰山之巅,有人将这策令拿出来索要,可不是想赖能赖掉的。”

“自古以来,多少王朝就是因为数百年的发展,国家财政因功勋贵族的消耗而积重难返。此事,事关重大,属下还是想请大人三思。”

被施才英这一番拒绝的齐衡,心中非但没有丝毫不快,反而对施才英更加的欣赏。

他能冒着得罪自己,阻挠自己这位虎威大将军欲行策令的风险说出这些话,可见他是真的为了义军的将来着想。

不过,这些问题齐衡又怎么会没有想到。

他缓缓抬起手来,示意施才英稍安勿躁,随后便解释道:“你刚刚也说了,这样的条件,对于招募贤才入仕是有好处的,而且也利于麾下的官员们齐心。”

“当然,你说的问题我也明白,历朝历代,这样的问题也确实很多。”

“不过,我既然知道这些,为何还要坚决如此呢?”

“一,此策令一旦实施,不管是官员还是军中将领,便与咱义军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对收拢人心极为关键。”

“二,你刚刚考虑到的问题不过是一个财政消耗的问题,但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听到这话的施才英,这才回过味来。

刚刚他就在想,如此简单的一个事情,为何向来聪明的齐衡会想不过来。

如今听到齐衡说有办法解决,这才明悟。

不过,还是有些怀疑的说道:“大人,此策若只是在安丰路实施,以安丰路之官员总数以及各处任职之人,数量还不是太大,可如果将来又有新的疆土打下,到时候所消耗的数字,可不是一个安丰路可以比拟的。”

施才英的意思很清楚,是想要齐衡明白,随着人数越来越多,这消耗的银钱可不是个小数目。

但齐衡却只是笑笑,说道:“你就安心做你的事情吧,银钱之事,我自会解决。”

此时齐衡并没有将自己心中的办法说出,不是不相信施才英,而是如今还不是这个办法现世的时候。

当时机成熟时,施才英自会明白。

想到齐衡往日的种种惊世之举,施才英虽然还是有些不敢相信什么办法能解决这个困扰了历朝历代的顽症,但出于对齐衡的信任,也只好说道:“既然如此,那属下便不多言了,大人心中明白就是。”

随着他们将所有事情交谈完,齐衡看了看屋外已经渐渐明亮的天色,不由摇头一笑,道:“说着说着天就亮了,行了,事情就交给你了,不过也不急在这一时,回去好好休息一下,我这就走了。”

施才英闻言一愣。

第一百四十四章:大哥放心,弟弟给你出气!【求月票,求打赏】

“大人,你还要去哪里?属下已经在后院为大人准备好了屋子,大人还是先去休息休息的好,毕竟舟车劳顿的几日,如今又一夜未眠。”

可齐衡却无奈道:“黄岗城那里的产粮区,我还是有些不放心,这次出来也是趁着一个空档过来的,从你这儿离开后,还要去其它各城池看看,我怕时间久了黄岗城那里出什么事情,这次就不留了,我这就去安丰、霍丘那里看看各城的情况。”

施才英听到这话,不由的拱手一拜,道:“大人身居高位却能如此幸勤,实乃万民之幸。”

齐衡听着施才英拍的马屁,当即朗声一笑,道:“行了,你就别拍马屁了,为官一任,当造福一方,不然岂不是愧对大帅信任,百姓信任?”

说罢,将施才英挥挥手赶走:“回去吧,等着你去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好好休息,将事情帮我办妥,比你送我一百次都强。”

听到齐衡的话,施才英只好拱手一拜。

出了府门的齐衡,很快便坐上了马车,与沐英等人一同朝着下一个城池而去。

作为安丰路宰相,说什么也是要到各地亲眼看看具体情况的。

总管府的门外。

施才英看着齐衡他们离开的背影,默默的望着,直至全无踪迹。

........................

三年后。

金陵城。

金陵城帅府的大堂中,朱元璋如同往日一般,与李善长学习着。

首节上一节109/2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