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靠系统漏洞艰难求生 第60节

  明明无风,却能见到枝叶大幅摇晃,显然其后有大型动物隐藏。

  种平可以听到那些“动物”行走的“悉悉索索”之声。

  他不动声色往典韦身后靠了靠。

  典韦循声望去,随即便见几个人影跳出草丛,个个衣衫褴褛,只在腹部草草裹了几片残缺的皮甲,全身上下,唯有头上包着布是最干净的。

  然而,那是块黄布。

  “黄巾贼!”

  不知是谁先惊呼了一声,种平差点以为时间线再度错乱,自己穿越回黄巾起义之时了。

  种平强迫自己冷静下来主要是身边的典韦安全感给得足够。

  这时候在东郡的黄巾,恐怕只有黑山贼了吧。

  根据《三国志武帝纪》的记载:

  二年春,绍、馥遂立虞为帝,虞终不敢当。

  夏四月,卓还长安。

  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

  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王肱不能御,太祖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

  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

  现在曹操提前几个月就成了东郡太守,但很显然,他不是因为击溃黑山贼而进入的东郡。

  不然这些随从也不会直接叫出“黄巾贼”,这个称呼。

  同理,这些黑山贼也不会,敢如此明目张胆地出现在东武阳。

  跳出的十几个黑山贼,很明显是某只军队的前军,身上的装备不过是几枝生锈的木枪,两三把环首刀,外加十几只箭矢而已。

  种平眼尖地注意到,那草丛之中露出了半片裤角,上面能看到有个明显的破洞。

  应该是那个走失的孩童……不知性命如何?

  种平尚且还在担忧那孩童,典韦已率先发难,先是扯着弓欲射杀那几个黑山贼,不料用力过猛,竟生生将木弓拉折。

  他直接摔了箭筒,不待黑山贼们有所反应,抄起草丛中那头死鹿当做武器,轮圆了便往那几人身上砸。

  黑山贼被典韦横冲满撞,弄得狼狈不堪,片刻之间便倒下了三四人。

  此时种平身后的随从们也解下弓箭,瞄准了那些黑山贼。

  “记得留活口。”

  种平吩咐了一声,垂下头,避开了二者战斗的场面。

  用脚趾想,种平也能猜出这队黑山贼为何要埋伏在林中。

  正是农收之时,黑山贼缺少口粮,自然会选择袭击乡县,掠夺粮草。

  像这种大型活动,怎么可能没有后兵?

  面前的黑山贼,也就只能是打探情况的前军。

  不过。

  种平忍不住盘算。

  这支黑山军,未必没有别的用处……

  感谢

  书友20191106194908350

  安安仔大大

  幽灵导师

  投的月票()

第76章 李逵?

  种平假装昏迷之时,曾听出与那老者和谋祸乱长安的,正是他身侧之人。

  二人言语之间,有提到“祭拜张角”“取郭太而代之”这般身份指向性明确的句子。

  由是种平知晓自己身边定然有黄巾埋下的钉子,虽然不知自己有何价值,值得这些人这般看重。但这却给了种平一个摸出背后之人身份的切入口。

  根据历史记载,郭太在中平五年二月于白波谷复起,有众十余万,攻太原、击败董卓大将牛辅。

  又联合内迁于汾河流域的南匈奴於夫罗,连破太原、河内等郡,威胁洛阳,到初平元年方才战死。

  然而现在郭太并未被李击杀,虽未能成功挺进河东,却仍旧占据河内。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贼帅常山人张燕,乃与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诸山谷寇贼更相交通,众至百万,号曰黑山贼。”

  如果说郭太与黑山军没有丝毫联系,种平是不信的。

  那隐藏在他身侧之人,能说出取代郭太这样的话。

  很明显,对方在白波军中地位不低,他极有可能是张角残留的嫡系,或者说,跟张角有某种亲属关系……并且对郭太的领导有一定的不满。

  眼前的这支黑山军,正是种平用来探寻那幕后之人身份的绝佳工具。

  以典韦的武力,击败这几个黑山军还是轻而易举的。

  黑山贼们见典韦势不可当,猛若天神,早就慌了神,大多定在原地,不知所措。

  待到典韦冲上前来,才下意识将木枪横在胸前作抵挡,却被典韦手中抡圆的鹿尸横扫。

  受了这一击的几个黑山贼,瞬间仿若立于溃堤之旁,直面滔天洪浪,根本生不出半分抵挡的力气,纷纷被击飞,撞到树上,或死或昏地倒了一地。

  余下几个不在典韦攻击范围内的幸运儿,被这一幕吓得目瞪口呆,双腿发软。

  眼见典韦有再攻击的架势,“噗咚”一声便跪倒在地,哆嗦着扔掉手上武器,口呼“愿降”。

  “太史令。”典韦扔下手中鹿尸,吩咐身后随从将这些倒在地上的黑山贼绑了。

  自己则揪着一个看上去有几分机灵的贼人,献到种平面前。

  种平默默收起自己惊掉了的下巴。

  “马上吕布,马下典韦”,果然名不虚传。

  这种武力,真的是人类能够拥有的吗?

  “尔等埋伏在这林中,可曾见过一孩童?”

  种平自然不可能当着典韦的面,打探这些黑山军有关“最近是否有与白波军合作”的事。

  此时心中谋划,面上却不显露分毫。

  “孩童……哦,是,遇见个孩童,留在草后,不曾害他性命!”

  那被典韦擒住,献到种平面前的人,的确脑筋灵活。

  他意识到种平是典韦的“上官”后,知道自己若想活命,必然要讨好种平,故而强压住身体颤抖,行礼作答。

  种平微微皱眉,此人先是右手握拳,再由左手手掌将右拳包覆,随即拳眼调转朝向自己,分明是做足了揖礼。

  若仅是如此,种平最多不过将对方当做求过学的寒门子弟,虽然会讶异对方竟会投身贼寇,不过念及当今之世情形,也在情理之中。

  然而对方却是停顿一瞬,拱手前伸而稍上举,这就不对劲了。

  这名为天揖礼,是揖礼的一种,唯有下级向上级,晚辈对长辈,方须行天揖之礼。

  《周礼秋官司仪》:“天揖同姓。”郑玄注:“天揖,推手小举之。”

  若非士族,绝不可能会行此礼!

  “汝何人,行此官礼?”种平横眉冷喝,气势全开之下,连身边的典韦都控制不住,眉头微跳。

  怎么说种平也是直面过天子,在满朝公卿中打过滚的,身上气场其实不弱,不过平日中待人亲和,加之咸鱼性格,不曾表露罢了。

  士族,黄巾。

  张喜,郭太。

  长安之乱背后隐藏的那些龌蹉……真相似乎已呼之欲出,但,真的会是自己想的那样吗?

  种平脑中惊雷乍起,心潮翻涌。

  “平舆李肃道,见过太史令。”

  “平舆?”种平喃喃自语,无论是这个地名抑或是“李肃道”这个名字,都令他觉得无比陌生。

  奇怪,不应该啊,若是按照他所想,这人不说能在史书上留个名字,起码也不能像是这般籍籍无名之辈啊。

  “汝南平舆,名逵,字肃道。”那人瞧着种平神情有些不对,心中一拎,也不敢再装模作样,耷拉着脑袋,如实说出名姓。

  种平面色古怪。

  李逵?

  他抬眼望着面前李逵瘦弱的身躯,白里透黄的脸,听着对方文绉绉的回答。

  这名字,委实是有点不搭啊。

  “肃道兄,何故沦落至此?”种平斟酌着询问,同时吩咐随从将草丛后的孩童抱回来。

  “太史令有所不知……逵出身平舆李氏,与许子将为友。”

  “中平六年离家游历,方至河东,便闻康成先生将在北海讲学,故欲过河内,往青州而行,不料路遇匪寇……”

  李逵收住话头,喉间梗塞,不欲再往下继续说。

  “许邵,许子将?”

  种平也不追问,虽说李逵话中漏洞不少,但大体上应当并未撒谎,他的确是不得已加入黑山军。

  拿他被当前军派出来这件事来说,就可以看他出黑山军中地位不高,估计也不曾被人发觉出真正身份。

  “是,逵与子将断绝消息,将近一年,不知子将如何,唉!”

  李逵叹了口气,揩尽眼角泪水。

  种平不由得略略后退。

  被“掳掠”到黄巾之中快一年多,解脱后第一个询问的却是许邵消息,半点不提家中亲人。

  无论如何,都有些说不过去吧?

  因着对长安背后布局之人的猜测,种平开始时,是将李逵归在了幕后黑手的那一档去试探。

  他一直暗暗观察对方说话时,脸部表情的变化,自然发觉对方突然关心起许邵,是因为自己出声询问。

  这样的人,怎么可能参与那种程度的谋划?

  自己的猜想,果然还是错了吗?

  感谢

  梦醒江湖

  钰祺

首节上一节60/14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