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96节

  当然,嫁女给他的那家士族肠子如今都悔青了,原以为他能就此得到桓熙的重用,哪知道烂泥扶不上墙。

  还在上值期间,张高平脑子里想得都是自家的娇妻美妾,突然听得外边一阵喧哗,张高平心生好奇,出门去看,原来是几名匠人从试验田里跑了回来,正在与人大呼小叫的喊着:

  “成了!将军吩咐下来的曲辕犁做成了!”

  桓熙听说消息,第一时间带着王猛、权翼等人敢去了城外的试验田。

  田里一名匠人正在向桓熙演示,按照他的指导,所设计出来的新式农具,曲辕犁。

  在犁出现以前,耒耜是主要的耕种工具,此后,随着汉代出现直辕犁,耒耜逐渐被人舍弃。

  诚然,直辕犁相较耒耜,据有许多的优点,但其自身也存在回头转弯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低下等缺陷。

  桓熙为了展示自己对农耕的重视,曾计划要在今年春耕时,亲自下地犁田。

  当然,此后因为要救援铁弗匈奴,桓熙的计划未能成行。

  但在尝试使用直辕犁时,桓熙对其缺陷深有体会。

  无论是穿越前,还是穿越后,桓熙都不曾有过务农经历,但他在历史课本上听说过曲辕犁的名字。

  当时,桓熙就交给了机巧院的匠人们一个任务,研发曲辕犁,直到今日,终于拿出了成品。

  正在田里使用曲辕犁的匠人为桓熙讲解道:

  “将军,新式犁具由二金九木组成,二金为犁、犁壁,九木为犁铧、犁底、策额、犁箭、犁辕、犁梢、犁评、犁建和犁盘。

  “改长直为短曲,保留了直辕犁上的犁辕、犁梢、犁箭、犁壁等部件,舍弃了犁衡(肩轭),既缩短了犁辕,又减轻了重量,因而,新式农具克服了直辕犁回转相妨的缺陷,操作更为灵活省力。

  “又在直辕犁基础上,曲辕犁增装了犁评和犁建,与原有部件相结合,可以适应深耕、浅耕的不同要求。

  “同时又新增犁底,使其落地平稳,深浅固定,不至于左右摇晃,农人扶犁时,也更为方便。

  “而正如将军所言,犁辕变曲,使得犁铧不会入土过深,起土时,对于牵引农具的牲畜来说,同样能省许多力气。”

  桓熙听他讲解,双目大放光芒,他过去不曾见过曲辕犁的实物,但匠人言之凿凿说起这些优点,必然是提前验证过的。

  虽然不知道这新式农具是否就是唐代出现的曲辕犁,但这绝对是农具层面的一次重大革新。

  桓熙迫不及待的下田,从匠人手中接过新式农具,农具长不足八尺,可以单手操控,因此可以手持八尺鞭驱策耕牛。

  只是这八尺鞭挥舞起来,总感觉没有当初用马鞭抽打权翼时顺手。

  桓熙使用过后,大感满意,王猛继而接手。

  与桓熙不同,王猛是经历过苦日子的,隐居期间,也曾躬耕于华山。

  正是因为长期使用过直辕犁,王猛对于曲辕犁的优点有更为直观、明显的感受。

  “主公!此犁可抵十万军!下官恭贺主公,得一利器!”

  王猛大笑着说道。

  权翼闻言,也赶忙下田试用,但他不曾使用过直辕犁,也分不清两者的区别,不过在耕牛的牵引之下,也确实感觉耕起田来,不是特别耗费力气。

  桓熙高兴之余,又难免泛起愁来。

  就像他推行均田令,居然也被前燕给强行学了过去,在幽州用以招揽流民,恢复生产。

  无论是耕杷耱技术,还是曲辕犁,自己一旦大肆推广,只要出现效果,周边邻里不可能无动于衷。

  这些东西没有太高的技术含量,哪怕是曲辕犁,只要被带走一架,仿照起来并没有多少难度。

  既然要把曲辕犁推广到千家万户,也自然不可能控制得了它的流向。

  桓熙思虑再三,还是决定,必须大力推广新式农具,不能因咽废食。

  当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那句话,桓熙治下始终缺少人口。

  这种能够解放生产力的新式农具,对于他来说,正好能解燃眉之急,大有裨益。

  桓熙在重赏参与研发曲辕犁的几名匠人之后,当场下令,大肆打造,争取在明年春耕以前,在关陇地区彻底取代直辕犁。

  同时派人将图纸与成品送往江陵,相信桓温在亲自比较过曲辕犁与直辕犁的区别后,也会在荆、益、宁三州进行推广。

  桓熙回到征东大将军府,朝廷的诏书已经送达,太后准了桓熙之请,以刘务桓为匈奴左贤王、刘阏陋头为匈奴右贤王,对于有功的将士,也各有封赏。

  唯独没有提对桓熙的赏赐,以及否决了他设立单于台的请求。

  只是无论朝廷是否同意,都不会影响银川单于台的运行。

  毕竟建康朝廷伸不了这么长的手,干涉不了关陇之事。

  褚太后在诏书里对桓熙擅自设立单于台的行为大加斥责。

  但桓熙并不恼,他知道,这不是太后的字迹。

  上次太后托司马兴男给他送信,桓熙始终留着,那也是他的珍爱之物,时不时拿出来观赏临摹。

  果不其然,不久,就有一封密信被从建康送来了长安。

  褚太后在信里向桓熙解释她的难处,并言辞恳切的希望桓熙不要往心里去。

  桓熙注视着信上的内容,不由想道:

  她这般在意我的看法,莫非她心里有我?

  有些念头一旦兴起,就会根深蒂固。

  桓熙取来一面铜镜,看着镜中自己俊美的容颜,心想,也并非没有这种可能。

  一时间,心猿意马起来。

  按照惯例,这种闲暇时候,本该抽空去一趟韩嫣的住处,但此刻也没有了兴致。

  桓熙记得褚太后的生辰,念及再过一段时间,将会是太后的寿诞,桓熙想了想,决定再送一份曲辕犁的图纸与成品往建康,作为献给褚太后的寿礼。

  反正当桓温推过之后,曲辕犁传入江东也是迟早的事情,倒不如让自己来做这个人情。

  再说了,江州、扬州百姓因此得了好处,想必也会感激自己。

  既可以讨太后的欢心,又能使百姓感恩,这叫双赢。

  桓熙同样言辞恳切的给褚太后回了一封信,他坦言自己设立单于台,也是无奈之举,但他已经禁止旁人称呼他为大单于,所谓单于台,只是单纯用来管理匈奴事务罢了。

  信的末尾,桓熙动情写道:

  ‘惟愿陛下千万岁,臣将尽力侍奉!’

  桓熙将回信交给来人,让他秘密送往建康,这才郑重地将来信珍藏。

第116章 战事再起

  时间回到八月初,一支匈奴骑兵从西套平原南下,最先出现在了安定郡。

  尽管匈奴骑兵们高举晋旗,还是引起了不小的骚乱。

  这支匈奴军队总计五千弓骑,是奉桓熙之命,前往长安听用。

  好在他们来得快,去得也快,沿途并未骚扰当地百姓。

  桓熙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军纪,不敢说效仿岳家军,具备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的纪律。

  但也绝不会容许他们在衣食无忧的情况下,劫掠自家百姓。

  至于军队如果处在关陇地区还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那就是他桓熙的责任。

  此时,将士们经过数月的歇息,足堪驱使。

  桓熙不打算再等下去,准备趁机东出,杀向洛阳,掠夺人口。

  之所以这么的迫不及待,是因为苻健忙碌着称帝建国,同时麾下骑兵并未恢复元气。

  一旦等他缓过来,必将出兵南下,干涉自己抢夺洛州百姓。

  洛州为后赵所置,原领河南、荥阳、河东、弘农、陈留、东燕(治东燕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等六郡,其中,河东郡被苻健、桓熙一分为二。

  桓熙暂时没有占据洛阳的想法,在没有夺取河东的情况下,冒然夺取洛阳,实属不智。

  归根结底,是因为洛阳盆地对于河东方面来说,基本不设防。

  只要遇到黄河枯水期、冰冻期,苻健想要出兵洛阳,可谓是一马平川。

  因此,不能拿下河东,就谈不上经营洛阳。

  除非是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在洛阳北面构筑一条防线。

  桓熙此战,只为掠夺人口,并不贪图土地,就目前来说,战线实在不能拉得过长。

  而晋阳与洛阳之间路途遥远,北魏末年,尔朱兆因为后院起火,以骑兵赶路,从洛阳出发,也足足跑了十天才能回到晋阳。

  等苻健收到消息,以步卒南下,只怕黄菜都凉了。

  当然,桓熙这么急着出兵,还有一个原因是此时正值秋收时节,桓熙是人也要,粮也要。

  永和七年(公元351年)八月二十一日,阿满诞生仅仅六天之后,五千匈奴弓骑已经来到长安城外扎营,而晋军战兵此时也已集结。

  桓熙分出七千步卒,交由邓羌指挥,命他驻防蒲坂,策应高王城里的沈劲一千部曲,及三千战兵,防备苻氏行围魏救赵之策,猛攻高王城与蒲坂等地,趁机杀入关中。

  而他自己则准备亲领五千晋军精骑,五千匈奴弓骑,一万战兵步卒东出。

  发兵时间就在明日,也就是八月二十二日。

  出征前,桓熙并没有再去军府,而是在未央宫中陪伴家人。

  司马兴男数落道:

  “阿满才出生几天,你就急着征战,想来,你肯定是赶不上孩子的满月酒了,阿媛不久将要生产,你也是回不来的。”

  桓熙也知道自己亏欠了家人,但实在是机会难得。

  当初他整整送出一万五千匹军马,才从桓温手中换来了三万户百姓,他又怎能不垂涎洛阳地区的人口。

  毕竟在原时空中,苻健击败张遇,就从洛阳强迁走了五万户。

  而桓温动作慢了,时隔几年才出兵,也曾一度占据洛阳,但最终却仅仅带走了三千户。

  正应了那句手快有,手慢无。

  “母亲,时不我待,况且有在长安,孩儿也能放心东出。”

  说着,桓熙叹气道:

  “实在是人口难得,倘若父亲当初能够多让我带走一些荆州百姓,我又何至于在这么重要的时候离开。

  “母亲千万不要迁怒父亲,父亲也是用心良苦,不愿孩儿坐享其成。”

  司马兴男闻言火冒三丈,她怒道:

  “老奴着实可恶!自己在江陵安逸享乐,却让我儿以性命相搏!

  “熙儿,你不要去了!等为娘回了江陵,必使老奴为你送来人口!

  “我就不信了,老奴坐拥荆、益、宁三州,还拿不出一两万户来!”

  桓熙赶忙劝阻道:

  “母亲,怎可如此,孩儿宁愿自己冒些危险,也不愿意让你们为此发生争执!”

  司马兴男反过来安慰桓熙道:

  “熙儿无需担心,为娘自有分寸,老奴若敢不答应,往后别想再有安生日子。”

首节上一节96/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