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62节

第78章 妇人体面

  司马兴男并不具备高明的政治眼光,她不能理解桓熙此举的背后深意,只觉得大家都是亲戚,正如褚太后所言,人死为大,又何必苦苦相逼。

  实际上,不仅是司马兴男一人的看法,江南士族普遍对桓熙请求剥夺褚裒追封一事颇有微词,毕竟在他们眼里,褚裒谦让知退,是位真正的道德君子。

  至于北方的二十万流民,他们若是在乎这些人的死活,何至于‘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桓熙一早就看透了,要想实现心中的抱负,就不能与这些江南高门为伍,否则他们指不定什么时候扯你后腿,这才处心积虑赶走司马勋,举荐袁乔前往梁州,为自己铺路。

  “陛下尽管放心,此事确是我家熙儿不知分寸,等老身回了江陵,定为陛下训斥他。”

  面对褚太后的请求,司马兴男毫不犹豫的答应下来。

  褚太后急忙道:

  “大姊切莫如此,京兆郡公若是遭了斥责,哀家岂不成了恶人。”

  褚太后何尝不恼桓熙的行为,但她实在不想与桓熙结怨,虽说朝中如今有司马昱、殷浩对抗桓氏,但凡事总得给自己留下一条退路。

  司马兴男叹息道:

  “陛下仁善,熙儿要是知道了,也应该感恩戴德。”

  褚太后命人递来笔墨,执笔私信一封,交付司马兴男:

  “还望大姊为我将信转交给京兆郡公,相信京兆郡公定能明白哀家追念亡父的拳拳之心。”

  司马兴男将信收好,这才告辞。

  走出台城,跟在身后的司马道福不由感慨道:

  “太后看似风光,实则殊为不易,背后的辛酸又有几人知晓。”

  司马兴男对此很是认同,她颔首道:

  “所以说啊,这女人,就得有丈夫、儿子作为倚靠,先帝早逝,留下她们孤儿寡母,天子如今尚且年幼,太后的日子又怎会好过。”

  当然,如果没有桓温、桓熙父子割据一方,威逼朝廷,褚太后其实也没必要这般委曲求全。

  司马兴男说这话时,带有几分沾沾自喜,她虽然不是天下间身份最为尊贵的女人,却是最不能得罪的女人,没见褚太后都得一口一个大姊,小心地捧着自己。

  司马道福又何尝不羡慕她的风光,诚如司马兴男所言,女人出嫁后,体面都是丈夫、儿子给的,若是丈夫、儿子不争气,回了娘家都得遭人白眼。

  “但愿我也能与大长公主一般,嫁得如意郎君。”

  司马兴男一听这话,准备在离开建康之前,找叔父司马昱商量一下桓济与司马道福的婚事,她越瞧司马道福越是中意。

  “郡主若是有暇,不妨与老身去一趟谢府。”

  司马兴男提议道。

  司马道福此前在殿上听说了她的来意,当然知道司马兴男要去谢府作甚,她本意是不愿去的。

  就连听到谢道韫的名字,司马道福都觉得生厌,又何况是与她当面。

  但既然司马兴男发了话,司马道福也不好拒绝,只得应道:

  “大长公主有请,我又怎能推辞。”

  二人上到马车,直奔乌衣巷,城中的道路不同于外边的官道,甚为平整,倒也少了颠簸,来到谢府大门外,正赶着顾家新妇回娘家。

  张彤云看着带有南康大长公主标识的马车,也明白司马兴男此番定然是要来接亲,毕竟桓熙与谢道韫的婚期早就定在了这一年,张彤云不由一阵恍惚,她又回忆起了与桓熙并不多的交集。

  “阿妹,在想什么咧,父母都在府中等你,还不快快随我进门。”

  张玄不知张彤云的心思,催促道。

  张彤云幽幽长叹,纵使情根深种,但自己已为人妇,今生又哪还有缘分,只能乞求来世能早些与他道出心中的情意。

  张家兄妹入府不久,谢家母女听得府中管事通禀,得知司马兴男造访,急急忙忙出门相迎。

  “老身拜见大长公主,拜见郡主。”

  “小女子拜见大长公主,拜见郡主。”

  别看司马兴男在桓温父子面前扬言谢道韫高攀了自己儿子,若没有妇德,就得让桓熙将她休了。

  实际上,她对这个准儿媳倒是挺满意。

  陈郡谢氏有谢尚坐镇豫州,贵为一方诸侯,又是太后的母族,门第自然差不到哪去。

  而谢道韫自身更是才名远扬,让多少江东文人自愧不如。

  这样的儿媳迎进家门,同样也能给夫家长脸。

  众所周知,司马兴男最看重的就是脸面。

  她先将谢母扶起,二人也是老相识了,当初谢奕在桓温幕府担职时,二人就常有往来。

  随即又打趣谢道韫,挪揄道:

  “这大长公主的称呼,令姜是得多喊上几声,等过上几日去了江陵,就得改口了,再称呼我为大长公主可就不合时宜啦。”

  言下之意,众人皆知,谢道韫羞红了脸,纵使机敏如她,在这种场合下,也不知道该如何回话。

  谢母惊喜道:

  “伯道(桓熙)这是回了江陵?”

  与丈夫谢奕对待这门婚事的态度不同,谢母是巴不得他们二人早日完婚,毕竟像桓熙这样的女婿打着灯笼都难找,也不瞧瞧光是这建康城里,嫉恨自己女儿的名门闺秀就有多少。

  司马兴男颔首笑道:

  “正是专程从长安回来,要与令姜完婚。

  谢道韫闻言,又羞又喜,她还以为桓熙有李媛作伴,都快忘了自己这位未婚妻。

  司马道福偷偷打量着谢道韫,并不觉得对方在相貌上能胜过自己,也就五五开吧,怎么桓熙就偏生看上了她,早早许下婚约。

  司马氏姐妹跟随谢家母女入府,谢奕虽然与桓温旧友生隙,但还是露了面,也答应了将谢道韫送去江陵完婚的要求。

  两年之期已到,他也没有借口再拖延下去。

  毕竟桓熙尊重谢道韫,尊重谢家,至今没有再纳其余侧室,谢家也不能不知好歹。

  只是谢奕借口抱病在身,自己就不去江陵了,只让谢母带着一众儿女前去送婚,显然是打定主意,不愿再与昔日的好友再见。

  还有一个四千字的大章,晚上发。

第79章 错点鸳鸯(4000)

  司马兴男在建康逗留了三天,期间在公主府大宴宗女命妇,耳边充斥着听不腻的恭维、奉承。

  普天之下,哪个女人又不羡慕司马兴男。

  未出嫁时,就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如今夫家既有这等势力,还能将丈夫管得死死的。

  离开之前,司马兴男特意去了一趟会稽王府。

  “王叔,我看道福也到了婚嫁年龄,不知王叔可有心仪的后辈?”

  司马兴男在寒暄过后,径直问道。

  司马昱不解她为何突然说起这事,坦诚道:

  “进来公务繁忙,不曾留心。”

  司马兴男赶忙道:

  “我倒是有一个人选,足为道福良配。”

  司马昱疑惑道:

  “哦?不知是何人,居然能被大长公主相中。”

  司马兴男笑道:

  “有道是举贤不避亲,正是我家次子,桓济。”

  司马昱可不是司马兴男这种没有太多政治头脑的妇人,他很敏锐的察觉到这桩婚事所能带来的影响。

  此前,司马昱听从殷浩的建议,以桓熙为征东大将军,册封京兆郡公,可不就是想要引起桓温对于桓熙与他并驾齐驱的不满,从而在内部分裂桓氏。

  没想到,桓温、桓熙父子二人没有中计,司马兴男自己倒是递上了枕头。

  司马昱强忍激动,问道:

  “不知此事是大长公主一人之意,还是得到了临贺郡公(桓温)的首肯?”

  司马兴男满不在乎地说道:

  “家中之事,何须过问老奴,侄女我自能做主。”

  司马昱大喜,当即应下这门亲事,甚至连生辰八字也不看,就着急与司马兴男立下婚书,唯恐桓温知道后,反悔这门亲事。

  “郡主!喜事!天大的喜事!王爷为你找了一位如意郎君,是桓家的公子!”

  婢女从前厅侍奉的奴仆口中得知消息,欢天喜地的跑回后院报喜。

  司马道福闻言惊起。

  桓家公子?莫不是桓熙!莫非他与谢道韫的婚事又出了岔子,所以堂姐来我家说媒来了!

  “可是京兆郡公!”

  司马道福迫不及待的问道。

  婢女瞠目结舌,一时间不敢回答。

  司马道福从婢女的脸色上瞧出了端倪,她倍感失望:

  “快说!究竟是谁!”

  婢女吞吞吐吐地回答道:

  “是临贺郡公的次子.”

  话未说完,司马道福已经发疯似的在屋里摔砸物件,弄得满地狼藉。

  做不成桓熙的妻子,就得当他的弟媳?

  司马道福很是不甘,实际上,桓济虽然才能不堪,但也生得仪表堂堂。

  可偏偏有这么一位光芒耀眼的兄长作对比,就更显得他空有皮囊,腹内莽莽,十足像个草包。

  司马道福在发泄过后,犹不解气,她匆匆去到前院,此时,司马兴男已经离开,只剩司马昱在那欣喜的看着新签下的婚书。

  “父王!女儿不愿嫁给桓济!”

  司马道福一进门,便向其父表明自己的立场。

  司马昱闻言,脸色一寒,训斥道:

  “婚姻之事,岂容你自己做主,我意已决,你愿意是要嫁,不愿也要嫁!”

  司马道福含泪道:

  “父王这是要逼死女儿!”

  司马昱不受她的威胁:

  “纵是死了,孤也会把的尸首送去江陵!”

首节上一节62/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