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4节

  张玄不以为忤,摇头笑道,随即又坐回了蒲团,专注的为方才一局复盘。

  张彤云知道兄长是个棋痴,也不再打搅,只是对于方才少年的身份,也有了一丝好奇。

  桓熙离开张府,就有在外等候的小厮迎了上来。

  “小郎君,喜事!大喜事!经何相举荐,家主将要出镇荆州,朝廷使者已经往京口宣旨去了。”

  清早,桓熙周游建康城的时候,何充则在朝堂上舌战群臣,终于说服太后,以桓温接替庾翼,为安西将军、荆州刺史,持节都督荆、司、雍、益、梁、宁六州诸军事,并领护南蛮校尉。

  相比较的小厮的兴奋,桓熙倒没有多少惊喜,廷议是今天展开的,但人选却在昨天他与桓冲拜访过何充后,就已经定下。

  会稽王府,丹阳尹刘愤恨道:

  “桓温确有奇才,但此人野心勃勃,岂是何相所能驾驭,如今何相以桓温出镇荆州,恐势大难制,其害,远甚庾家兄弟。”

  说着,他劝会稽王司马昱道:

  “还请大王自领荆州,如此才能保住社稷宗庙。”

  但司马昱却不肯离开朝堂,出镇外地,见司马昱不听劝谏,刘急道:

  “大王若不去,请谏下官外镇。”

  司马昱依旧摇头,说道:

  “刘公此去,未必能够震住庾氏,诚如何相所言,能迫使庾氏放权之人,唯有桓温。”

  见刘气愤不已,司马昱于是说起了他今早听到的一则笑话:

  “刘公可知桓温之子桓熙,我听说此人愚笨不堪,何相将之比作豚犬”

  昨夜何充与亲信对桓熙的评语,一传十,十传百,早已被众人所知,至于桓温派遣其子、其弟拜谒何充,那更不是秘密,否则何以解释何充一改此前模棱两可的态度,旗帜鲜明的支持桓温。

  群臣对此见怪不怪,反倒是津津乐道于桓家虎父犬子,其父当世英雄,儿子却是豚犬。

  当桓温来到建康的时候,自然也耳闻了这一种说法。

  已经过审提签,大家可以放心收藏。

第4章 引见心腹

  南康长公主府。

  往台城领了恩旨的桓温回到府中,将桓熙唤来身边,动容道:

  “委屈你担此恶名。”

  桓冲此前回到京口,并未有所隐瞒,将桓熙的举动一一禀明桓温,桓温大为感动。

  桓熙摇头道:

  “我与父亲休戚相关,只要父亲如意,孩儿受些委屈又有何妨。”

  说着,桓熙疑惑道:

  “不知母亲去了何处,怎地不见她与父亲一同回府。”

  “她留在台城,要去寻何相的麻烦。”

  桓温解释道,说罢,父子二人相视而笑。

  台城,尚书台。

  汉代,尚书台隶属于少府,自三国以来,逐步成为全国政务的总汇,曹操掌权之时,荀就是以尚书令的身份,居中持重。

  何充为录尚书事,平素都在尚书台中办公,只是这位总领庶政,东晋实际意义上的宰相,今日却遇到了麻烦事。

  司马兴男怒气冲冲的来到尚书台,一手指着何充,一手叉腰怒骂:

  “老奴!安敢欺辱我家熙儿!”

  何充自知理亏,不敢还嘴,他又哪能料到,自己不过是与亲信的一句戏言,居然这么快就给人传出去了。

  正当何充唾面自干的时候,褚蒜子闻讯,匆匆赶来劝和,司马兴男怒气难消:

  “太后,你来评评理,这老奴说我家熙儿是豚犬,熙儿是我所生,他是豚犬,我又是什么!生下我的父皇、母后又是什么!与我同父同母的二位先帝又是什么!这老奴明着是在说我家熙儿,实际却在辱骂先帝,着实该杀!”

  何充听得两眼发黑,他知道这位南康长公主自小刁蛮任性,哪知道嫁人十几年,都生养了几个孩子,依旧不改这火爆脾气。

  好在褚蒜子也不会真的因为司马兴男这番话,去怪罪何充不敬先帝,她好声好气将司马兴男劝下,司马兴男看在太后的面子上,才对何充恶狠狠的道:

  “年老眼,不识我家麒麟子,就不要学别人品评人物!”

  说罢,与褚蒜子告辞,扬长而去。

  只留下褚蒜子无奈摇头,她虽然只有二十二岁,但毕竟也是做母亲的,自然能理解大姑子为何这般生气。

  在背后说人儿子蠢如猪狗,搁谁,谁不急眼。

  褚蒜子对何充道:

  “何相今后还是要谨言慎行,莫要落人口舌。”

  何充唉声叹气的答应一声,对司马兴男的冒犯却是无可奈何,谁让人家身份贵重,还占着理。

  司马兴男回到府中,将桓熙唤来,语重心长道:

  “儿呀,你得给为娘争口气,莫要叫人看轻了。”

  桓熙宽慰道:

  “母亲尽管放心,世人如今讥我、讽我,且看将来,他们会发现,自己才是那被人愚弄的豚犬。”

  司马兴男极为受用,她笑道:

  “不错,等去了荆州,再让他们好好瞧瞧我儿的本事。”

  莫说桓熙是故意为之,就算他真的愚不可及,在司马兴男眼里,那也是她无可挑剔的儿子。

  屋外有人轻咳,打断二人叙话,司马兴男见是桓温,没好气地道:

  “没见我与熙儿在说话,来作甚!”

  桓温干笑一声,说道:

  “彦叔来了建康,我带熙儿去见一见他。”

  桓温所言彦叔,正是徐州司马、广陵相袁乔,是桓温最为倚重的心腹,他匆匆向母亲请辞。

  见桓熙这般急切,司马兴男只得放走了他。

  父子二人走在回廊里,桓温突然叹道:

  “熙儿,记住为父的话,往后娶妻,相貌、家世都不重要,还得是温柔娴淑。

  家里已经有你母亲,若你再娶一个刁蛮妻子进门,她们婆媳之间寸步不让,我们父子俩也得跟着受罪。”

  瞧着桓温英雄气短的模样,桓熙深表同情。

  突然,身后有奴婢尊称夫人,桓温后背一凉,他提心吊胆的回头看去,只见是自己二弟桓云的妻子,不由松了口气。

  见桓熙在旁忍俊不禁,桓温恼羞成怒,狠狠瞪他一眼,桓熙只得憋起了笑,桓温辩解道:

  “我并不是害怕你母亲,只是敬重她,不想与她争执,影响了家中的和睦。”

  “啊,对对对,父亲所言极是。”

  桓熙点头如捣蒜,但语气有些敷衍。

  实际上,司马兴男行事很有分寸,她虽然脾气泼辣,甚至不许桓温纳妾,但在外人面前,却总会给足桓温脸面。

  有什么脾气,也是在内宅关起门来发泄,绝不会在桓温的属官面前,对他颐指气使、呼来喝去。

  “怎地,你不相信?”

  桓温斜他一眼,桓熙赶忙道:

  “父亲是庾公、何相都敬重的英雄,又怎会惧怕一妇人,不过是男主外,女主内,母亲要管着一大家子的奴婢,父亲不愿她争执,也是在维护母亲在家奴面前的威严。”

  桓温笑道:

  “没错,吾儿所言,正是为父心中所想。”

  桓熙也不点破他,惧内不算什么,人家杨坚就算当了皇帝,不也一样怕老婆,甚至偷尝禁果被独孤皇后发现,一刀杀了宫女,杨坚也只能负气离宫出走。

  父子二人来到前厅,袁乔早已在厅中等候。

  面对下属,桓温则是另一番模样,往主位上一坐,一股英雄气扑面而来。

  袁乔躬身见礼,桓温颔首道:

  “无需多礼,彦叔旅途劳顿,今日特意将你唤来,是要与彦叔引见一人。”

  说着,桓温唤道:

  “熙儿,还不快快上前见礼。”

  侍立在桓温身后的桓熙答应一声,向袁乔行礼道:

  “小子桓熙,字伯道,见过叔父。”

  袁乔早已经注意到了桓温身后的少年,虽说桓熙过去被养在内宅,很少见客,但以袁乔与桓温的关系,还是同桓熙有过数面之缘,只是不曾交谈。

  今日桓温这般隆重的为他引见,不由让袁乔想起了何充那句评语。

  桓温正色道:

  “我能出镇荆州,熙儿出力甚多,至于坊间传闻,叔彦无需理会。”

  袁乔恍然,不由得对桓熙另眼相看,他回礼道:

  “在下袁乔,见过公子。”

  桓温为桓熙介绍道:

  “彦叔此前担任广陵相,此去荆州,出任江夏相、建武将军,督江夏、随、义阳三郡军事。”

  桓熙上前一步,不顾袁乔的诧异,紧紧握住了他的手,朗声笑道

  “我常听父亲称赞袁公,一直有心结交您这位谋主,奈何父亲认为我年少不能任事,将我约束在后宅,今日能与袁公相识,不枉此生。”

  桓熙的热情让袁乔受宠若惊,他并未怀疑桓温是否在桓熙面前称赞过自己,毕竟桓温向来都是对他委以重任,谋主一词,名副其实。

  早在桓温担任辅国将军之时,就曾邀请袁乔作为他的司马,只是袁乔当时并未接受。

  此后桓温出镇徐州,再邀袁乔入幕,袁乔这才应征,为司马,拜广陵相,可谓是桓温幕府的第一属官。

  从袁乔将在荆州担任的官职,也能看出桓温有多倚重他。

  袁乔不知道桓熙说的是真是假,但桓温又哪能不清楚他是在胡诌。

  当初,因为桓熙资质平平,他不曾与桓熙谈起过公事。

  但今日桓熙待人接物的作派,还是让桓温不由暗自点头,显然,桓温对他的做法满意至极。

  将桓熙介绍给谋主袁乔,既表明了桓温对袁乔的信任,也预示着桓熙今后将参与到荆州军政大事的筹划之中。

  袁乔离开桓府的时候,回头看了眼门内,不仅感叹道:

  “何相以桓郎为豚犬,果真是年老智昏。”

  受了恩旨,领了告身的桓温并没有急于往荆州赴任,他还得留在建康一些时日,招揽贤才。

首节上一节4/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