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2节

  “今日父亲夺取成都,孩儿又纳李氏为妾。

  “孩儿恭贺父亲,也为自己贺喜,你我父子,居然能效仿曹氏,有此壮举,这不正意味着我们桓氏当兴。”

  桓温并非晋室忠臣,正如刘所言,他野心勃勃,尤其是如今成汉行将灭亡,更进一步滋生了他的野心。

  但桓熙这番比喻,还是给桓温气笑了,他重新板着脸,教训道:

  “休要胡言乱语,为父一生以匡扶晋室为己任,岂敢作此非分之想,方才所言,不可道与外人。”

  桓熙连忙点头:

  “桓家世代忠良,孩儿必当追随父亲,为晋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孺子可教。”

  说着,桓温不忘警告道:

  “今日暂且放过你,往后若是再敢败坏为父的好事,决不轻饶!”

  他们父子同心,并力创业,又哪有化不开的仇怨。

  况且桓温其余诸子,难堪大用。

  桓熙也正是明白这一点,才敢于虎口夺食。

  不过,他并没有忘记替那些被李势抢来的可怜女人转述身世。

  桓温听罢,沉吟道:

  “暂时将她们囚在后宫,等李势来到成都,我自会放她们自由。”

  桓熙追问道:

  “其余的妃嫔又该如何处置?”

  桓温不以为意道:

  “自当封赏将佐,李势有皇后陪伴即可。”

  桓熙得了李媛,也没再打李势妃嫔的主意,而桓温没有纳妾的理由,也不敢未经司马兴男的同意,自作主张。

  父子二人议定此事后,桓熙再往后宫,让郗超将李皇后与李媛接了出来。

  母女二人显得很是害怕,桓熙安抚道:

  “夫人无需害怕,此来,是要将夫人送还,成全你们夫妻团聚。”

  李皇后闻言,可谓是惊喜不已,她不知道晋军为何愿意放了自己。

  一旁的李媛怯生生的问道:

  “这位将军,我能否与母后同去。”

  李皇后这才反应过来,桓熙此前并没有提及如何处置李媛,就在她为此紧张的时候,桓熙朝着李媛微笑道:

  “留在成都,与我作妾可好?”

  李媛脸色一白,纵使桓熙相貌俊朗,可她曾经贵为公主,如今却要委身给人作妾,二者之间的落差显然让李媛难以接受。

  但李皇后却知道,如今身陷囵圄,哪还有过去的尊贵可言。

  “桓将军,能否容我们母女说会话。”

  李皇后请示道。

  桓熙点点头,让人将母女二人带去一处偏厢,好一会,她们才走了出来。

  李媛脸上泪痕未干,但显然是被母亲说服了,她屈身向桓熙行礼道:

  “国破家亡,留此残躯,幸得将军不弃,妾身愿意侍奉将军左右。”

  桓熙上前将李媛扶起,为她抹去眼角的泪水,说道:

  “你且放心,我并非始乱终弃的薄情之人。”

  李媛听他这般说,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笑容。

  桓熙并没有急于占有李媛,他并非急色之人,况且如今蜀中未定,他也无暇顾及儿女私情。

  只是给谢道韫写了一封信,信中提及父亲桓温为了安抚李势,逼迫自己纳李媛为妾。

  自己抗拒无用,只得出于忠孝,答应了此事。

  桓熙在信中还赋诗一首: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如今正值暮春三月,写来倒也应景。

  桓温得知李势身在晋寿之后,派遣降臣常璩为使,替李势带去自己的亲笔书信,劝说他来降。

  一并被送往晋寿的,还有成汉皇后李氏。

  常璩抵达晋寿,以三寸不烂之舌游说李势。

  李势在国内并不得人心,如今穷途末路,若非畏惧桓温杀他,也不至于弃国出逃。

  如今桓温许诺保他周全,而李皇后也告诉他,桓温以其子桓熙配李媛,愿与他作为儿女亲家。

  李势再无疑虑,当即向桓温送上降表,自己也随常璩返回成都。

  成汉自此灭亡,然而,蜀地并未就此平定。

  今天没有了,烦请大家多多收藏、投票,拜托了。

第12章 地龙翻身

  李势负荆牵羊,来到成都向桓温请降,桓温为其解开荆棘,好生抚慰。

  这位骄奢淫逸的成汉国主与其亲族李福、李权等十余人,一并被桓温送往建康。

  桓温向朝廷上表,请封李势为归义侯,出言为他求情。

  而桓温这封奏表,同时也是李势的保命符,桓温跨拥荆、益,占据长江中上游,江东朝廷已然无法制约西藩,又怎会置桓温之请于不顾,而执意问罪李势。

  成都城外,李媛为其父母送别,临行前,李势不忘嘱咐爱女:

  “如今我们全家的生计,都维系于桓氏一念之间,你务必要好生侍奉桓家大郎,若能讨得他的欢心,我与你的母亲、兄弟,即使身在建康,也不必担心遭人欺辱。”

  李媛眼含热泪:

  “女儿只恨不能常伴父母左右。”

  一家人再是不舍,也只得在城外诀别,桓熙眼看着李势一家的马车驶离,才靠了过来。

  他牵起李媛的手,轻声道:

  “与我回去吧。”

  李媛点点头,稍稍落后桓熙半步,任由他牵着自己的手,一前一后返回成都。

  桓熙依旧将李媛安置在宫城,如今的后宫,几乎已经空了。

  被李势强抢来的女子,都由桓温放还了各家,其余妃嫔也被赐给将佐为妾,就连桓熙的亲信郗超,也抱得一位美人。

  曾经的成汉宫城,如今已经成了桓温的衙署,桓熙将李媛送回后宫,便往前殿去寻父亲。

  “将人送走了?”

  桓温没好气地说道,此前桓熙带着李媛拜谢桓温,若非他成全,桓熙怎能如愿。

  而桓温在见到李媛的相貌之后,没来由地一阵恼怒。

  他果然猜得没错,能让桓熙冒着触怒自己的危险,当众出言抢夺,非得是人间绝色不可。

  但事情已经定下,桓温也并非好色之徒,否则再怎么惧内,也不至于连个外室都没有。

  他更不可能出手抢夺儿子的宠妾,毕竟桓熙的父亲是桓温,不是朱温。

  要是朱温,别说小妾,桓熙明媒正娶的妻子都给能抢了去。

  “回禀父亲,李势一家已经启程。”

  桓熙回答道。

  桓温不可置否,说道:

  “李势虽降,然而蜀中仍有豪族割据一方。

  “熙儿,你觉着为父是否应该出兵征讨?”

  桓熙沉吟道:

  “父亲,一味怀柔,不足以慑服蜀中人士,非得恩威并施,方能长治久安。

  “如今蜀中旧臣大多是因李势举国而降,迫于无奈,才归附父亲。

  “父亲以荆州为根基,不能久驻益州,孩儿担心,父亲一旦东归,蜀中局势必将反复。

  “不如父亲征召他们往成都,来者,大加赏赐,拒者,伺机分化,举兵伐之。”

  桓温颔首道:

  “此言正合为父心意。”

  随即,桓温派人传召成汉降臣往成都述职,有人奉召而来,也有人按兵不动。

  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夏四月,桓温召集桓熙、袁乔、周抚以及跟随桓温入蜀的龙骧将军朱焘等人在殿内议事,准备征讨不奉号令的范贲、隗文、王誓、王润、邓定等降臣。

  众人在殿内制定军略之时,全然不知,成都内外,六畜不宁,天空被惊鸟所遮蔽。

  桓温正全神贯注的向众人布置任务,突然感觉到屋舍摇晃,殿内之人,尽皆站立不稳。

  桓熙最先反应过来,他惊叫道:

  “这是地龙翻身!快跑!”

  说罢,一把拽住桓温的衣袖,就往殿外的空地奔逃。

  所谓地龙翻身,便是地震,众人也随即反应过来,纷纷夺路而逃。

  当桓熙等人狼狈不堪的跑到殿外的空地上,只听巨物塌陷之声,回头看去,正是此前议事的殿宇在地动山摇之中,轰然坍塌。

  地震来得快,去得也快,当桓温等人还在庆幸自己逃过一劫的时候,桓熙抛下惊魂未定的众人,飞奔离开。

  他本是要往后院确认李媛的安全,可才跑出几步,又停了下来,转道径直奔向西曹的临时办公场所。

  宫城内外,到处都是受伤之人在哀嚎。

  桓熙来到西曹的衙署,眼前已是废墟,他紧张的呼喊着郗超:

  “景兴!景兴”

  身后传来郗超的声音:

  “公子,我在这。”

  桓熙惊喜的回头望去,只见郗超就在自己身后。

  虽然灰头土脸,但看上去并没有大碍。

首节上一节12/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