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111节

  因此,桓熙必须亲自往秦州视察,好在未来将秦州作为进攻凉州的前沿基地。

  但光是往秦州走一趟,必然会引起张氏的警觉,所以才有了先往梁州,再去秦州的安排。

  当然了,在这趟出巡的过程中,桓熙也将借机从各地的州郡兵中选拔精壮敢战之士五千人,将他们编为战兵。

  扩军的风声早已放出,各地的州郡兵无不欢喜鼓舞,毕竟以战兵所享受的待遇,谁又不想置身其中,成为他们的一员。

  要不是现在正值农忙的时候,哪怕不需要官府征召,他们也会自发操练。

  这一次回去汉中,桓熙并没有走子午道,山路实在难走,而是走的相对平坦的陈仓道。

  但也只是相对平坦,当然比不得长安周边的官道。

  一路上马车颠簸,让与桓熙同车的李媛、韩嫣颠得七荤八素。

  桓熙搂着二人,暗自寻思道:

  ‘有几条官道,是该让人平整了。’

  无论坐的是二轮马车,还是四轮马车,路不平,就得遭受颠簸。

  今年的劳役、徭役征伐,还得是以修路为主。

  尤其是长安往潼关、蒲坂、天水、汉中、南阳的五条路线,必须重新修缮。

  桓熙一直以来,坐的都是四轮马车,而非普及度更高的二轮马车。

  四轮马车古已有之,后世考古,就曾在秦皇陵里发现两驾铜制的四轮立车。

  但现在的四轮马车只是王公贵族们能够使用的载具,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路况与现存四轮马车的缺陷。

  如今的四轮马车,说到底,就是在二轮马车上多加了两个轮子,虽然优点不少,但缺点也同样显著:两个前轮不能左右转动。

  四轮马车在笔直的道路上行驶还可以,但只要是遇到转弯,就会暴露其灵活性的缺点,

  考虑到四轮马车相比较与二轮马车,存在安全、舒适、载重更多、行驶更远、速度更快等特点,桓熙已经下令,让机巧院的匠人着手研发前轮可以跟随牲畜转动的四轮车。

  每年桓熙都要往机巧院里拨下大量的经费,养着那么多的匠人,可不是真的在给他们养老。

  桓熙只是把任务交待下去,无论匠人们采用什么法子,都得在他回去长安的时候,给自己献上成品。

  这一趟巡视,没有半年只怕是回不去长安,有充足的时间给到匠人们。

  只要解决了转向的问题,将来推广四轮马车,无论是自己出行,还是运兵运粮,相较于以往,都能存在不小的优势。

  当然了,改良后的四轮马车不是灌钢法。

  桓熙已经将灌钢法设置为高度机密,冶铁厂的周边也被划为禁区,派遣士兵看守,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对于参与锻钢的匠人,他也严厉告诫过泄密的后果,同时发放额外的保密补贴。

  因此,灌钢法不会像耕杷耱技术、曲辕犁一样,轻易被人学了过去。

  桓熙甚至都不曾与桓温分享灌钢法,就是担心他在江陵的保密工作做不到位。

  虽然桓温坐拥荆州的时间更久,但要论及控制力,可比不上桓熙对于关中的掌控。

  至于改良后的四轮马车,也属于是大范围推广的物件,难以保密。

  对方只要搞到一件成品,就能知道其原理。

  不像灌钢法,哪怕得到一件灌钢法制成的铠甲,也不可能从中推导工序。

  下一章在下午六点

第131章 高山流水

  自慕容氏夺取幽州以来,燕王慕容就将都城由平州龙城迁来了蓟县。

  慕容恪特意由冀州中山郡赶回了蓟县,当面与慕容商议同冉闵开战,全取冀州一事。

  刘显已经死了,当初在襄国称帝,等同于是人生最后的疯狂。

  今年正月,刘显再次进攻冉闵,冉闵领八千骑兵出战,刘显的大司马王宁投降,刘显战败逃回襄国。

  其麾下大将军曹伏驹见局势不利,打开襄国城门,投降冉闵。

  最终,刘显及其麾下官吏一百多人被冉闵杀死,冉闵纵火烧毁襄国的宫室,将其百姓迁往邺城。

  冉闵终于除去了盘踞襄国的心腹大患,但此时的慕容鲜卑,已经做好了攻取河北的准备。

  幽州,蓟县。

  慕容恪正色道:

  “王兄,冉闵无智,不过匹夫之勇,其麾下将士久战,不堪驱使。

  “臣弟请求南征,为王兄夺取邺城,讨平河北各方势力。”

  慕容沉吟片刻后,答应道:

  “玄恭(慕容恪)智勇兼备,才干非冉闵所能及,既然你有此壮志,孤又怎会拒绝。

  “冉闵有勇无谋,却也是一员骁将,玄恭万万不可有轻视之心。

  “等春耕以后,我为你调集步骑十四万,再行南征也不迟。”

  这些年,冉闵虽然越打越弱,但一场场的胜利做不得假,慕容甚至觉得十四万步骑还不保险,准备在慕容恪南下之后,再为他调集增援,打算举倾国之力,荡平河北。

  慕容之所以敢把军队全部交到慕容恪的手上,也与慕容恪的品行有关。

  他们兄弟,就是翻版苻健、苻雄。

  燕、虞两国都是手足情深,再回头看看桓家,着实让人唏嘘。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桓熙,给他一个苻雄、慕容恪当弟弟,他也能把对方看得和王猛一样重。

  慕容恪闻言大喜,狮子搏兔,亦用全力,如今兄长愿意将倾国之兵托付给自己,正是慕容恪不敢请求的。

  确认南征的时间之后,慕容恪匆匆返回了中山郡。

  他虽然在嘴上贬低冉闵,但也知道,这是一位劲敌,担心在刘显败亡后,冉闵会趁机收复被前燕攻占的冀州各郡。

  好在正如慕容恪所料,冉闵麾下将士疲惫,无力再战,只得在邺城休养生息。

  河北的大战正在酝酿,而桓熙也回到了他许久不曾莅临的汉中。

  如今镇守汉中的将领不是朱序,而是桓伊。

  朱序已经被调去了秦州天水。

  与过去不同,曾经那些与桓熙并不对付的梁州士族,如今一个个都在汉中城外等着,争相迎接桓熙的到来。

  今时不同往日,过去,人们只是将桓熙看做桓温的儿子,能成为梁州刺史,也不过是有一个好父亲罢了。

  如今,随着桓熙收取关陇、降服匈奴,西却前凉,北胜苻雄,又将张遇打得丢盔弃甲,而桓温在江陵,却受制于朝廷的羁绊,碌碌无为。

  再提起桓温伐蜀时,桓熙起到的重要作用,人们不再说桓熙有一个好父亲,而是说桓温生了一个好儿子,能够坐享其成。

  这种说法老奴也有耳闻,自然气愤。

  但有司马兴男镇着,怒火也引不到桓熙身上,毕竟此事本就与桓熙没有多大关系,又不是他在散播这种舆论。

  桓温因此对殷浩等人恨之入骨,认为就是他们给自己拖后腿,让他荒废了这几年。

  再说桓熙,他对待梁州士族的态度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不再带有对立的情绪,反而大加安抚。

  说到底,梁州不同于秦、雍二州,并非桓熙领兵打下,他只不过是走马上任,却要大举侵占士族利益,这些士族反对自己,也是正常反应罢了。

  但在他北伐期间,这些梁州士族并没有借机闹事,也消除了桓熙心中的芥蒂,让他不再对往日的过节耿耿于怀。

  当然了,梁州没有生出乱子,也与朱序的努力有关。

  桓熙在汉中抚慰士人,也将选拔当地士族的优秀子弟,把他们留在身边,量才录用。

  梁州士人们见与桓熙缓和了关系,无不为之欢欣鼓舞。

  实际上,桓熙与王猛有心打破阶级壁垒,让更多寒门子弟能够跻身仕途,他们也一直是这样做的,但北方历经四十年的胡人统治,文教不兴,也是现实存在的问题。

  大兴文教说来容易,但必须官府拨款支持。

  对于桓熙来说,草创基业,每一分钱都得用在刀刃上,暂时无法全力支持教育事业。

  不过他也没有就此不管不问,至少他已经研发出了印刷术,只有书本多了,知识才能得到推广与普及。

  无论是雕版印刷,还是活字印刷,桓熙作为一名文科生,都能轻易饬出来。

  虽说知识无价,但桓熙为无价之宝,定下一个并不昂贵的价格,也算是利国利民了。

  在雍、秦、梁三州百姓生活富裕之后,桓熙贩卖书籍,也是在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不是所有人都想要子子孙孙去在田里没头苦干,总会有父母想要供孩子读书,将来出人头地。

  毕竟,说到知识改变命运,此时的关中就有一个最好的例子,正是曾经当过货郎的军师将军王猛。

  不敢说向王猛一样,能掌三州之政,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哪怕是当个小吏,那都是光宗耀祖的事情。

  士人们离开后,桓熙将桓伊留下,他笑道:

  “叔夏,能否再为我吹奏一曲《梅三弄》?”

  桓伊在后世有笛圣之称,《梅三弄》就是由他谱曲,本为笛曲,后人改编为了琴曲。

  “敢不从命。”

  桓伊应道。

  他总是随身都带着笛子,闲暇时偶尔也会奏上一曲。

  优美的旋律在笛管中奏响,不仅是桓熙,就连李媛、韩嫣,也陶醉其中。

  一曲奏罢,桓熙叹息道:

  “当日与叔夏离开建康,曾有幸听过一曲,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自此之后,酒宴上的丝竹管弦,桓某只觉索然无味。

  “唉!只恨上天为何不能多给我一位叔夏,如此,一人委以方面之任,一人留在身边,朝夕相处,效伯牙子期,为高山流水。”

  桓伊闻言,深受感动。

  他自被桓熙招至麾下以来,桓熙总是在说欣赏他的笛音,却不是把他当做一个乐师看待,而是委以重任,让桓伊镇守一州之地。

  这样的信重,舍王猛、朱序,也就是桓伊了。

  其实桓伊看得出来,桓熙的音乐造诣不高,但并不妨碍桓熙将他看成自己的知己。

  士为知己者死,此生得遇这样一位明主,受他重用,哪还有别的奢望。

  夜里,桓熙让两位爱妾守着空闺,而自己则与桓伊秉烛夜谈,直至后半夜,二人抵足而眠。

  桓熙在汉中期间,与桓伊食则同席,寝则同眠,对待这些外镇的将领,必须放下身段与他们加深感情,包括朱序、沈劲。

  哪怕二人之间分属君臣,但彼此之间的关系,需要双方一起去维护。

  毕竟好不容易才能见上一面,时间久了,难免会淡。

  桓熙出巡,也是与各地官员加深感情的机会。

  在桓伊的陪同下,桓熙走遍了梁州八郡,也借机从梁州各地的州郡兵中选拔勇士,共得一千三百人。

  这些人都是桓熙逐一挑选,对于落选之人,他也会勉励众人继续努力,毕竟想要平定北方,光有三万战兵可还不够,等关陇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再次扩军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新近被选拔的一千三百人,将被迁往京兆郡,统一接受严格的操训,连带他们的家人,也会被一同迁走。

首节上一节111/11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