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第57节

  未成年女性将进入学校,并且安排专人为其不断洗脑,成年之后还是要嫁给大明士兵。

  至于其他的成年男子尤其施琅那几个成了年的儿子,就逃不掉砍头的命运了。

  要怪就只能怪他们老爹把他们生出来的太早吧。

  ……

  砍头,对于这个时代的老百姓们来说,总是相当有吸引力的。

  只要不是砍他们的脑袋,只要官府粘贴告示说有人犯要砍头,前来围观的百姓总是风雨无阻。

  于是,在朱大皇帝下令士兵张贴告示,拿着大喇叭宣布要砍人脑袋后,前两天还躲在家中瑟瑟发抖的老百姓们,都涌了出来。

  这一时间,老百姓们才发现了城头上飘扬的旗帜,已经变成了大明龙旗。

  “明旗?这么说,大明又回来了?”

  “你管他是明还是清,你我就一平头小老百姓,过你的日子就行了!”

  “嘿,你可别忘了,你是汉人!”

  “我自然是忘不了我是汉人,但朝廷更替,不是你我能够左右的,但是遭罪的却永远少不了你我。”

  “简直不可理喻!鞑-子入侵时,如若我等汉民皆能誓死反抗,又岂会有鞑-子朝廷一说。”

  “那么,你当初干嘛去了?”

  “你……”

  “行了,别吵了”

  “看告示说,今日午时三刻要在菜市口斩首叛将施琅及其党羽,现在已经午时一刻了,再不去就挤不进去了。”

  “施琅?那位水师提督大人?这可是位大人物!”

  “走,走快去看看。”

  ……

  看那么多人等,那就先这么多吧。

第96章 斩首,将成常态化的加急信件

  现代人们经常能够在电视上看到官员对犯人的判罚是午时三刻问斩。

  而事实上并非所有人犯的斩首时间皆是在午时三刻。

  受古代人们普遍迷信的影响,斩刑也是有轻有重,是分时辰开斩的,一般斩刑是正午开刀,让其人死有鬼可做;

  而重犯或十恶不赦之犯,必选午时三刻开刀,因为在这个时候阳气最盛,人死阴气即刻消散,意在让其连鬼都做不了。

  而施琅与其一众党羽,自然是罪大恶极,午时三刻的斩首时间是无论如何都躲不掉的。

  高台上依旧是一副普通将领打扮的朱大皇帝,看了一眼时间又看了看越聚越多的人群,随即向旁边那名负责问斩一事的军官给了个眼色。

  后者立刻起身上前走到了一众跪在地上的人犯身后。

  随后他举起了手中那长长的罪状。

  “人犯施琅,祖籍河南汝宁府,原福建总镇总兵官郑芝麾下部将,崇祯19年,随郑投降蛮清……”

  军官拿着那长长的罪状书,不急不慢的宣读着。

  一般来讲,需要问斩的罪犯是不会有人去宣读其所犯是罪行的,因为的他们的罪行都被记载在了死刑犯脖子后面插着的那块犯由牌上。

  但施琅所犯之罪行,可不是那一块小小的犯由牌就能够记载的下的。

  而且施琅此人在这福建沿海百姓们眼中与台湾百姓眼中有着很大的不同。

  台湾百姓眼中的施琅就是一个大汉奸,大贪官,无恶不作,死不足惜。

  而在泉州厦门百姓们面前,施琅更多时候则是扮演一位乐善好施的青天大老爷。

  这些百姓们并不清楚这施琅的过往,也不知道他到底犯下了多少罪行。

  所以朱大皇帝认为有必要以正视听,让老百姓们切实了解一下这位反复横跳的施琅大将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军官一开始宣读施琅罪行时,底下的百姓还没有什么反应,可当罪状越说越多,还有看到那长到拖地的罪状书时,百姓们脸色变了。

  没人能想到,这位看上去和蔼可亲的靖海候,竟然是如此之“人物”。

  “杀了他!”

  “杀了他们!”

  “杀了这个鞑-子走狗。”

  “血债血偿,杀了他,为我无数汉人百姓报仇!”

  ……

  百姓们群情激愤,高声大喊着。

  而这时那军官也总算是将那长长的罪状宣读完。

  “叛将施琅,于国于民,罪大恶极!大明天允皇帝陛下瑜令:施琅及其党羽,斩立决!所属家产全数充公!”

  “午时三刻已到!斩!”

  随着斩字一出,早已等待多时的刽子手们走上前去,将人犯后颈上插着的犯由牌拔出,扔到一旁。

  鬼头刀高举,冷芒凌人

  血光闪过,头颅滚滚

  一批接着一批犯人被推上了行刑台。

  这位刚刚被康稀升任为福建都统的施琅,及其一众叛将党羽在无数百姓们的叫骂声中,终是走完了其“波澜壮阔”的一生。

  ……

  海澄城破,施琅及其党羽被斩首的消息很快便传到了福州,这直接惊得一众蛮清官员们目瞪口呆。

  他们原以为凭借着海澄城高墙大炮的阻隔,施琅怎么也能撑个十天半个月的时间。

  可哪成想这才一两天的时间,不仅城被攻破了,人都已经被集体砍了脑袋。

  福建浙江总督张仲举不由庆幸自己听从了福建将军吴启元的建议,没有派兵支援施琅。

  如若不然,援军恐怕还在半上路,海澄城便已经被攻破,到时候福州空虚,要是再遇上明军进攻,那局面简直难以想象。

  “快,立刻拟信!”

  “明军攻势汹汹,所辖兵将至少5万以上,现,厦门丢失,海澄城破,福建水师全军覆没,靖海侯施琅及其部将皆被明军斩首,请朝廷速拨援军,迟则福建危矣!”

  “八百里加急军情,速速送往京师!”张仲举快速说道。

  前后相隔不过数天时间,就已经有三分八百里加急信件送往京师。

  当然这还只是一个开始。

  康稀恐怕怎么也不会想得到,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八百里加急信件将会成为一个常态。

  他短时间内收到的八百里加急信件将会比他一辈子,或者说比整个鞑-子王朝收到的都要多的多。

  求援信件送出,却并没有给张仲举带来一丝安心。

  福建离京师太远了!单程送信时间,就得要六七天,七八天。

  康熙收到信件后,还得召集满朝文武讨论如何应对。然后调集兵力又需要时间,而等大军抵达福建至少也是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一个月的时间,他们的坟头草都已经好几寸高了。

  所以张仲举很清楚,要想守住福州城,还得靠他们自己。

  可守得住吗?

  “胡将军,你可有把握守住这福州城?”张仲举看向了身旁的胡启元询问道。

  胡启元的脸色不是很好看,并没有立刻回答。

  两天前,他对于守住福州城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至少守住一段时间是有信心的。

  毕竟他手里目前有着2万多人的大军,虽然绿营兵占了大多数,但毕竟人数在那里摆着。

  而且守城一方天然占有优势,2万对5万倒也不是不能打。

  而现在?他不确定了。

  拥有上万守军的海澄城竟然在一天时间之内就被明军所攻破,

  虽然海澄城城墙不如福州城墙之高大,但仅一天时间就被攻破,这消息于他来说实在是过于惊悚。

  “张总督,目前我们对明军知之甚少,但从近几日的战事来看,这支突然冒出来的明军绝不是我们所熟知的那支士气低落,装备简陋的前明军队。”

  “他们能够轻易击败福建水师,攻破海澄城,那么夺取福州城对于他们来说或许也并非难事。”

  “因此我的建议是,放弃泉州及其周边小城,集各城兵力于福州,以确保福州不失!”

  胡启元表情严肃的说道。

  “这……”

  张仲举有些为难,如按吴启元所提计策行事,那么就等于将福州周边大片区域拱手送给明军。

  这要是福州守住了还好,要是没守住,即使他没死在明军手里,康熙一样不会放过他。

  可如今,似乎也没什么更好的办法了。

  良久,张仲举咬了咬牙。

  “如此,就依将军所言吧!”

  ……

  做饭,吃完再写

第97章 飞机起飞,都让开,朕要开始……

  担心被逐个击破的清军在胡启元的命令下开始收缩兵力,集重兵于福州。

  而此时明军这边也同样在为进攻福州作准备。

  经过这一段时间的战斗,明军各部队多多少少也出现了伤亡。

  当然,相比于前后已经死伤超过了2万人的清军,明军这几百人的伤亡,要是让康稀知道了,怕是能将其从那龙椅上吓得掉下来。

  而且,明军这几百人的伤亡中,伤者占了一-大半,伤兵中又以轻伤居多。

  明军真正阵亡的将士,并不多。

  另外因为有磺胺类消炎药品的存在,受伤感染一事在明军阵营中几乎不存在,所以大多数的伤兵很快就能够恢复健康。

  再有就是武器弹药问题了。

  近段时间连续的战斗下来,各部队弹药均有一定量的消耗,尤其是炮兵部队和陆军步兵第一师。

  好在有台湾作为跳板,定天府生产的弹药补给正一船接着一船源源不断的运送过来。

  同时,跟随弹药而来还有之前征召的大明皇家禁卫军第二师。(武警,我抽空就去把前面改了)

首节上一节57/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