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第122节

  为了防止大沽口清军有漏网之鱼给登陆部队造成威胁,家文宣依旧是先派出了一支先头部队乘坐小船登陆夺取码头。

  不过他显然是高估了清军的抵抗意志,当先头部队成功登陆时,整个清军驻地只剩遍地残尸与烧得噼啪作响的木质建筑。

  除了偶尔有频死的清军时不时哼哼两声外,半分抵抗也不曾遇到。

  经历过之前狂风暴雨的炮火覆盖后,八旗老爷们那本就不多的抵抗意志早就已经被炸没了影,侥幸活命的清军也早就跑没了影。

  有了码头可以使用,明军的登陆速度立刻就上来了,当圆月半露之时,大明皇家陆军第一师,第二师共两万多人马及其武器装备都已经被送了上来。

  今夜的北京城注定无眠,当半夜时分,一腰插黄色令旗的驿卒快马加鞭冲入北京城时该醒的不该醒的都醒了。

  而蛮清蝗太子胤便是其中之一。

  原本的他此刻已在梦中成功“驱逐明匪”,恢复“大清万世基业”,正当他携着万胜之姿准备登上那龙庭宝座时,殿外突起的惊呼将其吵醒。

  梦中奢望被突然打断胤那脸色自然是黑的可怕。

  不过等他搞清楚殿外惊呼的缘由后他那黑脸顷刻间变成了白色,字面意义上的白色!

  明军竟然于今日午时在大沽口登陆了!

  这如同晴天霹雳般的消息瞬间惊得他脸色煞白,这,简直比他死了老子还要惊悚!

  不是说明军正重兵犯近长江防线吗?怎么还有兵力进攻大沽口??

  “快,赶紧通知所有大臣!”

  来不及多想,脸色煞白的胤的朝着那报信的太监急切喊道。

  他已经等不及早朝了,如果明军连夜进攻,说不定等到明天早上时,明军就已经拿下天津直扑京师!

  事实上也用不着胤下令通知,当报信的太监冲到胤寝宫时,京城内大臣们的府邸大门就已经被敲得噼啪作响。

  守门的奴才们嘴里咒骂着,极不情愿的给打开了大门,然后,他们就被前来通知的兵士火急火燎一把给推到了一旁。

  这一举动将不少奴才给吓傻了,他们甚至以为自家主子贪-污的事儿发了,朝廷这是要抄家了!

  当下有不少人直接跪了下去,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着,想要撇清自己与主家的关系,甚至有人开始了爆黑料!

  紧接着他们就发现自己跪早了也哭错了,砸门的兵士并非前来抄家,而只是来通知自家主子上朝!

  皇上怕不是疯了吧,这大半夜的还上朝!

  等等!刚刚他说的那些话……完了!

  ……

  在一众大臣被胤紧急召见时,糠稀养病的寝宫内发生了一点啸逝。

  由于身体每况愈下,糠稀大弟如今的睡眠质量是越来越差,这不,一丁点儿响动就把他惊醒了。

  “小梁子,现在是什么时辰了,今日宫中有何要事吗?”

  糠稀睁开双眼虚弱的向梁九功询问道。

  “这……陛下,明军,明匪在大沽口登陆了。”

  梁九功回答的支支吾吾,他不敢欺君却也担心这消息对糠稀刺-激太大,这让他回答的声音都小了很多。

  可惜糠稀是身体不好不是耳朵不好,梁九功小声的回答他听得清清楚楚。

  他一把抓住了床边的梁九功,大声问道:

  “什么!明匪在大沽口登陆了?朕的禁卫水师呢?”

  由于情绪过于激动,这让糠稀枯槁的面容看起来格外狰狞。

  梁九功被吓到了,他扑通一声跪在了床边。

  “陛下,禁卫水师全军尽没,明匪大军已然登陆,京师危在旦夕,您保重龙体,大清的江山还是要靠您来支撑啊!”

  作为糠稀身旁的近侍,梁九功的一切都与糠稀息息相关,如今蝗太子胤监国,他的官职虽然还没变,但地位却是实实在在降低了。

  而等到以后胤登基,他如今的位置自然是要让给胤的人,所以梁九功是真的不希望糠稀有事。

  然而梁九功话才刚一说完,就感觉糠稀抓着自己的手猛得一紧,他抬起头来只见糠稀满是血丝的双眼瞪得溜圆,狰狞的面孔也露出一丝痛苦之色。

  紧接着那抓着自己的大手松了,糠稀的嘴角开始溢出鲜血,然后便直挺挺得倒了下去。

  这一下可真是把梁九功吓到了,他手忙脚乱上前试了试糠稀的鼻息。

  !!!

  出气多进气少!

  “御医!御医!”

  梁九功凄惨的叫喊声响彻寝宫。

  糠稀无了,这一次是真的无了,连续吐了几个月血后,这一次总算是扛不住了。

  当一众大臣和胤正因为明军登陆而吵得面红耳赤时,紫荆城的上空响起了太监们凄厉的哀嚎。

  “皇上驾崩了!”

  胤听到殿外的报丧直接愣在了那里,他老子真死了!他之前只是想想啊,没想来真的啊!

  其他的大臣也是满是震惊的你看我我看你。

  真可真是双祸不单行!

  前脚明军刚刚登陆天津,后脚大清皇帝就驾崩了!

  这要是传出去,不知道的还以为我大清皇帝是被明军吓死的呢!

  糠稀是被吓死的吗?这个还真就不好说。

  反正当梁九功将明军登陆的消息说完后糠稀当场就去了,等到御医赶到时,糠稀都快硬了。

  不过糠稀归西这个时间却是选得相当尴尬,搁在以往,皇帝驾崩这种大事不仅宫内要大操大办,同时还得昭告天下停止民间一切喜庆活动。

  但是现在这个节骨眼儿,明军的枪口都顶上脑门儿,哪里还顾得上糠稀的葬礼?

  暂时先放那儿吧……

  于是乎,原历史上活了68岁,华夏历史上在位最长时间的糠稀大弟,在这里,仅仅37岁就寄了。

  一定程度上讲,原历史上糠稀大弟的一身可以称得上波澜壮阔。

  但是在这里,波澜壮阔或许有,但不多。

  朱大皇帝的出现,让糠稀的波澜壮阔提前结束成了烂尾工程。

  如今糠稀不仅死的憋屈,同样的,死后更是憋屈至极。

  ……

第196章 八旗新军的首战

  “陛下,好消息,好消息啊!锦衣卫早上传回消息说,建奴伪帝糠稀于今日凌晨死了!”

  一大清早,王琛便拿着一封电报兴冲冲的跑到朱和埸面前手舞足蹈。

  朱和埸放下了手里的军舰草图,抬头看了看面前兴奋的王琛。

  与他这个穿越者不同,眼前的这个老头子是从糠稀阴影下活下来的幸存者,所以现在这反应完全能够理解。

  至于他?

  “这么就死了?还真是有点,可惜了!”

  朱和埸咂了咂嘴。

  相比于王琛的兴奋,朱大皇帝的表现就极为平淡了。

  甚至还觉得有些可惜。

  别误会,朱大皇帝可不是因为失去了对手而感到可惜。对于他这种开挂玩家来说,糠稀显然是没资格能够当上其对手的。

  他只是单纯的因为还没有亲眼见过糠稀,不知道这位脸上是否真的有那传说中的麻子。

  毕竟他老早就想好了,等到活捉糠稀要是其脸上没麻子,那他就帮糠稀烫上几个。

  可惜了,没机会了。

  不过糠稀这老贼儿子貌似挺多的,要不,父债子偿?

  朱大皇帝贱兮兮的想到。

  糠稀的死在朱大皇帝这里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但不妨碍大明之声拿他作一波宣传,于是当天的新闻广播里糠稀被明军吓死的消息便成为了头版头条。

  不过百姓们对这建奴敌酋的死也没有想象中的激动,如今的大明一天比一天强盛,收复失地剿灭敌酋在百姓们眼中已经是理所应当的事情。

  而且大明之声每天的报道不是今天歼敌几万,就是明天收复了哪座城市,频繁的捷报甚至让百姓们出现了感官疲劳。

  如此情况下糠稀被吓死这样的大瓜也仅仅只是增加了百姓们的饭后闲谈话题罢了。

  另外一边,在蛮清控制区域糠稀归西的影响比明治区域还要小,甚至可以说无限趋近于零。

  蛮清朝廷担心糠稀的死对军心民心造成影响,尤其是在这样特殊的时候,因此严格封锁糠稀死亡的消息。

  这就导致了除了少数王公大臣外,其他人都不知道糠稀已经凉凉。

  可以说这位在位了29年的蛮清皇帝,死得那真叫一个无声无息。

  ……

  蛮清于直隶地区部署有35万“八旗精锐部队”,其中天津驻军有两万余人。

  因为距离近,这支部队是最先收到明军登陆消息的。

  为了预防明军突然攻城,这两万余八旗老爷被赶上了城墙,吹了一夜的冷风,可直到天光大亮,城外别说明军了,连个鬼影子都见不到一个。

  这下子,八旗老爷们炸锅了,尤其是糠稀大扩军时新组建的一镇新军,这支部队中有相当一部分胡子花白,牙齿掉光的“45岁新兵”。(新军编制镇、协、标)

  这群人哪里扛得住这样折腾。

  一大早城墙上就已经是咳嗽连连,抱怨谩骂不绝于耳。

  这些人本就不相信明军登陆大沽口的消息,在他们意识里明军此刻还在长江南面,怎么可能出现在千里之外的大沽口!

  这就是上面那些当官儿的在故意折腾他们!

  “咳咳咳,前段时间南面闹明匪,朝廷不是已经派大军前往镇压了吗?怎么还在折腾。”

  “谁说不是呢,皇上心善赏我们一口饭吃,可这些当官儿的整天就知道瞎整腾,我这把老骨头可快散架了。”

  “再说了打战不是绿营的事儿吗,和我们八旗有什么关系?”

  两个背靠着城墙的八旗真老爷兵,有一搭没一搭的相互抱怨着。

  “铛铛铛!”

  “明军!明军来袭!”

  就在这时,城楼警钟突然响起,接着便是凄厉的报警嘶吼声。

  两名老爷兵同其他人一样闻声起身查看。

  只见远处的地平线上已然出现一条兵线。

  两人相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震惊与恐惧。

首节上一节122/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