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第112节

  如果不是那黎朝官员多少知道点步枪的造价说不定还真就被文森特精湛的演技给唬住了,但关键是他知道啊!

  随着米尼步枪技术的扩散,南洋周边地区已经有不少国家地区都开始制造装备这种步枪了,他们黎朝也在试着仿造。

  不过因为技术的限制,黎朝遇到了同蛮清相同的问题,然后,他们就卡这里了。

  虽然他们卡了口径无法统一的瓶颈上,但单支步枪的大概造价他们也差不多知道了啊!

  这顶了天也就十来两银子一支的步枪,现在却被人喊价50龙元一支,不就是就是摆明了是要把他们当成冤大头来宰吗?

  哎!我还真就是把你当成冤大头来宰。

  当初荷兰人把糠稀当成猪来宰,现在我大明有样学样把安南这不孝子当成猪来宰又有什么问题?

  没错,喊出50龙元一支步枪的文森特并不是真正的荷兰东印度公司高层,而是大明外籍军团的一名中校军官。

  当初朱和埸大婚时,黎朝拒绝参加选择了大清,这就把黎朝摆在了大明对立面。

  两国这样的关系下,大明再向黎朝出售军火这就不太合理了。

  加上当前南面还有一波人马在广南国兜售军火,大明还得照顾下这位小弟的心情。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向交战双方都出售军火的事情,我大明是绝对不会做的!

  所以卖军火给黎朝,就必须得借用一下荷兰人的马甲了。

  那黎朝官员见面前的“荷兰人”没有丝毫松口的迹象,不免在心中大骂荷兰人的贪婪。

  但是现在黎朝有还有其他选择吗?

  据可靠消息显示,南面广南国的那些废物抱上了大明的大腿,现在已经开始从大明采购武器。

  以黎朝和广南国这种打了一辈子的关系,一旦对方得到了先进武器而己方又没有,那么等待着黎朝的下场将会如何已经是不言而喻了。

  而且这还不是最关键的。

  因为就在此时,北面竟然有一大群清军越境进入到了黎朝国内!

  这些人在边境地区肆意烧杀抢掠,而他们的边境守军在面对清军时竟然是一触即溃!

  天知道那些被明军撵成狗的清军,为什么能够轻易击败他们的边境守军!

  现在南面的广南正厉兵秣马加强军备,北面又冒出了一群要命的清军!

  如此形势下他们黎朝真可谓是水深火热,现在荷兰人愿意向他们出售新式步枪,他们也只有抱紧这根救命稻草了,他们没得选!

  不过相对于蛮清的财大气粗来说黎朝那真就是一个穷鬼,50龙元一支的步枪人傻钱多的糠稀可以随意定下,但这黎朝官员可不敢。

  因此这价格被很快汇报到了黎朝皇帝黎维袷跟前。

  “贪婪的荷兰人!野蛮无信的蛮清鞑-子!该死的明国人!可恶的广南国废物!”

  黎维袷红着脖子将几个国家骂了个遍,气急败坏的他甚至将好几件祖上从中原王朝求来的宝贝瓷器都给稀里哗啦摔了一地。

  他现在只觉得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在和他大黎朝作对,这黎朝天空似乎都已经变成了灰色的!

  可想来想去后却发现,这一切的起点好像都是从他当初拒绝参加大明皇帝大婚开始的……

  哎!当初他怎么就眼瞎选择了蛮清呢?

  那些蛮清鞑-子怎么就这么废物呢,不是说好的大清八旗铁骑天下无敌,怎么一遇到明人就被打成了死狗呢?

  更可气的是蛮清鞑-子你打不过明军,怎么能来欺负我黎朝呢!名义上你可是宗主国啊!

  还有花费甚多,实则连清军都打不过的边境守军……

  还有趁火打劫的荷兰人,广南国人去……

  负能量爆棚的黎维袷越想越气那是想死的心都有了。

  但不能死啊!

  死了就没办法享福了!他可是皇帝啊!

  ……

  “长官,陛下定下50龙元的价格会不会有些太贵了,那些黎朝人一看就是穷鬼,他们买得起吗?”

  “荷兰东印度公司”落脚点,一年轻白人向着面前的文森特用口音蹩脚的汉语询问道。

  “韦尔斯,说荷兰语!我们现在是荷兰人!”

  “抱歉,长官!”

  年轻白人赶忙改口,对此文森特也只能轻轻摇了摇头。

  现在的年轻人啊!好在黎朝人并未怀疑过他们的身份。

  “那黎家狗贼虽然穷,但目前的态势下他就是砸锅卖铁也得买我们的步枪!

  在我看来50龙元一支米尼步枪不但不贵反而是太便宜了,但陛下要考虑大局所以只能以这样的便宜价格出售,不过最后,所有的一切终究都会是我大明的!”

  文森特中校说话的语气已经完完全全将自己带入到了大明一方,但这在在场的所有人眼里皆是理所当然。

  因为不久前文森特不仅获得了大明天允皇帝陛下亲自授予的大明勇士勋章,同时也取得了大明帝国“光荣公民”身份。

  要知道,取得大明国籍的白人那是少之又少,整个帝国目前也就那十几二十个人,而文森特便是其中一个!

  那一日,当朱大皇帝为文森特亲自授予勋章并且宣布他获得了大明帝国“光荣公民”的身份时,这位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激动的热泪盈眶。

  明旗之下文森特庄重进行了宣誓,宣誓为大明的崛起奋斗终生!

  作为最早加入大明外籍军团的一员,文森特是跟着大明一步一步打过来的,

  亲眼见证着大明从最初的几百人发展到了如今的国土数百万平方公里,人口上千万的庞大帝国。

  这如同奇迹般的崛起文森特亲身参与,虽然过程艰苦,很多人也死在了这条路上,但他坚持到了最后并且也因为贡献而得到了认可。

  也因为如此,他对朱大皇帝的崇拜,以及对大明的强烈归属感甚至超过了许多的收复区平民百姓!

  “长官,黎朝刚刚派人传话说他们同意了50龙元一支步枪的交易价格!现在邀请我们去详细商谈。”

  就在这时,门外跑进来一名“随从”面带喜色的说道。

  闻言,文森特面色平静的点了点头。

  “走了,先生们,让我们看看这黎家狗贼能掏出多少钱来。”

  ……

第181章 四川虎患

  同黎朝的军火交易商谈过程中,黎朝官员们皆是表面笑嘻嘻,内心麻卖批。

  50龙元一杆的新式步枪,2000龙元一门的佛郎机炮,5000龙元一门的6磅野-战炮。

  荷兰人你们这么做生意,良心真的不会痛吗?

  而“荷兰人”则表示,只要我没有良心,又何来良心痛一说?

  最终,在双方的友好交流下这份高达500万龙元的军火合同被成功敲定了下来。

  其中400万龙元用于采购8万支米尼步枪,余下的100万则是采购了50门6磅野-战炮和100门佛朗机炮,剩下的就是弹药钱了。

  当这份军火订单被送到朱和埸手里时他都惊呆了。

  他是真没想到这些黎朝人会采购如此多的军火,而且这群人竟然这么有钱!以至于大明现在的库存已经完全不够了。

  不过,问题不大。

  即使是后世,大宗军火交易又有几个能做到一次性-交付的?

  钱先收了,货慢慢交,要是你国家没撑到军火交付就没了,那就怨不了别人了。

  事实上以黎朝的体量原本是不可能拿出这么多钱的。

  现在之所以能够一口气拿出500万龙元用于军火采购,这功劳还得归功于蛮清,或者说归功于那些卷钱跑路的前蛮清官员。

  之前,因为明军的进攻而选择跑路的那些蛮清官员,卷着钱财逃进安南后便开始了大肆的买宅购地。

  由于行事高调出手阔绰,他们很快便吸引了黎朝的注意。

  一番调查下来,黎维袷知道了这些人的来路。

  虽然这些人是蛮清人,而蛮清是黎朝名义上的宗主国,但现在这些人都是潜逃而来的蛮清官员,抢了他们又有谁知道?

  而且依照他们安南白眼狼的传统,有奶的时候你便是娘,现在蛮清都被大明打得自顾不暇了,谁还在意你?

  这不抢都说不过去啊!

  于是,那些逃来安南想要当个富家翁的前蛮清官员们,还没来得及等到大明的清算,就已经先行被黎朝抢了个精光。

  不过黎朝人这事儿干的却并不漂亮。

  你说抢东西就抢东西嘛,人竟然没杀干净!

  活下来的前蛮清官老爷们艰难求生了一段时间后,一听有蛮清大军进入了黎朝境内,于是这群人立刻便跑去告状了。

  本来这些人严格来说算得上是蛮清的逃犯,但石琳和卢宗耀一想到自己目前的情况似乎和这群人也差不太多,加上听说了这群人在安南的悲惨遭遇后,两人怒了!

  明军欺负我大清也就算了,现在连撮尔小国-安南也敢对我大清子民动手!这是欺我大清无人吗?(清称黎朝为安南)

  于是退入安南的7万清军在两人的命令下开始对边境的安南军队发起进攻,誓要给安南一个狠狠的教训。

  清军在面对明军时的确是被打的毫无反抗能力,但面对安南人就完全不一样了。

  经过明军悉心教导的蛮清军队如今格外重视火器,虽然这退入安南的7万人没有装备米尼步枪,但鸟铳还是有几千杆 的。

  清军学着明军最初的战法摆出了排队枪毙阵型,排排枪火之下安南军队被打得抱头鼠窜。

  虽然鸟铳各项性能全面不如米尼步枪,但对付只装备有大刀长矛还没什么骑兵的黎朝军队效果好的出奇。

  清军连战连捷,被明军碾到消失不见的自信竟然在这些安南人身上找回来了!

  看着战场上大清勇士们战无不胜的雄姿,广州将军石琳豪情万丈,直接喊出了打下东京城,活捉黎维袷的口号。

  也正是因为这个口号以及清军的强势,黎维袷才忍痛将刚刚抢来都还没来得及捂热乎的银子全都拿了出来采购军火。

  不管原因如何这军火采购合同反正是签了下来。

  军火慢慢交付,但500万龙元要求一次性付清,使用银两的话还要多收取5%的手续费。

  如此离谱的要求黎朝人依旧咬着牙答应了。

  只不过心中窝火的黎朝皇帝黎维袷已经在盘算着等他拿到了所有军火,解决掉广南国人和清国人后该如何给荷兰人下绊子了。

  此刻的荷兰人丝毫不知道自己莫名其妙就多了一个仇家。

  不过他们其实也不用担心,毕竟黎朝大概率是等不到给荷兰下绊子的那一天了。

  ……

  七月中,在解决了贵-州、广-州等地的土司后,明军开始向四-川、云-南稳步推进。

  云-南一地土司势力比贵-州、广-西二省要庞大的多,但在装备有机枪大炮的明军面前再庞大的土司势力也在炮火硝烟中迅速崩溃。

  至于四-川?

  说实话当明军进入四-川时几乎就没有遭到过抵抗,甚至见到的活人都少之又少。

  残垣断壁,枯骨丛生,这就是明军进入四-川后见到的最多的景象。

  经历了几十年战乱,加上持续的屠杀后,四-川的百姓是百不存一。

首节上一节112/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