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刚流亡吕宋系统觉醒了 第100节

  这些明式阁楼在遍地低矮窝棚的倭国那可真是少见,而这里面售卖的商品对于这些倭国少女来说更是稀罕。

  美味的食品,漂亮的布匹,散发迷人芬芳的洗漱清洁用品等等。

  大明的到来,让一切都变了,变得更加美好了,这在往日都是无法想象的。

  也正是因为如此,这些接受汉化教育的少女们才会去相信老秀才们的鬼话。

  因为老秀才的鬼话切实拉近了她们同大明之间的纽带!

  如今的萨摩藩,女子学习汉语已经成为了风尚。

  因为这是入籍大明的基本要求,只要汉语水平考试过了四级,并且通过了帝国奋斗史和忠诚明皇考试,她们就可以获得大明国籍。

  当然,如果实在考不过,她们也可以直接嫁给大明男子,不过那样只能获得外籍百姓永久居住权。

  与国籍相比,永久居住权的含金量相差甚远,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你以及你的后代都无法参加科举,也无法成为大明公务员。

  所以,大量想要未来儿女更有前途的萨摩藩女性,才在埋头苦学汉语。

  她们不仅想要嫁给大明男子,更想要获得大明国籍。

  至于倭国的男人们?

  不论如何,他们都已经不在女性的择偶范围之内了。

  大明最新出台的律法规定,

  所有外籍男性只得从事服务业,采矿业,一线制造业,以及服兵役。

  所有外籍男性不得擅自接触大明女性,如有逾越者从重处罚!

  情节轻微者折杖二十,配役五年,

  情节一般者折杖三十,配役十年,

  情节严重者折杖五十,配役二十年,

  特别严重者折杖五十,配役终身。(再多就打死了,干不了活儿了)

  同时,大明律法还承认了侍妾的家庭地位,社会地位,并且也承认了侍妾所出子女同样享有继承权,即使侍妾及其子女只有永居权。

  两相对比之下,倭国男子等同于被直接剥夺了生育权。

  毕竟这样的情况下,倭国女性就算是嫁给大明男子做妾,那也比嫁给倭国男子当正室强出千百倍。

  而这些备受歧视的倭国男子想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只有加入萨摩蕃仆从军或者大明外籍军团光荣服役三年。

  这些人侥幸活过了三年时间获得了大明国籍后,明面上他们将享有与其他大明公民一样的权利,实际上在很多时候他们仍然会被区别对待,比如说公务员面试……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搞双标,这样对待倭国男性,容易引起叛乱。

  事实上这新律法出台后也确实是引起了不少倭国男子的叛乱。

  但朱大皇帝在乎吗?

  双标?对,朕就是搞双标!至于倭国人叛乱?

  朕只担心活着的倭国男人太多。

  ……

  岛津彩香微微点头,不过她的视线既不在高大的城墙上也不在那些红毛蛮夷身上。

  她的注意力落在了不远处两位同样面带薄纱的年轻女子身上。

  一大一小,眉宇神似。

  再看他们的服饰,似乎是朝鲜人。

  岛津彩香薄纱遮挡下的面容露出一丝忧色。

  她大概猜到了这些朝鲜人的打算了,因为她此行的目的也是如此。

  这还没见到大明皇帝就已经多出了两个对手,再考虑到朝鲜同倭国的关系,如果这两人也进了后宫,恐怕今后的日子未必轻松……

  其实这完全是岛津彩香多虑了。

  她所看到的两位女子正是闵家两姐妹,虽然她们的确是朝鲜人,但是她们并不是跟随朝鲜庆婚团队而来,也不代表朝鲜。

  两姐妹出现在这里完全就是因为闵镇远为了讨大明皇帝的欢心,重振闵氏,而被强行送来的。

  当岛津彩香还在看着闵家姐妹愣愣出神时,另一边的琉球王尚贞则看着那几道靓丽的身形捂着胸口一脸悔意。

  “我真傻,真的!”

  “我只道大家都是来参加陛下的大婚庆典的,却没想到还能有这样的操作,我也有闺女啊!”

  ……

  抱歉抱歉抱歉,有点乱,小黄鱼买个电脑一波三折,谈好了被放三次鸽子……

  搞定了,恢复更新。

第162章 大婚

  皇帝大婚,是为国事。

  天允元年四月二十七,举国同庆。

  本来,朱和埸依旧是打算简化大婚仪式的,但是这一次,六部官员有意见,王琛有意见,甚至连禁卫军司令苏取义都有意见。(后面说明六部)

  就是说除了出身军营的系统士兵,其他人对于朱大皇帝想要简化大婚流程的想法都有意见。

  他们的理由也很简单,

  南-京不是新京,如今的大明也不是当初的大明,既然有能力那么就应该让所有大明百姓一同庆贺这盛况。

  而且,太祖皇帝也有过规定,规定所有皇帝登基前已经娶妻的,登基后不再补办婚礼,只举行册立皇后的大典。登基时还没结婚则需要举行“大婚”,并册立皇后和妃子。

  所以皇帝大婚,百年难得一见,即使皇帝自己也未必有机会赶上大婚这种风光体面事儿,现在好不容易遇上了又怎么能够简化?

  最终朱和埸被说服了,不过他的大婚庆典还是有些不同。

  一般情况来讲,皇帝大婚,都是只娶皇后一个,妃子的话是会错开时间再迎娶的。

  但朱和埸觉得太过麻烦,因此,他要一次迎娶四个!

  如果是放在以前的朝代,皇帝提出这样的要求来,绝对会被满朝文武喷的体无完肤。

  但是现在,没人喷朱大皇帝。

  甚至,不少官员还巴不得皇帝多娶几个呢。

  这些被王琛带跑偏了的官员们最忧心的就是皇帝至今没有子嗣,现在别说皇帝要娶四个,就是十个也没问题啊!

  唯一感到脑壳痛的便是新成立的礼部了。

  倒不是他们说要反对。

  他们脑壳痛的原因完全是因为没有先例,一次娶四个,那么大婚流程该如何去办?

  别看这些礼部官员对于皇帝大婚一事炸炸呼呼,闹得最欢,吵着不能简化流程的就是他们。

  可事实上,即使是不简化流程,这些礼部官员们也需要查阅典籍资料,摸着石头过河。

  现在皇帝要一次娶四个,那连先例都没有了。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大明朝廷现在的朝廷结构了。

  不同于吕宋的那个草台班子,朱和埸迁都南京后在王琛的建议下重组了六部,六部官员除了兵部以外,其余的官员皆选拔自福建等地的科举考试。

  当然,这些刚刚考上来的官员们自然是不可能一下子就爬到尚书侍郎这样的高位的。

  目前各部官员除兵部以外,最高官职为代主事,从六品官职。

  因为加上了一个代字,所以正六品的官职变成了从六品,这就相当于是一个考察期,考察合格则转正,不合格就再往下降一级。

  由于再往上的官位全部空缺,所以别看这些代主事只是从六品官职,但他们实际上的权力很大,在各自负责的部门,他们有着很高的自主权。

  权力大了,这些官员们反而越发的谨慎了。

  原因无他,上面的官职全部都空着,大家都还想着更进一步,这个时候可不敢出错让别人占了先机。

  ……

  在礼部官员们绞尽脑汁下,大婚流程终是走到了迎亲这一环节。

  迎亲自然是不用朱和埸亲自前往的,这一工作完全交给了文武百官。

  官员们分成了四队人马分别前往四家迎接新娘子。

  其中朝-鲜,琉-球,萨摩藩的庆婚团队也被朱和埸安排进了迎亲队伍中。

  这一操作把朝-鲜王,琉-球王都快给激动哭了!

  大明这是没有将他们当外人啊!

  唯有萨摩藩藩主显得相当平静……

  至于其他的藩属国?他们还够不上这资格。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的观礼国包括了广南,南掌,暹罗,柬-埔-寨,以及欧洲暴发户,英法荷西葡。

  当初大明的藩属国中除了瞎了眼的不孝子安南,和已经成为大明一份子的苏禄和勃泥,其他的都来了。

  不过这四个南亚国家虽然名义上是大明的藩属国,但实际同大明的关系其实没那么近。

  这几个国家在听闻大明复活后屁颠儿颠儿跑来贺礼,更多的只是想要重启朝贡贸易,从中获利。

  毕竟当初大明还在时,他们可是靠着朝贡贸易狠狠赚了一笔的。

  这也是为什么这几个国家只能观礼而没能被安排进迎亲队伍的原因。

  ……

  为了不让雪纹落了面子,王琛在不久前收了雪纹当义女,并在皇城外的御道街置办了一处宅子,这便算得上是雪纹的娘家了。

  对此朱和埸也没什么好说的,王琛同他的关系更像是长辈和晚辈而非君臣,而且整个大明对他最衷心的除了系统士兵外,便是王琛这老头子了……

  迎亲队伍一路鼓乐终是到了府宅前,此刻王琛作为雪纹长辈已经领着一众仆人跪在了门前。

  迎亲的礼部官员没有拖沓,当即拿出了诏书高声宣诏,接着便带着一众锦衣卫轿夫将皇后礼舆、龙庭抬入了府邸,随后身着凤冠霞帔的雪纹跪受金册,金宝……

  迎亲队伍来时已是声势浩大,回时更是气势惊人。

  仪仗开道,十六抬凤舆,一路的鼓乐声中,无数的百姓涨红了脸颊在街道两旁翘首张望着。

  南京刚刚重回明制便迎来了这百年难遇的盛况,这让这些普通百姓如何不激动?

  应朱大皇帝的要求,四位新娘子均由承天门抬入宫中。

  依照祖制,只有皇后才能由承天门抬入宫中,其余妃子只能走玄武门,要知道连前世的慈禧都没能从大清门抬入宫中,(大清门等同于承天门)

  因此朱大皇帝这一要求简直比同时娶四个还要过分,这要是放在以前,指不定就有言官一头撞死在大殿龙柱上了。

  不过现在的大明满朝文武,要么是对朱大皇帝无限忠诚,要么就是朱大皇帝的添狗,

  在这种皇帝拍板决定下来的事情,他们即使有意见也依旧会按照皇帝的指令办事。

  不就是都走承天门吗?又不是册封四个皇后,问题不大。

  ……

首节上一节100/13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