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控祖宗,从大秦开始创不朽世家 第228节

  “多谢汉帝陛下隆恩。”

  刘彻微微摆手

  “朕的赏赐择日便会送抵,你且暂时退下吧。”

  屏退匈奴。

  刘彻简单地扫视了一圈。

  却是能够看到。

  朝堂之上。

  随着刚才张旺川的话音落下,整个朝堂似乎被震惊到了一般。

  依旧是沉默。

  良久。

  便是些许的骚动。

  “陛下,还请三思啊陛下!”

  有朝臣走出队列。

  屏幕前的张伟借着余光看到了一道模糊的身影。

  似乎是新人。

  来人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样。

  颇有一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感。

  身上,一袭得体的着装,将其气质衬托的超凡脱俗。

  样貌不太年轻,

  似乎是已经历经沧桑。

  这是张伟的第一反应。

  但。

  随即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只是饶有兴趣地观察着来人。

  也是。

  来人应该是经历了景帝时期。

  就是潜心学问。

  与张家接触不多。

  张伟只能说是有所耳闻。

  “陛下,臣董仲舒,不愿见到我大汉助纣为虐,故而,臣希望陛下能够三思!匈奴本就是我大汉死敌,矛盾根本就不可调和。倘若真的听信张尚书所言,让其了解我大汉步卒实力,未尝不是自断臂膀。未来,若是有,我大汉必将全面落入下风!”

  “陛下,依照臣之所见,我的大汉须坚壁清野,让其南下劫掠者无所收获。互市一事势必不能持续,必须对其严防死守,断其物资。之于匈奴,我大汉必须表达出应有的态度!”

  却是听到。

  董仲舒一副义正言辞的模样。

  张伟倒是连连点头。

  这一波分析,足可以体现出董仲舒的才能。

  看样子,他不仅是当世大儒。

  于军事亦是有所涉猎。

  能力很不错。

  只是。

  他口中的话语,让不少朝臣皱起眉。

  本以为他跳出来阻止张家。

  类似韩安国这样的实权派,对此是喜闻乐见的。

  再者,看他的装扮一副儒生的模样,应该是与刘彻大力提拔儒生有很大的关联。

  如此一来,此人的身份很好解释。

  刘彻赏识。

  加上立场一致。

  能力肯定也不差。

  自然是值得交好。

  然而,他的话之于韩安国等人却不是那么友好了。

  所谓的坚壁清野,所谓的取消互市。

  不就是变相地与匈奴交恶吗?

  眼下的大汉朝堂,依旧是投降派占据朝堂的主体。

  即便是张家之前的据理力争,都暂时处于下风。

  更别说眼下这个在朝堂上没有任何根基的儒生了。

  是,陛下是你的靠山。

  但。

  显而易见的是,陛下不可能为了你去选择得罪其余的一大批人。

  再者。

  又并非是张家这样的庞然大物,与刘彻交情深厚。

  刘彻对你的不过是欣赏。

  远未到照顾周全的地步。

  即便是,这么一位儒生日后的地位成就可不低。

  屏幕前的张伟清楚,后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董仲舒在其中扮演的可是关键人物。

  不过,眼下,刘彻刚刚对儒家有意,尚且还没有到大力的推崇的地步。

  如此一来,董仲舒还未完全成长起来。

  此时,他却跳出来一副慷慨激昂的模样。

  怎么?是欺我大汉朝臣无人?是欺我大汉朝堂没有忠臣吗?

  初出茅庐,虑事不周也难怪。

  却是能够看见。

  队列首位,韩安国主动向左一步。

  “董博士,此言差矣。陛下之所见,岂能是我等臣子能够轻易揣测的?张尚书之思虑,又岂是尔能简单便能想清楚的?虽说臣亦是觉得,向匈奴派遣军队一事需要好好思虑。然,张尚书之前所做一切,与匈奴互市、通商,取得的成效已经是初步显现。我大汉边关近阶段安定如初,边关之民无不不歌颂陛下之恩德。”

  “如此,足可以见识陛下之英明,张尚书之思虑,岂能是尔等说取消便可轻易取消的?董博士为国为民之心,我能理解,只是话还是要想一想再说的。”

  韩安国的这一番阴阳,让董仲舒的脸上青一阵白一阵。

  不过也是。

  眼下,董仲舒出言,所凭借的只是一腔热血。

  长久沉浸在学问中,自然是没有经历太多的的历练。

  如此,言语交锋间,自然是比不过他们这一群在朝堂上打磨了多年的老狐狸。

  “陛下,我……”

  董仲舒还想解释。

  刘彻却是微微摇头。

  “董爱情理之思虑,朕亦是了解。董爱卿为我大汉一腔热血,这固然没错。只是,我大汉如今与匈奴关系不同以往,且匈奴已经表达了他们的真心实意,朕需要给他们回馈。”

  却是刘彻淡淡地开口。

  不轻不重地帮董仲舒说了几句。

  看似责备,实则又何尝不是对他的一种保护呢?

  屏幕前张伟亦是清楚,此情此举的根源。

  刘彻,如今对儒家、对董仲舒其实是很有好感的。

  再加上,他们并不知晓张家和刘彻之间的谋划。

  一腔热血空谈报国。

  哪里知晓这群朝堂老狐狸的一举一动,都透露的极大的深意。

  刘彻如此开口,将董仲舒摆在一个年轻人的位置上,他们这群老人自然是不能与他太过为难。

  “韩爱卿,张爱卿所言,不知你认为如何?”

  却是刘彻画风一转,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韩安国。

  刚才他对张伟的几句点评,可谓是不咸不淡。

  淡淡的褒扬,但,又显而易见地绕开了张伟的提议。

  话又说回来。

  刘彻对张伟的提议其实是很心动的。

  当然,张伟的提议可不是字面上的意思。

  可不是真的派人去教导匈奴。

  那不就是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吗?

  就算他相当这个冤大头。

  大汉也不可能、刘彻也不可能允许。

  实际上,张伟的这一番提议大有考究。

  首先就是大汉派遣这么一只队伍过去,究竟干什么的?

  自然不可能是像他们说的,是为了教导匈奴。

  这支军队的数量,顾虑到匈奴那边的意见,自然是不会太多。

  但,数量不多,亦是能在某些时刻起到奇兵的效用。

  别的不说。

  有这么一支军队驻扎在侧。

首节上一节228/4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