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140节

  不过光抄完了还不行,剩下的工作还有很多,要给每个字解释,还有组词组句,不然光有字也白搭,学生也理解不了,这个工作量就比较大了。

  李伟拿抄录好的字,回到书院就在办公室里编了起来,只是,编了没多久,他就头大如斗了。

  上完课的方孝孺回到办公室,看到他一皱着眉抓耳挠腮的模样,忍不住有些好奇的上前问道:

  “李大人,你这是干嘛呢?”

  “编字典。”

  李伟头也不抬的说道。

  方孝孺凑上去看了看,顿时恍然:“你这是要编写字书啊?”

  “嗯,算是吧。”

  李伟轻声敷衍道。

  他这个字典,只是收录了一些通俗常用的简单文字,跟方孝孺口中的字书还是没法比的。

  方孝孺听闻此言,却是不由的来了兴趣,他看得出来,李伟这个字书是用拼音作为检索依据的,简单方便。

  “要不要方某帮忙?”方孝孺主动开口道。

  李伟闻言抬起头来看了看他,心中不禁一动。

  这个方孝孺虽然在教育上与他的科学理念不同,但是识字还是一样的,只不过他教的是更加复杂的文言文,而自己教的是通俗易懂的一些常用字。

  他自己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呢,不可能天天在学院这里守着,这个方孝孺还是可以适当的用一用的。

  “好呀好呀,来来来,我给你说一下怎么编。”

  李伟也不再犹豫,将自己编了个开头的字典拿到他面前,讲解了起来。

  “这些都是我抄录的一些常用字,我已经用拼音把他们排好顺序了,你这样,你帮我把这些字注释一下意思,还有组词组句……”

  李伟将这件事详细的跟方孝孺说了一下,方孝孺听了片刻就明白了李伟的想法,他对此挺感兴趣的,也没有推诿,提笔就开始帮李伟编了起来。

  “哦对了,这些注释你记得要用通俗易懂的文字表述,不要搞那些之乎者也,学生们也看不懂。”

  李伟不放心的叮嘱了一句。

  方孝孺闻言微微一愣,

  他知道李伟一直教授的都是通俗用语,像是那些童话故事一样,都是用大白话讲的。

  虽然他觉得那样的故事比较粗俗,但是对这些学生而言,无疑是更加容易理解的,不像三字经什么的,还得老师逐字逐句的解释教导。

  想了想,他也觉得这样可以让学生们尽快学会识字,至于其他的三百千以及经义文章,可以等识字以后慢慢学。

  “好,我知道了。”方孝孺迟疑了一下,就答应了下来。

  然后就开始接替了李伟的工作。

  将此事交给他,李伟总算是长松了口气,他一个理科生,曾经上学的时候连个作文都写不够字数,让他给这么多字做注释真是难为他了。

  现在有方孝孺帮忙,他总算是轻松下来了。

  看了看认真编写字典的方孝孺,李伟轻轻点头,暗道这家伙总算还是有点用的。

  只是想到他将来“诛十族”的下场,李伟又微微皱眉。

  想了想,看在他认真帮忙的份上,李伟决定提醒他一句。

  “方老师啊。”

  “嗯?”方孝孺抬头看了看他。

  “那个,你看,咱们书院这么多学生,都挺可爱的吧?”李伟循循善诱道。

  方孝孺闻言,脸色疑惑:“是,挺可爱的,怎么了?”

  “如果,我是说如果哈,将来要是你被皇帝诛九族,你可别逞能说什么诛十族又如何的话,否则这些学生可都得被你连累了!”

  李伟脸色严肃的提醒道。

  方孝孺闻言,顿时脸色一黑,本来李伟这段时间没整他,他还以为这家伙总算转性了呢,没想到这一转眼,又说出恶毒的诅咒之言。

  “方某向来守身持正,陛下怎么可能会无故而诛,倒是李大人自己,恣意妄为,你应该担心你自己才是!”

  方孝孺有些生气的斥责道。

  李伟脸色一僵,随即道:“你看你,我这是为你好啊,你怎么还不识好人心呢?”

  “哼!”

  方孝孺冷哼一声,转过头去不再理他。

  李伟撇了撇嘴,自己好心提醒,这家伙还反倒不领情了,真是。

  看他一副气哼哼的模样,李伟也没再自讨没趣。

  反正该说的他已经说了,将来要是他还那么倔,那他也没办法了。

  不过话说回来,他都已经穿越到大明了,想来今后的事情也肯定得发生变化,今后老四能不能抢到皇位还不一定呢,现在担心这个为时过早。

  摇了摇头,李伟把字典的事情扔给他,就一身轻松的离开了书院,去了军器局。

  现在神机营那边已经按照他奏书上写的那样开始整编了,明黄商会那里,来福也在按照他的意思在大力囤积保值的货物,一方面避免货币贬值,同时为今后的计划积蓄物资。

  这些都可以交给别人来办,但是制作油墨、钞纸和印刷机的事情就必须得他自己多上心了。

  他本来是想直接用棉花生产钞纸的,但是却发现棉花实在太贵了,用这玩意做钞票,得不偿失。

  棉花自从宋元两朝的发展现在已经有大规模种植了,但是大多都用于纺织了,棉布在这时候也是很紧俏的商品,保暖效果比麻布好得多,所以棉花的价格一直都不便宜。

  思考再三,原料还是得用普通的树皮之类的,只是这样的话,就需要提高生产工艺了,用碱性添加剂来中和纸浆里的酸性。

第189章 有人喜有人忧

  有一种叫做卡夫制浆的工艺,是利用火碱与臭碱的相互作用,来去除纸浆中呈酸性的木质素。

  火碱好说,现在制肥皂用的就是这种东西,但是臭碱就麻烦一些了,得用芒硝和煤粉高温烧制还原,再用稀释的碱溶液处理。

  李伟来到军器局新设的造纸厂后,就让工匠们准备好东西,就开始这些东西。

  在亲自操作了几遍,验证了这种方法可行之后,李伟才将制作步骤详细的教给信任的几名工匠。

  李伟指着刚制备出来的一些散发着臭鸡蛋味道的白色粉末道:“这些叫做臭碱,以后你们几个就负责制作这个东西,记得千万不要沾到皮肤上!”

  这个东西沾到皮肤上是会灼伤皮肤的,李伟为了制这东西,特意让陶窑场那边给制作了防护眼镜,另外还有皮手套,他将这些东西也发给了这几个工匠。

  “好的大人。”

  几名工匠忍着臭味,接过李伟分发的这些手套眼镜,躬身答道。

  李伟轻轻点头,将这项工作交给了他们,自己便转身离开了。

  有了这两样东西,无酸纸就算搞定了,可以大规模的进行生产了。

  而且他也不是打算仅生产无酸纸就算了,现在这个时代,纸也是很贵重的东西,他完全可以改进一下造纸工艺,卖纸赚钱。

  巨大的生产力所制造的巨量商品才是支撑货币价值的根本所在,其他的一时操弄都不能真正的解决货币贬值的问题。

  现在这个年代,他也不可能去中东抢石油去,只能在印新钞的同时,尽力发展制造业。

  离开了造纸厂,他又去了看了看那几个制作雕版的画师,现在他只是制作一些样品模板,简单的设计了几种类似后世的钞票模样,就让这些画师比照着雕刻了。

  为了提高雕版的精细程度,他特意为这些画师提供了放大镜,以及高碳钢淬火制成的刻刀,雕版用柔软易于加工的低碳钢。

  雕版也无需做的像后世那么高精密,只要远远领先于现在的工艺条件就行了。

  等这些金属雕版做好后,会被装到水力驱动的滚轮上,刷上油墨,大张的钞纸中间滚过,凹印就完成了。

  除了凹版印刷,还有钞纸制造过程中压出的水印。

  无酸纸、油墨、凹版印刷加水印,光是这些技术就足以令这个时代的人绝望了,想仿造假钞根本不可能。

  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种钞票更耐磨耐折,不易损坏。

  李伟把印钞需要的各道工序视察了一遍,确保没有问题,这才松了口气。

  既然准备好了,那就可以开始下一步行动了。

  离开军器局,他便去了明黄商会,将来福和沈经找了过来。

  “现在商会里的货有多少了?”

  李伟直接问道。

  “老爷,我这边已经囤积了五十万贯的各类货物了!”

  来福满脸喜色的禀报道。

  最近这段时间,由于宝钞贬值,物价跟着疯涨,这些原本三十万贯的各类货物,此时已经涨到了六十多万贯宝钞的价格,要是现在卖出去,净挣赚三十万贯,都赶上去年一整年的利润了。

  当然现在宝钞贬值,就算挣到这三十万贯也只相当于去年的不到二十万,但是这些货大多都是通过那些掌柜从沈彬的万山商会那里赊来的,相当于是空手套白狼,就算是分给那些掌柜们一些利益,那也能净赚十几万贯。

  李伟听了来福的话微微点头,然后又看向沈经。

  “我这里也囤积了不少的材料,以及咱们自己的货品,现在出手的话,大约能有四十万贯的样子。”

  沈经也是一脸的轻松愉悦,自从李伟把吴奇安排的那些太监赶走之后,他的作坊现在也好了起来,虽然因为秘方泄漏,现在赚的没以前多了,但好歹也是比以前把利润全喂给那些太监时强多了。

  两人此时都是满脸高兴加崇敬的目光看着李伟。

  这次由于李伟的提前安排,他们幸运的避开宝钞的贬值,把大多数的现钞都换成了实物,如今都涨了将近一倍。若是没有李伟的这些安排,他们商会手里的现钞现在就贬值将近一半。

  李伟这次可算是豪赌了,现在他不但把明黄商会的所有流动资金基本上都花了出去囤积成了各种生产原料和货物,还另外赊欠着那些掌柜的三十万贯的货。

  当然这些掌柜的也只是过个手,李伟实际上欠的是沈彬的货款。

  但是,那个掌柜的作为经手人,如果李伟这些钱还不上,那他们也跑不了,到时候沈彬可是会找他们的,而不会去找李伟。

  要是让他们知道现在明黄商会的流动资金已经见底了,恐怕立刻就会闹上门来催账。

  幸好,他们一直觉得明黄商会家大业大,暂时还没有注意到这些。

  李伟沉吟了片刻,觉得现在已经差不多了,明黄商会的能力也是有限的,最多只能到这种程度了,再囤下去他就得去借高利贷了。

  “这样,从今天开始慢慢出货,先回拢一些宝钞来。”李伟轻声道。

  “好的。”

  来福立刻点头应道,说实话到现在这个程度他已经有些心慌了,再过两天,李伟不说他也忍不住要主动去请示一下了。

  相对于来福,沈经显得倒是无所谓,因为他觉得宝钞还会贬值下去,甚至有一去不回头的趋势。

  不过既然李伟吩咐了,他也没有强求,跟着答应了下来。

  “记得收钱的时候尽量收旧钞,该折价折价,最好再往下压压,另外把咱们手里的旧钞全部拿去行用库兑换新钞,出货收到的旧钞也立刻去倒换!”

  “好的老爷!”

  李伟连连嘱咐,将自己的计划一一展开。

  明黄商会一改曾经只吃不吐的貔貅形象,开始大规模的向外出货,原本按照他的吩咐暗中从沈彬那里进货的那些掌柜,也立刻改换门头,从他这里进货了,大量的宝钞迅速回流,明黄商会的生意立刻红火了起来,来福沈经等几个知情的人脸上都洋溢起了笑容。

  然而有人欢喜,自然就会有人忧。

  京师中城区,沈彬在自家的府宅里,听着手下掌柜的禀报,脸上喜忧参半。

  自从他父亲沈荣和大哥相继去世之后,作为沈家三代的他,仗着长辈的优势硬是从沈经这个四代嫡系手中夺走了大半的家产,一举取而代之,成为他们沈家掌握着最大财富的三代主系。

首节上一节140/2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