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的老板朱元璋 第118节

  那个被徐勇抽鞭子的工匠,捡起徐勇拉下的鞭子,追上去就抽。

  徐勇边跑边挨揍,被抽的惨叫一声,其他几个跟着他的管事更是早已被人群淹没。

  人们的拳脚鞭子,还有些追不上丢石头的,仅仅片刻功夫就把他打得鼻青脸肿,遍体鳞伤。

  跟在后面的陶友庆,看到这情况,才长舒了口气,事情总算办成了,他这条小命应该是保下了。

  休息了片刻,他才慢慢的随着潮水般的人群跟了上去。

  军器局外,毛骧带着侍卫,听到里面有动静了,这才轻笑一声,不紧不慢的带队进了军器局。

  “救命啊!毛大人救命!”

  远远的,徐勇见到毛骧带着兵进来,顿时惊喜的大喊救命。

  然而毛骧看清楚他身后那些汹涌的人潮,却是骇然色变!

  这也太多了!

  本来他以为那个陶友庆能鼓动个几十上百的人就很不错了,然而现在看这架势,估计都快上千了。

  “快,快去叫人!”

  毛骧急促的命令道,军器局外面有府军驻守,此时面对这么多失控的匠人,他身边这几十个人可不够使!

  “是,大人!”

  他身边的亲军侍卫急忙应下,转身跑出了军器局。

  “毛大人,毛大人救命!”

  徐勇一边喊着一边带着暴动的匠人冲向毛骧这边,毛骧脸皮抽搐,他们这些亲卫虽然身经百战,身手不错,但也不可能真的以一敌百,面对绝对的人数优势,哪怕他们兵器对方手无寸铁,那也白搭。

  见徐勇就这么将人引了过来,毛骧顿时脸色难看起来,但是事已至,他也不可能跟徐勇似的撒丫子就跑,只能硬着头皮顶上去。

  “都给我住手!你们要干什么?想要造反吗?”

  毛骧抽出配刀,暴喝一声。

  现在他们人少,但气势必须得壮,若能在气势上震慑住这些人,那还有缓。

  徐勇浑身狼狈,满脸是血的跑过来之后,赶紧躲到了毛骧等人的身后。

  后面跟着追过来的匠人,见到毛骧这些披坚执锐的亲军将士,也是有些发怵,终于是停了下来。

  毛骧见此,才稍稍松了口气,还好,没有到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毛大人,这些人以下犯上殴打本官,这是要造反啊,大人快把这些人抓起来!”

  徐勇从后面露出头来说道。

  毛骧听见他这话不由的嘴角抽搐,你这个蠢货,不能等会再说吗,现在外边的军队还没过来呢!

  “大人,这个狗官克扣我们的伙食,还天天虐打我们,我们逼不得已才奋起反抗的,请大人明察!!”

  带头的管事立刻向毛骧喊道,他虽然也痛恨徐勇,但还没失了智,造反这事不能认。

  “对,就是这个狗官!”

  “大人明察!”

  毛骧深吸了口气,高喊道:“官员有罪,你们可以上告,不能这样乱来!”

  “我们已经上告李大人了,就是李大人让我们反抗的!”

  “对,是李大人说的!”

  “我们听李大人的!”

  “……”

  毛骧脸色变幻,按计划,这事确实是要扣在李伟身上,不过现在事情有点大,他不知道还能不能这么干。

  朱元璋的意思是把这件事强行安在李伟身上,李伟认,这些匠人就是听命行事,虽然是乱命,但也仅算是盲从,可以从轻发落。

  但要是李伟不认,那这些人就等于是造反了,以下犯上殴打官员,当枭首示众!

  至于李伟那边,朱元璋也早做好了安排。

  正在毛骧犹豫的时候,那领命出去摇人的侍卫就带着外面驻守的府军卫,涌了进来。

  府军卫将这这些匠人包围起来,指挥使常安上前与毛骧拱手打了个招呼。

  府军卫也是皇帝直属亲军之一,跟常安他算是平级的同僚。

  毛骧见府军卫将士控制住了局面,这才终于放下心来,再不复刚才那么好言相劝。

  “把他们都抓起来!”

  毛骧高声大喝道。

  被围起来的匠人们立刻恐慌了起来,纷纷喊着冤枉,面对上前抓捕的府军卫将士,再也不敢反抗。

  “毛大人!毛大人!”

  陶友庆从乱哄哄的人群里挤了出来,见这些将士连他也要抓,急忙向毛骧大喊着。

  毛骧眼神一凝,轻笑一下,示意那些将士把他放开。

  陶友庆走上前来小心的问道:“毛大人,事情办妥了,你看我的罪过,是不是可以给揭过了?”

  毛骧笑了笑:“当然,本官说话算数,之前的事就给你一笔勾销了。”

  “谢大人,谢大人……”陶友庆一喜,连连感谢。

  然而还没等他感谢完,毛骧却是笑容一收,冷冷的道:“不过你竟然敢煽动匠人殴打朝廷命官,这个罪过本官可没法给你免了!”

  陶友庆动作一滞,震惊的看着毛骧:“大人,我这不是遵照……”

  噗!

  伴随着一声轻响,他的话音戛然而止,随即感觉到胸腹一阵剧痛。

  低头一看,钢刀已经贯穿他的胸膛,刀柄正握在毛骧的手里。

  陶友庆张了张嘴,然而嘴里涌出的都是鲜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毛骧抬腿一脚将他踢开,不屑的瞥了他一眼,然后收刀入鞘。

  常安将这些看在眼里,但是什么都没说,这种小人物,他问都懒得问。

第163章 有点硬,有点大

  死不瞑目的陶友庆被两个侍卫像处理垃圾一样抬了下去。

  毛骧做掉了他,才对常安打了个招呼,将善后的事情交给常安处理。

  他得赶紧回去向朱元璋禀报,事情虽然办完了,但是情况有些不同,最终怎么处理还是得请示。

  乾清宫里,毛骧经通报报匆匆而入。

  “参见陛下!”

  朱元璋早已等候多时,也不废话:“事情办完了?”

  “是的陛下,臣已经按您的吩咐把事情办完了,陶友庆也已经处理掉了。”

  朱元璋闻言,轻轻点了点头,他让毛骧办的这件事,目的就是逼着李伟再来给工匠求情,到时候这些工匠是造反还是听了他的乱命行事,就要取决于他自己的选择了,反正陶友庆已死,死无对证。

  至于李伟担下责任后该如何处罚,那当然是高举轻放,只要逼着他好好回去做事就行了。

  “但是有个意外变故,还需陛下圣断。”

  毛骧停顿了一下又继续说道。

  朱元璋微微皱眉:“什么变故?”

  “这次被陶友庆鼓动的匠人,足有近千之众!”

  毛骧低着头,沉声说道。

  上千人的暴动,已经不是小事了,虽然最后被轻易压了下来,但从此事也可见李伟在军器局匠人心中的威望。

  朱元璋闻言也是立刻双目一睁,震惊不已。

  “有这么多?”

  “是的陛下!”

  毛骧如实重复道。

  朱元璋眼神变幻不定,这个李伟,真是让他惊喜交加,喜的是他选的女婿是对的,有本事有能力,惊的是,女婿终究是女婿,不是儿子,现在仅是以他的名义就煽动了近千工匠的暴动,那将来呢?

  本来他的打算是利用陶友庆,煽动一些匠人殴打官员,然后把这些人给抓起来,作为逼迫李伟的软肋,同时这也是对他的一次警告。

  然而,现在这个软肋是有了,但是有点硬,有点大!

  当然,现在这些人而且还只是普通匠人,还不足以引起他的忌惮,但是这种事还是不得不防,必须得杀鸡儆猴!

  只是他想起当时处死那个乐女的情况,就有些担忧,以李伟这种性格,他要是大开杀戒,恐怕两人就真的离心离德了,那样并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朱元璋脸色变幻,沉思了许久,才沉声道:“将此事移交刑部!”

  考虑再三,他还是决定必须要杀,可以少杀点,但必须要震慑住这些匠人,并且他将此事交给刑部去办,转移矛盾。

  “微臣遵旨!”

  毛骧领旨退下,匆匆离去。

  当日,被府军卫抓住的这些匠人就移交给了刑部,并将朱元璋的意思透露给张宗艺。

  张宗艺在接到此事后,大为惊怒。

  虽然他跟徐勇这种小官没什么交集,但是在这种民打官的事情,是所有官员都绝不能容忍的,这种事,一旦开了头,就会动摇他们高人一等的权位!

  皇帝怕造反,他们当官的也怕,对这些“暴民”,以他的意思必须得将动过手的都斩首示众,以儆效尤!

  然而,毛骧明里暗里的暗示他,陛下的意思是要少杀,他也不敢违背,只能顺着这个意思来办了。

  朱元璋的意思是少杀,那他只能挑一些带头的杀几个,剩下的只能小惩大戒一番。

  在皇权和官员的配合推动下,此案快事快办,很快就将这些人的罪刑就定了下来,而李伟还在家里一无所知。

  ……

  淅淅沥沥的春雨落下,滋润着万物众生,给这个世界带来无限的生机。

  李伟站在堂屋屋檐下,享受着轻风拂面带着的清新空气。

  在古代的唯一好处,就是环境比后世要好得多,没有雾霾,没有尾气,也没有永不停息的各种嘈杂。

  他记得有一次离开城市回到老家的时候,步行走在田野间,那种宁静,是城里从未有过的。

  在城里就算是深夜,也总会有各种莫名其妙的噪声烦扰,或许是偶尔疾驰而过的车辆,或许是一些夜生活的嘈杂,家里的电器,邻居的吵闹,总之永远不会有绝对的安静。

  只有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和这相隔数百年的古代社会,才有这种极致的宁静安详。

  然而这种宁静很快被人打破。

  砰砰砰的敲门声响起,李伟在后院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过了片刻,应该是来福去开了门,然后李伟就见薛祥连让人通报一声都等不得,急匆匆的闯进了后院来。

首节上一节118/20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