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526节

作为医者,她太清楚了,的确…高温是可以杀掉那些潜藏在伤口处的‘病疮’,这个时代还没有细菌、感染的感念,不过…一些成名的医者通过逆推“四六风”的发作,还是能联想到“细菌”的,只是称呼其为‘病疮’!

可就算高温是可以杀掉部分“病疮”,但还有一个问题,这洛铁本身就是新一轮的“病疮”…

在卓荣接触过的,使用烙火防止“四六风”的病患中,最终能活下来了…

绝不超过一半!

也就是说,眼前的张辽…至少还有一半的概率,他还是会死!

卓荣声嘶力竭一般的将这中间的道理喊出,甚至举了许多例子…告诉他有许多将军,就是这么年纪轻轻去世的。

他要告诉张辽,要保命…这些土法是不行的!

只有…只有去寻张仲景,看看他能有什么良方?能有什么办法。

只不过…面对卓荣的话,张辽只是淡淡的冷笑,他的表情冷漠至极,宛若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老天要取我张文远的命,那我给他就是…哈哈哈…大丈夫何惧死?”

说到这儿,张辽转头望向凌统。

他顶着方才烙印过后,身体中巨大的疲惫,朝凌统道:“你小子是条汉子,且好好养伤,他日在战场上,你、我再比试一番,如何?”

说到这儿,张辽又表现出他骄傲的一面,“你不是要一血逍遥津的耻辱么?下了这八公山,我张辽随时奉陪”

此言一出…

张辽迈着那并不健硕的步子就往下山的路行去,他已经做出过决定,不论如何,他都不可能去江夏,去安陆城,去关麟那边。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现在,他张文远只要回去,只要回寿春城,他相信曹丞相一定在派人搜寻他!

“你等等!”

看到张辽要走,凌统连忙喊住,张辽脚步一顿,凌统的声音狠狠地传出:“你张辽的脑袋,我凌统要了,你可千万不要死在这四六风之下!”

“哈哈哈哈…”张辽没有回应凌统,只是大笑着,一边笑,一边往山下走去。

不多时,山道上只留下他张辽那狭长的人影…

转过一处山道,再没有张辽的影子。

这时的天才蒙蒙亮!

倒是卓荣,尽管万般的担心,可她知道…作为一个医者,她劝不了这位曹魏执拗的将军。

她只能把头转向凌统这边,“你呢?你要去江夏?去仲景神医那儿么?”

“我是东吴的将!”凌统也径直走向那尤在炉中的烙铁旁…

俨然,他也打算用与张辽相同的方法…

卓荣连忙喊道:“这法子行不通的,你…你…你们…哎呀,你们就不能想想,人若都死了?那还说哪里的将?有意义么?”

“是啊…”卓恕也补充道:“你不是要一血逍遥津的耻辱么?人都死了?这耻辱…还怎么血?”

也正是这两句话,让凌统怔住了,让他的脚步停住了。

一时间,他沉默了

他意识到,他与张辽深深的不同。

张辽是胜利者,他可以慨然赴死…

可,可他凌统却是失败者,在一雪前耻前?他能死么?死的起么?

卓恕适时的再补上一句,“本就是孙刘联盟,怎生像是仇人一般,不过是去江夏问个医而已,怕什么?再说了,你们东吴的大都督不也在江夏么?”

也就是这一番话…

成功的将凌统说服了!

江夏,安陆城。

于禁的败退,局势的大好,使得关麟总算能空出手来,做一些其它的事情,比如另一种层面,对北方氏族的“攻心战”!

此刻,他正在与王粲、阮这两个降将交流着什么…准确的说,是在交流一本书,一本在关麟授意下,王粲与阮一道编纂的“荀传”…

说起来,王粲作为“汉末英雄传”的作者,肚子里还是有些墨水的,一切小说创作中基本的要素,比如爽点、铺垫、爆发…这些都难不倒他。

可唯独…情绪上,在关麟看来,他编纂的这本《荀传》是不够的。

按照关麟的想法,这本《荀传》是要让北方氏族看的,是要通过荀一生的境遇,让那些大氏族看清楚曹操的嘴脸…

最好还能对荀感同身受,甚至因为荀的遭遇,而进一步的仇视曹魏,如此一来,关麟这等“文字战”、“舆论战”的攻心目的就达到了。

可…

看着眼前这本草拟的《荀传》,关麟不由得再度摇头,他目光幽幽的望向王粲感慨道:“王先生,这本《荀传》不是说写的不好,而是太多套路了,比如哪里铺垫,哪里爆发,哪里是爽点,哪里让观者恨得牙痒痒都是套路化的…一味的套路难免就少了几许真诚…”

是啊,要让氏族对曹魏的愤怒加剧,那就一定要当先让北方氏族对荀、荀攸这等惨死于曹操之手的人感动,闻之落泪的那种!

说到这儿,关麟“吧唧”了下嘴巴,提醒道,“不妨…咱们往哭这方面写,王先生在曹营待过,难道还不知道这位‘荀令留香’高贵的品质?一件件惹人泪目的事情?恰恰是这些泪目的事情最容易打动人!”

“比如呢?”王粲很喜欢写作,他是可以把自己关在小黑屋没日没夜创作的文豪…

他可以一日写出超过万字的小说、故事,唯独,他缺乏的是一个方向,一个如何让观者泪目的方向。

“这个简单哪…”关麟随便举例道:“比如…这一卷,荀荀令君,他为何娶声名狼藉,且没落的大宦官唐衡之女?背上世人的骂名?让士大夫集团对他弃之如糟粕?”

“他又是如何因为娶了宦官之女而郁郁不得志?最终被曹操奉为‘张良’?”

“还有…他因为什么与曹操意见相左,又因为什么与曹操彻底决裂,直至于最后的那空着的食盒,那句逼死他的‘终无汉禄可食’!”

关麟开始教王粲怎么写小说了。

简而言之,就是让读者的情绪跟着跌宕起伏的剧情而潮起潮落,不能一直起,那就没意思了,也不能一直落,那就太憋屈了!

关麟对此间的写作手法可太懂了,宛若为王粲打开了一个全新世界的大门。

只是…

这边厢,关麟还在侃侃而谈。

那边厢,关索突然闯了进来,他宛若一只四处乱撞,不管不顾一切的公牛…

当他闯入关麟所在的屋子时,他捂着肩膀处的伤口,气喘吁吁的喊道:“四哥,不好了,爹出事儿了,爹出大事儿”

第315章 敢打老子,儿子就十倍奉还!

关麟醉了,麻了!

当关索将襄樊战场发生的一切,包括老爹关羽的攻城,包括敌将徐晃的诈晕,包括曹仁的忽然醒转,包括庞德的埋伏,包括这一出出阴损的埋伏。

这些一桩桩、一件件,悉数娓娓讲述给关麟后,关麟也是醉了,彻彻底底的醉了,这是麻了呀!

什么叫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老爹关羽…这特喵的就叫“本性难移”啊!

关麟原本还颇为瑟,觉得“燃烧罐”的出现改变了整个南部战场的局势,如此这般,只要稳扎稳打,夺下襄樊不成问题。

优势在我啊

可没想到啊没想到。

“优势在我”这话就不兴乱说…

果然,果不其然…老爹关羽还是飘了,一如既往的飘了。

历史上总说关羽的死,是东吴的背刺,这无可厚非;

是傅士仁、糜芳的背叛,这也板上钉钉;

可若说是刘封、孟达不去驰援,那就扯蛋了。

历史上,关羽邀刘封、孟达驰援的时候,那是水淹七军,威震华夏…那是都快把曹魏给捅出一个大窟窿了。

那是大优势的局面…

关麟都能猜到刘封与孟达的心路历程,你特么都这么牛逼了,我们这边一大堆逼事儿,驰援个你?咋想的呀?驰援你妹啊!

可谁能想到前一月还“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还捷报频出,下一月江陵直接就没了,围着樊城的关家军直接就被徐晃给突突了。

再下一月更直接,老爹关羽直接就败走麦城,再过一月人特喵的就没了。

就是这么快…

关麟真就把历史上记载着的“大意失荆州”与这一次联系在了一起。

前一刻还嚣张的一匹,傲气不可一世,后一刻就输了,就因为大意输了,如出一辙啊…

唉…

深深的一声叹息。

关麟在确认老爹还活着后,真特喵的想骂一句“该啊”。

他也真是服了…

话说回来,关羽是关麟见过的,最容易傲的,也是最容易傲着、傲着,人就没了的名将,偏偏还特喵的是自家老爹,简直绝了!

其实…

关麟听着关索讲述的,曹操布下的这个局,说不上多高明。

其实无外乎趁着关家军攻城,三路齐出,打的是一个出其不意…

可只要老爹关羽不去打樊城,或者索性目标放在襄阳上,直接把襄阳围起来,围而不攻,用这等最稳妥的围点打援的方法去征讨。

啥事儿都不会发生。

可偏偏老爹就傲了,就飘了,他觉得大优之势,还围个毛毛虫。

还是因为飘了,老爹不做“樊城”与“襄阳”二选一的选择题,他是樊城与襄阳都想要!…这波输在贪了、急了。

不过,这很符合老爹关羽的性格…

他要不打樊城,围襄阳,那才有鬼…

果然,关麟一而再、再而三的压制老爹关羽,压制他的性格,让他的心态变化,让他别再那么的嚣张、傲气不可一世,可最终,压制了个寂寞!

他还是那个“一如既往”、“本性难移”的傲气不可一世的关云长啊!

同样的…

这一仗的部署也不得不佩服人家老曹…

最了解老爹的人,不是他的这些儿子,而是老曹啊。

他看人是真的准!

心念于此,关麟长长的吁出口气,一副恨铁不成钢,不…是恨爹不成钢的既视感。

“咱爹现在伤情如何?江陵城的局势如何?那徐晃、曹仁、庞德可追过来了?”

首节上一节526/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