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第442节

张辽拱手:“末将请战,只需八百,照样挫敌七万!”

乐进也拱手:“末将请战,将功补过,戴罪立功!”

曹植也着急道:“孙权亲自带兵,合肥寿春不过百里,若是让其七万兵马汇合,那势必成为心腹大患,请父王快下令,击其半渡…阻挠其合兵一处。”

曹操放眼一看,众人跃跃欲试,唯独司马懿依旧双手拉着马车的缰绳,低着头。

曹操看不清他的神情,但很明显,他既不焦急,也不忧虑,甚至,就连沦为一名“马夫”深深的耻辱也完全没有。

有的只是一种看透一切的云淡风轻。

一时间,曹操感觉他的心思仿佛都被这年轻人给看透,这让他心底无端升起一丝怒气。

曹操挥挥手:“孤要再想想,诸位先退下,晚间到那寿春城里,孤会击鼓议事!”

众人虽然心急,但却是不敢草率的拿出决定,只能一起躬身,退了下去。

大军继续前行,司马懿依旧充当马夫,曹操与曹植依旧坐在那敞篷的五舆马车上。

突然间,曹操问道:

“司马仲达,你身为孤的军司马,心里藏着什么?说出来!”

冷不丁的被问到一句,司马懿连忙提起精神,谨慎的回答:“丞相慧眼如炬,下官心中的确藏有事,下官在琢磨‘田忌赛马’!”

“噢?”

田忌赛马的故事人尽皆知,可这种时候,曹操难免多出了几分好奇,“如何琢磨的?也给孤与子健讲讲。”

司马懿一手拉住马的缰绳,一边道:“下官再想,当年田忌与齐王赛马,起初是上、中、下等马对上、中、下等马,田忌不是齐王的对手,后经由孙膑提点,由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由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由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至此大获全胜!”

“如今襄樊、江夏、淮南连成一片,下官愚钝,三路兵马,却搞不清楚,哪一匹是曹丞相的上等马,哪一匹是曹丞相的中等马和下等马,也搞不清楚,孙刘联盟的上、中、下三匹马分列何处?”

“哈哈哈哈…”

此言一出,曹操大笑,这个司马懿的想法确实让他惊喜,也让他警惕,“这道题既是仲达所出,那仲达该告诉孤,你的答案!”

这…

司马懿很明显的迟疑了,他缓缓说,“丞相亲自挂帅,张文远将军为先锋,此淮南一路自然是上等马,而孙刘联军由孙权出动七万大军与丞相会猎于淮南,其兵力远胜过荆州的江夏、襄樊一路,故而单从兵力而言,他也是上等马!”

“至于徐晃将军与关云长,徐晃将军擅长巨鹿十重,是攻守一体的上将,关云长更是身经百战,手下关家军所向披靡,只是…徐将军与关云长受制于兵力,此一方当得是中等马!”

司马懿的话让曹操欣欣然的点头。

“你接着说…”

“于禁将军率汝南军,兼之南阳兵,所部五万,他的对手关麟不过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从未有过单独的统兵经验,且不说这关麟会不会如赵括一般纸上谈兵,单单他的兵力不过一万余,还要分兵驻守江夏各城…依下官之见,关麟才是孙刘联盟的下等马,只是,于禁将军威仪毅重,他却不是丞相的下等马!”

听过司马懿的话,曹操久久不语…

沉吟了半晌,曹操方才大笑:“哈哈哈哈…依着仲达的意思,孤是有两匹中等马,一匹上等马咯!”

司马懿低头,不敢言语。

曹操又沉吟了一下,小声吩咐左右。

“许褚何在?”

“末将在!”一旁骑马的许褚连忙答应。

“传孤旨意,让乐进带三万兵秘密支援于禁…进击江夏!”

“诺!”许褚领命。

曹植尤自一头雾水,司马懿却已经拱手道:“丞相明鉴!”

“哈哈哈哈…”曹操大笑,“仲达,你的想法很对,襄樊、江夏、淮南这本就是一线战场,而这战场的关键不在于襄樊与淮南,乃是在于江夏与南阳…中等马不够,孤要给南阳增兵至八万,让这匹上等马好好的践踏江夏,江夏若定,那其他两路兵马势必气势大盛,破敌不在话下!”

听到这儿,司马懿深深的咽了口气。

总归他的战略,丞相是听进去了。

这已经与田忌赛马截然不同。

而是,集中优势兵力,摧毁敌军最软弱的防线…

这一招,在官渡之战时,在延津战场,在白马战场,在关羽斩颜良诛文丑时,就屡试不爽,曹操算是轻车熟路!

似乎是意识到了司马懿的立功…

曹植的眼珠子转动,他想到了与李藐临别时的话语…

李藐那殷殷嘱咐,尤在耳畔。

『子健,洛阳这边交给我,寿春那儿,你要想方设法除掉那司马仲达!』

『只要他死了,三个曹子桓也不是你的对手,世子将是你的,甄姬也是你的』

心念于此,特别是心念甄姬…

曹植的脸色微微凝起。

曹操见疼爱的儿子脸色不对,当即问道:“子健怎么了?”

曹植轻声回道,因为司马懿在驾马,他用极轻极细,只有他与曹操两个人才能听到的声音道:“孩儿…孩儿听到司马仲达与父亲畅论田忌赛马,也突然想到了马…”

曹操问:“是有关马的诗词?”

“不!”曹植郑重的说,“是…父亲曾做过的那个梦!”

咯噔…

随着曹植的话,曹操的眼眸一下子凝起,眼芒中锋芒毕露。

经过儿子的提醒,他一下子醒悟过来。

三马食槽!

是三马食槽!

曹植见到父亲如此神色,他又连忙补上一句。

“孩儿记得,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那个与齐王赛马的田忌,他的下场并不好,正所谓‘锋芒毕露,难免引得杀身之祸!’”

因为曹植的提醒,曹操何止想到的是田忌,田忌是被邹忌…就是那个“讽齐王纳谏”的文臣给状告,最终逃亡于楚国…所有族人身死陨灭!

田忌赛马…这是一场愚蠢的胜利。

曹操想到的更多的是三马食槽,司马…也是马呀!

曹植那轻声的话还在传出。

“能窥探到父亲心思的人可并不多”

一时间,曹操只觉得后背一冷。

莫名的,有那么一个刹那,他与曹植生出了相同的想法。

乃至于,他回忆起郭嘉郭奉孝临死前嘱咐他的话。

“臣执掌校事府,比主公更熟知那司马懿,此司马懿用心之深远,臣尚不能及,臣原本以为,臣尚能压制他数年,慢慢为主公收服他……可是……现在,若他仍旧不能为主公所用,主公一定要及早杀之,不能让他为汉室,为孙权、刘备所用,一旦放之后患无穷,切记,切记…”

曹操尤自记得,那时他抓住郭嘉的手,震惊的说。

“孤知道了,孤知道了!”

『一晃这么些年,若非子健提醒,这桩事儿倒是忘记了。』

曹操歇睨向驾马的司马懿,心头暗道:

『还是说,这司马仲达用了什么法子,让孤忘记了呢?』

心念于此,曹操的眼眸更加锋芒毕露。

于此同时,骤然间,驾马的司马懿突然感觉后背一凉,他知道曹操与曹植在说话,可两人说的什么他并不知道。

只是,一股浓郁的煞气与冰冷的气场笼罩在此间,为他的心情蒙上了一层重重的阴霾。

江夏,安陆城。

这是在长江中游地区一座比较大的城池,也是此间江夏战场,关麟与于禁对决的主战场。

这座南阳与江夏的交界处的城池,曾在春秋战国,乃至于秦朝留下过浓墨重彩的一笔。

秦始皇二十八年,秦始皇出巡东南郡县,先到泰山、梁父山封禅,然后沿着渤海海岸,经成山、之罘(fu二声)转到琅邪台,又西南行,经彭城,南渡淮河,经过衡山、南郡,复由武关,最后回到咸阳。

其中衡山、湘山、南郡、武关,都是安陆周边极为重要的地方。

此刻,于禁三万汝南兵,两万南阳兵,分两地安营扎寨,南阳兵驻扎在衡山脚下,还有一支部队驻扎在距离安陆城百里之处的密林。

因为是冬天,树干枯萎,没有树叶,故而不用担心火攻…

而这些枯萎的树干是大军安营扎寨天然的材料…

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如此两寨互为犄角,这是于禁筑军寨一贯的作风。

“呼”

衡山脚下的军寨是由南阳郡驻扎,宛城太守侯音、南阳都尉卫开驻扎在这边。

朱灵因为违抗军令被贬为后勤总长,主管运粮重担。

只不过…他虽被任命为后勤总长,可一百二十军棍,足够他半个月下不了床。

“啊…给你老子轻点儿抹!”

此刻,后勤军帐内,朱灵的儿子骑都尉朱术正在为父亲朱灵上药。

朱灵将受到于禁的怨气一股脑的宣泄到儿子身上。

声音很大…

脾气很是暴躁。

门外,一干本是各自配马、配甲,在军中地位显赫的朱灵亲兵,如今也跟随朱灵一道被发配往后勤这边。

他们也在纷纷议论。

“朱将军本是袁绍上将,当年曹丞相征陶谦时,朱将军被袁绍派给曹操助战,最后,徐州之战后,大多副将都回袁绍那边了,唯独朱将军带所部留了下来,朱将军是最早追随曹丞相的…反倒是于禁,他什么东西?竟如此军棍朱将军?他也配?”

“是啊,这些年朱将军随着曹丞相征讨寿春,截杀袁术,是朱将军逼得袁术连口蜜浆都没喝到就死于路途;后平定冀州,中郎将程昂造反,也是朱将军将其就地斩杀,哪怕因为此事被曹公误解,被曹公夺兵权给于禁,也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他于禁拿着朱将军的兵,凭什么?凭什么?”

“呸,于禁三万汝南兵,两万都是原本朱将军麾下的,我等给他面子,尊他一声上将军,可这不能是他欺负咱们朱将军的理由!”

就在这时,一个声音传出,“我等当联名向曹公进言,或者聚集起来向那于禁讨回公道,今日这等事儿,若没有个公道,我等就反了,反他丫的…”

随着最后一道声音传出。

“咚”的一声从朱灵大帐内传来。

“爹…爹…”只听得朱灵的儿子朱术大喊了起来。

所有亲卫连忙闯了进去,却见朱灵从床上栽了下来。

他忍着屁股上的剧痛,大声道:“也就是本将军不能下地,否则…本将军就取了尔等首级,尔等…尔等再敢妄言,本将军…本将军…啊…”

又是一阵钻心的疼痛…

首节上一节442/883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