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30节

闻言,徐嘉树也不客气,盘腿而坐,也狠狠地薅了一波封建主义羊毛。

虽然品种味道都不能和后世相提并论,但是这个时代,能在雒阳的冬天围着火炉剥橘子吃,已经是难得的享受了。

你们东观的福利还怪好咧!

“上计不是已经做过了吗?”

徐嘉树嘴上没闲着,不忘问清楚南宫今天到底有什么事,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正旦大朝会那天,天子已经接待过各地的上计吏了。

“天子也就是随便问问,真正的上计在今天,王司徒正在尚书台主持。”

蔡老头拿起徐嘉树带来的文稿,随口答道。

王司徒就是王允了,如今他以三公之位兼任尚书令,是此时除了董卓本人之外,雒阳朝廷政务上的一把手。

“哦”,徐嘉树也就是随口一问,横竖和他这个班主任无关,还不如多吃几个橘子。

啧。

蔡邕仔细把文稿看完,看向徐嘉树的眼神中有点不爽这小子写这么好干嘛?本来还想指点一下的,现在一点参与感都没有了!

好在一旁的老儒生们识趣,狠狠地夸了一顿徐嘉树的字,然后话风骤然一转,把功劳全部归到蔡邕的身上。

“真是名师出高徒啊!!”

“龙章凤姿!!”

“是啊是啊.”

没办法,修史在哪朝哪代都是个清水衙门,要是不把蔡侍中舔舒服了,他们这帮老儒生哪来的橘子可吃?

蔡老头被吹捧地飘飘然,顿时冒出了一个好主意。

“子茂啊”,他把文稿递给徐嘉树,吩咐道:“你把这些给王司徒过目一下,看看他有什么指点没有。”

“毕竟是国家大事,不可以不慎重!”

蔡邕的表情看着十分严肃,可徐嘉树总觉得他在憋着笑。

你就是想听别人吹捧你吧!

既然恩师发话,他也只敢腹诽一番,还是要照做的。

“去吧去吧”,蔡邕催促道,“上计吏中不乏英杰,顺便见见世面也好。”

第46章 天下英杰

上计是古代考绩制度之一,始于战国,于秦、汉日臻发展,尤其两汉承袭先朝上计考课制度,体制最为完备。

考核内容包括:户籍财政、治狱惩盗、宗室名籍、边戍状况、地理行政、劝课农桑等,基本囊括了施政的方方面面。

程序上,由郡县上计、督邮巡计、丞相受计、御史核计、皇帝主计构成,又分为冬课、秋课两类。

每年秋季,郡县内部会进行上计汇总,即为秋课。

中央则在年末考核各郡上计情况,在年初的会课中评定名次,予以升降赏罚,不少上计吏会被留任为郎官,是入仕为郎的又一种途径。

而今年的受计之人正是当朝司徒、尚书令王允。

王司徒独自坐在上首,一眼望去,皱了皱眉头,有些不满意来的人太少了。

十一年前,当时的司徒袁逢受计时,庭下拜倒着乌泱乌泱数百号上计吏,轮到他王子师受计,居然只有这么几十号人,少了接近一半!

(“光和元年,(壹)举郡上计到京师,是时司徒袁逢受计,计吏数百人皆拜伏庭中,莫敢仰视,壹独长揖而已。”《后汉书文苑传赵壹传》)

一想到东面那群乱臣贼子,连上计吏都敢不往雒阳派了,王司徒就一阵恼怒滑头一点的太守推脱说路上群盗横行,耿直一点的干脆就当没这回事。

这群混账,把天子和汉家制度置于何地?

董贼固然可恨,联军也尽是可杀之人!

好在也不全是反贼,人家庐江太守陆康就是个大大的忠臣,除了规定的账簿之外,连额外的特产上贡都一点没少,属实难得!

王允看了眼案几上的橘子,打定主意要好好赏一赏这个陆季宁。

“公达,元常”,他招呼着一旁侍立的两位黄门侍郎,“庐江太守忠心可嘉,还请把此事上报天子,不能寒了天下忠臣之心。”

黄门侍郎与侍中近似,都是清贵权重的天子近侍,也都是六个人的员额,不过等级比侍中低一些。

如果说侍中是天子的高级顾问,那黄门侍郎大部分时候是在尚书台和天子之间跑腿传信的。

上计这种国家大事,两名黄门侍郎荀攸和钟繇当然要在一旁候命。

闻言,年长一些的钟繇闻言赞同:“国家危难之际,确实要行千金买马骨之事。”

木讷寡言的荀攸则只在一旁点点头,眼里扫过庭中诸人。

与王司徒的意兴阑珊不同,荀攸感觉堂下上计吏中,有几位属实让他很感兴趣。

比如那位巴郡派来的上计吏,名叫甘宁的。

此人相貌阴鸷狠厉,在一众诚惶诚恐的地方掾吏中间格格不入,居然敢在兼任了尚书令的司徒王允面前依旧神色傲然,行礼时颇为敷衍。

如此举止,说句胆大包天也丝毫不为过,若不是王司徒没有计较这些的心情,说不得甘宁马上到手的郎官就要飞了,不过看他的样子,也不像会在乎这些。

还有颍川郡的郭图,作为同乡,荀攸很清楚颍川郡的竞争有多激烈。当地每年孝廉和上计吏的名额归属,都要经过一番龙争虎斗才能决出,非家世学问俱佳之人不能服众,这位郭图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人物。

只是荀攸在一旁观察了郭图良久,发现不知道为什么,这位同乡看起来有点心不在焉.

除甘宁、郭图之外,还有楚国蒋济、北海国彭、吴郡高岱,都是一时之选,这还是很多郡的太守都心怀鬼胎,没有派人的情况。

天下英杰,真如过江之鲫也。

徐嘉树踏入了尚书台。

这个地方本来隶属于少府,与尚冠、尚衣、尚食、尚浴、尚席合称六尚,因其在殿中主管收发(或启发)文书并保管图籍,故称尚书,一开始只是皇帝的私人秘书。

权力是磁场,距离越近,分享的权力就越大。

在皇权扩张的过程中,相国和丞相消失了,外朝也被架空,而这个设在宫内的秘书处逐渐成为真正的政治核心。

到了此时,尚书台号称“中台”,整个大汉十三州的事务都要通过这里运转,尚书们虽秩比不过六百石,却是国家大事的真正经手者,尚书郎也是所有郎官中第一等的出路。

非要类比一下,在尚书六曹工作的三十六位侍郎,每个人手中都掌握着堪比后世部长的权力,如果能来这里,对一个普通的郎官来说,不亚于一步登天。

模拟中,一开始徐嘉树的字并不能让蔡邕满意,也就没有机会到这里逛逛,辛辛苦苦完成石经之后,不过混了个秘书郎,教小皇帝写字而已。

“你也是上计吏吗?”

一位尚书迎上来问道,以为徐嘉树迟到了。

“不是”,徐嘉树摇摇头,挥了挥手上的文稿,“我奉蔡侍中之命来找王司徒,请他过目的。”

闻言,那人松了一口气。

“还好你不是,不然肯定要遭罪了”,他顺手走到案边拿起一个橘子,“王司徒正在庭中受计,你先等等吧。”

说罢,扔了一个给徐嘉树,“我叫桓阶,表字伯绪,长沙人。”

桓阶

这人徐嘉树倒是有点印象,玩《三国志》没少用他,【智力】、【魅力】、【政治】都在水准之上,一般还带几个好用的特技,在小势力里算个大腿了,没想到此人仕途起点竟然这么高!

“我叫徐嘉树,叫我子茂就可以了,雒阳人。”,他回道。

两人就这样互通姓名,算是认识了。

“真羡慕子茂,在蔡侍中这样有趣的人底下做事”,桓阶大口嚼着橘子,汁水溅到袍子上也并不在意,“这尚书台我是一天也待不下去了.”

这话虽然听上去凡尔赛,但对于桓阶来说,真的是肺腑之言。

他是被同郡的长沙太守孙坚举荐为孝廉才踏入仕途的,当上尚书郎的时间也不算太长,对于这里的感受就是一个字累!

尚书令作为超级实权人物,一般只对大事做出指示,日常的事务性工作由尚书左丞和尚书右丞带领着三十六位六曹尚书处理。

他们的工作量有多大呢?

三公曹,掌管年终对州郡官吏的考绩;吏部曹,掌管官员选拔和祭祀;民曹,掌管一切有关修建和盐池苑囿的管理;客曹,掌管护驾边疆少数民族朝贺事务;二千石曹,掌管司法诉讼事务;中都官曹,掌管水、火、盗贼等治安工作。

每个曹只有六个人,却要管理整个大汉的方面政务,即使还有三个令史帮忙誊抄文书,天天也是基本上忙得脚不沾地。

尤其是刚刚结束正旦假期,桓阶就更不想动了,趁着有人进来,赶紧找机会摸鱼。

简单来说,假期综合症犯了。

徐嘉树表示这我熟啊,穿越前作为苦逼的机关工作人员,每到年后都是这种感觉,两人的经历虽相隔两千年,感受却出奇的一致!

桓阶大为感动遇到知音了!

正当他准备好好和这位徐子茂聊聊的时候,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响起“桓伯绪!”

“这呢!”,桓阶应了一声,赶紧把案几上的橘子皮推到徐嘉树身前,端端正正地坐好,一副不关我的事的表情。

“华子鱼要来了,帮我搪塞一下。”

桓阶小声道。

迎着他恳切的目光,徐嘉树不明所以地点点头。

“好。”

第47章 包在我身上

如果要在尚书台里找一个公认的事儿妈,肯定非华歆莫属。

华歆,字子鱼。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子鱼。

虽然年纪也不算大,过完正旦才33岁而已,但华歆在士人中的辈分却相当之高,他早年拜在已故的太尉陈球门下,与郑玄、卢植等人是如假包换的同门师兄弟。

老师是死于诛宦事业的三公重臣,名垂青史的士人典范;师兄们也个个是海内闻名的大儒,有这样的出身背景,华歆的仕途注定是不可限量的。

先帝刘宏去世不久,华歆便被大将军何进征召进尚书台为郎,与他同一批入雒阳为官的还有河南郑泰与颍川荀攸。

三人现在分别是董相国跟前的红人、黄门侍郎和尚书郎,非要比较的话,华歆这个尚书郎在其中居然还算混得最差的一个.

究其原因,华歆此人虽然受教于大儒,身上却实在没有什么令人心折的才气可言。

可能是因为,在陈球被宦官处死后,作为弟子的华歆一直被打压,没有入仕的机会,只能在当地县衙当小吏谋生。如今三十多岁才正经踏上仕途的华歆做起事来一板一眼,不知变通。

在旁人看来,说好听点这叫匠气十足,不好听就是死较真,与他同属一曹的尚书郎无不怨声载道,纷纷表示有这样的同事比杀了他们还难受。

要知道,能到尚书台为郎的,要么家世显赫,要么学问高深,很少有他这种实干派作风,彼此之间在一起工作,互相看不顺眼是理所当然的,华歆不受同事待见也正常。

不过,华歆的这种死板性格和县衙为吏的经历,倒是让他在尚书台这种高强度的工作环境中如鱼得水,至少工作一贯勤奋认真,从来不会喊累去摸鱼。

“伯绪,你负责的州郡考核还没做完吗?左丞急着要呢。”

华歆走了过来,他是目前为止,徐嘉树见到的唯一一个没有在身上额外添衣服的人,老老实实穿着官服挨冻,说话间嘴里吐出道道白气,像个刚刚完事儿的老烟枪。

就是不知道他是维新派还是守旧派,徐嘉树又不由自主地想这些有的没的。

“在做了在做了!”

见华歆没有提起案几上那堆橘子皮,桓阶暗暗松了一口气,有徐嘉树这个外人在,华歆收敛了许多,至少没有当面指责他趁机偷懒。

“很快就送过去!”桓阶答道,

听到了满意的答复,华歆这才作罢,淡淡地与徐嘉树客套几句后,便回去忙了。

首节上一节30/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