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我才不想在乱世谈恋爱 第12节

“.哦,抱一丝啊抱一丝”,徐嘉树低头一看,自己正紧紧地抱住董白不撒手,她好像是有点喘不上气,小脸一片通红。

他连忙道歉,“这马跑起来太快了,我有点害怕被甩下去,所以.”

说着,手上就要松开。

“.”

“那你继续抱着吧,轻一点就行。”董白也怕他真被甩下去,也就只好听之任之,只是马速渐渐放慢了下来。

这时蔡琰也不知道在想什么,一个人跟着大部队在后面慢慢悠悠地看风景。

“稍微等等他们吧”模拟场景中徐嘉树说道。

你还知道正事啊!

旁观的玩家徐嘉树忍不住吐槽,董白当然是很好很好的,轻音柔体,抱起来像个人偶一样.

但是女主角怎么办?

他只能看着蔡琰好不容易慢慢追上,又刻意地保持着距离。

像一个徘徊不定的幽灵。

无情的玩家徐嘉树快速过掉游猎以及跟董白学骑马的内容,来到下一个选项分支。

【初平元年正月,联军基本完成集结,以袁绍为盟主,随着华雄被关羽斩杀,董卓派出吕布镇守虎牢关】

【此时正式的迁都活动还没有开始,但你被擢升为校尉,李儒命令你先行带着董白撤退到长安,接到命令后,你决定.】

【一、听令行事,护送董白退往长安。】

【二、挟持董白,投奔联军一方。】

【三、主动请缨,与联军较量。】

【四、自由模拟】

这次连蔡琰相关的选项都没了啊喂!(#`O′)

自由模拟!

徐嘉树第一次使用这个选项剩余的模拟次数还有7次,就算用掉5次依然有得剩,而且已经进入到迁都剧情了,再不干涉就晚了!

不论模拟中之后如何发展,一旦迁都完成,就意味着大汉的中枢选择退让,放弃了函谷关以东的全部地盘,几百年的体系正式宣告崩解。

用《三国志》的剧本名称形容,就是【群雄割据】。

到那时,就是乱世之中,人如浮萍了。

第一次直接进入模拟中,此前产生的的记忆全部涌入脑海,让徐嘉树头晕目眩了一会。

仔细想了想,这些记忆确实和董白关联更深一些,非要选一个,换自己也会选董白.

清醒一点,你是来扭转故事发展的!

好在徐嘉树还记得这次自由模拟的目的,他骑上马,去了一趟蔡府。

“你家小姐在吗?”

门房已经眼熟这个小子了,据说攀附上了董相国的孙女,每次来都换一套官服,真是他娘的.

令人羡慕!

“小姐不在家。”他回道,疑心是董白让徐嘉树来的,又补充道:“小姐之前喜欢去太学临摹老爷写的《熹平石经》,最近喜欢去北邙山散心,你可以去这两处找找。”

北邙山说是山,其实海拔不过300米出头,只因其位置在雒阳北面,为都城的天然屏障,又合乎风水之道,才成为了历代贵人的下葬之处。

但矮是矮了点,登上顶峰之后,依然可以俯瞰雒阳全城的风光,尤其是在傍晚,高耸的朱雀门染上一层金箔,熠熠生辉。

蔡琰就在这里,纤细的身影立在黄昏的山头上。

“呦,这么巧啊!”

说着老套的台词,徐嘉树牵着马走到蔡琰身旁。

“油嘴滑舌.”

她小声嘀咕。

“嗯?”

徐嘉树没听清。

蔡琰把脚下的石子踢得远远的,挽了挽发丝道:“没事,听说当上校尉了,恭喜啦!”

此时的校尉可不像群雄割据时那么不值钱,再往上升就是正儿八经的中郎将和各种名号将军了,离独领一军相差不远,如果不是护送董白的需要,这个官帽子李儒肯定是不会轻易拿出来的。

“一般一般,世界第三”徐嘉树摆手谦虚,“哪里比得上蔡中郎,说起来我还算他的手下呢。”

蔡邕的升官速度也很快,短暂担任了代理祭酒之后,历任侍御史、治书侍御史、尚书,史称三天之内,遍历三台。(尚书为“中台”,御史为“宪台”,谒者为“外台”,合称“三台”。)

随后升任巴郡太守,被留任侍中,又加封为左中郎将,人称蔡中郎,虽然兵权都在董卓手上,只是个光杆司令而已,但名义上依然荣宠备至.

“所以,徐校尉来找我做什么?”,蔡琰转过身来,“总不会是为了谄媚上官的女儿吧?那样可不行哦~”

“很快要迁都了”徐嘉树毫不在意地说出了这个最高机密,“到时候雒阳会很乱,也许会死很多人,蔡中郎不一定能照顾到你,你要不要跟我一起先走?”

蔡琰看着徐嘉树,眼睛亮晶晶的。

“去哪?”

“长安。”

“就我们?”

她明显不信,堂堂校尉难道要带自己私奔不成。

“.和董白一起走。”

“哦~”蔡琰长长地哦了一声,揶揄道:“又跟在你们后面吗?”

“没错”,徐嘉树以为她要闹脾气,便劝道:“董相国要把雒阳烧掉的,真的很危险。”

“哎呀,我也没说不去嘛”蔡琰蹲了下来,双手撑着下巴道:“能先走一步,谁会不愿意呢?”

“那”

徐嘉树还想再说点什么,却被蔡琰拽了拽袖子。

“走之前,陪我看次日落吧。”

他也并排蹲下来,感受这几千年前的“邙山晚眺”。

两个人都没有再说话,直到最后一丝余晖没入地平线

某一刻,徐嘉树似乎感觉有什么东西靠在自己肩上,但只是一瞬间,那股香风又远去了。

“走了走了.”

蔡琰飞快站起身,故作镇定,却可以清楚地听到自己剧烈心跳的声音,短暂的一靠,感觉像是偷了董白的东西一样。

“我走路来的,你带我回去”,她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哦,那上来吧。”徐嘉树信以为真。

看着他伸出来的手,蔡琰抓了上去,翻身坐在后面,犹豫了一会,也学着那日徐嘉树的样子从后面抱上去。

偷就偷吧,她想着,就一次也好。

第17章 所有人都能幸福的世界是理所当然的

没有徐嘉树的干涉,东线的战事与历史上的发展几乎一致,董卓的留守部队虽然多次挫败了联军的攻势,却在破虏将军孙坚的手上吃了大苦头,最终孙坚成功进入已经被烧成白地的雒阳。

曹操率部追击,被徐荣大败,卫兹战死。

西边,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迁到长安的朝廷几乎换了一波人,士族头牌袁家留在中枢的家族成员被董卓尽数杀掉,其他原本雒阳的世家大族也在这场迁都中元气大伤。

取而代之的是,荀爽和蔡邕这类董卓亲手提拔的士人升上高位,看起来董相国终于有闲暇对内部进行一次大清洗,将朝堂完全掌握在自己人手上。

对此,徐嘉树的评价是:董卓亲手杀掉了自己的举主袁隗,又试图通过成为别人的举主来获得忠诚,这难道不是很搞笑吗?

不过锐评归锐评,因为蔡琰和董白的关系,徐嘉树不管在别人眼里还是自身的情感上,都已经变成铁杆的保董派了。

徐嘉树知道董卓会死,甚至知道是谁动的手,但是知易行难,真正的问题在于,怎么避免,难道让董卓疏远吕布?

他一个靠着裙带关系的区区郎官(到达长安之后重新变成郎官),凭什么离间董相国和他忠实的义子,中郎将都亭侯吕奉先呢?

何况吕布只是个动手的武夫,真正的指使者是谁?

王允是确定的,可徐嘉树怎么看怎么觉得,荀爽、黄琬一伙人也脱不了干系

这就意味着,董卓亲自出手提拔的整个长安朝廷,都是他的敌人。

只能说,琴酒都没这么惨!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个铁杆保董派,徐嘉树是不可能做出什么有效动作的他既不能说服董卓把所有人都砍了,也不能在反董士人把持的朝廷中做出什么大事。

此时此刻,宛如正在玩一场10人三国杀,场上除了你全是反贼,你是唯一的忠臣,但你的主公不知道

徐嘉树唯一的选择就是增强自己的实力。

【通过董白提醒李儒小心吕布,希望能起到一点作用,随后自请外放地方,一般来说你的任何提议都会被士人群起而攻之,但这次没有,你很顺利地得到了外放的任命,甚至可以让你自己挑地方】

自由模拟不存在选项分支,面对尚书台的询问,徐嘉树没有多想,直接选择雒阳作为自己的去处。

这个地方符合所有人的利益董卓很高兴看到徐嘉树主动请缨去收复失地,士人很高兴又一个保董派远离中央,而且去的是一个无人区。

当然徐嘉树也挺高兴的,经过他的打探,凤池村在迁都中存活了下来,现在已经是一个民众上万,拥兵上千的势力,领头之人名叫褚兰。

自己有朝廷任命,又有凤池村的关系,站稳脚跟应该是不难的。

“为什么要去雒阳?”董白风一样的卷进来,情绪激动,“还瞒着不告诉我,我马上让爷爷取消你的任命!”

当然是为了达成happy end啊.

董卓活在一群敌人之中却不自知,唯一的依仗就是手上的武力,只要吕布生起反心,随时可以给他发盒饭。

等他一死,董家怕是连一只鸡都活不下来。

而蔡邕虽然是当世大儒士人楷模,立场却十分暧昧,甚至有些偏向于改造董卓,事后清算也是难逃一死,到时候蔡琰的悲剧也不可避免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

徐嘉树不知道如何回答董白,只得安慰道:“此去虽远,日后必有相见之时。”

虽然外表依然小巧可爱,可是以这个时代的风俗来看,现在的董白已经到了可以嫁人的年纪了,这种话说出去,意味不同寻常。

徐嘉树径直而出,不敢回头。

临出城之前,他让蔡府门房送了一幅字,是自己手写的《青玉案-元夕》。

【你顺利到达雒阳就任,虽只是县令之职,可现在整个原雒阳地区都是无主之地,借助凤池村的力量,很快你便掌握了大片地盘】

【凭借充足的民政经验,你吸纳流民,组织生产,一边时刻关注长安方面的消息】

【初平三年四月,董卓被吕布刺杀身亡,长安大乱,你带领一只精兵星夜兼程,总算在李儒败亡之前将其救出】

【虽然当初对你的警示不以为意,但出于小心,李儒依然做了几手准备,他趁乱带出了董家的家眷和汉献帝】

“徐子茂,如今长安大乱,能保全相国全族的就剩你了”李儒长呼一口气,危难关头,连他也不得不抽剑上阵拼杀。

“你说。”

首节上一节12/9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