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逮捕方士,关我炼气士什么事 第57节

  “可惜!”他再次惋惜地开口。

  “吾等宜速上琅琊台,攒而射之!”他看向李超。

  前军乃是先锋,先锋不负责攻坚,而是负责清理战场周边不稳定因素,需要的是机动能力,因此不携带沉重的床子弩。

  唯独中军因为使用战车,行动缓慢,故可以抬着床子弩前行。

  以一辆兵车配备一架床子弩的配置,四十辆兵车,便有四十架床子弩!

  足够将整个水潭都犁无数遍!

  而李超同样是如此想法。他再度看了水潭一眼,由于角度问题,他看不到水潭的情况,但是他知道,那条妖邪此时就躲在潭里,没有冒头。

  “传令,前军收拢军士,退到远处,远远监视!”他飞快地下令道。

  “命令中军急速前行,吾等……”

  他的命令还没下完,就陡然顿住,眼睛看向水潭。

  胡亥不解其意,顺着李超的目光所向看去,下一刻,他亦是一愣。

  只见水潭处,突然起了一道浓郁的白雾!

  白雾扩散奇快,瞬间就笼罩了整个水潭的方位,而且还在飞快地向周围散开。

  “此为何物?何处来的雾气!”胡亥目瞪口呆。

  好端端的一个水潭,怎么会突然起雾?还起得如此古怪。

  “偏将军,此无怪也。”李超的声音幽幽地响起,他情不自禁地看了胡亥一眼。

  “古书有载,蛟可行云,而云于低处,便是雾!”

  胡亥一愣,亦有些赧然。身为公子,无知到了他这种地步,也是绝伦。

  毕竟秦时治学所学典籍,总共才那么几本书而已,加起来都不到十万字,尚不如后世一本语文书。

  “此雾可有玄虚?”他谨慎地开口。

  “吾不知也。”

  与他的谨慎不同,李超此时反倒信心满满,他甚至发出一声冷笑。

  “吾只知,行云,乃是蛟的看家本领!”

  “此时,它用出行云手段,说明其已然技穷也!”

  “欲以雾气遮蔽吾等视线,却不知吾大秦强军,与雾中酣战不知多少回!”

  “此为掩耳盗铃之行也,大事,定矣!”

  李超此时只觉得肋下生风,满身快意。

  李氏本亦是大秦将种之家。然而自李信伐楚,遭遇昌平君背刺,导致折戟沉沙,堂堂中军居然需要身为偏师的蒙武救援,威望尽失。

  始皇帝生性凉薄,李信战败之前,地位还在蒙氏之上,拜上将军,与名将王翦平起平坐。

  一朝于楚地铩羽,且非战之罪,乃因昌平君叛变断大军退路,回朝后却连一偏师将军都不得,居然为王翦之子王贲之副贰。

  由此李信郁郁早死,而李氏亦一落千丈。到此时,天下已只知蒙氏王氏,早不记得什么李氏。

  李超有心重振门楣,然而,卫尉军虽然为天下第一强军,却没有机会获取战功。

  毕竟,卫尉军乃是始皇帝亲军,若非亡国大事,又怎会轻动?

  这便是李超于卫尉军中苦熬数年,尚只是一个小小骑都尉的原因。

  而这次随胡亥一同来琅琊台斩妖邪,便是一个绝佳的机会,亦是唯一的机会!

  虽然斩蛟的头功必然是胡亥的,天下传唱的亦将是胡亥于琅琊台斩恶蛟之名,但是这是李氏借此重回朝堂的机会!

  亦是重回始皇帝心中的机会!

  始皇帝点李超为胡亥副将自有深意,因为大子扶苏于北地戍守多年,他身边的统兵大将乃是蒙恬!

  大秦第一勇士,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名将!

  唯一能够与蒙恬三十万大军争雄的,便只有天下第一强军,卫尉军!

  然而,卫尉军虽然能与蒙恬长城军一战,羯却远不如蒙恬。

  羯只是一届牧奴出身,不知书,亦不曾学兵法,如何是蒙恬这等名将世家,大秦第一勇士的对手?

  必须要有一位于兵法战阵之道上,能够与蒙恬争雄的主帅!

  还有比身为名将李信之子,又出身卫尉军的李超更适合的吗?

  这是李氏绝对不能错过的机会!

  故此,李超于出发前做了诸多准备,派了斥候,查阅了古籍,一切都了然于胸。

  故台顶那条恶蛟刚躲进水潭里,开始行云,便被李超一语道破。

  而且,他所做之准备并不只这些。

  “全军听令!”

  他顾不得理会胡亥,转头向自己的麾下下令道:“此为恶蛟所行之雾,或有毒!”

  “尔等需谨慎留意,若是有中毒之状,立刻将药石服下!”

  马蹄声起,数道呼喝声远远传来,正是传令之士卒正在将李超之令晓喻全军。

  “此雾有毒?”胡亥微微有些色变,直到此时才找到机会插口。

  而李超也终于转过头来,他脸上带着自信的笑意:“吾亦不知也。然吾读古书,书上曾言,蛟有微毒!”

  “虽此恶蛟甚幼,便是有毒亦不强,且古书并未言其毒是否能随行云一并布之,然,有备无患!”

  胡亥眼睛一亮:“好一个不知,好一个有备无患!”

  他突然话锋一转:“吾听闻,卫尉羯不练兵。卫尉军日常操演,可是骑都尉一力行之?”

  “此讹传也。”李超摇摇头,“卫尉羯虽然不知书,然而卫尉军中有武安军白起所遗练魏武卒之法,吾等只需奉行不误。”

  “不过,”他不卑不亢地继续说道,“军中战阵之术,号令之法等,吾亦尽了微薄之力。”

  他一边回答胡亥,一边招了招手,示意大军继续前进。

  车轮碾进泥土碎石的隆隆声再次响起,而胡亥面露喜色。

  他虽然不知兵,然而身为始皇帝之子,又日常伴始皇帝出巡,身边时刻有军卒护驾,自然对军阵也不算太陌生。

  以他的眼光看,李超所领卫尉军,行止有度,进退有据,井井有条。即便只是行军,都透着一股赏心悦目的气息。

  他不由得回头看了一眼,此时雾气已经弥漫到了山道之上,一切都开始变得朦胧,隔着十余丈远就已经开始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影子。

  而山脚下的村庄,田地,此时亦已经隐藏在了雾气里。

  天地间似乎只剩下了这条山道,以及卫尉军。

  这些卫尉军军士们带着让人几欲击节赞叹的刻板,沉默地跟在兵车后,排成两列纵队前行。

  胡亥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发现每两名士兵之间的距离尽皆相等,皆为三尺。

  “此为好整以暇也!”他难得地吊了一下书袋。

  李超诧异地回头看了胡亥一眼:“偏将军亦能看出卫尉军乃有晋风乎?”

  “好整以暇乃是周时晋风?”胡亥诧异地反问。

  李超被噎了一下,他深吸一口气,耐心地解释道:“《左传》有言,子重问晋国之勇。臣对曰:‘好以众整。’曰:‘又何如?’臣对曰:‘好以暇。”

  “此即为好整以暇之出处。昔日晋国乃是诸侯之伯,天下霸主,晋军横扫天下之依仗,便是好整以暇!”

  “而吾好行堂皇之师,是故于军中行晋之好整以暇之法。”

  胡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好整以暇的意思他还是知道的,指的是无论情势如何,皆从容不迫。倒是好整以暇与晋军有关他属实不知。

  他好奇地开口:“卫尉军魏武卒之法乃是源自于武安君白起,此事吾知也。然,晋人之好整以暇,不知骑都尉从何处学来?”

  这年头知识贫乏,传播渠道亦极其有限。

  而晋人之好整以暇虽然说来只是一句四字成语,然而做起来乃是一整套军令,操典,乃至临场调度等的结合。

  便如一个普普通通的队列,后世全世界所有军人都知道队列要整齐,然而若要整齐到有堂皇气象,同样需要跑去华夏求师。

  后世有影像资料尚无法无师自通,秦时想要光通过“好整以暇”四个字便能练出如晋时的堂皇霸主之兵,无异于天方夜谭。

  “吾高祖敬,乃是晋国中大夫,后为赵国上将军!”李超意味深长地开口。

  胡亥一呆,他肃然起敬地拱手:“骑都尉世代名将也!”

  周时晋与秦世代联姻,曰“秦晋之好”。时晋国乃是天下霸主,而秦国贫瘠,故秦处处学晋。

  其中就包括非军功不得授爵。中大夫这个级别的爵位,若非战功,绝对晋升不上去。

  而赵国乃是三家分晋后的产物,李超的高祖李敬能够当上赵国的上将军,亦说明他于晋国时同样是统兵大将。

  如此,李氏传承有晋人“好整以暇”之法,亦属平常。

  胡亥此时心中已经欢喜得发烫。

  他虽然不学无术,但是亦知道想要即位为秦二世,始皇帝的态度重要,手上的实力更重要!

  有了强军,还需要名将!

  虽然赵高曾告诉他,王翦之子王平,亦是可用之人。然而,赵高亦曾言明,王平者,守成有余,而进取不足,必不如蒙恬也。

  没想到此次自己上琅琊台斩蛟,得天下第一强军相助不说,还能遇到李超这等名将之才!

  既知练魏武卒之法,又会晋人之好整以暇,还统帅天下第一强军……

  如此,必能与蒙恬一较高下!

  此上天偏爱我胡亥也!

  他情不自禁地再度开口:“骑都尉,尔可愿为吾之武安君……”

  一句话还没说得完,战车陡然一震,胡亥猝不及防,差点一头从战车上栽下去。

  他诧异地看向李超,却见李超双手死死勒住缰绳,满脸狐疑地四处观望。

  “发生何事?”胡亥诧异地开口。

  李超似乎被这句话吓了一跳,他下意识地转过头来,看到胡亥方才回过神来,脸上露出一抹赧然之色。

  “偏将军,吾等……”此时他身上的名将气息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之前的满腹笃定亦已抛到九霄云外,声音里透着一抹不可思议,又有意思惊愕。

  “吾等,恐怕,”他期期艾艾地开口,“迷途了!”

  “啊?”胡亥怀疑自己中了蛟毒,以至于耳朵出了问题。

  他不敢置信地看着李超,等待李超的确认。

  而李超的脸色则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红,他不甘地再次看了一眼左右,又仔细打量了一下不远处的一棵歪脖子树,终于还是羞愧地开口。

  “吾等,可能行错了路!”

  胡亥脸色瞬间变白,尔后又转为通红。

  他只觉得自己心中有一股血气上涌,瞬间就冲到了脑海之中。

  目瞪口呆地看着忙着吞服雄黄粉的李超,胡亥嘴唇颤抖。

首节上一节57/20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