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一身反骨,你夸我好圣孙 第37节

第五十一章 朝堂风云再起

次日,奉天殿殿门缓缓推开,群臣如流水般沉默而寂静的走了进去。

人分文武、朝列左右,一众大明的文武众臣如同泥胎木塑一般,统一板着脸挺直了腰杆站在了这奉天殿内。

明初洪武朝的朝会,看似武勋地位超然,可每一个敢在朝会上肆意打闹,行那假痴不癫、装傻充愣的举动。

因为那位还没进场的洪武皇帝,他才是天下最大的武勋,一个硬生生带着一众文臣武将杀出了个汉家正统王朝的武勋头头。

故此,这洪武朝的朝堂之上,规矩格外的严苛,绝无狂悖之徒。

毕竟那等人都被洪武老爷子杀了个干干净净。

可看似寂静无声如若无人的奉天殿里,人固然不方便说话,但使个眼色、观察下旁人还是可以的。

这不,不少人头都不转,视线却落在了站在前排的朱允身上。

似乎想把对方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都看清楚一般,不但细细打量着,还在暗自琢磨这位一心想进太孙位的朱家子孙今日里又打算怎么做!

同时,还有更聪明的,视线已经偷偷地扫过一众东宫属官了。

这些人很清楚,上次朝会东宫一众属官看似折戟沉沙,可今日里十有八九还会继续。

毕竟从龙之功谁不想要,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这擢拔、贬斥本就是那高高在上的天子御下的手段而已。

更何况,都是朝堂之上的老狐狸了,谁看不出来那朱允到底是个什么货色?

若这等色厉内荏、迂腐木讷的太孙真的荣登大宝,那朝野上下文臣固然原地飞升,可武勋也能得不少好处来着。

洪武老爷子对于朝堂的压制可不分文武,只不过对文臣的压制更甚罢了。

所以,若是洪武老爷子上次朝会的时候就答应立太孙,或者哪怕没直接答应,只要露出明确的意思来了,众人都会一拥而上的支持。

反正所有人都明白,你若是不支持,那便把你砍了,换个能支持的上来就是,何苦跟阖家老小的性命过不去呢。

但偏偏,老爷子上次朝会不但没有定下朱允的太孙之位,反而隐隐约约有传位于藩王的意思?

这如何不让朝中众臣心中一片骇然?

可这些老狐狸心中哪怕再波涛汹涌,此时也会装作不知。

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对不会主动冒头,反而任由那几个东宫属官冲锋陷阵。

若真的形势大好,那甘附骥尾、摇旗呐喊都无所谓。

毕竟好不容易名堂高坐、绯袍在身,谁去干这种杀头的买卖啊。

成了升不了几品,可若是败了那可就是身死族灭了,这买卖怎么看怎么不划算啊!

还不如让东宫那帮子人埋头冲就是了。

反正若那朱允真上位了,光东宫那几人难道还能把这天下的官位都给占了不成,不还是需要我等办差?

想明白此间道理的文臣们,此刻一个个如出一辙的双目微阖、面沉如水,那叫一个官威十足。

只是随着一声“陛下临朝”,原本各个老成持重的臣子们,毫不犹豫的低头行礼,半点不见之前的傲骨。

朱元璋如往日一般,看都不看旁人,自后殿虎虎生风的走到了御座之前端坐。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一声喊,拉开了洪武朝朝会的序幕。

朱元璋冷着脸看着朝堂之上的众臣,等着他们的反应。

不曾想,其他人还没反应,黄子澄先跳了出来。

“陛下,臣黄子澄有奏!”

“讲来!”

“是!陛下,臣叩请陛下为国本谋、为天下谋,立皇长孙朱允为太孙,以定天下!”

黄子澄这是典型的事大话少,连文臣们习以为常的锦绣文章都放弃了。

朱元璋面沉如水的看着黄子澄,仿若压根没听见一般,可嘴角那一缕讥笑却明晃晃的展现在了众臣面前。

不过,接下来的场面,让朱元璋笑不出来了。

刚刚说话的黄子澄不过是吹响了冲锋号而已,紧接着一众文官便开始了从各种角度开始劝谏朱元璋了。

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一件事,若不立朱允为太孙,这天下立马就要乱了,大明朝要亡啊!

甚至连原本看起来压根与东宫没有丝毫牵连之人,似乎也按耐不住跳了出来。

虽然这群人只是简单的站出来说了声附议,但却让朱元璋眼中的杀意越发的份藏不住了。

而一直不曾动弹的几位身着绯袍的文官,此刻如同压根没听到其他人在议论什么一般,那叫一个安稳。

可他们心中已经掀起了惊涛骇浪了。

这群人莫不是傻了不成?

难道他们以为一起进言,就算是人多势众了?

洪武皇帝什么时候讲究过法不责众?

这群人心中已经开始一边冷笑,一边琢磨着自己哪个子侄还有学生可以填补一下即将到来的空缺了。

毕竟,他们很清楚,龙椅上的这位,可是尸山血海里面趟过来的,什么场面没见过?

大明官员杀了多少茬了,别说眼下这些人,今天就是这满朝文武一起进言,这位洪武皇帝也绝不会手软。

毕竟在洪武皇帝眼中,三条腿的蛤蟆不好找,可两条腿想当官的遍地都是。

若真的杀光了,那再找就是了。

一想到这些,哪怕压根没站出来,老老实实站在一旁的官员都觉着冷汗不自觉的就流了下来,下意识的缩了缩脖子。

他甚至都想主动说一句“陛下臣今儿就看看不说话”了,生怕洪武皇帝举起屠刀的时候砍错了人波及自己,那可就冤了。

朱元璋端坐龙椅之上看着众人表演。

直到整整一炷香功夫过后,该说的都说完了,朱元璋才一脸冷峻的看着堂下众臣,厉声问道。

“怎么?你们这是要跟咱闹一出逼宫?”

这话一出,满朝文武瞬间头皮发麻,糟了,老爷子这火气兜不住了!

第五十二章 朱元璋:尔等这是要逼咱吗?

朱元璋这话一出,刚刚还挺直了腰杆站在朝堂之上“直言上谏”的一众文官,终于想起了被眼前的洪武皇帝支配的恐惧了!

眼前的这位,可是曾将百官杀了一茬又一茬的存在!

杨宪、胡惟庸包括李善长,哪一个当初不是权势滔天的人物?

他们不但是朱元璋真正的从龙之臣,跟朱元璋乃是一路扶持的老兄弟不说,本身的能力也没得说。

明初的乱局,其实就是这帮人撑着走过来的。

不然朱元璋一个字都是后来在军中慢慢学着认的泥腿子,是从谁那里学会处理朝政,打理这百废俱兴的一个国家的?

这三人中,最突出的则是胡惟庸,他可谓是实打实权势滔天,朝中文武百官都是他的人。

甚至连官员的任免都由他一言而决,单以权势而言,不算上兵权的话,他其实跟皇帝都没什么区别了。

但就是这样一个跟大半个朝堂都有牵连的权相,仍旧逃不过这位洪武皇帝的清算,死的极惨不说,还把一家老小都搭上了。

而由于胡惟庸案牵连被杀的官员及家属何止万人?

那么,连株连上万的大案子都办过好几次的朱元璋,会对眼前这点小风浪低头?

开玩笑!

在朱元璋这个自幼就亲眼目睹父兄家人饿死的泥腿子眼里,官员从来不是什么高高在上的士大夫。

他用他那朴素的价值观给这些文官下了一个非常贴切的定义这就是咱老朱家的长工。

咱给你们开俸禄、加官进爵,你们就应该给咱老朱家老老实实理政。

结果你们这帮人不老老实实种地不说,还谋夺咱的家业,那咱凭啥不能处置自己几个长工?

正是这朴素到极点半点不惯着文人的价值观,让老朱这人在文人之中名声一臭就是几百年时间。

话说回来,看着堂下那些瑟瑟发抖的官员,朱元璋原本打算说点什么的,可一转眼他忽然看到站在最前面的朱允了。

嚯,咱差点忘记自己这个大孙子了。

好家伙,你这头上到底是流汗还是被人倒了一盆水?

朱元璋此刻看着这个平素里疼爱了好些年的大孙子,闭上眼默默地叹了口气。

收敛了心中所有的不忍、难过、心酸、后悔后,一对虎目寒光四溢的看着朱允,沉声问道。

“允,都在推你当太孙,你觉着如何啊?”

朱允一听这话差点当场直接跪下。

相比于朱棣这些当儿子的,朱允这个从生下来就在东宫的皇孙,更加清楚自家这位皇爷爷的恐怖与霸道。

当年他父王明明是最受宠的东宫太子,可还不照样该骂就骂,半点不曾留情面?

连他父王当年都是如此,那他自己呢?

朱允一抬头,就对上了朱元璋那一双冷冰冰的眸子,瞬间一个趔趄跪在了地上。

他有心说自己无心储位,可这话说出来就是个笑话,骗鬼都骗不过,而且他生怕自己这话若是说出口了,这太孙之位真就跟他无缘了。

可如果要他这会儿理直气壮的说自己就是想要太孙之位,他只要想想就觉着头顶有双冷冰冰的眸子看着他。

光想想就让他觉着头皮发麻。

所以,他只能瑟瑟发抖的跪在地上一句话不说。

看着自己往日里最看重的孙儿如今这番表现,再一对比宫外那个开口举事闭口造反,而且已经落到实处的大孙子……

朱元璋顿时觉着满心的颓废,自己当初到底是怎么想的,怎么就觉着这小子是个能继大统的人才来着?

朱允倒下了,这让一众出头的文官有些心寒,同时也不约而同的撇了撇嘴。

要不是没得选,谁乐意把身家性命赌在这么一个玩意儿身上啊。

不过好在朱允到最后也没松口,给了众人最后一丝希望。

要是朱允自己开口说无法承受储位的话,那他们今天就彻底成了一个笑话了。

一众已经站出来的文官们,其实品级都不高。

因为只有他们这个级别的才需要奋力一搏,才会被黄子澄、齐泰等人劝动。

不过此番既为前程也为利益,已然到了退伍可退的地步了。

此时此刻他们如若退缩的话,就不仅仅只是得罪洪武皇帝了,在士林之中恐怕也会流传出他们首鼠两端的传闻。

于是,以黄子澄为首的几个头铁、干系最深的,干脆一咬牙继续进言道。

“陛下何故置我等一番忠心于不顾?”

“我等不过是为大明国本计而已,何谈逼宫一说?”

首节上一节37/25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