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第29节

每次府试通常只录取数十人,分为甲、乙两等,其中前十名为甲等。

同样的,府试第一名的“府案首”,也是直接获取秀才功名,而不必参加下一级的院试。

通过了县试和府试之后,考生便获得了“童生”的称号,这即表明考生已经具备了基本的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也证明考生获得了正式参加科举的资格,可以进一步参加由省一级举办的院试。

此外,童生还有一些其他特权,例如诉讼时不用跪拜,婚丧典礼时可以和官员同桌而食。

就在贾芸跟随衙役的牵引,来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也是微微一愣。

原来今天的考试他的位置却是被特殊照顾了。

今朝科举制度规定县试第一场为正场,考前二十或三十名者提考于县大堂。

他们被称为“堂号”,由知县面试。

县试最后一场考前十名者,他们府试时试卷要加盖“堂”字,其考场设于大堂。这被称为“提堂”。

府试“提堂”与县试类似。

院试时,府试考取的“提堂”者和“经古”者要提考于学政大堂前,也就是说他们的考场在学政大堂前。

老童生说“经古”考取“提堂”,也就是说“经古”考试名次靠前(一般是前十名)。

既然“经古”考取“提堂”,那就要提考于学政大堂前。当然,他们的试卷上盖有“堂”字。

老童生也是通过其位置试卷上面的“堂”字,知道其考取“经古”考取“提堂”的。

今朝府试、县试的第一名,要在学政面前面试,“经古”考取“提堂”也要面试。

以后贾芸考上“府案首”去参与院试,既要面试又要提考于学政大堂前,所以学政会“便当”的来收他的卷子。

“难怪这些人能坐在大堂之内科举,原来是提堂啊!”

众人心头感慨着,也羡慕着。

在读书人看来能够坐在这里科举,那都是有好几把刷子的厉害角色,未来前途无量的读书种子,跟外面的那些没有资格进来的这些人,完全就是两个世界的人物。

贾芸此刻也是来到了内堂当中,“县案首”的特殊身份,也算是让他受到特殊待遇了。

坐在大堂之内,贾芸环顾四周之后则是想得更多一些,暗想:“这几个周围的人,应该是和我年纪都差不多,应该都是上次县试的前九名了,往届生因有着充足的准备往往能够超常发挥,而跟随我一起科举的这几个人,看似科举高中的概率较大,实则危也。”

“幸好我有【蔡京模板】,应付一个科举,还不是手到擒来?”

第62章 上架感言

成绩太差,编辑通知提前上架了,希望大家能够订阅支持一下。

首先,还是要感谢编辑鹿大的指点,这本书起初改稿好几次,最后才定稿,命途多舛。

其次,说下更新:目前没有存稿,今天能写多少,写多少。

首订,即24小时订阅取最高的数值,只要突破500订阅,日万一个月,每天一万字的更新。

你首订支持,我努力更新一个月,划得来。

然后,说下加更的规则,扑街作者要求不高,一百月票加一更,一个盟主加十更.....

最后,希望各位读者大佬能够支持,尤其是订阅和月票。

作者拜谢。

第63章 三封书信

待贾芸答了卷子,连考三场回到家中,与前些日子孤零幽静落寞的院子不同,他那座小小的二进宅院里,满是前来巴结和拉拢他的人的笑声。

贾代秀因为薛蟠的事情,好生惩戒了这么一家子不成大器的后辈子孙,今日贾芸恩科府试归来,心头已经料定贾芸高中了,尽管名次还未公布出来,提前庆祝未免觉得不妥当,可果真颁布了府试的榜单,那也就迟了。

更何况,贾芸乃是县案首,即便是不参与府试,也是能够有秀才功名。

而今贾芸参与府试,谁都清楚这是为了什么!

对于金陵江南地界的读书人来说,要是江南科举能够出一位“小三元”的读书人,无疑也是一件极好的事情,大家出门活动也是面上能有光彩,来一句,“我当年也是跟芸二爷同过窗,一起科举恩科过的!岂能够跟你这般人物算在一堆。”

得知贾芸过来,一家子人也是走了过来,跟贾芸谈天说地,吃酒捧乐,不必再拘泥于以往的日子。

本来还算宽敞阴凉的庭院里,逐渐生出一些夏日的炎暑气来,江南地界的夏天素来是湿热的,庭院虽是通风透气却只有在稍微傍晚的时分才会觉得凉爽一些,不再觉着炎热,待贾芸跟众人喝酒酣畅到深夜,其他人也陆续过来拜访,多数都是一些跟贾府关系亲近的读书人。

众人来到这个地方之后,整个庭院也就显得热闹和拥挤,酒肉吃喝一应满足之后,这才又肯散了去,临别时又约定明日再来,可算是令人无法拒绝。

夜深时分,贾芸进门时,香菱已经躲在被窝里面暖被窝了,正在静静地等待贾芸的归来。

听到大门被推开,香菱又是探出头来,见到是贾云进来之后,这才松了一口气,放下了戒备的心思,将私藏在床底的剪刀给收了起来。

之前出了那一档子的事情之后,香菱就时常在晚上暖床的时候,私藏一把剪刀,用以在遇到歹徒和盗匪的时候防身之用,她当年也并非是什么都不记得,只是那拐子暴打她,逼迫她被动失去记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就不得不从命,敢去反抗怕又是要遭遇一顿毒打。

索性,那拐子被贾芸找到之后,已然沉入到金陵府的河水当中喂鱼去了,也算是了了当年的恩怨。

对于贾芸的伸手搭救,以及贾芸待她很好,这么两件事情就已然让香菱这个丫头动了真情,那有少女不怀春呢?在现在这个年代,十多岁的女子生儿育女的事情,也是相当稀疏寻常的事情。

大户人家可以等一等,慢慢挑选,讲究一个门当户对,却也不算着急。

但是,丫鬟奴仆,贫民百姓则是没有这般多的规矩,也是等待不起。

多吃几年饭,在古代这种本就富裕的豪门大族当中,算不得什么,只是多花费一些银子罢了,但若是放在百姓家中,则无疑会让家庭贫寒的百姓,家中日子更为艰难。

丫鬟香菱之前虽是生活在富贵人家,却算下来终究也没有享受几天富贵人家的福运,后来当了拐子的女儿,更别想要说什么富贵了。

因此,当香菱见到贾芸科举归来,从心里面高兴,为贾芸能够有好的前途和光明未来高兴。

贾芸看着躲在被窝里面的贾芸和香菱虽都笑看对方起来,手上的解开衣服的举动却也未曾停当,再有些许功夫,就脱衣上床了。

“二爷,那科举难是不难?听他们说,您就算是过了府试,也还有后面的院试呢!”香菱躺在贾芸的身侧,不由得红着脸,说道。

“应是不难的。”贾芸思忖片刻之后,伸出手来抱住香菱,沉思道:“府试之后的院试却是要略过去了!接下来八月份的秋闱和院试冲撞了,若是要考院试走小三元的老路子,只怕又要等待三年。”

“三年一次的乡试,可不能够因为院试耽搁了!两者既是冲突,也总要分一个轻重才行。”

贾芸在考完府试之后,也是发现了这个问题,接下来的院试,他仍旧还有机会拔得头筹,但是,一旦错过乡试,那就要还等三年,三年时间他做其他事情,早就成功了,无论是投笔从戎,去军中效力,马上夺功名,还是直接科举成为举人,来年会试,那都是极好的选择。

“小三元”虽好,却不及秋闱乡试,万分之一二。

毕竟,只有过了秋闱乡试高中举人,才有未来和前途,才算是举人老爷,官员预备役。

“小三元”乃是求名气,要是放在其他人身上,或许他们愿意去等待这个机会。

但是,放到贾芸身上则是不允许了。

无论是宁国府的秦可卿,还是荣国府的林黛玉和薛宝钗,那可都不等着人。

趁早乡试科举,考上举人,就可以收拾东西,准备回家了!

考上举人之日,就是衣锦还乡时。

贾芸心头思忖着,于是对着香菱,说道:“接下来的几个月我要准备秋闱乡试了,此考若是能够高中举人,今年我就带着你返回神京去。”

金陵府能够让贾芸在乎的也就只有银子和香菱,现在银子有了,香菱也被揽在怀中,金陵府的事情也算是又有了一个了结。

更何况,神京的秦可卿,可都在等着贾芸回去呢!

“也不知道可卿最近如何了!”

贾芸忽又想到了秦可卿来,这是日子却是繁忙了一些,而且书信往来也甚少,不过托焦大看护,以焦大那泼皮无赖,谁都敢骂的性格,还真的不会就让贾珍轻易得逞了去。

不过,秋闱尚且还有一些日子,贾芸又准备去三封书信,分别交给荣国府和宁国府的人,以及神京江湖的人。

一封书信是托给荣国府自家老母卜氏,希望老母在家能够安康,里面折放了一张一百两的银票,也算是贾芸尽孝心。

一封书信是托给宁国府的焦大,希望焦大能够看护好秦可卿,莫要让贾珍那个混账东西,讨了便宜,书信里面许诺等到贾芸回到神京之后,定会请焦大好生吃喝一顿,亲自登门拜谢。

还有一封书信则是托神京江湖众人,暗自散播关于宁国府的负面消息,自污名分,让贾珍的阴暗心思无所遁形。阴谋之所以是阴谋,那就是因为阴谋是见不得阳光的,一旦阴谋见了阳光,也就彻底失去效果了。

三管齐下,就算是贾珍有那阴暗的心思却也不敢真的去办,也无法得逞。

暗中运转着一切的贾芸,也是低头看向被窝里面的香菱,说道:“你这丫头却是越发丰满了!”

第64章 可为府案首

“科举的案卷可都在这个地方?”

“对!科举案卷都放在这个地方了,而且按照之前的规矩,皆已经糊好了名字,你可以去通知诸位大人过来阅卷了。”被问到的人脸带艳羡之色,说道:“这些人接下来就有人可以参与秋闱乡试,当真是令人羡慕啊!可惜,秋闱乡试那时候就不是我们这种人物能够亲眼目睹得了的了,哎!”

“你可是在说那个贾府二爷?这样一个风流才子,难道打算放弃连中三元?”学官闻言也很是惊讶道。

贾芸,芸二爷,神京贾府出身,金陵贾府科举,是众人时常议论的焦点人物,这类人物一旦出现在凡尘人间,必定是那天上文曲星下凡来,分外了不得。

众人还以为贾芸要多等三年呢!

毕竟,贾芸按照岁数来算,也还算是年轻,要是为了连中三元,也是可以多等一个秋闱,于今年参与八月份的院试,三年之后再次参与秋闱乡试,那也是十分稳妥的事情。

不然的话,秋闱乡试万一要是不中,又错过了院试案首的机会,那就十分可惜了!

只是但凡对科举了解的人心头都清楚,连中三元虽对追逐名望的人来说颇好,却也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有些时候捧的越高,摔的也就越是凶狠。

众人议论着,就见到了学政和贾雨村等人走了进来。

“最近听说那贾芸在准备今年八月份的秋闱科举?”

“是啊!的确是有这么一件事情。”

贾雨村闻言也是点了点头,说道:“连中三元固然可贵,但是,跟举人功名,以及来年的会试比起来,也就不值一提了。”

“说到底,这三元乃是下三元,若是能够高中上三元,才是真正的本事。”

贾雨村闻言并不怎么在意,对科举制度了解甚多的他们也瞧不上所谓的“下三元”,可要是“上三元”的话,那可是另外一番天地了。

金榜题名,高中状元郎,可是闻名天下的事情。

而关于童生,秀才之类的名次,却也还是一府一城之地的名次,论及闻名天下的状元功名来说,也还是欠缺不少。

之前贾雨村还没有这般的念头和想法,但是,现在贾芸突然幡然醒悟过来,心头也还是知道此人在轻重名利上的果断和分寸。

这样的人,就是在神京科举,也都会引起轰动,何况只是小小的一个金陵府府试?

贾府旁支血脉何德何能,能够在后辈子孙当中能出这么一个中兴之主?

“不过可惜,下三元的名望,唾手可得,也就只差一个院案首了!但是,对一个读书人来说,举人秋试,三年一遇也着实是难以错失的良缘。”

章曹为贾芸错失“小三元”的做法感到可惜,但眼下秋闱跟院试冲撞,若是选了院试,得了“小三元”的名望,却又要等待三年才能够科举乡试,无疑又会多出很多的变数出来,而且贾芸风华太盛,并不太好。

人怕出名,越是天下闻名,就越是有人妒忌和非议。

若非贾芸出身权贵之家,神京贾府的富贵荣华,让这些人不敢随意乱说胡来,只怕贾芸但凡换上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如今所面临的局面也就不会这般容易和轻松。

在这种金陵江南之地,他们对神京有着一种发自内心的憧憬和向往,对于这位从神京出来的富贵公子,更是扫榻相迎,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和疏忽。

众人脚步匆匆,在整个闷热的学堂里面批阅科举试卷,他们的眸光扫过卷子,很快就从里面找到了贾芸的卷子,盖因为这张卷子太过于特殊了,字如其人,书法文字写的好不好,一眼就能够看出问题来。

而且贾芸的文字,乃是【蔡京模板】赋予的能力,巅峰时期的蔡京是什么术法水准?不说天下无双,至少也是可以碾压这些参与府试的童生了,完全就是降维打击的那种。

文字的好坏,自然决定成绩的好坏。

古人读书其中有一门学问,名为书法。

书法好,科举自然高!

书法不好,科举自然名落孙山,榜上无名。

这些人都是经过系统学习的文官学政,难道还看不出来贾芸这书法的精妙之处和龙蛇笔法?

首节上一节29/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