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开局加载嫪毐模板 第223节

“能怎么看?这一大家子的人自杀自灭,才是开端,好戏可还在后头呢。”

王熙凤看向贾芸,坐在贾芸的旁边,心中亦是忍不住感叹起来,说道:“宝玉的性子虽是纨绔一些,却也还有的救,倒是那环三爷被他那个不成体统的姨娘教导的越发不成一个样子了。”

“可是太太慈悲,若是换作是我,我非得要让他们两个人皮裂不可。”

听了王熙凤的话语,贾芸仿佛又见到了曾经那个在荣国府内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的凤辣子。

他亦是喝了一口茶水,才说道:“今儿我邀请了荣府的姑娘们过来闲聊,你要不要也过去?”

“我去,可行?”

王熙凤迟疑道。

“怎么不可行?等过几天,我就去找皇上,让皇上开恩,饶你一次。”

贾芸笑着对王熙凤,说道:“你犯的事情,又不是什么造反、十恶不赦之类的大罪。若非是遇到了宋慈那个狠人,又被皇上借题发挥,成为了棋子,只怕仅凭荣国府的势力其实就可以平息得了,不必生出这般祸端来的。”

第442章 王熙凤在屋子里

“芸哥儿,你今天所说的话语可是真的,没有骗我?”

闻言,王熙凤脸色欣喜,对着贾芸说着,“我以后真的可以离开这个鬼地方,走出去,离开这里?”

这件事情对于王熙凤来说,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霖,终于算是可以永远逃离这个憋闷得人心慌张的烂地方,获得独自外出走动的自由了。

只有那真正失去自由的人,才会知道自由的可贵和珍惜。

因为王熙凤深刻地体会过一次那种深入骨髓的独孤和寂寞。

这并非是真正折磨人肉体的酷刑,却是困人心思的精神囚笼。

亦或者说,是画地为牢,让人不得心灵解脱。

因见到王熙凤的脸色欢喜,贾芸则是淡然一笑,解释道:“最近我要去干一件大事去,此事若定,我当再得圣眷隆恩,官升一品,到时候我且去皇上跟前那么一说,此事也就定了。”

果然,王熙凤听了,盯看了贾芸一眼,再次颌首说道:“芸哥儿,你打算干甚么?此事会不会有危险?”

“万事不可能全然无险,此事倒却也是有些许危险之处,但是总体问题不大,我自可应对周全!”

贾芸淡然一笑,却是成竹在胸地说道。

刚才说完,忽然见到外面的丫鬟香菱过来寻二爷,踏入里面的屋子来,说道:“二爷,外面倪二来了,说是有要紧的事情与二爷商议,我拿捏不住也害怕耽搁了二爷的事情,便是先让丫鬟领着他去了客厅,特意赶过来知会二爷一声儿。”

听见得香菱的话语,贾芸亦是起身来与王熙凤道别,道:“凤姐儿,我还有些事情需要处理,等我下次过来再看你的时候,你就真正自由了。”

说罢,贾芸便是笑着并随着香菱去了。

惟独王熙凤这一次则是起身亲送贾芸,几步路来到门槛处,遥望着离去的贾芸背影,半边身子斜靠着门扉,亦是眼神闪烁着莫名的神色,深叹息一口气后,才说道:“芸哥儿,你如此待我,我又该如何来报答你?”

王熙凤心中沉吟,自觉地对贾芸亏欠太多。

不说,这家里面的吃穿用度,都需要仰仗着贾芸救济,便是之前王熙凤坏了事儿时,也还是全靠贾芸在皇上跟前求情,方才得到了这么一个好的下场,没有并随着入监牢死囚当中去伏了那王法。

一时间,王熙凤的心思复杂,五味杂陈,凝望着已经消失的背影,眼神愈发的迷茫,尤其是在她知道贾芸对自己有那种心思,不嫌弃自己的蒲柳之姿,心中就更不知道未来应该如何去面对贾芸了。

红儿因瞧见王熙凤的沉思模样,也是微微叹息一口气,走了过来给王熙凤披上衣服,说道:“凤姐姐,那芸哥儿的心思,你我可都心头明白,便是平儿姐姐也是知道的。若是二爷真的帮凤姐姐脱困,凤姐姐又该如何去自处呢?”

“唉!”

王熙凤亦是点头叹息。

旋即,王熙凤就自顾自地抽身回到自己的屋子里面去坐着,失神看着桌子上面的东西,才对着红儿,说道:“这...唉....都是糊涂事儿.....”

见到王熙凤如此纠结徘徊,红儿则是走到了王熙凤身侧,说道:“不如就顺其自然吧!”

随之,王熙凤也不看东西,就回到软榻上休息,心中念着贾芸的名字来。

.........

芸府,客厅。

贾芸并随着香菱过来这客厅处,就见到了“醉金刚”倪二,走到上位坐下来,旁边香菱则是伺候着烹茶倒水,便是笑着说道:“倪二,你今天过来是因什么事情?”

“二爷,是那件事情办成了。”

倪二神神秘秘地看向贾芸,高兴地说道。

“办成了?办成了,就好!”

贾芸忍不住笑着说道:“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大展宏图了!”

.........

芸府。

贾府的姑娘们探春、迎春、惜春、黛玉等人则是来到了芸府的后花园儿,跟着薛宝钗、秦可卿游玩儿,彼此也是欢声笑语,好不自在。

忽然,黛玉看向秦可卿说道:“之前没有与姐姐见面,还真不知姐姐竟是这般风趣儒雅的人物,倒不像是普通人家出来的姑娘,真像是大户人家出来的小姐呢!”

秦可卿闻言心中咯噔一下,忙用笑容掩饰自己内心的心虚,看向黛玉,笑说着:“只是夫君教导的好,允许我们在从旁学习经书,也倒是逐渐认得几个大字,不至于成为一个睁眼瞎。”

“可学了些什么书?”

黛玉笑着看向秦可卿,俏问道。

秦可卿顾盼生辉,亦是笑着答道:“之前学习的是四书,现在是五经,过些日子还可以学习一些杂学。”

“他倒是好心得空,竟教你们识字懂礼,却真真是稀奇。”

黛玉闻言脸色微变,流露出一抹深思之色,便是寻遍天下的男儿和丈夫,也找不出来几个人能够如贾芸这般耐心教导自家娘子读书识字的风流人物。

旁边荣国府的王夫人如今仍旧也不认识几个大字,赵姨娘亦是如此。

更别提邢夫人、王熙凤等人,几乎也皆是大字都不认识几个。

以黛玉的文学修养,女扮男装,参与科举,只怕就可以高中,金榜题名,成一个女状元。

可惜,黛玉乃是女儿身,参与不了科举,倒是可惜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黛玉的诗才仍旧是姑娘们当中数一数二的厉害。

宝钗不及,探春不及,至于其余姑娘则更是陪衬,远是不及。

秦可卿则是看向黛玉,心中多生一种怜爱之情。

因秦可卿知道黛玉如今父母双亡,着实可怜,也是看向黛玉,说道:“日头不早了,良辰吉日也选好了,凤冠霞帔,十里红妆,八抬大轿,可全部都为妹妹预备着了,就差妹妹亲自过门来当大夫人。”

秦可卿也与薛宝钗一样无意与黛玉苦争宠。

因此也是在这个时候表露自己的心思。

表明自己愿意认可黛玉大夫人的地位,不意与黛玉争锋。

旁边的众姐妹见状亦是笑看着黛玉,心中多是羡慕黛玉的。

这到底还是未过门的大夫人,便是如今遇着秦可卿和薛宝钗,也是给了黛玉极大的面子,能不惹姐妹们羡慕嘛。

第443章 摊丁入亩

神京,皇宫。

雍太皇帝正在心中默念着贾芸跟前呈送上来的奏折,眉头则是逐渐地深深皱起,许久之后才呼出一口长气,望着贾芸说道:“你的奏折,朕看了,很喜欢。”

不过,雍太皇帝立刻就话锋一转,说道:“只是这太上皇当年因体恤民间疾苦,曾经下过一道旨意,永不加赋。”

贾芸闻言奏对道:“皇上,这富者田连阡陌,穷奢极欲,竟少丁差,贫民则无立锥之地,反多徭役。太上皇的本意是爱惜民生,不劳民力,可是落到地方上去则并非如此执行,反倒是百姓苦不堪言,富者官商勾结,从而逃脱王法的约束,越发腐败贪污,还望皇上明鉴啊!”

雍太皇帝闻言则是陷入许久的沉默当中。

他自然知道这丁银的编征自始至终就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太上皇初年,曾任直隶灵寿县知县的陆陇其就曾对此事请奏,曾分析说:

“查旧例,人丁五年一审,分为九则,上上则征银九钱,递减至下下则征银一钱,以家之贫富为丁银之多寡,新生者添入,死亡者开除,此成法也。”

“无如有司未必能留心稽查……且又相沿旧习,每遇编审,有司务博户口加增之名,不顾民之疾痛,必求溢于前额,故应删者不删,不应增者而增,甚则人已亡而不肯开除,子初生而责其登籍,沟中之瘠犹是册上之丁,黄口之儿已是追呼之檄,始而包赔,既而逃亡,势所必然。”

这种户丁编审中的虚报和浮夸之风在很多地区都存在。

而官员绅们则是利用优免特权隐漏人丁,奸猾之徒又托为客籍以为规避,而丁银项目仍然存在,结果便全部都落在贫苦农民的身上。

其中在实行人丁户口等编籍审制的地区,出现了利用户籍、人丁等进行放富差贫的现象。

如山东曹县,“豪强尽行花诡,得逃上则;下户穷民置数十亩之地,从实开报,反蒙升户”,结果“其间家无寸土,糊口不足,叫号吁天者,皆册中所载中等户则也”。

这样一来,一方面,官府衙门为追求溢额在编审时多行虚夸;

另一方面舍富就贫,丁银溢额增多的结果便是使中下层民众承担起更多的丁银来,饱受“代纳”和“包赔”之苦。

这样一种丁银编征,使得阶级矛盾更趋激化。

对于丁赋的征收来说,其结果是“在民有苦乐不均之叹,在官有征收不力之参,官民交累”。

一小部份的人,越来越富。

大多数人的人,越来越穷。

穷富极端分化,必定会激发民怨。

亦是封建朝廷周期性数百年毁灭又重生的根源症结所在。

只要百姓还能够混一口饭吃,不至于真的活不下去,他们便是最为安分守纪的本分人。

若是他们连自己都活不下去了,那么当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喊出来的那一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则必然就是所有封建王朝的催命符。

封建王朝长则数百年,短则几十年,本质上还是经济问题。

如今贾芸在户部当差,想要拿出晋升的资本,就必须要在户部的问题上面下文章,亦是继续对着雍太皇帝,说道:“皇上,微臣在户部遍查账目,发现整个朝廷的亏空很不乐观,就各地方无法按时缴纳上来的朝廷税收,便是极多的。”

下一刻,贾芸就跪在地上,建言道:“臣斗胆恳请陛下尽快实行摊丁入亩的国策,此国策可以结束目前地、户、丁等赋役等混乱的现象,亦可以让百姓们安居乐业,国库充盈,朝廷兵强马壮,再造当年的汉唐盛世,让皇上成为千古圣君啊!”

贾芸左一句汉唐盛世,右一声千古圣君,直说得雍太皇帝心花怒放,心情大好起来,又觉着贾芸就是自己肚子里面的蛔虫,能够懂得他的心思,亦是多看贾芸几眼,说道:“那好,此事朕允了。”

如今的雍太皇帝已经逐渐拿捏住朝堂格局,话语权大大的增长,而且太上皇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眼看着就这么几年,人老昏花,便是做不得事情,行走也是不便,整日里躺在软榻上静养,雍太皇帝也觉着时机成熟,是时候动刀子了。

下一刻,雍太皇帝就看向贾芸,说道:“赶明儿,朝廷公议,你应该知道怎么说。”

说罢,贾芸便是高呼万岁,就退了出去。

待雍太皇帝去了后面的养心殿,见到太上皇之后,发现太上皇正在闭目养神,也是不由得放缓脚步走了过去,说道:“父皇。”

太上皇处在宕机的状态,老迈的大脑早已经停止了思考,许久之后才逐渐醒悟过来,睁开浑浊的双眸看向雍太皇帝,说道:“胤,你来了?”

就见到雍太皇帝赶忙走了过去,拉着太上皇那布满皱纹的苍老手掌,说道:“你来有什么事情?”

“是关于摊丁入亩的事情。”

雍太皇帝便是将与贾芸谈论的事情,全部都给太上皇说了,也多说自己的想法,至于贾芸的奏折只是简单的带了那么一两句话。

太上皇闻言不由得沉吟道:“此人却是有几分才干,若是此人忠心,可与他大用。朝廷和你身边也还需要这样的国之栋梁。”

说罢,太上皇便是点了点头,说道:“此事就按照你的想法来办吧!”

“诺。”

雍太皇帝得了太上皇的允许,也是立刻退了出去,不便打扰太上皇休息。

.......

翌日。

首节上一节223/36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