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先生,你太爱学习了! 第97节

想到这曹操就有一种打郭谊的冲动。

郭谊邪魅一笑,道:“我在许县,买了三所宅邸,现在已经打通成了一所,如今修缮得差不多了,院及内城,而外达山水,内有河流引建,石料皆为上乘。”

曹操听完愣住了。

那比我这府邸好像大多了,而且还这般贵气。

“你,你哪来的钱?贪腐了?”曹操咬着牙问道。

但又不想听答案。

没想到你,你浓眉大眼的郭孟誉,你也贪腐了?!

郭谊听完这话笑容更加灿烂了,“我当时买了六座宅邸,三块山地,还有一块平原牧场……那时候买非常便宜,人家听说我是典农都尉,也不敢不买,至于官司找点人就能混过去。”

“那现在呢?”曹操眨巴眨眼问道。

“现在已用十倍的价格,卖了三座宅院给公卿,以二十倍的价格卖了一块山地给杨氏。”

“小婿只恨当初赏赐太少,且收礼不够,不然把整个许县都买了,该有多好……”

曹操倒吸一口凉气,然后一时间目瞪口呆。

我苍天……

怪不得你小子要我臣子之礼侍天子,又要尽力将天子留在这里,你隔这做出货呢!?

十倍的价格,那从中就赚了三十座宅邸,怪不得有钱来大肆修缮,广为扩建!我必须要臣礼侍之,又得继续仁德,然后还不能明抢!

好计较啊!!

此时的曹操,嘴角疯狂抽搐,看着郭谊的嘴脸,真的很难和方才那说出“曾许天下第一流”的年轻人想成同一人。

特娘的……纯正奸贼!

“滚!”

曹操怒不可遏,当即挥手叫他滚蛋。

主要是这事自己还不能生气,因为这是女婿,他宅邸越大,家产越多,不就意味着掌上明珠的女儿日子过得越好吗?!

我还得赞他头脑聪慧。

“呸!”曹操由衷的赞了一句,郭谊欢天喜地的拿着包袱走了,当天夜里就住进了靠近皇宫右侧的大宅院内。

日后这一片,必定是内城之中最为繁华的街巷,估计出入皆是名士名流,各处公卿。

但是谁的宅邸都不会有郭谊的大。

第二日,郭谊的宅邸分为三大处,除却庭院、花园和河流庭院之外,还有一百六十多间房,一共大小院落十六处,郭谊一样住于中院,后院。

而前院则是护卫。

由诸葛亮、典韦居住,其余下人也都是听典韦差遣,郭谊还特意给他增设了一个职位。

“门卫。”

此名坚实雄厚,典韦听闻后当即欣然接受,并且引以为傲。

“从今日起,俺典韦便是门卫将军。”

他在诸葛亮面前总是如此半带炫耀的说着。

……

如此安住了数日,朝

堂各处也都安定下来,暗中攒劲的公卿诸如董承党,天天都在和自己内耗,却没有什么机会,曹操进宫的次数越发频繁,反而更受器重。

天子甚至以师礼,常问候曹操吃穿住行,此君臣之礼,数日内就被有心人传为佳话,在内城流传。

有一天晚上,郭谊忽然将诸葛亮叫去了中院书房,在考校了许多次后,又令诸葛亮问疑,而且明言有任何疑问都可问。

但民生之计、天下大势为重,大抵可以问这些。

诸葛亮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既然老师这般要求,那全然可以按照他的要求来发问便是。

于是一问一答,便是一日过去,师徒两人足足问答了一个时辰之久,而诸葛亮也因此得解心中之惑许多,增长了很多见识。

不过郭谊却总觉得还少点什么。

末了直接抬起手来,示意诸葛亮先行停下,自己在位置上苦思冥想,喃喃道:“不对劲,总觉得有种说不上来的无趣。”

“如此不好,若要令人心中生念,该如何去作答呢?”

诸葛亮是弟子,每日布置的作业实在很多,晚上还会有典韦教导剑法、军中武艺,所以他日积月累,疑问本来就很多。

一旦作答可以解惑,实际上是他自己为求甚解,勤于思考。

但是刘协不是我弟子,他问的问题,有可能是在考校,也可能并没有太过于想了解,无非是在随意而问而已。

如何才能在相问时,更为有趣呢?

“老师是在忧愁什么?”诸葛亮好奇的问道,稍稍凑近了些偷看郭谊的表情,灵动的眸子颇有神采的转了转。

“啧,”郭谊忽然抬头,道:“其实是,天子与你的年岁,乃是同年所生之人,过段时间,我恐怕要被叫到宫中去面见天子,很烦。”

如果郭谊没记错的话,原来的历史上,他们两人甚至还是同年死……

当然,这只是巧合,肯定不是什么三生三世的命定之缘,太腐了,郭谊不是那种人。

诸葛亮一听这话当即就幽怨了起来,看向典韦,但是却意在郭谊的道:“怪不得今日肯来为我一口气解惑这么多?!原来不是为了当好人师!”

“苍天,我怎会遇上如此老师!?居然是为了他人才来解惑,我现在学识已经很多了,老师应该为了我才是!!”

典韦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的确很过分,但先生就是这样的人,你认命吧。”

诸葛亮:“……”

郭谊没搭理两人调侃,继续问道:“亮儿,你这个年纪,若是想要听见闻、学识等,最喜欢的是何等形式?是直接开门见山的教呢?”

“听故事。”

诸葛亮斩钉截铁的说道,“最好是典故!”

每次郭谊说典故的时候,总是有些奇思妙想的角度来解读,让诸葛亮每一次都听得很是带劲,而且擅于多思,可从中学到很多。

郭谊

若有所思,却也是认同此话,继而默默点头称道。

他想了想,又开口对诸葛亮微笑起来,“那我和你说一个故事。”

“好!”

诸葛亮连忙坐正身子,满脸期待起来。

“说在某个乡里,有一位神童,五岁能识千字,七岁便可成文,八岁写出的诗书令乡里成年人无不感慨,交口称赞。”

“这不是我吗?”诸葛亮下意识的说道。

典韦咋舌一声,转头来居高临下看了他一眼。

你跟你老师都学到了点什么……好的不学,学他不要脸。

郭谊白了诸葛亮一眼,接着说道:“此人名叫方仲永,其父知晓这等才学,便四处炫耀,时常作诗,从不勉励其学,也不多设作业于闲适之时,更加没有名师来作答,等到十一二时,别人问及,已经不如少时之才,又七年,再去问时,仲永已泯然众人矣,在家中耕地,为农耳。”

诸葛亮听到这里,已经羞愧的低下了头,这个故事,完全就是在敲打自己,不能好高骛远,应当笃行以学。

何时都不能忘却多思多得,不可总是等着炫耀才学,只期待夸赞。

时常敲打才是。

“我明白了,”诸葛亮当即拱手,面有惭愧之色,“学生冒失,老师之言振聋发聩。”

典韦睁大了眼睛,莫名其妙的看了看诸葛亮,又看向郭谊。

“你明白什么了?!为什么俺就不明白?”

诸葛亮叹了口气,道:“老师是让我谦虚以学,应当多思为主,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而后天所受教导同样重要,不可因聪慧而自喜,不可因作业繁多而心烦,当静心笃学,淡泊明志,方才能有真才实学。”

郭谊摇了摇头,“我的意思是,再好的天资,也要有个好父亲,否则必遭祸祸,你有我这样的好师父,居然还要嫌弃,我心里好生难受!”

“去,写一篇五百字以上,表颂老师的文章,我回来要检查,典韦监督,写不出来或者偷偷说我坏话,就马上送去西营苦练弓马!”

典韦当即点头,“哎,知道了。”

然后怒目而视诸葛亮,其目光之威严,让诸葛亮不敢有丝毫动弹。

“这,这……这我……”诸葛亮盯着郭谊一直看,简直头皮发麻!

有你这样的老师吗!!你这是什么道理!!

什么玩意有个好父亲!

可是,可是却也有道理……无法反驳!

第105章 你休息数月,到底干了多少事?

皇城,在一月赶工之后,将原本衙署附近扩建为皇宫,且内城修建大致依旧当年许县的外城而建。

于是可在更大外围兴建城墙,且将河流囊括于城中。

预计将许县扩大数十倍,定为都城。

如此尽可能的靠近雒阳,可以取雒阳皇宫之材,同时在两岸山林之中取石铺就道路。

这一系列的兴建大事,所要预算很多,不过曹操却并不担忧,在诏书下后,已有不少士人进献钱财以表其忠汉之心。

这些钱,最终都流到了司空府来,用以兴建用度,曹操断无私藏,全数用来兴建宫闱与宅邸,将许都附近的城防打造十分坚实。

而在梁县驻军的杨奉、韩暹两人屯军之时,并不能做到安守本土,惠政以待民,他们大多是采取劫掠之法,将周围民众的粮食抢劫。

同时还劫自关中送来朝贡的许多钱财,以此来泄愤。

特别是韩暹,自他为将开始,就时常不尊此军法之度,喜好劫掠为主,因为这样来钱最快,不需要去依靠文臣的政策来慢慢养民。

同时还能让军威传播,令四周宵小不敢妄动。

而且,他们在劫掠三次之后,发现曹操并没有什么动作,也不曾下诏书来喝止,因此慢慢的胆子也大了起来。

结果在第四次劫掠时,被曹操偷袭了梁县,虎豹骑又在两人回军的路上设伏,等待回到城下时,才发现已经被人占据,于是韩暹和杨奉只能弃军而逃,奔往扬州去投袁术。

走的时候,家眷辎重什么都没带,只有身边十余个贼兵还能跟随,其余战马、兵士、辎重与粮草,已经全部丢失在了梁县。

别的不说,光是战马就有一千八百余匹,还有用于粮草运输的战马数百,全部都落入了曹操之手。

一直到两人逃到安全之地,在一处小溪中洗了把脸后,杨奉才猛然发觉,喃喃问道:“是不是……之前曹操三次不曾出兵,在等着我们帮他抢?!”

韩暹心里一抖,嘴角猛然颤动,木讷的点头,“有可能……进贡之物那是要入宫的,且还有关外诸侯给其余公卿的礼物,都值不少钱。”

“他等我们劫掠了,再来抢我们,这样就算战利,那是军中所得,可以再犒赏全军,顺便连我们也一起抢了。”

“呜”

杨奉背对韩暹,听完了这句话差点没嚎出声来,但很快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可眼泪还是忍不住的盈满了眼眶。

天杀的曹孟德,你是真的狠。

你骗了我一次又一次,我居然还在信你,现在连打仗都在骗我。

首节上一节97/135下一节尾节目录